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科技学教 案2021年3月目 录第一章 导论:认识金融科技3第二章 金融科技发展简史5第三章 金融科技的功能理论7第四章 信息不对称、金融共识机制与共享金融9第五章 区块链、通证经济与数字加密货币设计原理11第六章 金融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原理13第七章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16第八章 现代支付体系18第九章 现代银行的金融科技20第十章 现代金融交易体系22第十一章 现代保险科技24第十二章 金融风险管理中的科技26第十三章 数字货币、货币供求与货币政策28第十四章 金融科技风险及其管理30第十五章 大数据征信管理32第十六章 金融科技监管与监管科技34第一章 导论:认识金融科
2、技一、教学目的金融科技学是一门新型课程,属于学科交叉课程。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金融科技的内涵与功能,掌握金融科技的本质与动力,了解金融科技发展的决定因素、经济社会影响与未来的发展趋势。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一-二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金融与科技发展的内在关系2、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的关系3、金融科技发展中的关键问题4、金融科技学的教学框架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六、 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金融与科技关系入手,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之后,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金融形态的演进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技术革命与金融创新关系,分别就前电报时
3、代的几次关键技术与金融变革,电报与计算机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和当代金融科技创新进行归纳;探讨技术将如何改变金融服务业,包括技术改变金融形态、金融模式、金融效率、金融制度、金融管理水平等。第二节:对金融科技范畴、理论与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对比了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的关系,给出了金融科技的规范定义。金融科技理论从技术与制度支撑下的金融、金融服务的成本、效率与体验、金融科技与资源配置效率等;提出了金融科技学中的三个关键问题,包括法律与规制、伦理与道德、技术的边界问题。第三节:最后对金融科技学科体系进行总结,提出了课程教学建议。2.基本概念 金融;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大数据
4、金融。3.基本原理(1)曾被比喻为经济社会发展两大车轮的金融与科技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作用,相互融合。金融更多的体现为社会关系,科技更多的体现为生产力。(2)从业务上看,金融科技可分为支付结算、网络借贷、数字货币、股权众筹、智能投顾、市场设施。(3)从技术上看,金融科技的技术支撑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互联网以及生物科技。(4)从属性上看,金融科技是金融还是科技,始终存在争议。(5)从金科科技的参与者上看,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科技公司,二是持牌金融机构,三是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网络小贷公司等。4.课堂讨论 1. 专栏2-1:谷歌宣称“量子霸权”200秒完成传统超算1万年计算量。
5、2. 以Libra为例,看国外的金融科技监管。第二章 金融科技发展简史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金融科技的发展简史。理解技术如何改变金融形态,掌握技术进步与金融创新的辩证关系。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三-四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交子成为纸币的原因2、中国早期金融创新的技术因素3、计算机与金融创新的关系4、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的本质5、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六、 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中国古代商品交易的支付手段随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从唐朝的飞钱,到宋朝的交子、会子和银票,以及清朝的汇票的发展,是在造纸术、印刷术和密码学技术与科学实践推动下的金
6、融创新。第二节:电报、电话出现后信息传递速度大大提升,推进了汇兑业务转向电汇。第三节: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解决了人类对算力的需要,它大幅提升了金融计算的算力,拓展了金融交易边界,推动了金融复杂化创新,释放了金融创新活力和应用潜力。第四节: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基础的金融活动、金融形式等的总和,是技术平台与金融活动的融合形态。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清算、资金融通、信息提供以及风险管理等金融的基本功能没有变。互联网金融的范围包括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应用、非金融企业参与互联网技术在的金融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第五节: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金融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智能金融由此产生。智能金融领域目前已
