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答案(尹宝林版)第一章习题解答.docx

上传人(卖家):最好的沉淀 文档编号:594294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散数学答案(尹宝林版)第一章习题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离散数学答案(尹宝林版)第一章习题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离散数学答案(尹宝林版)第一章习题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离散数学答案(尹宝林版)第一章习题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离散数学答案(尹宝林版)第一章习题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命题逻辑习题与解答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并讨论命题的真值。 2x - 3 = 0。 前进! 如果 8 + 7 20,则三角形有四条边。 请勿吸烟! 你喜欢鲁迅的作品吗? 如果太阳从西方升起,你就可以长生不老。 如果太阳从东方升起,你就可以长生不老。解,表达命题,其中,表达真命题,表达假命题。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逻辑不是枯燥无味的。 我看见的既不是小张也不是老李。 他生于 1963 年或 1964 年。 只有不怕困难,才能战胜困难。 只要上街,我就去书店。 如果晚上做完了作业并且没有其它事情,小杨就看电视或听音乐。 如果林芳在家里,那么他不是在做作业就是在看电视。 三角形三条边相等是

2、三个角相等的充分条件。 我进城的必要条件是我有时间。 他唱歌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心情愉快。 小王总是在图书馆看书,除非他病了或者图书馆不开门。解 p:逻辑是枯燥无味的。“逻辑不是枯燥无味的”符号化为 p。p:我看见的是小张。q:我看见的是老李。 “我看见的既不是小张也不是老李”符号化为p q 。p:他生于 1963 年。q:他生于 1964 年。“他生于 1963 年或 1964 年”符号化为 p q。p:害怕困难。q:战胜困难。 “只有不怕困难,才能战胜困难”符号化为q p。p:我上街。q:我去书店。 “只要上街,我就去书店”符号化为 p q。p:小杨晚上做完了作业。q:小杨晚上没有其它事情。r

3、:小杨晚上看电视。s:小杨晚上听音乐。“ 如果晚上 做完了作 业并且没有其 它事情, 小杨就看电视 或听音乐 ”符号化为p q r s 。p:林芳在家里。q:林芳做作业。r:林芳看电视。 “如果林芳在家里,那么他不是在做作业就是在看电视”符号化为 p q r 。p:三角形三条边相等。q:三角形三个角相等。“三角形三条边相等是三个角相等的充分条件”符号化为 p q 。p:我进城。q:我有时间。 “我进城的必要条件是我有时间”符号化为p q。p:他唱歌。q:他心情愉快。 “他唱歌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心情愉快” 符号化为 p q 。p:小王在图书馆看书。q:小王病了。r:图书馆开门。“小王总是在图书馆看

4、书,除非他病了或者图书馆不开门”符号化为(q r) p,或者(q r) p。也可符号化为 (q r) p,或者 (q r) p。 列出除 , , , , 之外的所有二元联结词的真值表。解共有 16 个二元联结词,记除 , , , , 之外的二元联结词为D1, D2 , D11 。pqpD1qpD2qpD3qpD4qpD5qpD6q00000001010001101001100011001010pqpD7 qpD8qpD9qpD10qpD11q0011111010011110110111101001 求下列公式在真值赋值( p1 / 1, p2 / 1, p3 / 0, p4 / 0)下的值:

5、p1 ( p2 p3 ) ( p1 p2 p3 ) ( p1 p2 ) ( p3 p4 ) ( p1 p2 ) p3 (p1 p2 ) p3 ) p4 )(4)(p2 p1) (p3 p4) ( p1 p3 ) (p2 p4 ) p1 ( p2 p3 p1 ) p2 p4(7)(p1 p3) (p2 p4)解记真值赋值( p1 / 1, p2 / 1, p3 / 0, p4 / 0)为 v。 v( p1 ( p2 p3 ) = 1 (1 0) = 1 。 v( p1 p2 p3 ) ( p1 p2 ) ( p3 p4 ) = (1 1 0) (1 1) (0 0) = 1 v( p1 p2 )

