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我所欲也同步测试习题一、 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一箪食(dn) 苟得(gu)B.豆羹(gng) 不屑(xi)C.弗得(f) 蹴尔而与之(c)D.勿丧(w) 死亦我所恶()2.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偷生)B.乡为身死而不受(家乡)C.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故不为苟得也 ( )(1) 为 乡为身死而不受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2)舍屋舍俨然 (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 ) (3)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4.下列句子的朗
2、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此之谓/失其本心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5.下列对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比喻、排比)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比喻、对偶)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设问)D.“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象征)二、能力提升6.根据课文默写。(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2)_,万钟于我何加焉!(3)是亦不可以已乎? _。(4
3、)在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上,作者的观点是鲜明的,可以用文中的“_”四个字来概括。(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中“是心”指的是“_”“_”。(6)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_”。7.下列对鱼我所欲也)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D.文中的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
4、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它与大学 中庸孟子合称“四书”。B.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言论的汇编,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孟子的学说出发点为性恶论,主张仁政。C.“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D.“英雄辈出”“工匠精神”“共筑梦想”“绿水青山”,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9.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_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5、选段,完成题目。【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选自晏子春秋)【注】景公:齐景公。霁:雨雪停止,天放晴。陛:宫殿的
6、台阶。逸:安乐,安闲。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万钟于我何加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公被狐白之裘( )乃令出裘发粟( )(2)翻译下列句子.此之谓失其本心。_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_(3)【甲】段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_(4)【乙】段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
7、,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如我者鲍子也。(节选自史元管晏列传)【注】贾(g):做买卖。召(sho)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吾始困时(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战三走(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分财利多自与 吾与汝毕力平险B否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至于负者歌于途C.召忽死之 水陆草木之花D生我者父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_(4)选文中的鲍叔是
8、一个怎样的人?_三、 素养提升9.【阅读与鉴赏理解与鉴赏】【策略方法写作策略】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支月英老师,十九岁时,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山村女教师。36年来,她坚持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同学们了解了支老师的感人事迹后,纷纷在朋友圈中发消息表达敬意,请你也把自己的感言发到朋友圈,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_10.【阅读与签赏理解与鉴赏】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义”包括哪些方面的内涵。“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9、(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样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宋史文天祥传)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吕氏春秋)_参考答案一、 基础训练1.D解析:“恶”应读w。2.B解析:“乡”同“向”,“先前、从前”的意思。3.(1)做 对、向 为了(2)舍弃 房屋(3)得到 同“德”,感恩、感激4.D解析:正确的划分应是“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5.B解析:A.没有排比;C.反问;D.象征不是修辞手法。二、能力提升6.(1)贤者能勿丧耳(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此之谓失其本心(4)舍生取义(5
10、)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6)贤者7.B解析: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不丧失“本心”。8.C解析:A.“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B孟子的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仁政。D.分别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9.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造成伤害,对生命造成威胁。解析: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7.(1)有什么益处同“德”,感恩、感激同“披”,披着,穿着发放(2)这就叫
11、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百姓的饥饿。(3)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的表现。解析:读懂文意,了解作者在本文所表达的主要思想,结合句子理解作答。(4)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解析:抓住文中“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的句子,从如何“得民心”的角度理解即可。【乙文言文大意】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睛。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的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大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
12、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百姓的劳苦。现在您不知道民间疾苦啊。”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下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迫的人8.(1)穷困谋划时机逃跑(2)D解析:A项,前者为动词,相当于“要”;后者为连词,可解释为“和”。B项,前者为介词,“被”;后者为介词,“在”;C项,前者为代词;后者为结构助词,“的”。D项,“者”的意思都是“的人”。(3)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4)鲍叔是一个轻利重才、知人识人的贤士。【文言文大意
13、】管仲说:“我当初穷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而)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他更加困顿不堪,(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而)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而)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争王位)失败,召忽为此自杀,而我宁愿困于牢中受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三、素养提升9.示例:您是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山里孩子寂寞的心灵;您是黑夜里的烛光,照亮了山里孩子前行的道路。向您致敬,支老师!10.示例一:坚持真理、忠君爱国、大公无私。示例二:洁身自好、共赴困难、清正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