7、形成一系列较为成熟的业务模式,其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2.基本概念飞钱;交子;会子;票号;密押技术;电汇;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银行;互联网证券 互联网保险;替代性网络金融;智能金融;智慧金融 3.基本原理(1)交子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代纸币的产生,交子之所以能成为纸币,是由于社会经济和商品交换发展水平需要纸币这种货币符号来代替铸币,同时当时的造纸和印刷技术水平已具备条件,再加上商业信用,信用票据的行使已有一定的历史,并且一批精通金融、货币流通的理论家、实践家能够建立完整的行使纸币的制度,使人们乐于在商品交换中把纸币作为铸币符号使用,三者的同时存在是交子产生的必要条件。(2)随着电汇办理机构与办理网
8、点的增加,货币的流动性也逐渐增强,这便利了货币的异地供需的调剂,进而强化了全国性金融市场的内在联系,有助于近代金融管理模式的形成和管理体制的建立。(3)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进步的体现。人类追求的是连接,进而沟通信息,共享资源。(4)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5)智能金融(Intelligence Finance)是指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业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是用机器替代和超越人类部分经营管理经验与能力的金融模式变革4.课堂讨论 1. 专栏:清朝后期票号的电汇业务。 2. AI算法歧视。第三章 金融科技的
9、功能理论一、 教学目的本章从金融科技功能理论入手,从支付清算功能、长尾理论、搜寻理论、机制设计以及监管博弈五个方面深入分析金融科技对金融功能的深化以及对传统金融产生的影响。通过本章学习可以了解支付方式与功能发挥,认识金融科技在服务长尾客户方面的优势,把握金融科技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降低资金需求方搜寻成本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理解传统金融机制设计及金融科技机制设计方式;掌握技术进步推动金融创新的决定因素。二、课型:必修三、课时:第五-六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支付、结算、清算的定义;支付方式的演进;科技如何提升支付清算功能。2.长尾理论;普惠金融的内涵和内容;金融科技为什么会推动普惠金融发展。3. 传
10、统正规金融体系如何降低金融市场搜寻成本;金融科技如何降低金融市场搜寻成本。4.金融机制设计降低金融市场风险的原理;握金融科技如何改变金融机制设计5.金融创新理论;金融监管的定义;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金融的支付清算功能;支付清算功能实现对科技的需求;科技提升支付清算功能。在介绍支付清算功能时主要介绍了支付清算的含义和支付方式的演进;在介绍支付清算功能实现对科技的需求时主要介绍了安全支付加密技术、安全支付认证技术、安全支付协议技术;主要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和控制风险的视角介绍了科技提升支付清算功能。第二节:长尾理论与金融长尾市场
11、;普惠金融理论;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实现。围绕普惠金融界定和普惠金融内容与金融长尾客户需求的匹配性来介绍普惠金融理论;围绕进入成本低、服务成本低、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服务便捷、可提供个性化服务和金融科技的外溢效应来介绍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实现。第三节:融资市场摩擦;搜寻成本;传统正规金融体系、融资市场摩擦与搜寻成本;金融科技、融资市场摩擦与搜寻成本。第四节:机制设计理论;金融机制设计;金融机制设计与金融科技。第五节:金融创新的技术驱动;金融创新与监管博弈。围绕金融创新理论和技术进步驱动金融创新来介绍金融创新的技术驱动;围绕金融监管、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金融创新与监管博弈模型来介绍融创新与监
12、管博弈。2.基本概念支付 清算 结算 实物支付 信用支付 电子支付 非对称加密算法 数字签名 支付协议 长尾理论 普惠金融 信贷配给 融资市场摩擦 搜寻成本 机制设计3.基本原理(1)为商品、服务和资产交易提供支付、结算和清算是金融的一项重要功能。(2)科技进步提升了支付清算功能(3)二八定律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随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长期平均成本会下降。厂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大规模生产热门产品而忽视长尾产品。(4)长尾理论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指在生产不同产品时存在成本节余外部性(Cost-Saving Externalities)。当存在范围经济时,生产产
13、品的种类越齐全,成本就越低。和导致单一产品规模化大生产的规模经济不一样,范围经济会导致小批量多品种生产。(5)金融科技会推动普惠金融发展(6)金融科技降低了金融市场搜寻成本(7)瓦尔拉斯均衡是帕累托有效的(8)在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会产生激励相容问题。(9)适度的金融监管会促进金融创新的发展,而过度监管和监管不足都会阻碍金融创新的发展。4.课堂讨论金融科技提升支付清算功能的案例;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的案例;金融科技降低融资市场摩擦与搜寻成本的案例;从机制设计的视角讨论金融科技;适度金融监管会促进金融创新发展的案例;过度金融监管和监管不足会阻碍金融创新发展的案例。第四章 信息不对称、金融共识机
