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虽然不是俞敏洪亲笔所著,但从记述的内容来看应该基本是其本人的口述,所以不用等到他归隐著书的时候再去穷其真伪了,不过行文角度和力度该大不一样了。 没有上过新东方,但是听说过这个响亮的名字,知道这个学校的校长叫俞敏洪。看电影中国合伙人知道 是以他的创业历史为蓝本拍摄的,我当时感受的是青春、梦想、活力和愈挫愈勇的积极,没有创业的经验,所以没有如有些观众一样感动的稀里哗啦。 之前关注过他的一篇育女文章,觉得不错就收了,和他这本书的叙述一样,虽然家庭条件好了,他所忧虑的是女儿的好奇心和进取心的丧失,我们儿时感动的一草一木,她有可能熟视无睹,不
2、懂得来之不易,所以家长要控制孩子物质的满足度,有节奏的引诱,而不是要什么有什么,那他就会无视这一切的价值,哪怕是再珍贵的东西。同样感情也是需要合理的给予,其实是与不要溺爱是一个道理的。 真心佩服俞的刻苦,面对苦难的心境和态度以及行为习惯,当然他的某些方面的天才还是有的。如果认同人生处处时时都伴随苦难,而又不放弃不气馁,为了自己心灵的富足去做认为正确的事,那么所做的一切都是解决痛苦的快乐事情,就是有意义的快乐人生。 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 近日,有幸朋友相送一本俞敏洪口述的一本书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闲来之余,品读着,思考着,感悟着,成长着 该书讲述了余老师与“新东方”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他
3、用自己的传奇经历谱写了“新东方”的辉煌,也向我传递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正如他一路所感言的:“人生就是这样,你不受这个苦就会受那个苦。一个人如果从苦中能找到快乐和幸福,那他就是幸运的。我一定要做事,以最大的努力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很简单的一句话,但给我最大震撼的是:人生之路需要用豁达的心态来走完! 临近不惑之年的我,在多少个日子里,因生活或工作的不如意,曾经厌恶生活,曾经想一个人远走他乡来逃避现实的无奈。但是想起疼我爱我的父母亲时,我还是万分的不舍,身为长女,我是他们最大的希望。从小到大,一直是他们心中的骄傲。如果有一天我杳无音讯离他们而去,我可怜的父母亲就要饱受思女之苦,而我的自私会带
4、给他们无尽的痛苦。这天下“百善孝为先”,我又是背负多大的不孝?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亲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母亲的善良和善解人意,父亲的睿智和宽厚无形中影响了我为人处事的态度。父母亲用自己的言行,让我懂得了,待人真诚、纯真善良是一种朴素而又珍贵的品质。我由衷的感谢父母亲不但赐予我生命,还培养了我有一颗博大、宽容、纯净的心灵。难道这还不够吗?我还有什么理由去远走他乡呢?可是人虽留下了,但心却如同死去,为的是不让父母亲惦念与忧愁。我真的是累了,太累了。一直以来,就这样走着,却困在原地;就这样活着,却如同死去。 虽然,生活在这样一天一天地过着,但是随着朋友的关心,随着读书给我带来的快乐,我的心情慢慢地从
5、沉闷的绝望中逐渐苏醒。朋友如书,书如朋友,都同样给我带来了极大的精神鼓舞和好好生活下去的勇气。“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你也许两年三年长不大,但是十年八年二下年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在遥远的寺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一片阴凉,你能帮助别人。即使人们离开你以后,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何尝不是人生豁达的一种最高境界呢? “当一个人还是地平线上的一棵小草的时候,有什么理由要求别人在遥远的地方就看见你?即使走近了,别人也可能会不看,甚至会