6、 p3 (p1 p2 ) p3 ) p4 )= (1 1) 0 (1 1) 0) 0) = 1。(4)v (p2 p1) ( p3 p4) = (1 1) ( 0 0) = 0 1 = 1。 v( p1 p3 ) (p2 p4 ) = (1 0) (1 0) = 0 。 v( p1 ( p2 p3 p1) p2 p4 ) = 1 (1 0 1) 1 0 = 1 。(7)v (p1 p3) (p2 p4) = (1 0) (1 0) = 0 0 = 0。5. 用真值表判断以下公式是不是永真式、永假式、可满足式。(1)(p r) (q r) (p q r)(2) ( p p) p(3)(p q)

7、(p q) p)(4) ( p (q r) ( p q) ( p r)(5) ( p q) ( p r) (q r) r(6)p (p q)(7) ( p q) ( p q) p)解(1)将(p r) (q r) (p q r)记为 A。pqrp rq rp qp q r (q r) (p q r)A000110111001110111010101011011111111100011001101111111110001011111111111(p r) (q r) (p q r) 是永真式。(3) 将(p q) (p q) p) 记为 A。pqp qqp q(p q) pA0011100011

8、010010011111110011(p q) (p q) p) 是非永真的可满足式。(6)pq0 pp q011 (p q)0p (p q)0011100100010110100p (p q) 是永假式。解(1), (2), (4), (5), (7)是永真式,(6)是永假式,(3)是非永真的可满足式。6. 指出满足下列公式的所有真值赋值。(1) ( p q) (p r)(2) p (q r ( p q)(3) p r ( p r) (q r)(4)p (q r)解(1) ( p / 0, q / 0, r / 0) , ( p / 0, q / 0, r /1) , ( p / 0, q

9、/1, r / 0) , ( p / 0, q /1, r /1) , ( p /1, q / 0, r /1) , ( p /1, q /1, r / 0) , ( p /1, q /1, r /1)。(2) ( p / 0, q /1, r / 0) , ( p /1, q / 0, r / 0) , ( p /1, q / 0, r /1) , ( p /1, q /1, r / 0) , ( p /1, q /1, r /1)。(3) ( p / 0, q / 0, r / 0) , ( p / 0, q /1, r / 0) 。(4) 任取满足 p (q r) 的真值赋值 v。若 v

10、 (p) = 0,则 v (q r) = 1,v (q) = v (r)。若 v (p) = 1,则 v (q r) = 0,v (q) v (r)。所以,满足 p (q r) 的真值赋值有以下四个:( p / 0, q / 0, r / 0),( p / 0, q / 1, r / 1),( p / 1, q / 0, r / 1),( p / 0, q / 1, r / 0)。7. 若公式 A 既不是永真式,也不是永假式,则A 的每个替换实例一定既不是永真式,也不是永假式。对吗?解不对。若 A 是非永真的可满足式,则它的替换实例中既有永真式,也有永假式,也有非永真的可满足式。设 A 中出现

11、的命题变元是 p1, pn,v1 和 v2 分别是使得 A 为真的真值赋值和使得 A 为假的真值赋值。取公式 B1, Bn, C1, Cn 如下: p p若 v ( p ) = 1 p p若 v( p ) = 1B = 1iC = 2ii任取真值赋值 v,p p若 v ( p ) = 01iip p若 v ( p ) = 02i1v( Ap ,L, pn) = v p/ v(B ),L, p/ v(B )(A) = v ( A) = 1,B ,L,B11nn11n1v( Ap ,L, pnC ,L,C) = v p1/ v(C ),L, p1n/ v(Cn)(A) = v2( A) = 0 ,