14、制与共享金融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与金融的内在联系,理解金融科技的理论基础,即构建基于技术的共识机制,缓解金融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以共享理念形成共享金融的模式和业态有基本了解。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七-八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区别2、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区别3、共识机制、金融共识机制的内涵4、共享金融的定义5、共享金融的共识基础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展示相结合。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信息是现代金融活动的重要要素,信息技术是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现代经济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市场参与主体双方
15、的信息不对称,经济中出现了包括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一系列典型的委托代理问题,在金融领域表现为各种金融摩擦,抑制了金融效率。第二节:共识的概念由来已久,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基石。社会依靠法律、道德、社会信仰等各种共识机制才得以顺利发展。金融领域中也广泛存着的各式各样共识机制,是支撑金融运转的基础,包括国际货币体系、信用货币制度、市场机制、契约机制等。区块链共识机制是金融领域共识机制的一种表现形式。第三节:从共享经济到共享金融,共享理念贯彻新经济的各种商业模式和业态之中。共享金融正是利用了金融科技带来的基于技术的新的共识机制,弥补了传统金融体系在共识机制方面的不足,从而活跃在当下的经济社会中,绽放活力
16、和色彩。2.基本概念 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信息经济学;委托代理问题;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共识;共识机制;区块链共识机制;共享经济;共享金融。3.基本原理(1)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买卖主体不可能完全占有对方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必定导致信息拥有方为谋取自身更大的利益而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2)不确定性与风险存在差异。如果一个经济代理人面对的随机状态不能够以某种实际的概率分布函数来表述出可能产生的结果,这种随机状态则称为不确定性。如果一个经济代理人面对的随机状态可以用某种具体的概率值来表示,这种随机状态就称为风险。(3)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
17、息使自己受益而对方受损时,信息劣势的一方便难以顺利地做出买卖决策,于是价格便随之扭曲,并失去了平衡供求、促成交易的作用,进而导致市场效率的降低。(4)道德风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不确定或不完全合同使得负有责任的经济行为主体不承担其行动的全部后果,在最大化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行动的现象。(5)共识是指共同的认识,即不同主体对共识客体达成基本或根本一致的看法,形成基本或根本一致的观点和态度。(6)共识机制是指社会就共识客体达成共识并维持共识的机制安排,包括法律、道德、社会信仰等。(7)金融体系的共识机制特指在金融领域内人们针对金融活动形成的共识机制。(8)区块链共识机制是指通过特殊节
18、点的投票,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交易的验证和确认。(9)共享金融是共享经济的一种类型,是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共享金融是通过技术或制度创新,突破传统金融的时空限制,构建以资源、要素、功能、利益共享为特征的金融发展模式,实现金融资源更有效、公平的配置。(10)共享金融利用互联网这一便利的载体,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大数据分析方法以及区块链共识机制等实现了共识,使金融活动以更低的交易成本得以运行。共享金融帮助金融活动参与者实现共识的过程,就是共享金融的共识基础。4.课堂讨论 1. 从人类简史的第一章讨论共识的起源。 2. 从P2P的失败讨论共享金融的共识基础。第五章 区块链、通证经济与数字加密货币设计原理
19、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金融科技中,分布式记账、分布式账本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区块链技术;探索由区块链产生的通证经济,如何进一步的影响我们的社会,从而进一步理解区块链的设计。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九-十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分布式账本与区块链的区别和联系。2.通证经济学的特征、演变和相关理论。3.区块链的设计原理。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六、 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我们给大家介绍了簿记在历史上的发展,以及科技在簿记中发挥的作用,包括大数据技术和区块链技术,主要介绍了记账技术的发展,进而讲解区块链技术在分布式账本上的应用。我们归纳总结了区块链的重要的特性:分布式
20、、难篡改、自激励和可编程。第二节,定义了区块链上的通证这样一种有价电子凭证的形式,分析了通证对应的三种金融属性:交易属性、商品属性和证券属性。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基于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技术特征,分析讲解了通证经济可能的发展形式,提出了资产证券化、交易自动化和生产社区化这三大特征,并分析了以此为基础可能的新的生产分配方式。第三节,我们给大家讲解了数字货币的基础设计原理。首先给出了整体的设计框架,其次分别介绍了加密算法、共识算法和网络结构的技术原理,最后展示了数字货币Algorand的设计例子。2.基本概念分布式账本,区块链,加密技术,通证,共识、通证经济。3.基本原理(1)区块链的本质是一个分布式