6、无意中一脚把这棵草踩在脚底下。想要别人注意的话,就必须变成一棵大树。人是可以变成树的,不管是白杨树还是松树,人们在遥远的地方都能看见在地平线上成长的你。”我无需别人注意,也无心要长成大树让别人都能看见,我只要活出我自己的风采,足矣! 大树临风,承受着大自然和种种人为的附加,内心依然有一股豪气,但豪而不骄,它是蕴涵在骨子里的,是内在的气节。从此,我该在承受压力的同时,让内心依然坦然,让心灵的富足来完成我生命最大满足的使命! 唠唠叨叨写了许多,却是一气呵成。我自知笔拙词穷,文不成文,章不成章,词不达意,只因水平有限,知识又过于浅薄,无法抒出心中的感慨,望看到的朋友见谅。 最近读完由俞敏洪口述,优米
7、网整理而成的一书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本书讲述了老俞从大学到成功打造新东方痛并快乐着的历程,关于老俞这些年的苦与乐、名和利、成与败。 一开始知道俞敏洪的名字,是高一的时候在读者杂志中偶然看到的,当时也并没有太在意。真正了解他,是从他在北大08年毕业典礼的演讲和赢在中国的点评,被他的个人奋斗历程所深深吸引,最后被他的个人魅力所折服。 学习能力,有所学才有所能。老俞在大学期间读了800多本书,记住2万多个单词,这是一般人不能达到的。老俞并不是天资聪慧,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永不放弃的决心,从一点一滴做起,溪流汇聚终将成为大海。在创业期间,随着新东方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他要学习管理、学习财务、学习市场,都
8、在他的不断学习中获得成功,最终带领新东方在美国上市。 做事,大事小事都是事。老俞的动手能力超强,特别爱劳动。在小的时候曾经获得当地的插秧冠军;在学校期间一直都是劳动委员,特别在大学的时候每天都打扫宿舍卫生,帮宿舍同学打开水,从来不抱怨。在新东方的成立前期,所有的事几乎都是他一人在做,既要教学,又要管理员工,还要负责招生,又要保证公司的发展与盈利。在后来公司的重组与结构改革中,出现的很多的矛盾与纠纷,所有的人都认为董事长的位置不是人做的,这时候只有老俞才能带领大家向前冲。 做人,做好人。老俞是个好人,向踏实、勤劳、能干、正直、诚信等词汇都可以用到他的身上。在创业初期,自己的员工因为与别人争贴广告
9、被别人捅了几刀,老俞为了员工出气,为了找警察帮忙和警察喝酒,当场就喝多了导致昏迷不醒在医院躺了很长时间才起来。醒来后大哭一场,说再也不干了,这份委屈太大了。最后警察也为他摆平了这个局面,被他的真诚和正直所打动。在后来发展中,又被一个犯罪团伙盯上,这个犯罪团伙作案手段极残忍,一般都不会留活口。老俞被打昏以后,被抢了200多万,又被打了一针重型麻醉针,这一针下去一般就醒不来了。老俞最终话奇迹般的活了过来,他说这跟自己的酒量大有关。一年以后,又被这个犯罪团伙盯上了,这次他们是持枪抢劫,当时老俞和他们拼了,最后击败敌人,获得生的希望。最后这个团伙被抓住的时候,解释说为什么当时没有杀了他,这个头头说:“
10、俞敏洪是个好人,给他留一条活路,这一针下去能不能醒来就看他的造化了” 。就是因为他是一个好人,才没杀他。 老俞,无疑是一个成功人物。这是他的同学甚至他自己在当时都是不敢想的。就像他的大学班长王强所说:“老俞,学习学成你这个样子不要灰心,长相长成你这个样子不要灰心,你只要活着就算成功了。”老俞的成功也是一种必然,正如他自己在班级毕业典礼上所说的“大家都取得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落后的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绝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事情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四十年。如果实在不行的话,我会保持愉快的心情、身体的健康,到八十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可
