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花源记陶渊明(一课时)(一课时)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夯实基础布置作业课程导入问题探究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桃夭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与与“桃桃”有关的诗句有关的诗句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夯实基础布置作业课程导入问题探究桃红柳绿、世外桃源、李代桃僵、投桃报李、桃李遍天下、桃花人面、投我以桃、以桃代李、流水桃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与与“桃桃”有关的成语有关的成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夯实基础布置作业课程导入问题探究自然环境优美生活悠然安逸用“世外桃源”一词来形容走进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溯源这个美好的寓意。1.能随文理解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常用词
2、语,疏通文意。2.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本节重点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夯实基础布置作业课程导入问题探究少有壮志。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h 思远翥zh”(杂诗)的志向。弱冠出仕。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等职。壮年隐居。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八十余天辞官,从此开始隐居生活。陶渊明诗人 辞赋家散文家 字元亮,又名陶潜,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字元亮,又名陶潜,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人。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被誉
3、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田园诗派之鼻祖”。共有诗共有诗125125首,文首,文1212篇,被后人编为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陶渊明集。代表作品有代表作品有拟古九首拟古九首杂诗十二首杂诗十二首归园田居五首归园田居五首饮酒饮酒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等。等。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夯实基础布置作业课程导入问题探究合作合作探究探究 自由朗读全文,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小组内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小组内讨论每句话的意思,形成小组结论。请一位同学代表本小组,根据小组结论,将本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探究方法问题探究课堂小结拓展
4、延伸夯实基础布置作业课程导入探究任务成果展示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沿着,顺着。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新鲜美好。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繁多的样子。问题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夯实基础布置作业课程导入 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都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
5、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渔人对此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尽。问题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夯实基础布置作业课程导入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6、并怡然自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仅容一人通过。才,仅仅、只。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整齐的样子。类。田间小 路 交 错相 通。阡陌,田 间小路。可以互相听到。全,都。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髻,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成果展示问题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夯实基础布置作业课程导入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7、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外人
8、。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成果展示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详细。于是,就。同“邀”,邀请。全,都。妻子儿女。问题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夯实基础布置作业课程导入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9、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遂,于是、就。间隔,隔绝、不通音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为外人道也。”成果展示不要说,更不必说。竟然,居然。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为,对、向。感叹惋惜。邀请。问题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夯实基础布置作业课程导入 告诉
10、(渔人)说。“语”后省略“之”,代渔人。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很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不值得,不必。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成果展示 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做记号。问题探究课堂小结拓
11、展延伸夯实基础布置作业课程导入 到了郡城。及,到。郡,指武陵郡。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那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拜访。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成果展示 郡名,在今河南南阳一带。问题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夯实基础布置作业课程导入打算,计划。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