21、、难篡改、自激励、可编程的数据库。(2)区块链上的通证有交易属性、商品属性和证券属性等。可以结合社区生产,作为资源和收入分配的手段。(3)是否需要区块链,可以根据项目的需求来进行判断。4.课堂讨论中国为何要发展数字人民币,对人民币跨境转账业务有何帮助?如何设计数字人民币的双层结构,是否需要区块链技术?第六章 金融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原理一、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掌握:大数据的特征;了解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分布式并行计算、大数据软件工具;金融大数据的数据获取方式、预处理方法以及关联分析初步知识;机器学习、监督学习、非监督学习的概念及种类,了解强化学习的概念。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十一、
22、十二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数据特征,特别是大数据特征在金融科技中的表现形式;几类监督学习的思想。这是金融科技进行技术实践的基础。2.难点:大数据的可视化、分布式并行处理和工具软件;数据的获取。 考虑到学习者的金融背景,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进行形象化的讲解。 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数据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关系越来越复杂,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这些新的特征促使一个新的概念诞生,那就是大数据(Big data)。本章的核心内容正是对大数据特征、技术以及处理方法(即机器学习)进行描述。第一节 对大数据的基本概念、思想以及相关技术进行概述,包括大数据产生的背
23、景和逻辑,大数据特征,大数据的可视化、大数据的分布式并行处理以及大数据的工具软件。第二节 对金融大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介绍,包括金融大数据的获取、金融大数据的预处理以及金融大数据的关联分析。第三节 介绍机器学习原理,包括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以及强化学习。其中监督学习介绍了线性模型、决策树和随机森林、贝叶斯方法、支撑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和集成学习等,而无监督学习包括聚类方法、降维方法、流形学习等2.基本概念大数据 大数据技术 监督学习 非监督学习 决策树 支撑向量机 人工神经网络 贝叶斯方法 机器学习 集成学习 聚类 降维 流行学习 半监督学习 强化学习3.基本原理(1)大数据是数据积累
24、到一定阶段并成为知识经济体系中核心资源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层面、资源层面以及思想层面的变革的总称,在技术层面体现为数据存储、分析以及管理的创新和变革。(2)大数据特征可以从5个不同视角来体现,分别是数据量、种类、价值、速度和可靠性。这五个角度对应的英文分别是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和Veracity ,因此,大数据的特征可以称为“5V”特征。(3)大数据技术除了考虑数据分析算法和模型外,还要考虑数据和数据分析结果的展示(可视化)、相关计算执行效率(分布式处理)以及算法模型的实施(工具软件)。(4)金融大数据的预处理包括数据统计描述、数据对象关系描述和数据准备。数
25、据统计描述有很多种,在大数据预处理中,最重要的是数据中心趋势判断和数据离散趋势判断。数据中心趋势判断的方法包括均值、中位数等,数据的离散趋势判断包括方差、极差和分位数等。数据对象关系描述主要是指数据属性之间的关系,包括各种相关系数以及更复杂的信息论方法。数据准备是使得用于分析的数据适合分析的模型和方法。(5)当供给发生变化时,供给弹性越大,则价格和数量变化都越小,这是因为由供给增加(减少)引起的轻微价格下降(上升),都会导致供给量的大幅减少(增加)。需求弹性越大,则价格变化越小,数量变化越大,这是因为,由供给增加(减少)导致的价格下降(上升)哪怕是轻微的,也会引起需求量大幅变化。这样,一个少量
26、的价格下降(上升)都会导致大幅的母球增加(减少)。(6)所谓关联分析,就是发现大数据背景下对象之间的隐含关系以及相互影响,从而确定是否存在一个或者多个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另外一个或者多个反应。(7)所谓监督学习是从给定的训练数据集中学习出一个模型。当新的数据到来时,人们可以将新数据输入到模型,然后得到结果。不同的行业可以根据结果的意义进行决策。这里的模型一般是指已经获得明确参数的函数。(8)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是针对样本中没有标注数据的情况,即只有特征而没有目标。从数学角度看,监督学习是为了获得一个条件概率,而无监督学习则是获得一个无条件联合概率分布;从应用角度
27、看,无监督学习是通过对无标记训练数据的学习来揭示数据得内在性质和规律,为进一步数据分析提供基础,从这个意义上,大多数数据预处理方式、样本统计特征也属于这样的范畴。(9)半监督学习针对的训练数据既包括标注数据也包括未标注数据。所谓半监督学习就是让算法不依赖于外部交互、自动利用未标记样本来提升“标注样本”训练的模型效果。(10)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一定程度上是模拟人适应环境的过程,即通过和环境的交互,获得环境的“奖励”和“惩罚”反馈,然后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此反复,最后形成一个“智能体”。强化学习的目标是使得“交互回报”最大化,它和非监督学习的关键部分都是
28、回报的选择。第七章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一、 教学目的本章将从首先从理论上梳理人工智能的定义、分类、发展历史,之后对于人工智能最新进展的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两个单元进行系统介绍。通过本章学习,可以掌握人工智能的发展、深度学习的历史沿革、主要分类与应用场景,自然语言处理的分类与应用场景。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十三、十四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人工智能的定义、分类与主要流派;2.深度学习的定义、主要分类与应用场景3.自然语言处理的定义与主要应用场景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六、 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 主要介绍人工智能,根据罗素(Stuart Russell)和诺维
