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桃花源记》ppt课件(共41张ppt) -(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93706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15.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课《桃花源记》ppt课件(共41张ppt) -(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9课《桃花源记》ppt课件(共41张ppt) -(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9课《桃花源记》ppt课件(共41张ppt) -(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9课《桃花源记》ppt课件(共41张ppt) -(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9课《桃花源记》ppt课件(共41张ppt) -(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桃花源记(晋代)陶渊明学习目标1.熟记“俨”“间”“诣”“遂”等字的读音;熟记“垂髫”“叹惋”“骥”等字的字形;理解“要”“延”“扶”“寻”“豁然开朗”等词的意思;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2.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寓文中的思想感情。(重点)3.学习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及叙事脉络清晰、描写生动的特点。(难点)4.珍惜美好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素养)一、新课导入桂林有一处美景叫做“世外桃源”,他就是根据陶渊明的一篇文章来命名的,你们知道是哪篇文章吗?桃花源记“世外桃源”的含义意思是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

2、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出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桃花源记。二、知人论世又名:潜 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时代最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田园诗人隐逸诗人 开创 田园 诗一派,又称田园诗人,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唐代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基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皈依,陶渊明是中国百世田园之主,隐逸诗人之宗。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曾祖是高官,然而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公元405年,在41岁的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

3、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写作背景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三、字词正音豁(hu)然开朗 豁(hu)出去 俨(yn )然 怡(y)然 诣(y )太守 咸(xin )来问讯 黄发垂髫(tio)此中人语(y )云 舍(sh)船 刘子骥(j )屋舍(sh )阡陌(q

4、in m )便要(yo)还家四、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线索图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五、疏通文意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职业 )。缘(沿着,顺着)溪行,忘路之远近(远,偏义复词)。忽逢(遇到,碰见 )桃花林,夹岸(溪的两边 )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新鲜美好),落英缤纷。渔人甚异(对感到惊异 )之。复前行,欲穷(尽)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隐隐约约)若有光。便舍(舍掉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仅仅,只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5、 )。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耕种劳作的人 ),男女衣着,悉(全,都)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高兴的样子 )自乐。见渔人,乃(于是,就 )大惊,问所从来(即“从所来”从何而来 )。具(详细 )答之。便要(同“邀”,邀请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全,都 )来问讯(打听消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妻子儿女)邑人(乡邻 )来此绝境(与人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遂(于是,就 )与外人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问今是何世,乃(竟然,居然 )不知有汉,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魏晋。此人一一为(对,向 )具言(详细地说出 )所闻,皆叹惋。余人

6、各复延(邀请)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离开 )。此中人语(告诉)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已经 )出,得其船,便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路,处处志(做记号 )之。及(到 )郡下,诣(拜访 )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派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计划,打算 )往。未果(实现),寻(不久 )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六、文言知识点巩固1通假释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同邀,邀请)六、文言知识点巩固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古义:沿着,顺着。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2)古义:新鲜美好。芳草鲜美 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六、文言知

7、识点巩固古今异义随堂练习:(3)豁然开朗古义:开阔敞亮。今义:(思想、心胸、性格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4)屋舍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5)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六、文言知识点巩固古今异义随堂练习(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古义:说。今义:云彩,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7)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8)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六、文言知识点巩固(9)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连词。)(10)余

8、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邀请。今义:延长,(时间)向后推迟。(11)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充足,不满(某个数目)。六、文言知识点巩固(12)得其船,便扶向路(古义:沿着、顺着。今义:搀扶,扶着,扶持。)(13)寻向所志(古义:先前的。今义:方向。)(14)未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15)遂与外人间隔(古义:隔绝、不通音讯。今义: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六、文言知识点巩固3、词类活用(1)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2)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六、文言知识点巩固4、文言句式(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判断句。.也表判断)(2)问所从来(倒

9、装句。所从是介词结构从所的倒装)(3)林尽水源(省略句。尽后省略介词于)(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省略句。见渔人前省略桃花源中人,问后省略渔人,具答之前省略渔人)六、文言知识点巩固5、一词多义 欲穷其林(代词,那)其 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指桃花源)得其船(代词,他的)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自己)5、一词多义 忘路之远近(结构助词,的)渔人甚异之(代词,代指见到的景象)之 桑竹之属(代词,这)处处志之(助词,无实义)具答之(代词,代指问题)随堂练习(1)寻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寻向所志(动词,寻找)(2)闻鸡犬相闻(动词,听到)村中闻有此人(动词,听说)(3)舍便舍船,从口

10、入(动词,舍掉)屋舍俨然(名词,房舍)(4)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为外人道(介词,对、向,)(5)遂遂与外人间隔(副词,于是、就)遂迷,不复得路(副词,竟然)(6)乃见渔人,乃大惊(副词,于是,就)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然,居然)(3)舍便舍船,从口入(动词,舍掉)屋舍俨然(名词,房舍)(4)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为外人道(介词,对、向,)(3)舍便舍船,从口入(动词,舍掉)屋舍俨然(名词,房舍)(4)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为外人道(介词,对、向,)(3)舍便舍船,从口入(动词,舍掉)屋舍俨然(名词,房舍)(4)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为外人道(介词,对、向,)(3)舍便舍船,从口

11、入(动词,舍掉)屋舍俨然(名词,房舍)(4)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为外人道(介词,对、向,)七、合作探究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林的自然景色的?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七、合作探究5、桃花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此中皆“叹惋”?7、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原因是什么?8、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七、合作探究1、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派个代表发言2、老师归纳总结(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求、穷其林,临近水

12、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急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七、合作探究(4)还家便要,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5)写出桃园人对陌生人的经历,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6)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的叹惋。七、合作探究(7)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人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8)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园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按时,桃源是虚构的七、合作探究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探讨交流: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七、合作探究主旨归纳:全文以武陵于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在桃园的所见所闻、离开桃园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穿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他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9课《桃花源记》ppt课件(共41张ppt) -(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