11、见,老俞当初是下定了决心要成功的。 老俞并不是一个悲观的人,他说“人生来就是痛苦的,你不受这个苦就受那个苦,每个人所受的苦是等量的,人要学会在痛苦中找快乐,在痛苦中奋斗。有的人认为人生应该是快乐,他会活得很痛苦。”我们要在痛苦的世界尽力而为,做最大的努力去收获大的成功。 最近在央视首席夜话访谈中,俞敏洪说:“我刚刚过完50岁的生日,在以后希望自己多读一些好书、多做些好事、多看一些好的风景。”希望老俞晚一些再隐居山林,对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前一段时间,读了一本俞敏洪的书叫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主要讲的是俞敏洪的人生和奋斗经历,正好刚看完中国合伙人,很有感触。在电影中,
12、我觉得黄晓明演的很出彩,应该说是他从影以来塑造的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对他的戏路也有很大的突破。用黄晓明的话来说,自己一直没从那个“二”劲中走出来。可以看出,戏中的成东青很“二”,现实中的俞敏洪身上也有这样一股“二”劲。无独有偶,我觉得俞敏洪就是生活中的许三多。在士兵突击播出后,很多人在讨论如果一个人像许三多一样为人处世,在市场经济下,能不能取得成功,而俞敏洪的经历正是对以上疑问做了很好的解答。他们都来自中国偏远的山村,在走出来之前没有见过任何世面,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与渴望。许三多在两个哥哥当兵失败后,被严厉的父亲用拳打脚踢逼着通过体检和政审,走进了绿色军营。俞敏洪在考入北大之前,是一个两次落
13、榜的高中生,要强的母亲为他联系了县里最好的补习班,在母亲的鼓励之下,俞敏洪考入中国文科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当许三多的父亲和俞敏洪的母亲以为将孩子送到了预设的轨道而可以松一口气时,却不知道他们的孩子正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许三多在新兵营连正步都踢不好,军姿站不好,最后被分配到草原五班,一个号称“孬兵的天堂,班长的坟墓”的地方。这与他先前当兵时的理想大相径庭。俞敏洪由于入校英语成绩高,被分到A班,一段时间后,由于他的英语口语像日语,被降到C班,年轻的俞敏洪受到了不大不小的打击。他们都有了一个很不雅的绰号,一个叫“三呆子”,一个叫“土鳖”。但他们并没有因为周围环境的不如意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许三多不
14、和战友打牌,混日子,他每天自觉的出操,跑五公里,踢正步,站军姿,最后,他开始修路,他的行动影响了他的战友,他们和他一起努力,一起向着自己的梦想努力。俞敏洪每天坚持背单词,在树林里边听BBC边读英语,每天读大量的文献,发誓要横扫北大图书馆。他们这种超过常人的执着和努力,最终换来了回报。许三多被调到“钢七连”,俞敏洪终于跟上了北大其他同学的进度,没有人再嘲笑他的英语口语了。但还是有很多磨难等着他们。随着“钢七连”的解散,许三多被命令留守“钢七连”。昔日的战友有的转业,有的调到兄弟部队,只留下他孤零零的一个人。但他依旧坚持部队的一切生活习惯,没有任何的放松和懈怠。他把父亲和班长史今的话糅合到一起,成
15、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就是:好好活着,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好好活着。俞敏洪在大三时因为肺结核休学一年,在京郊一个结核病医院休养生息。在那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他每天只有不断的读书,背单词,结果一年下来,读了六百多本书,单词也背了过万。俞敏洪说过,他做事情如果认定了,就会全身心的去投入,完全不理会其他事情。这时,许三多通过了老A严格的选拔,进入老A集训。但令他遗憾的是,成才,这个许三多认为自己一辈子只能望其项背的人却被老A无情的淘汰掉了。 这个结果令他无法接受,也不敢相信。后来,许三多成为了“兵王”,赢得了其他老兵的尊重。俞敏洪成为了北大教师,在多次出国被拒签后,为了筹集出国的钱而到校外授课