29、格(Peter Norvig)在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一书所给出的定义:人工智能是指是研究理解和模拟人类智能、智能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人工智能可以分为符号主义、行为主义、连接主义三大学派。第二节 聚焦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分支,是一种以多层人工神经网络为架构、基于数据进行学习的算法。深度学习的奇点突破在于预训练的引入,深度学习的典型应用有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自编码器、对抗生成网络等。第三节 讲解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包含丰富,本讲主要介绍与经济金融研究息息相关的部分,按照其复杂程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文本预处理、文本聚类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初步。2.基本概念人工智能
30、 图灵测试 符号主义 专家系统 连接主义 神经网络 感知器 行为主义 蚁群算法 深度学习 预训练 卷积神经网络 循环神经网络 自编码器 对抗生成网络 自然语言处理 分词 词根化 停用词 单热编码 TF-IDF 主题模型 隐狄利克雷分配模型 词向量模型 BERT3.课堂讨论人工智能方法目前在经济金融中有哪些应用?优秀和有待改善的都有哪些?未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有哪些你看好的方向?第八章 现代支付体系一、教学目的支付体系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了解现代支付体系以及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现代支付体系的变化对于理解金融科技原理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本章以介绍现代支付体系和传统支付手段为起点,重点阐述第三
31、方支付和移动支付等现代技术下的支付创新,并介绍现代银行清算制度及其发展。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十五、十六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 理解支付清算体系的构成,区分清算机构、支付系统和支付清算制度的内容和功能。2. 理解支付清算体系的作用3. 掌握现代支付方式的基本流程、参与主体和应用场景4. 理解第三方支付发展的背景和推动因素5. 了解移动支付技术架构的特点及其优劣势。6. 掌握银行清算制度的构成和运作模式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介绍现代支付体系和传统支付手段。现代中央银行支付清算体系的构成包括清算机构、支付系统和支付清算制度。清算机构是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清
32、算服务的中介组织,在支付清算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支付系统是由提供给支付清算服务的中介机构和实现支付指令传送及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的,其职能是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支付清算制度是关于结算活动的规章政策、操作程序、实施范围等的规定和安排。现代支付清算体系的作用包括组织票据交换清算、办理异地跨行清算、为私营清算机构提供差额清算服务、提供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清算服务以及提供跨国支付服务。现代支付结算工具包括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其中非现金支付工具包括银行卡基支付、票据支付、商业预付卡支付、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现代支付方式包括银行直接支付、第三方平台支付和跨境组织系统支付,其中跨境组织
33、系统支付又包括清算行模式和代理行模式两类。现代支付清算系统可分为行内结算系统、行间清算系统和跨境支付清算系统。第二节结合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技术的发展以及支付领域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等现代技术下的支付创新。第三方支付包括直连模式和网联模式。移动支付按照技术实现方式可以分为短信支付、WAP支付、客户端支付、刷卡支付和NFC支付。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的发展改善了支付体验,使得场景服务多样化、支付服务便捷化。第三节介绍现代银行清算制度。银行清算制度包括行内结算系统、行间清算系统和跨境结算系统。行内结算系统包括银行内部结算系统和银行与第三方之间结算系统。行间清算系统包括大额实时支付系统
34、和小额支付净额清算系统。跨境支付清算系统有国际银行卡清算系统、西联汇款支付清算、SWIFT系统和Ripple系统。2.基本概念清算机构,支付系统,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直连模式,网联模式,近场支付,远程支付,NFC支付,跨境组织系统支付,SWIFT系统,Ripple系统。3.课堂讨论金融科技学第八章专栏第四方支付的本质及其发展动因。金融科技学第八章Ripple系统对SWIFT系统的挑战。第九章 现代银行的金融科技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初步了解银行和现代银行体系,对现代银行的金融科技创新有一定的掌握,熟悉网上银行、移动银行、直销银行和互联网银行的业务和服务,掌握开放银行和银行
