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乘法的初步认识微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讲课的题目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我通过研读课标|,解读教材|,了解学情|,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学习目标 1、结合情境图|,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经历同数连加用乘法表示的过程|,会把同数连加的算式用乘法算式表示|;会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通过观察、比较|,体会同数连加用乘法比较简便。 为了有效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评价任务是: 评价任务 任务1:观察情境图|,能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列出加法算式|,把加法算式归纳为几个几相加|,并用乘法算式表示|,说乘法算
2、式表示的意义。 任务2:结合乘法算式|,认乘号|,读写乘法算式。 任务3:比较同数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下面我就开始上课|,孩子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看看这是哪?对|,游乐场|,游乐场里有哪些游乐项目呢?大家可真会观察。在这些游乐项目里含有许多的数学知识。咱们先去坐小飞机吧。 二、导入新课|,探索新知 1.知道加数相同的加法|,建立“几个几”的表象 (1)观察找信息 孩子们|,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你来说吧|,你观察的真认真。我们来看看是不是每个小飞机都是3人呢
3、? 谁还想说|,你来说|,你说的真完整。 (2)提问题 谁能根据这两条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 你来试一试吧|,你提出的问题真好|,和老师想的一样。 (3)列式计算 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4)交流: 请同桌两个一组|,开展一个“你说我写”的游戏|,一个同学说算式|,一个同学写算式。 在这个活动中|,有的两个人配合得非常好|,也有的出现了问题。 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同伴一听就明白吗? 这样一说|,大家都清楚了|,让我把算式写出来吧。 3+3+3+3+3=15 观察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像这样几个加数都一样的加法我们就说是加数相同的加法。 你能说说几个3相加? (板书:5个3相加。) 在
4、图中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我们把小飞机这个问题解决|,首先是找信息|,然后提问题|,最后列算式。 2.充分体会“几个几”相加 我们也用这个方法去解决小火车中的问题吧。 (1)出示小火车画面 看|,小火车里的孩子玩的多高兴。 (小火车图)通过你的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你来说一说|, 是每节车厢6人吗?来验证一下吧。确实是的|,你观察的真仔细。 (2)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什么?你试着说一说吧。问题提的很有水平。 (3)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谁能用一句话告诉大家|,让大家一听就明白? 说的真好|,你可真会总结|,掌声送给他。 孩子你来写到黑板上吧。 列式为:6+6+6+6=
5、24 看着这个算式|,你发现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 像这样的算式我们说是什么样的算式? (加数相同的加法) 有几个这样的6呢? 结合图说说4指的什么?6呢? 3.认识乘法(出示过山车画面) 在游乐场里最刺激的就数过山车了|,我们来一起观察这幅图。 (1)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 请大家认真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那么你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什么呢? 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把算式写在你的练习本上。找孩子说说你怎么列的算式?你真会想|,总结能力还很强。 我知道写几个2相加了。板书2+2+2+2+2+2+2=14 几个2相加? 观察这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加数都是2. 像这样的算式是什么样的算式
6、。 这三个算式都是加数相同的加法。 (2)思考:如果是10节车厢|,每节车厢2人|,你还能列出算式吗?写出来会有多长?15个车厢呢?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那你想象一下你列出的加法算式会怎样啊. 其实|,像这种很多个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可以用一种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那就是用乘法计算。 板书:乘法 我们来看|,这个乘法算式和这个加法算式有关系吗? ()在72中|,2表示什么?7呢?在加法算式中能找到吗? ()认识“”教写法|,读法:乘(小精灵介绍关于乘号的来源) ()读72=14“ 7”读7|,“”读乘|,“2”读2|,“=”读等于|,“14”读14. 72就表示7个2连加在一起|,这两个算式都表示
7、7个2连加. 7个2连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式27来表示 (3)像这样7个2相加|,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呢?为什么喜欢用乘法呢?对!几个几相加用乘法比较简便|,上面的两个加法算式你能用乘法表示吗?试一试吧。 (4)试一试:你会写成乘法算式吗? 3+3+3+3+3=15 35=15 或 53=15 在乘法算式中3表示什么|,5呢? 6+6+6+6=2464=24 或 46=24在乘法算式中6表示什么?4呢? 三、巩固知识|,拓展升华 孩子们|,刚才我们一起把游乐场里好多问题解决了|,大家都表现的非常出色|,现在我们再到其他地方看看吧|,看看这是哪? 让我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智慧岛一些问题吧
8、。 1.观察图|,完成下面填空 2.按要求画圆|,再填空。 3.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四、畅谈收获|,知识归纳 同学们|,这一节课上的快乐吗?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快乐地学习。今天我们只是初步认识了乘法|,今后还有很多内容等待我们去学习呢。其实|,生活有许许多多可以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你们就会发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五、板书设计 乘法 加数相同的加法 用乘法 比较简便 3+3+3+3+3=15 5个3相加 35=15 53=15 6+6+6+6=24 4个6相加 46=24 64=24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
9、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2+2+2+2+2+2=14 7个2 相加 27=14 72=14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
10、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
11、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读作:7乘2等于14“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