16、,并因此受到北大的处分,进而辞职。到民办东方大学讲授托福英语,受到学生们的好评,后来创办了新东方。那些当年被他奉做偶像的同学,从国外回来给他打工。这是他无法相信的。当年80级和81级的同学都不承认俞敏洪是自己的同学,但他成功后,都争着说俞敏洪是自己的同学。对此,俞敏洪很平静。他用小草和大树的理论说明了一个人在某个时段可以是一株小草,但这时你不能怪别人因为没看到你而践踏你,但在心中应该有大树的种子,这样,通过不断的努力,成长为参天大树,不仅人们可以从远方看见你,对你仰望,你还能为人们提供荫凉,死后还能成为栋梁。这很好的解释了俞敏洪的内心世界,也是他成功的源动力。无论是许三多还是俞敏洪他们都在心中
17、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然后以平和的心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对理想和信念的专一,使他们能够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即使在面对各种困难时也依旧不抛弃,不放弃。他们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俞敏洪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许三多在现实世界也一样能够获得成功,正如士兵突击的编剧兰小龙在做客艺术人生时所说:“我所认识的著名的导演和名人,有很多身上都有许三多的影子,而没有一个象成才。” 时下,谈论最热的就是“中国梦”,很多年轻人更是热衷于参与其中。但梦想的确立是简单的事情,可实现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尤其在时下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人都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没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年轻的大学生也依旧被这种不良
18、思潮影响,一面为自己的前途而焦虑,一面又无法抵挡住网络游戏,娱乐节目的诱惑。总是到毕业才感觉到应该读的书还没有读。经常是常立志,而不能立常志。让我们把谈论梦想的激情,把安于享乐的精力都用在奋发图强和克服困难上,使自己成为一个不仅有远大理想,更能为梦想献身的年轻人。 我读书一直以来都没有养成一个记笔记的好习惯,以至于很多书看过了感想不会存在于自己的脑中太久,过了一阵子再拿起同样一本书的时候感觉又是一本自己还未涉足的新书,以前看过很多书,但是我不觉得自己真的算看过,顶多算接触过。古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会觉得书是好东西,你先把自己塞满了,那么你就是
19、一个思想和别人不一样的人,但是从来没有腾出时间来思考,这样的填鸭式读书真的有用吗,只重量不重质的读书方法真的会对自己产生作用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感受到了自己读书方法的错误性,没有注重质量的阅读是起不到作用的。读书有多种方法,但唯一不变的就是,要有所感,读书有三到“口到,眼到,心到”而这其中“心到”放到后面,更是起到了强调作用。 这估计是除了小学那应付作业而做的读书摘要以外我第一次这么认真的对待读书笔记,而在看的过程中是没有认真去做笔记的,现在算是对整本书的总结吧。 由俞敏洪口述的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听这名字其实就很鼓舞人,而且我觉得这短短的几个字正是对本书最好的题记,也正是俞敏洪的