12、1n1所以,A 的替换实例 Ap ,L, pnB ,L,B是永真式,A 的替换实例 Ap ,L, pn1C ,L,C是永假式。1n1nA 本身也是 A 的替换实例,它是非永真的可满足式。8. 用真值表证明以下等值式。(1) p (q r) (p q) ( p r)pqrq rp (q r)p qp r(p q) ( p r)0000000000110000010100000110000010000000101110111101110111100110(2)(3)(4)9. 用等值演算证明以下等值式。 (1) p (q r) q ( p r)(2) ( p q) ( p r) p q r(3)

13、(p q) (r q) p r q(4) p (q p) p ( p q)(5) ( p q) (r q) p r q(6) (p q) p q解(1) p (q r) p (q r) q (p r) q ( p r)(2) ( p q) ( p r) (p q) (p r) p (q r) p q r(3)(p q) (r q) ( p q) ( r q) ( p r) (q q) ( p r) q ( p r) q p r q(4) p (q p) p q p 1 p p q p ( p q)(5)( p q) (r q) (p q) (r q) (p r) q ( p r) q p r

14、q(6)(p q) p qp q (p q) (p (q 1) 1 (p q) (1 1) (p q) 0 p q10. 用等值演算证明以下公式是永真式。(1) (q p) (p q) p(2) (p q) (r s) (p r q s)(3) ( p q) ( p r) ( p s) ( p q r s)(4) ( p q r) ( p r) (q r)解(1) (q p) (p q) p (q p) ( p q) p p p 1(2)( p q) (r s) ( p r q s) (p q) (r s) p r q s (p q) p (r s) r q s q p s r q s 1(3

15、)( p q) ( p r) ( p s) ( p q r s) p q p r p s ( p q r s) p q r s p q r s 1(4)( p q r) ( p r) (q r) ( p q) r) p r q r ( p q) r) p q r ( p q p q r) (r p q r) 11 111. 用等值演算证明以下公式是永假式。(1) (q p) (p q) p(2) ( p q) (q r) ( p r)解(1) (q p) (p q) p (q p) ( p q) p p p 0(2)( p q) (q r) ( p r) (p q) (q r) (p r) (

16、p q) (q r) p r (p q) p) (q r) r) p q q r 012. 找出与下列公式等值的尽可能简单的由, 生成的公式。13. 找出与下列公式等值的尽可能简单的由, 生成的公式。(1) p q (r p)(2) ( p q r) p q(3) p q p解 (1) p q (r p) p q (r p) (p q r) (p q p) p q r ( p q r)(2) ( p q r) p q (p q r) p q (p q r) p q)(3) p q p (p q p)14. 设 A 是由生成的公式。证明:A 是永真式当且仅当每个命题变元在 A 中出现偶数次。证明

17、首先证明:若 A 是由生成的仅出现一个命题变元 p 的公式,则1pA 对 p 在 A 中的出现次数进行归纳。若p在A中出现偶数次若p在A中出现奇数次若 p 在 A 中出现 1 次,即 A 为 p,显然 A p 。若 p 在 A 中出现 2 次,即 A 为 p p ,显然 A 1。设p 在A 中的出现n 次,A 为 B C ,p 在B,C 中的出现次数分别为k 和l,则n = k + l , k n 且l n 。若 n 为偶数,则 k 和 l 的奇偶性相同,B 和 C 等值于同一公式, A 1。若 n 为奇数,则 k 和 l 的奇偶性不同,B 和 C 中一个等值于 p,另一个是永真式,因此A p

18、 1 p 。设在 A 中的出现的所有命题变元为 p1,L, pn ,它们的出现次数分别为k1,L, kn 。因为A B ( A B) (B A) B A ,并且( A B) C ( A B) C) A B 1 C 1 A B C 11 ( A (B C) A (B C)nniii所 以 满 足 交 换 律 和 结 合 律 , 存 在 由 生 成 的 公 式 B1,L, B , 使 得A B1 L B ,并且 B 仅出现命题变元 p ,出现次数为 k , i = 1,L, n 。若k1,L, kn 全为偶数, 则 A B1 L Bn 1L1 1 。 若 k1,L, kn 中有llk ,L, k1

