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二、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四、学情分析和教法学法四、学情分析和教法学法三、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难点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中的中的“大气热力环流大气热力环流”、“大气大气水平运动水平运动风风”。这一内容是在学习了这一内容是在学习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的基础上学习的
2、,为选择性的基础上学习的,为选择性必修一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气旋反气旋气旋反气旋”的的深入深入学习学习搭建桥梁,搭建桥梁,具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因此这一部分知识应该要进行详细的讲解,有助有重要的铺垫作用。因此这一部分知识应该要进行详细的讲解,有助于对后面知识点的理解。于对后面知识点的理解。课标要求: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认识气压的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说明热力环流的成因和形成过程。认识气压的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说明热力环流的成因和形成过程。2.2.结合实例,运
3、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结合实例,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3.通过对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学习,掌握风的受力分析,能够在等压线图通过对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学习,掌握风的受力分析,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力的大小及风向。上判断风力的大小及风向。二、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二、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重点:说明大气热力环流原理重点:说明大气热力环流原理难点: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热力环流难点: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热力环流说明风的形成和风向规律说明风的形成和风向规律三、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难点高一学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等一些等值线,可高一学生在初中地理教学
4、中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等一些等值线,可以迁移应用到本节内容的等压线、等压面的学习。且高一学生经过初中以迁移应用到本节内容的等压线、等压面的学习。且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学生对教材中三力的分析有一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学生对教材中三力的分析有一定认识,三力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是可以很好地理解的。认识,三力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是可以很好地理解的。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问题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问题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学情分析和教法学法四、学情分析和教法学法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本节课
5、我将从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本节课我将从图片导入图片导入 、原理探究、原理探究 、梳理、梳理思路思路 、学以致用、学以致用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观察冷饮和热饮气流的运观察冷饮和热饮气流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动方向是怎样的?为什么制冷空调往往采用为什么制冷空调往往采用壁挂式,暖气往往安装在靠壁挂式,暖气往往安装在靠近地面的位置?近地面的位置?导导(3 3分钟)分钟)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受冷收缩下沉。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可让学生对大气趣的同时
6、,可让学生对大气的垂直运动有一定了解,为的垂直运动有一定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搭建桥梁。本节课的学习搭建桥梁。课标要求: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认识气压的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说明认识气压的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说明热力环流的成因和形成过程热力环流的成因和形成过程。2.2.结合实例,结合实例,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3.通过对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学习,掌握风的受力分析,能够在等压线图通过对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学习,掌握风的受力分析,能够在
7、等压线图上上判断风力的大小及风向判断风力的大小及风向。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及重难点,有目的的进行学习。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及重难点,有目的的进行学习。要求:要求:1 1、认真阅读教材,有圈画和标注。、认真阅读教材,有圈画和标注。2 2、独立思考,完成学案上问题。、独立思考,完成学案上问题。3 3、有疑问的问题做好标注。、有疑问的问题做好标注。4 4、把握好时间,完成后背诵记忆基础知识。、把握好时间,完成后背诵记忆基础知识。完成以下问题:完成以下问题:1 1、热力环流的成因、形成过程?、热力环流的成因、形成过程?2 2、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8、?3 3、风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力的影响?这些力的概念及特征是什么?、风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力的影响?这些力的概念及特征是什么?学学(限时(限时1212分钟)分钟)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从课本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课本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求:要求:1 1、讨论【思】中有疑问的问题。、讨论【思】中有疑问的问题。2 2、组长做好安排,起立讨论。、组长做好安排,起立讨论。3 3、拿起笔,随时记录。、拿起笔,随时记录。4 4、注重效率,及时整理落实。、注重效率,及时整理落实。讨论以下问题:讨论以下问题:1 1
9、、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2 2、三个情景(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山谷风)、三个情景(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山谷风)3 3、画出理想状态下的风向、高空的风向、近地面的风向、画出理想状态下的风向、高空的风向、近地面的风向议议(限时(限时7 7分钟)分钟)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可以让全员学生参与课堂,从可以让全员学生参与课堂,从而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地面高空1100hpa1060hpa500m1000mP1P2特点:特点:高度高度升高升高,气压减小气压减小气压: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到气压: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单位面积垂直
10、向上到大气层顶部空气柱的总重量。大气层顶部空气柱的总重量。P1P2等压线等压线:把:把气压相等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连接起来所成的封闭所成的封闭线线。等压面等压面:把大气中空间:把大气中空间气压值相等气压值相等的各点组合而成的面。的各点组合而成的面。若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是若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是 的,各等压面是相的,各等压面是相互互 。1140110010601020(百帕)地 面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明确气压、等压线、明确气压、等压线、等压面的概念,等压面的概念,为为学习热力环流学习热力环流的的形形成过程打下基础。成过程打下基础。1当A、B、C三地受热均匀时,空气有
11、无运动?A地受热,B、C冷却,垂直方向上空气运动有何差异?同一水平面空气密度产生了怎样的差异?气压呢?会进一步引起大气在水平方向上如何运动?2345等压面弯曲规律?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引导学生逐步说出大通过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引导学生逐步说出大气热力环流的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形成过程,掌握本节课的重点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热力环流的概念: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形成根本原因热力环流太阳辐射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对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对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程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
12、力。归纳总结能力。高空近地面高压高压高压高压低压低压B冷却 A受热 C冷却高压高压低压低压低压低压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让学生注意易错点。让学生注意易错点。1、仔细观看实验,画出实验中的烟雾产生的环流。2、比较A、B、C、D四点气压的大小。3、在图中画出近地面与高空的等压面热水冰块热水A冰块BCD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能更为直观的感受大气热通过实验能更为直观的感受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通过问题练习进一步加深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通过问题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对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冰块情境一:从青岛度假回来的小明向同学描述居住在海边的感受:白天空气
