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之舟》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文档编号:586163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爱之舟》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父爱之舟》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父爱之舟》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父爱之舟》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父爱之舟》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9父爱之舟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舐犊情深,鸿雁传情 父爱之舟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姓 名 学 校 学 科 语文 联系电话及邮箱 年 级 五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相关领域 阅读 第二部分: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主题 舐犊情深,鸿雁传情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一)单元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字之美、表达自己的

2、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能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语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注意词语的感彩,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并主动与他人分享;能通过诵读、改写、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感人情境和形象的理解与审美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构建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作的综合体现。 2.单元间联系 从人文主题分析: 纵观本套教材:本单元“舐犊情深”这一主题是前面学习过的“家人”、“关爱”、“多彩童年”等相关单元的延续与提升。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感知作者对父母深深的敬意和无比的热爱。

3、第一学段,学生学习“儿童生活”、“家人”和“关爱”,此时的学生年龄较小,教材引导学生初步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家人;第二学段,学生学习“多彩童年”、“成长”和“家国情怀”,学生立足第一学段,在关注自我成长的同时关注国家的强盛;第三学段,学生又将学习“童年往事”、“舐犊情深”、“爱国情怀”和“理想信念”,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以升华。通过本套教材的系统学习,学生由最初对自我和家人情感的认识,聚焦到对人物和家国情感的深刻体会,最终上升到对家国的热爱,从而坚定自我的理想与信念。这体现出部编教材对学生情感滋养的逐步渗透。 纵观本册教材: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着眼于生活中的“一花一鸟”,第三单元从民间故事中受到

4、了传统价值观的熏陶,在第四单元认识了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体会作者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情感,在第五单元的习作单元,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之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本单元是在前面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更深入细致地体会人物情感。通过“一花一鸟”、“细致观察爱生活”和“自然之趣”等单元的学习,学生在文字中与大自然的万物融合,感知万物的情趣;通过“民间故事”、“舐犊情深”和“家国情怀”等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从自然到人文,双线交织,促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 从语文要素方面来分析: 纵观本套教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呈现螺旋式上升。在第一学段,学生一年级时通过

5、借助朗读,体会句子和是个中蕴含的情感;二年级学生开始关注初步获得的情感体验;第二学段,三年级学生在关注语言的基础上,提取信息,理解课文的内容。四年级出现了落实“体会情感”这一语文要素,它分别出现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抓紧关键词”、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借助具体事物”、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结合查找的资料”、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感情的”。这些阅读策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最初的关注课文的内容到体会情感最后到表达观点,体现出部编版教材呈现出的不同梯度。由此可见,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

6、用,它既承接着前面学习方法的运用,又补充了新的阅读方法,从而为后续的单元学习,提供了综合而系统的阅读策略,促使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纵观本册教材: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落实了第一单元“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和“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方法。此时将前几个单元的方法迁移到本单元的学习中,促使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在学生能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为后续的第七单元“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提供了方法、奠定了基础。 3.单元内联系 从人文主题分析,横向梳理发现:本单元围绕“舐犊情深”这一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略

7、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课文。这些课文有的写了无私的母爱,有的写了深沉的父爱,还有的写了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引起读者共鸣。“口语交际”引学客观理性的看待父母之爱,以便更好地和父母相处。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安排了一组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习作”旨在引导学生能够大胆的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好的与他人沟通。 从语文要素分析,横向梳理发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场景”,旨在引导学生品读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借助关键词句,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围绕本单

8、元课文中描写的场景、细节的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使得学生更加明确本单元所学。“词句段运用”旨在让学生关注课文的场景描写,想象画面,从而体会其作用。“口语交际”引导学生针对生活场景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尝试理解父母之爱,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们有价值的建议记录下来,为后面的习作积累素材。“习作”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从方法的输入到方法的总结、体会其好处,再到最后的习作输出,体现出本单元内在的能力进阶。 4.单元育人素养价值 本单元编排的课文,展现了父母与孩子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表达出对父母深深的敬意和无比的热爱,能引起读者共鸣。同时引领学生发

9、现和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父母之爱,在课内外阅读中关注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以此滋养自己的人生,并通过习作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单元学情分析 关联生活经验谈人文主题关联学习经验谈语文要素已知学生能体会每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知道父母爱自己,也能够从生活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基本具备了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对于常见的表达方法及作用,比如详写略写、正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等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学生能够针对某件事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未知学生不能理解父母无怨无悔的付出源于对子女真切的爱,不计回报。父母句句责备的背后是对子女的深情。学生不能如何建立

10、场景之间的联系,将场景和细节建立关联,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学生不能关注场景和细节,表达自己的感受,一味地贴标签、喊口号。难点课文中有些场景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对作者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感受不够深入。学生不能勾连多个场景,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不能关注细节描写,体会作者传达的情感学生不能建立对象意识,选择恰当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策略借助图片、时代背景、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处的环境,从而体会作者和父母之间的深情借助资料拉近学生同课文内容的距离,勾连和品读多个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来深入地把握内容,体会蕴含的情感。 迁移以往学习过的表达情感的方法,借助“词句段运用”及课后小练笔进行仿写