19、m是奇数,则 A B1L B pL pl1lm,显然 A 不是永真式。n15. 设 A 是由生成的公式。证明:A 是永假式当且仅当每个命题变元在 A 中出现偶数次。证明首先证明:若 A 是由生成的仅出现一个命题变元 p 的公式,则 pA 0对 p 在 A 中的出现次数进行归纳。若 p 在 A 中出现偶数次若 p 在 A 中出现奇数次若 p 在 A 中出现 1 次,即 A 为 p,显然 A p。若 p 在 A 中出现 2 次,即 A 为 p p,显然 A 0。设 p 在 A 中出现 n 次,A 为 B C,p 在 B,C 中的出现次数分别为 k 和 l,则n = k + l,k n 且 l n。

20、若 n 为偶数,则 k 和 l 的奇偶性相同,B 和 C 等值于同一公式, A 0。若 n 为奇数,则 k 和 l 的奇偶性不同,B 和 C 中一个等值于 p,另一个是永假式, 因此 A p 0 p。设在 A 中的出现的所有命题变元为 p1, pn,它们的出现次数分别为 k1, kn。因为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所以存在由生成的公式 B1, Bn,使得 A B1 Bn,Bi 中仅出现命题变元 pi,并且出现次数为 ki ,i = 1, n。若 k1, kn 全为偶数,则lA B1 Bn 0 0 0。若 k1, kn 中有k1,L, klm是奇数,则nA B1 L B p L pl1lm,显然 A

21、不是永假式。16. 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四市乒乓球队比赛,三个观众猜测比赛结果。甲说:“天津第一,上海第二。”乙说:“天津第二,广州第三。”丙说:“北京第二,广州第四。”比赛结果显示,每人猜对了一半,并且没有并列名次。问:实际名次怎样排列?解用字母表示命题如下:p2:北京第二,q2:上海第二,r1:天津第一, r2:天津第二,s3:广州第三,s4:广州第四。由已知条件列出以下方程:甲猜对了一半:r1 q2 = 1,乙猜对了一半:r2 s3 = 1, 丙猜对了一半:p2 s4 = 1; 每个城市只能得一个名次:r1 r2 = 0,s3 s4 = 0;没有并列名次:p2 q2 = 0,p2 r2

22、 = 0,r2 q2 = 0。解以上8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r2 = r2 1 = r2 (r1 q2) = (r2 r1 ) ( r2 q2) = 0 0 = 0,将 r2 = 0 代入 r2 s3 = 1 得 s3 = 1,将 s3 = 1 代入 s3 s4 = 0 得 s4 = 0,将 s4 = 0 代入 p2 s4 = 1 得 p2 = 1,将 p2 = 1 代入 p2 q2 = 0 得 q2 = 0,将 q2 = 0 代入 r1 q2 = 1 得 r1 = 1。将 p2 = r1 = s3 = 1,q2 = r2 = s4 = 0 代入 8 个方程验证它们满足方程组。因此,天津第一,北

23、京第二,广州第三,上海第四。17.某勘探队取回一块矿样,三人判断如下。甲说:“矿样不含铁,也不含铜。”乙说:“矿样不含铁,含锡。”丙说:“矿样不含锡,含铁。”已经知道,这三人中有一个是专家,一个是老队员,一个是实习队员。化验结果表明:这块矿样只含一种金属,专家的两个判断皆对,老队员的判断一对一错,实习队员的两个判断皆错。问:这三人的身分各是什么?解p :矿样含铁,q :矿样含铜,甲说的两句话为: p , q 乙说的两句话为: p , r 丙说的两句话为: r , pr :矿样含锡。如果用一个公式表达出这三人中有一个是专家,一个是老队员,一个是实习队员,公式会非常复杂。其实我们不必完全写出这样的