12、寻桃花源了。没有实现。随即,不久。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名 (ln)之,字子骥,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0101背诵课文0202蓉城经典词语释义0303预习桃花源记未学段落0404同学们!再见同学们!再见桃花源记(二课时)(二课时)陶渊明陶渊明自主自主探究探究 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根据译文理解文章内容。复述概括过程中,一定要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合理呈现出来。根据要素,进一步整理文章线索。探究方法问题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夯实基础布置作业课程导入探究任务碑记刻在石头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游记描写旅行见闻杂记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成果展示问题探究课堂小结拓展
13、延伸夯实基础布置作业课程导入 本文记叙了东晋太元年间一个武陵郡的渔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以及他离开后再寻桃花源却未果的故事。发现发现桃花源桃花源进入进入桃花源桃花源做客桃做客桃花源花源离开离开桃花源桃花源再寻再寻桃花源桃花源以渔人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行踪为线索:通文意武陵渔人桃花源之旅武陵渔人桃花源之旅明线索 以渔人进出桃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花源的行踪为线索问题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夯实基础布置作业课程导入自主自主探究探究自由朗读全文,圈画出你认为展现了桃花源特点的句子。结合课下注释和上节课的翻译,用一句话或关键词总结其特点,批注在书本旁。反复诵读,读出桃花源之美。探究方法探究任
14、务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课程导入问题探究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渔人是如何描述桃花源的,以至于太守会立即派人随其往?成果展示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课程导入问题探究 写青草色,似乎带着大地与生俱来的蓬勃生机,丛丛芳草,碧透晶莹,望之身心俱醉。飘若红雨,美不胜收。芳草鲜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落英缤纷桃花盛开桃花盛开花繁叶茂花繁叶茂一派生机一派生机鲜鲜落英缤纷落英缤纷自然环境优美自然环境优美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课程导入问题探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内田园风光之美桃花源内田园风光之美生活安闲和乐生活安闲和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髻,并怡然自乐。桃花源内自给自足、桃花源内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课程导入问题探究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风淳朴民风淳朴 桃花源村民纯朴和美、桃花源村民纯朴和美、热情好客的性情。热情好客的性情。此中人语云: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不
16、足为外人道也。”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课程导入问题探究与世隔绝与世隔绝 桃花源村民选择避世桃花源村民选择避世不出,已经与世隔绝很久。不出,已经与世隔绝很久。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村民并不桃花源村民并不想与外界相通,想继想与外界相通,想继续过与世隔绝的生活。续过与世隔绝的生活。活动小结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课程导入问题探究与世隔绝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生活安逸说如此说如此
17、文中还有这样一处句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教师点拨言简意丰言简意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中人自称是因避乱来此与世隔绝。外世生活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巨大。合作合作探究探究探究任务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课程导入问题探究 如此美好的桃花源,难怪会吸引太守和“高尚士”刘子骥去寻找。但即使渔人“处处志之”,却依然遍寻不得。背景资料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课程导入问题探究 本文大约写于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二年(421),作者目睹当时黑暗的社会:统治者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
18、战,为了争夺统治地位,多次发生流血政变。如元熙二年(420)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恭帝。统治者日益加 重对人民的赋税徭役和剥削压榨,给 百姓造成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痛 苦。作者面对现实,深有感触,于是,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 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又无法改变这 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这篇文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知识卡片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课程导入问题探究桃花源诗桃花源诗陶渊明陶渊明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春蚕收长
19、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相命肆农耕:桃花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田。肆,尽力。憩(q):休息。菽(sh)稷(j):泛指粮食作物。艺:种植。靡:无。暧(i):遮蔽。俎(z)豆犹古法:按照古制进行祭祀。俎豆,古代祭祀时用的礼器。斑白:头发花白,指老人。成果展示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课程导入问题探究显现了陶渊明对社会显现了陶渊明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及政治的美好理想。桃花源对于作者而言代表了什么?桃花源诗桃花源诗 勤事农耕、四季不辍,没有剥削、自给自足,民风古朴、
20、童叟咸乐的美好社会景象。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成果展示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课程导入问题探究 渔人在桃花源做客时,桃花源人告诫他“不足为外人道也”。作者为什么要设置两个人物去寻找桃花源未果?二人失望而归文中早有暗示。1 1这样的理想境界只是渔人的偶遇,其实并不可得。2 2“好游山泽”的名士与陶渊明同时代的真实人物 奇幻的故事中又介入了真实成奇幻的故事中又介入了真实成分,文章便又多一道曲折变化。分,文章便又多一道曲折变化。对桃花源的美好意境做了进一步对桃花源的美好意境做了进一步的渲染与补充,留给世人永远的期盼的渲染与补充,留给世人永远的期盼与无尽的神往。与无尽的神往。成果展示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课程导入问题探究对农村的现实的深刻了解对人民的愿望的切身体会构想出他心目中的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理想社会世外桃源世外桃源桃花源的寻而不得,暗含了作者怎样的想法?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无法实现通过渔人的眼睛把这个理想的社会标本展示出来以渔人的复寻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 刘子骥之后而无人“同津”,似乎也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课程导入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