20、写照,可谓一言以概之,在他的眼里,从小到大,其实都生活在苦难的世界,即使现在功成名就,只是还未身退而已,当然也不要觉得这是悲观的话,因为说这些的话还要加上一句,他很懂得苦中作乐。俞敏洪,留学教父,一直是公众崇拜的对象,如今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这不正是当今大多数人所追求的生活吗,可是为什么他要觉得是痛苦的事呢。 他的事迹应该从他参加高考开始讲,他连着参加了三次高考,最后被北大录取,这些应该感谢他妈,是他妈逼他完成三次高考的,可以说他妈妈是伟大的,也是一个非常具有远瞻性的妇女,当然我个人是觉得如果俞敏洪当初即使没有在北大,他当一个农民的话,以他这种性格,他也是会是个成功的农民,只是中国会少一个如此
21、爱老师和学生的教育者而已。因此说他妈妈是伟大的,也许更是对俞敏洪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吧。 后来在北大当了名老师,娶了个老婆是自己的同学,这些都平淡无奇,很多人会觉得生活上正轨了,开始稳定的生活了,包括俞敏洪那段时间自己也这么觉得,过着安逸的生活其实挺好。如果后来不是他有出国欲,他老婆又苦苦相逼的话,也许他一生就是个北大老师,到现在顶多也就是个副教授或者教授之类的人吧。我不知道他老婆是谁,叫什么名字,长什么名字,我从书中只能得出她在俞敏洪口中叫“我老婆”,从俞敏洪的口述中可以看出,他爱他老婆,爱的平淡,爱的真实,我觉得这种女人值得去爱,值得男人去为之奋斗。“同甘共苦”可以用来形容他们共同走过的路
22、,如果说俞敏洪没有这么逼他进取,理解他,守护他的老婆,那么他现在估计还陷在家庭的纠纷中,而不会有这么多精力去工作,这种女人是智慧的,特别是后来在俞敏洪清退家族成员在新东方的时候,她就敢于放下一切,孤身一人去加拿大学习,我想她是明白俞敏洪的,所以现在的幸福是她应得的。 后来新东方做的相对大了些,他想到了发展,想找人帮忙了,他用实际行动召了如徐小平,王强等这些老同学回来帮忙。懂得吃亏,懂得奉献,让这些人愿意同俞敏洪一起奋斗,其实乍看之下会觉得这些人一直在欺负俞敏洪,一直在占他便宜,俞敏洪提供平台让他们发展,让他们个个功成名就,但是最后面抱怨俞敏洪最多的还是这些人。俞敏洪在对待这些创始人朋友的态度上
23、真的是人生大智慧,吃亏是福,欲用之,则养之,对于人才,我想俞敏洪是最会留住,晓之心情,动之以物。所以的新东方的这些人都是人才,只是他们可能对于物质看的过重而已,内心没有俞那么淡然,更多的世俗东西在他们眼中,如果他们其中一个谁当老大,都不会有今天的新东方,但是俞可以,从后来的总裁之争可以看出来,2年间易了多少主,最后面没办法,还是得俞上,如果不是俞的人格魅力,那么如此庞大的人才的集团,又怎会驾驭的了。俞的管理方法,我想是最适合中国人的这种态度的,他先让人占便宜,没事吃亏是福,到最后面这些便宜和亏都会成为俞驾驭他们强有力的武器。 同时俞也是一个有长远眼光的人,虽然是农村出来的,可是他好学,好问,总
24、是逼着自己学习那些自己不懂得东西,新东方慢慢扩大了,在原有的业务上,为了形成社会竞争力,俞做了太多的改变,从当初的英语培训,到后来签证培训,口语培训,以及现在的各科培训,可以说新东方永远像一个能量巨大的雪球,在没有到达山脚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它会滚成多大。 人最怕的就是迷失自我,在物质金钱欲中容易沉沦,但是俞没有,他内心其实是追求安稳和宁静的,他对他老婆说过,他其实最适合生活在寺庙里的,没错,他是这样一个人,因此即使现在成功了,他其实也是生活在痛苦中,他放不下新东方,他又不喜欢这种疲劳的工作,他只想好好的休息,好好的陪陪家人,过自己真正的生活,他觉得他现在是在帮那些股东赚钱,而他的钱他觉得没有意义,因此他捐赠贫困,建希望小学,今后我想他会做更多的这样有意义的事。 俞敏洪单单从性格上可以的学习的东西就太多太多了,朴实,真诚,内敛,沉稳,责任心强,有毅力,懂思考,等等等等,太多的性格标签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模仿,每个人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因为环境不同,时代不同,机遇不同,但是品质这东西却是通用的,但凡成功的人,其品质基本上都是雷同的,都是充满正能量的,因此读人物传记,我觉得最应该学习,最应该收获的就是从这些人的经历中提炼出这些人所具有的生活态度的性格特征,再择优而学,如此方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