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 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在此地,他也写了另一篇山水游记小石潭记。今天我们就跟随他一起,走近小石潭,感受小石潭。读读 诗诗入入境境小石潭记柳宗元1.通过赏读游览小石潭美景,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读通文章;掌握重点实词,抓住景物特征。(重点)2.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品味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难点)3.激发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思想感情,陶冶自身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学学习习目目标标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失败
2、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河东先生集传世。散文代表作有“永州八记”等。作作者者简简介介背背景景链链接接 公元805年,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历时十年,贫病交加,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满怀愤懑。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山涧美不胜收,他便借山水排解内心的忧愁。著名的永州八记即为这一时期所作。小石潭记为其中之一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nghung)竹,闻/水声,如/鸣珮(pi)(p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li)(li)。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ch),为屿(y)(y),为嵁(kn)(kn),为岩。青树/翠蔓(mn)(mn),蒙络/摇缀(zhu)(zhu),参差(cn c)(cn c)/披拂(f)(f)。朗朗读读课课文文小石潭记 柳宗元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ch),影/布/石上。佁(y)(y)然/不动,俶(ch)(ch)尔/远逝,往来/翕(x)(x)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c)互,不可/知其源。朗朗读读课课文文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o)(lio)无人,凄神/寒骨
4、,悄(qio)(qio)怆(chung)(chung)/幽邃(su)(su)。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gnggng)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y)(y)。朗朗读读课课文文理理解解文文意意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 摇 缀,参差披拂。向西竹林玉饰为.而高兴向下格外凉水中的高地不平的岩石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随风飘拂理理解解文文意意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5、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我的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理理解解文文意意 文章写发现小石潭是按照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顺序来描写的。用了“隔、闻、伐、取、见”等动词,一步一景,不仅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而且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指不固定视点(
6、即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出来。理理解解文文意意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理理解解文文意意大约表示约数在空中依傍穿透静止不动的样子忽然轻快迅疾的样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理理解解文文意意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
7、游人一同欢乐。理理解解文文意意 写了小石潭中的游鱼,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理理解解文文意意 写游鱼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写鱼,“佁然不动”是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动,水中游鱼静态与动态的迅速更替,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表现了作者在赏景中的愉快心情。理理解解文文意意清澈澄净。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水尤清冽”直接点出潭水的清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既从正面写出鱼的数量和状态,又从侧面烘托出水的清澈见底,空灵透明;“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游鱼的影子,水底的石头,石上的阳光全部清清楚楚,足见水的清澈;“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正面写出水中游鱼或动或静,精灵
8、可爱,又通过游鱼清晰可见的状态从侧面烘托出潭水的清澈澄净。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 差互,不可知其源。理理解解文文意意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理理解解文文意意蜿蜒曲折交错不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比喻,“斗折蛇行”是动,“犬牙差互”是静,一动一静描写溪水和岸势,各具特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征。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 差互,不可知其源。理理解解文文意意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
9、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理理解解文文意意环绕、围绕凄凉深凄清离开跟随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理理解解文文意意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而去。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随着同去的还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理理解解文文意意小石潭特点:幽静凄清整体感
10、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融情于景理理解解文文意意 运用了融情于景的手法,不仅高度地概括了小石潭环境幽静凄清的特点,也含蓄地标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理理解解文文意意这种感受与作者当时的心境有关。外界的景象与作者贬谪后长期的心情暗中契合,相互作用,因此作者当时沉浸在寂寥无人的心境之下,故而有此说。这里的“无人”并不是说真的没有人,而是强调环境的寂寥和内心的落寞。同行的五个人都是柳宗元的亲友,也经历了打击和磨难,如吴武陵也是被贬在永州。因此,这几个人心境相契合,都是失意和落寞的。小石潭记发现小潭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 记同游者移步换景定点观察竹、水、小潭、石、树鱼溪身、岸势潭
11、上环境以作者游览小石潭的行踪为线索。线索:思思维维导导图图悟悟其其情情感感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加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促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悟悟其其情情感感 同意。作者被贬永州,失意中寄情山水,见到小石潭极幽极佳的景致,心乐之;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作者产生与鱼同乐,融于自然的愉悦情感;久坐潭上,又感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也表达了作者被贬后抑郁忧伤的心情。比比较较阅阅读读 同意。作者被贬永州,失意中寄情山水,见到小石潭极幽极佳的景致,心乐之;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作者产生与鱼同乐,融于自然的愉悦情感;久坐潭上,又感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也表达了作者被贬后抑郁忧伤的心情。比比较较阅阅读读 同意。小石潭记中柳宗元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在“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中顿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抒发了自己在寂寞的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情;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从美好的月色中获得精神的复苏和心境的安宁。“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