13、潮湿,夜晚比较干燥。你认为小明有没有撒谎?探究过程:结论:理由: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没有撒谎冰块情境二: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有统计资料显示:上海、纽约年平均气温要比近郊高1.1,柏林要高1.0。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应建设在A、B、C、D中的 地;要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最好在 地进行植树造林。并说明理由。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布局在环流圈之外可以避免污染物随随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布局在环流圈之外可以避免污染物随随城市热岛环流从近地面流回城区;植树区布局在环流圈之内城市热
14、岛环流从近地面流回城区;植树区布局在环流圈之内能净化从郊区流回城区的空气,从而改善城区空气质量。能净化从郊区流回城区的空气,从而改善城区空气质量。探究过程:结论:理由:D D BCBC冰块情境三:公元232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这一次又遇到了老对手司马懿,诸葛亮用计将司马懿父子引至上方谷,用起了老一套的围歼手法火攻,正当司马懿走投无路,准备自尽时,却天降大雨。上方谷的那场雨是不是“天意”?探究过程:结论:理由:熊熊的大火使谷底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水汽在抬升过程中凝结成雨。不是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三个通过小组讨论三个情景来突破本节课情景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的教学难点。引领学生
15、将学习的引领学生将学习的原理运用到生活中,原理运用到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的常见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学习有用的现象。学习有用的地理,树立人地协地理,树立人地协调观。调观。知识点二:大气的水平运动知识点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风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结合教材结合教材P3839P3839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内容,回答以下问题: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风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力的影响,并说出其概念。风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力的影响,并说出其概念。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
16、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促使在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由于地球自转,促使在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摩擦力摩擦力 (地面和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力地面和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力)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影响风形成的使学生明确影响风形成的三种作用力,培养学生提三种作用力,培养学生提取教材关键信息的能力。取教材关键信息的能力。1、阅读课本3
17、9页在图一中画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风向。(气压值单位:hpa)2、风从开始形成就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阅读课本39页,在图二中画出高空的风向及作用力。(气压值单位:hpa)3、阅读课本39页,在图三中画出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及作用力。(气压值单位:hpa)结论:高空的风受 个力,风向与等压线 ;近地面的风受 个力,风向与等压线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同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印象,完成第二个难点的突破。的印象,完成第二个难点的突破。特征对风向、风速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垂
18、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梯度力越大,风速等压线越密,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越大。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与风向垂直。与风向垂直。近地面考虑,高空可忽略,近地面考虑,高空可忽略,与风向相反。与风向相反。决定风向,决定风向,决定风速。决定风速。只影响风向只影响风向影响风速,影响风速,影响风向。影响风向。结合教材P3839内容,完成下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使培养学生提取教材关键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培养学生提取教材关键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等高线知识加以分析。等高线知识加以分析。等压线中如何判断风
19、向(左右手法则)1002100410061008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气流偏转方向,即风向南半球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风向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便于学生在做题时能快速、准确得出答案。便于学生在做题时能快速、准确得出答案。1.1.甲、乙两地的气压梯度大小,并说明甲、乙两地的气压梯度大小,并说明理由?理由?2.2.在图上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在图上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3.3.比较甲、乙两地风速的大小,并说明比较甲、乙两地风速的大小,并说明理由?理由?甲处气压梯度甲处气压梯度大于大于乙,因乙,因为为甲处甲处等压线密集等压线密集,气压,气压
20、差越大差越大P40P40活动:活动: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甲甲处处风速风速大于乙,甲处等压大于乙,甲处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水平线密集,气压梯度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等压线分布图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等压线分布图上,利用所学原理,正确判断各地风向,上,利用所学原理,正确判断各地风向,掌握近地面大气的运动规律。掌握近地面大气的运动规律。小结(板书设计)小结(板书设计)大气运动大气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过程表现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成因:水平气压梯度力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风速:等压线
21、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框架式板书设计,通过框架式板书设计,清晰呈现本节课知识点清晰呈现本节课知识点间联系,可以帮助学生间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概念1 1、下列四幅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下列四幅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2 2、关于下图的错误叙述是关于下图的错误叙述是()A A.甲地温度高于乙地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B B.丁处的气压高于丙丁处的气压高于丙C C.若丙处气温为若丙处气温为11则乙处气温一般低于则乙处气温一般低于25 25 D D.甲乙丙丁之间形成的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甲乙丙丁之间形成的热力环流呈顺
22、时针方向流动BC(限时(限时5 5分钟)分钟)3.3.右图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日气温变化特征图。右图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日气温变化特征图。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为了完成此场景,如果你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为了完成此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A A1616时至次日时至次日8 8时时 B B8 8时至时至1616时时 C C1818时至次日时至次日6 6
23、时时 D D6 6时至时至1818时时BC4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 B.B.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速度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速度C.C.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作用不明显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作用不明显 D.D.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5 5下图中下图中V V代表代表P P地某时的风向,地某时的风向,M M为经过为经过P P地的等压线,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地的等压线,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正确的是()A.PA.P地位于南半球地位于南半球 B.PB.P地位于高空地位于高空C.PC.P地北部气压比南部高地北部气压比南部高 D.P D.P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D6 6.在北半球中纬度高空,一架飞机自西向东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右侧是低压,在北半球中纬度高空,一架飞机自西向东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右侧是低压,则飞机飞行方向与风向的关系是(则飞机飞行方向与风向的关系是()A.A.顺风飞行顺风飞行B.B.逆风飞行逆风飞行C.C.风从南侧吹来风从南侧吹来D.D.风从北侧吹来风从北侧吹来B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使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也有助于教使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