35、电子商务的理念以及模式,了解银行的金融科技平台,掌握现代银行的内控与风险管理技术。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十七、十八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银行发展阶段以及银行的功能2、现代银行体系的构成与管理运作3、网上银行的服务内容4、直销银行5、开放银行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六、 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商业银行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信用中介、支付中介、存款货币创造、扩展服务和调节经济的功能,现代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和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组成,现代银行拥有严格的内控制度。第二节:现代银行的金融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电子汇兑、智能银行、网上银行、移动银行等创新型服务和直销银行、互联网银
36、行、银行电商等新型银行模式上。银行使用电子化手段实现异地快速精准汇款;利用网络技术,引入各种智能机具,为客户提供全新的业务办理体验,提高了银行业务办理的效率,提升了客户满意度;移动银行等新型银行模式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银行基本业务、投资理财等业务;银行开展的电商业务主要是通过平台销售商品,通过技术手段将金融服务渗透进客户的消费行为中,更好地为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服务,增加客户粘性。第三节:在技术服务方面,开放银行利用开放API等技术,实现银行与第三方之间的数据共享、银行服务与产品的即插即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将数据整合并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促进了个人征信、授信、风控以及定
37、价等领域的发展;银行营销场景搭建以数据为根本,以具体的场景为出发点聚焦对消费者的营销,提升客户体验。2.基本概念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网上银行;智能银行;智能柜台;移动银行;直销银行;银行电商;开放银行;API接口;营销场景;客户体验3.基本原理(1)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和调节经济等职能。(3)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或电子银行,它是各银行在互联网中设立的虚拟柜台。(4)移动银行(Mobile Banking Service)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及智能手机、Pad等移动终端办理线上银行业务。(5
38、)银行通过自营或与第三方公司共建的方式,为电子商务交易双方或者多方提供网络经营场所,并且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发布信息、撮合交易。(6)开放银行是一种平台化商业模式,通过与商业生态系统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业务功能,为商业生态系统的客户、金融科技公司、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服务。4.课堂讨论 1. 专栏9-1:中国建设银行的手机银行。 2. 专栏9-2:浦发银行API开放平台。3. 专栏9-3:“兴业数金”提供专属银行科技服务第十章 现代金融交易体系一、教学目的了解现代金融交易所体系,掌握资产配置与财富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智能投资顾问的功能、基本原理和业务模式;了解量化投资交易的概念和
39、特点、量化投资的方法、风险和策略,以及程序化交易基本原理。二、课时:第十九、二十课时三、教学重难点1.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的区别。2.智能投资顾问的核心技术。3.量化投资交易策略4.程序化交易系统构成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五、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现代金融交易体系中交易所占据重要地位,内部板块结构能够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我国不同类型企业提供融资的平台。第二节:资产配置在投资决策中占据重要地位,资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以及资产配置的步骤对于投资组合的收益和风险具有决定性影响。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第三节: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我国财富
40、管理行业出现多元化的增长趋势。在此基础上,智能投资顾问这一新兴的投资中介主体得到了蓬勃发展,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核心技术和业务模式,它的快速发展将改变人们未来投资金融市场的方式。第四节:介绍金融交易领域的量化投资技术。量化投资具有多种交易方法和策略,能够减少投资者情绪波动所带来的影响,避免在市场极度狂热或悲观的情况下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第五节:介绍程序化交易的概念,操作实践和风险。程序化交易存在优缺点,交易系统由多模块构成。2.基本概念交易所体系,主板市场,二板市场,三板市场; 资产配置,财富管理;智能投资顾问,用户画像,推荐引擎,大数据挖掘;量化投资,统计套利,算法交易;程序化交易3.基本原
41、理(1)建立交易所体系满足了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融资需求和不同偏好投资者的产品需求,有助于化解金融风险。(2)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在管理对象、专业能力上存在差异,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3)智能投资顾问的核心技术采用用户画像、推荐引擎和大数据挖掘等技术为用户生成自动化、智能化、个性化的资产配置建议,并对组合实现跟踪和自动调整。(4)量化投资交易包括统计套利和算法交易。(5)量化投资交易策略大体可以分成三类:股票策略、宏观策略和套利策略。(6)程序化交易在交易客观性、速度、计算能力、分散投资风险、持续关注市场等方面具有优势。(7)程序化交易系统由变量定义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交易决策模块、交易执行模