24、公式。因为矿样只含一种金属,所以 p q = 0 ,q r = 0 ,r p = 0 。甲是实习队员,即甲说的两句话都是错的,可表示为: p q 。乙是实习队员,即乙说的两句话都是错的,可表示为: p r 。丙是实习队员,即丙说的两句话都是错的,可表示为: r p 。甲、乙、丙三人中至少有一个是实习队员,可表示为:( p q) ( p r) (r p) = 1因为 p q = 0 ,所以( p r) (r p) = 1,即 p r = 1 , p 和r 中恰好有一个为 1, 因此q = 0 。甲是老队员,即甲说的话一半对一半错,可表示为:p q 。乙是老队员, 即乙说的话一半对一半错,可表示为

25、:p r 。丙是老队员,即丙说的话一半对一半错, 可表示为: r p 。甲、乙、丙三人中有奇数个老队员,可表示为:(p q) (p r) (r p) = 1由教材上的等值式可得到(p q) (p r) (r p) (p p) (r r) (q p) 0 1 (q 1 p) q p又知道q = 0 ,所以 p = 1。因为r p = 0 ,所以r = 0 。因此,甲说的话一半对一半错, 甲是老队员。乙说的话全错,乙是实习队员。丙说的话全对,丙是专家。18. 先用等值演算证明下列等值式,再用对偶定理得出新等值式。(1) (p q) (p q) p(2) ( p q) ( p q) (p q) (p

26、 q)(3) q (p q) p) 1解(1) (p q) (p q) ( p q) ( p q) p (q q) p由对偶定理得(p q) (p q) p 。(2)( p q) ( p q) (p q) ( p (q q) (p q) p (p q) ( p p) ( p q) p q (p q)由对偶定理得( p q) ( p q) (p q) (p q) 。(3)19. 设 A 是由0, 1, , , 生成的公式,A*与 A 互为对偶式。(1) 若 A 是永真式,则 A*是永假式。(2) 若 A 是永假式,则 A*是永真式。证明(1) 设 A 是永真式,则 A 1,由对偶定理得 A* 0

27、,因此 A*是永假式。(2) 设 A 是永假式,则 A 0,由对偶定理得 A* 1,因此 A*是永真式。20. 证明以下联结词集合是极小完全集。(1) 0, (2) , (3) , , (4) , , 证明 (1) p p 0 p 0,因为, 是完全集,所以0, 是完全集。任取由0生成的不出现除命题变元p 之外的命题变元的公式A,令真值赋值v = (p/0),则v(A) = 0,而v(p) = 1,因此0不能定义。所以0不是完全集。任取由生成的仅出现命题变元p 的公式A,令真值赋值v = (p/1),则v(A) = 1 ,而 v(p) = 0 ,因此 不能定义。所以不是完全集。所以0, 是极小

28、完全集。(2) p p 1 p (p p),因为, 是完全集,所以, 是完全集。任取由生成的仅出现命题变元p 的公式A,令真值赋值v = (p/0),则 v(A) = 0,而v(p) = 1,因此不能定义。所以不是完全集。不是完全集。所以, 是极小完全集。(3) p p 1 p (p p),因为, 是完全集,所以, , 是完全集。任取由, 生成的仅出现命题变元p 的公式A,令真值赋值v = (p/0),则 v(A) = 0,而v(p) = 1 ,因此, 不能定义。所以, 不是完全集。任取由, 生成的仅出现命题变元p 的公式A,令真值赋值v = (p/1),则v(A) = 1,而 v(p) =

29、0,因此, 不能定义。所以, 不是完全集。, 不是完全集。所以, , 是极小完全集。(4) p p 1 p (p p),因为, 是完全集,所以, , 是完全集。任取由, 生成的仅出现命题变元p 的公式A,令真值赋值v = (p/0),则 v(A) = 0,而v(p) = 1 ,因此, 不能定义。所以, 不是完全集。任取由, 生成的仅出现命题变元p 的公式A,令真值赋值v = (p/1),则v(A) = 1,而 v(p) = 0,因此, 不能定义。所以, 不是完全集。, 不是完全集。所以, , 是极小完全集。21. 证明以下联结词集合不是完全集。(1) , , , (2) , , 证明 (1)