11、训练,为习作做好铺垫。 2.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我能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认识3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37个 词语。 3.我能抓住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表达的效果。 4.我能选择恰当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5.我能给父母写一封信,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学习重点: 我能抓住场景和细节描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表达的效果。 学习难点: 我能给父母写一封信,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1.学

12、习情境 爱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尤其是父母之爱。舐犊之情,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爱与温暖。虽然爱的表达不尽相同,但这份爱却是情真意切。从呱呱坠地的第一天起,这份爱就一直伴随左右,直至时间的尽头 我是小读者:尽情阅读,发现母爱的无私,分享自己阅读过的与母爱有关的文学作品。在分享中体会母爱。 我是小记者:围绕“父爱”进行人物访谈,并能用文字或者图画分享自己的感受。 我是小作者:进行场景设计,在设计中感悟父母之爱表达的不同方式以及重要作用,向父母表达自己爱的心声。 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容易忽略常伴左右的父母之爱。在这个学习任务中,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父母的生活,了解父母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学生在

13、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建立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借助举办“爱的感恩分享会”这一真实任务,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利用自主阅读和创意表达,进一步感受阅读与表达的价值和意义。 2.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 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学习内容课时安排 “爱”的感恩分享会我是小读者:读中体会母爱无私1.开展“小读者”活动,通过阅读描写母爱的文学作品慈母情深,课外阅读荷叶母亲,在读中体会。 2.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举办“朗读会”,将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和他人分享。3我是小记者:访谈感悟父爱深沉。1.围绕“父爱”的表达进行人物访谈,向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感受到的父爱,写一份采访评价。 2.阅读父爱之舟后,再联

14、系自己的感悟,做一份手抄报,表达自己对父爱的理解。2我是小作者:创作感悟爱的表达。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的场景设计,在设计中感悟父母之爱表达的不同方式以及重要作用。 2.召开班级“爱”的感恩分享会,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将爱的心声传达给父母。2我是倡议者:抒发自己爱的心声。1.观察身边其他形式的爱,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他人分享。 2.联系课本上口语交际和习作,将自己所见所想写下来,勇敢表达自己的心声。2 第三部分: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19父爱之舟 课型 新授课 1.教学内容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父爱之

15、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的父亲已经去世,对他深深的思念只能依托于梦中相见。课文以梦的形式呈现往事,描写了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一个个生活场景,表现父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深沉的爱,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本课作为学习任务中的第二个活动,是从阅读文学作品、访谈身边故事的活动,重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关注外界、关注身边逐渐到关注自身的一个过程。 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先讲作者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我”的反应是“得意扬扬”;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我”的反应是“痛哭起来”。再讲作者几年后认识到父亲原先的评价是对的,受到母亲鼓励他一直在写作,并且得到了父亲有限的肯定。

16、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不得不承认”,说明作者已认识到父亲的评价是对的。最后讲作者成年后取得了成就,他深感自己有慈祥的母亲和严厉的父亲非常幸运。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看来截然不同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课文虽然简单,但是有父母不同的评价,可以启发学生在进行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时有更多自己的思考,为此阅读群从课文走向课外的桥梁。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在精读课文学完方法后,利用略读课文进

17、行方法的迁移运用。教学时要紧紧扣住单元语文要素和学习目标,并在会运用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在人文主题方面,第一篇精读课文慈母情深品读母爱的无私,第二篇父爱之舟感受父爱的深沉,本篇课文则是通过父母不同的态度表达父母之爱表达的方式不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情感,为接下来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准备。 2.学习者分析 题目指向表现分析(盲点)策略1.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主要内容80.1%的学生可以完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但是部分学生没有关注到父亲态度前后的变化,没有关注到第二次写小说的时候有一些鼓励。课文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己阅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从基本的细节处初步感知父母的形象。但是

18、对于父亲的表现不能够理解,无法从人物的表现读懂人物内心。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读懂人物形象,还要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继续提高自己对表达方法及作用的领悟。2.你觉得“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人物形象93.75%的学生可以答出父亲的形象是“严厉”,答案比较统一。3.文章运用到了哪些细节描写,作用是什么?表达85.4%的学生可以找到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但只有50%的学生发现了巴迪的心理描写。4.读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困惑?质疑83.3%的学生不明白为什么父母的评价如此不一样, 3.学习目标确定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能运用

19、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认识6个生字。 3.能默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的原因,说出对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 4.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能默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的原因,说出对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 学习难点: 能默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的原因,说出对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 5.学习评价设计 1.自评与互评。 通过小组内检查词语的认读,同桌之间检查看拼音写词语,考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2.学习单。 通过填写学习单,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 3.评价表。根据学习提示进行适时评价。 通过交流分享自

20、己设计的场景,考查学生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回顾导入,回忆前两篇课文内容 教师活动1 1.师:舐犊之情,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爱的表达是不同的。想一想,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中,你分别读到了怎样的爱? 2.引导学生回顾前两篇课文内容。 母爱的无私,父爱的深沉,每一种爱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今天我们就走进巴迪一家,感受他们独特的爱。 学生活动1 1.回顾前两篇课文内容。 2.齐读课题 活动意图说明 学生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前要先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入情入境。资源包:PPT。 环节二:阅读探究,深入体会人物情感 教师活动1 (一)