42、块、风险控制模块等构成。4.课堂讨论1. 财富管理的发展对于我国的证券行业有何影响?2. 程序化交易是如何与金融科技及大数据相结合的?3. 投资顾问对金融监管提出了哪些挑战?第十一章 现代保险科技一、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风险的基本知识、保险原理、保险科技的概念和基本形式;掌握互联网保险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了解互联网保险的优势,熟悉互联网保险的种类和互联网保险的创新模式;掌握大数据与保险定价、核保核赔中的新科技、产品营销与推荐相关的保险科技内容并了解智能保顾。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二十一、二十二课时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保险的基本原则与保险科技的融合,用案例进行理解。 难点:无。
43、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六、 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 介绍风险、保险与保险科技的基本概念。第二节介绍互联网保险初步知识、互联网保险产品种类以及互联网保险创新模式。其中互联网保险初步知识包括互联网保险对传统保险的影响、互联网保险的内容、互联网保险的优势;互联网保险产品种类包括人身保险产品、财产保险产品、信用保证保险以及创新型保险;互联网保险创新模式包括销售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服务创新。 第三节介绍现代科技在保险业务中的应用,具体包括大数据与保险定价、核保核赔中的新科技、产品营销与推荐以及智能保顾。2.基本概念核保 收支平衡原则 互联网保险 保险科技 核保科技 定价科技 核赔科技 定
44、损科技 智能保顾3.基本原理(1)保险科技(Insurance Technology,简写Insur-Tech)的核心是科技,即在整个保险流程中,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装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使客户更方便地选购保险产品、投保及理赔,使公司提高运营分销能力,更准确地进行风险评估并定价。(2)只要人的特征参数足够清晰,人们甚至能够对每个个体的风险进行量化,实现最根本的个性化,这就是精准定价每一个个体都是根据自己的风险特征测算获得保费。(3)在核赔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报案人提供的票据进行自动解读和判断,一些正在研究的保险合同知识图谱可以对相关报案给出“是否属于保险责任”的建议;而在定损中,深
45、度学习技术和计算机视觉的组合应用可以让机器对保险标的的损失进行精确的评估,而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则可以让查勘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4)在保险行业营销工作中,无论是产品、渠道、价格还是顾客,每一项工作都与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息息相关。一方面,保险公司通过获取数据并加以统计分析来充分了解市场信息,掌握竞争者的商情和动态,知晓产品在竞争群中所处的市场地位,来达到针对性施策的目的。另一方面,保险公司通过积累和挖掘保险行业消费者档案数据,分析顾客的消费行为和偏好,便于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和发展忠诚顾客。(5)智能保顾即智能化的保险顾问,它是基于客户自身的保险需要,通过算法和产品来完成保险顾问的服务。第十
46、二章 金融风险管理中的科技一、 教学目的为充分应对金融风险带来的冲击,各参与主体都希望能够建立起完备的金融风险管理框架,提高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伴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纷纷开始介入金融风险管理领域,为风险管理主体的相关工作提供了强大助力,相较传统风控手段,日益兴起的金融科技在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究竟有哪些应用、优劣、及前景。通过本章的学习,让我们结合金融的风险管理功能以及风险管理的技术基础,思考并构建科技支撑下的金融风险管理框架体系。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二十三、二十四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金融风险识别、度量、预警和控制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47、以及这些技术方法用于金融风险管理的内在逻辑。2.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金融风险管理的融合发展并在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本章是基于对金融风险和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解,在掌握金融风险的管理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这些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的思考,探讨金融科技支撑下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构建问题。第一节 介绍金融的风险管理功能,通过学习,帮助我们理解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深刻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系统流程。涉及到对金融风险管理功能、层级和系统架构的了解和认识。第二节 介绍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环节的具体管理技术和方法,包括金融风险识别、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