1、专题三 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学案【学习目标】1.过渡时期总路线;2.“一五计划”;3.理解“一化”和“三改”的关系。【基础导学】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1背景: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条件的具备):(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 和 工作。(2)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斗, 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注释】土地改革: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已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农村生产
2、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195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 同 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3.建设起步:“一五”计划(1)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执行“一五”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生产力);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变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2)主要成就到 年, 的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新建一批重要的工业部门。 (3)评价(1)积极: (2)不足: 合作探究一:阅读一下两则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
3、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们过去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取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10多年中就实现了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材料二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根据以上两则材
4、料,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为何要“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4年宪法+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公有制经济确立(1)到 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2)意义: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 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 的社会变革。合作探究二: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6年国民经济公私成分比较项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国民收入92.9%7.1%工业总产值100%商品零售额95.8%4.2%材料二 :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有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材料三 1955年7月,毛泽东约见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邓子恢谈话,主张1956年在现有65万个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到100万个。 批评邓子恢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像一个“小脚女人”一样走路东摇西摆,老是埋怨别人走快了,走快了,满脑子无穷的忧虑和数不清的清规戒律。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评述问题:1、阅读材料一,据所学知识回答,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及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