30、任取由, , , 生成的仅出现命题变元p 的公式A,令真值赋值v = ( p /1) ,则v( A) = 1,而v(p) = 0 ,因此, , , 不能定义 。所以, , , 不是完全集。(2) 任取由 , , 生成的仅出现命题变元 p 的公式 A,令真值赋值 v = ( p / 0) ,则v( A) = 0 ,而v(p) = 1 ,因此 , , 不能定义 。所以 , , 不是完全集。22. 二元联结词 (称为“与非”)和 (称为“或非”)的真值表如下。pqp qp q0011011010101100证明:(1) 是完全集。(2) 是完全集。(3) 若 D 是二元联结词且D是完全集,则 D 是

31、 或 。证明(1) p p p,p q (p q) (p q) (p q) (p q), 因为, 是完全集,所以是完全集。(2) p p p ,p q (p q) (p q) (p q) (p q) ,因为, 是完全集,所以是完全集。(3)若 0 D 0 = 0 或 1 D 1 = 1,则 不能由D定义。因此,0 D 0 = 1 且 1 D 1 = 0。若 0 D 1 1 D 0,则 D 的真值表的最后一列有偶数个 1,真值表最后一列有奇数个1 的 不能由D定义。所以,0 D 1 = 1 D 0。若 0 D 1 = 1 D 0 = 1,则 D 是 。若0 D 1 = 1 D 0 = 0,则 D

32、 是 。23. 三元联结词D 的真值表如下。pqrD( p, q, r)00010011010001101000101011011110证明 D 是极小完全集。证明p q Dpqq ,因为 是完全集,所以 D 是极小完全集。24.在下列公式中,哪些是析取范式,哪些是合取范式?p,p q,(p q) r,p r,p p,(p q) q) r解p,p q,p r,p p 是析取范式,p,p q,p r,(p q) r,p p 是合取范式。25. 在下列公式中,哪些是关于 p, q, r 的主析取范式,哪些是关于 p, q, r 的主合取范式?p q r,p q r,(p q r) ( p q r)

33、,p ( q r),(p p q) ( p q r)解p q r 是关于 p, q, r 的主析取范式,p q r 是关于 p, q, r 的主合取范式。26.是否有这样的公式,它既是主合取范式,又是主析取范式?如果有,举出一例。解有。p 既是关于 p 的主析取范式,又是关于 p 的主合取范式。27. 求下列公式的主范式,进而判断其是否永真式、永假式、可满足式。(1) p q r(2) ( p q) r(3) p q ( p q)(4) p ( p q (q r)(5) ( p q r) (p q r)(6) p q (p q)解(1) p q r (p q) r p q rp q r 的主合

34、取范式是 p q r ,包含一个极大项,因此它是非永真的可满足式。(2) ( p q) r (p q) r (p q) r ( p r) (q r) ( p (q q) r) ( p p) q r) ( p q r) ( p q r) (p q r)( p q) r 的主合取范式是( p q r) ( p q r) (p q r) ,包含了三个极大项,因此它是非永真的可满足式。(3) p q ( p q) (p q) (p q) ( p q) (p q) ( p q) ( p q) p q p qp q ( p q) 的主合取范式为 p q ,包含了一个极大项,因此它是非永真的可满足式。(4) p ( p q (q r) p (p q (q r) 1p ( p q (q r) 的主合取范式为1 ,不包含任何极大项,因此它是永真式。(5) (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p p) (p q r) (q r p) (q r q r) (p q r) ( p q r)( p q r) (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离散数学答案(尹宝林版)第一章习题解答.docx)为本站会员(最好的沉淀)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