21、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1.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关键词。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理解“引入歧途”和“被哪一股风刮倒”。 学生活动1 (一)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3.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引入歧途”和“被哪一股风刮倒”。 教师活动2 (二)设想场景内容 1.再读课文,理解人物 出示任务: 学习任务: 设计一个场景,表现巴迪在“一股风”影响下的成长经历。 过渡语:再读课文,你会关注到作者的哪些描写?课文中哪些语句能给你带来灵感呢?静下心来再去读,边读边批注。 组织学生分享交流。 从学生的回答中梳理出情节流程,并补充细

22、节。 3.通过指导朗读、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策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理,深入感悟情感。 学生活动2 (二)设想场景内容 1.再读课文,理解人物。 2.同桌选择其中“一股风”,交流怎么设计场景。 3.默读课文,思考哪些场景和细节给你灵感,边读边批注。 3.分享汇报。 (1)同桌交流 (2)同学补充。 预设:学生围绕父母和巴迪的表现,谈自己将如何设计自己的场景,并不断补充细节,完善场景。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品读父母和巴迪的表现,深入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爱。在提炼表达方法的基础上,关注思维过程,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教师活动3 (三)完成场景设计 1.指导学生完成场景设计。 过渡语:我们发现的

23、真多呀!你看作者把场景写得这么具体,有趣,还用这么多细节丰富了场景。我们能不能也像他一样把场景写清楚?看你兴奋的眼神老师就知道,一个个异彩纷呈的设计在你的脑海中酝酿。开始交流吧!。 2.指名分享。 学生活动3 (三)完成场景设计 1.同桌合作设计情节流程和场景细节。 2.交流分享,互相点评、补充。 预设: (1)选择“精彩极了”这一场景。 母亲拥抱我,赞美我写得好,我很骄傲,期待父亲回家。父亲回家后父能会把“我”抱起来,或者搂着我的肩膀夸奖我。在父母这种态度的影响下,“我”可能会变得骄傲自大,无法成功。 (2)选择“糟糕透了”这一场景 母亲会把“我”写的诗扔进垃圾桶,嘲笑我写得不好。我很难过,

24、希望父亲可以给我好的评价。但是父亲看到“我”的作品仍然扔到一边。在父母这种态度的影响下,“我”会变得自卑,不再写作。 教师活动4 (四)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过渡语:经过我们的设计,我们也深深体验到了两股风的力量。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你对巴迪父母这种爱的表达有什么理解? 学生活动4 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谈对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理解。 环节三:谈话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总结:从同学们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温暖的画面,感人的故事。方式虽各有不同,但这份爱却是情真意切。让我们怀揣着这份对爱的感恩,给自己的父母写一段话,表达你的心声。同时也带着这份爱,走进城

25、南旧事和我与地坛。 2.布置作业 写一封信,表达你的心声。 推荐阅读:我与地坛城南旧事。 学生活动 记录并思考作业,下课。 7.板书设计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写一封信,表达你的心声。 2.推荐阅读:城南旧事我与地坛。 说明:本篇课文为略读课文,比较简单,课的结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并用一封信的形式写给自己的父母,即关注了实际,又联系了本单元的习作我想对你说,帮助学生回忆写信的格式。同时,推荐几篇描写父母之爱的文章,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乐趣,以课上带课外,使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场景流程的设计

26、。 这篇课文虽然读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学生在进行仿写时还是有些难度。在学生关注到作者的写法时,及时把学生捕捉到的心理和细节补充在板书中,学生一目了然,在自己进行创设时思路会更加清晰。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1.重视个性化阅读感悟。 “语文这种工具,不同于其他任何工具,它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这种工具,你不用它便罢,只要一用它,必然要赋予它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本节课通过品读课文中对人物的描写,从中体会人物心理,进而自己根据人物的心理进行场景的设计,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深入体会这“两股风”。 2.联系生活实际,将课内延伸到课外。 通过课上体会巴迪父母表达爱的不同方式,联系

27、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自己父母的良苦用心,给父母写一封信传达心声。再带着这份对爱的感恩走进其他两本书,带动了课外阅读。既把这份爱从课内带到课外,也促进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 不足:在进行场景设计时,学生对人物的表现还是考虑不够深入。表现一定是和心理活动有关,课文中,巴迪父母的表现尽管不同,但都是出于对巴迪的爱。学生在创设场景时过分关注外在表现而忽视了人物的心理,如在设计母亲也是“糟糕透了”的态度时,会写到母亲“撕掉巴迪的诗扔进垃圾桶”,这个情节有些不符合“爱”的表现了。 改进措施: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时还要多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心理,采用朗读、表演、联系上下文等多种策略感悟人物内心,真正理解人物表现。再进行仿写练习,明白心理对人外在行为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常用办公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父爱之舟》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