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荀子劝学第一课时第二课时4 孙权劝学孙权劝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时 1.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等文学常识,熟记重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理解文章大意。(重点)2.分析人物的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难点)3.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自己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素养)学习目标作者介绍知识备查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
2、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历时十九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作品介绍知识备查背景资料知识备查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文章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三国之初。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江陵。鲁肃代替周瑜辅佐孙权,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刘备很快又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
3、时。编年体: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知识备查文学常识知识备查 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占据江东。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人物资料知识备查 吕蒙(178-219),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倍受孙权、鲁肃的
4、信赖。鲁肃死后,吕蒙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名扬三国。杀死关羽后,吕蒙不久病死。知识备查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鲁肃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他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鲁肃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友好关系。读 一 读预习检查qnqysushsh卿涉猎岂邪遂孰词语解释预习检查【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泛指学识浅薄的人。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
5、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朗读时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断句。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理清主要内容。整体感知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代古代汉语单音词;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翻译五字法方法指导整体感知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6、治经 为博士 邪!从前,当初。对某人说,常与“曰”连用。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推托。当道,当权。古时王侯的自称。事务。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语气词,同“耶”。整体感知但 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粗略地阅读。只,只是。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语气词,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疑问代词,这里可以为“哪里”。于是,就。从事学习。整体感知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典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
7、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整体感知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 吴下 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到,等到。经过。才干和谋略。不再是。泛指吴地。吕蒙的小名。另,另外。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刮,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知晓事情。读书人。于是。连词,表承接。整体感知 【译文】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用新眼光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鲁肃
8、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而后就分别了。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感知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精读细研 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孙权是怎样劝说吕蒙读书的?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精读细研孙权一劝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句,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对他十分关心,寄予厚望,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劝不成孙权二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精读细研 “邪”后
9、虽用叹号,但有一种强烈的反问,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耳”后用了句号,语气变得委婉。孙权接着以自己的读书情况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循循善诱,言辞恳切。精读细研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精读细研 吕蒙读书有没有取得成效?文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精读细研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对吕蒙的赞叹,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学识有了进步。“大惊”及感叹语气的句子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讶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
10、自禁地发出赞叹。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精读细研精读细研 结合人物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孙权、鲁肃、吕蒙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精读细研孙权 平易近人,同时对部下要求严格,在劝吕蒙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吕蒙的殷切爱护,又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鲁肃 极像一位忠厚的长者,对吕蒙的进步,毫不掩饰地加以夸赞,又相当真诚,讲礼节。吕蒙 胸怀坦荡,机敏自信,能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使自己得到提高,颇有幽默感。精读细研 上一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故事情节。这节课让我们细读课文,归类学习文言实词、虚
11、词的含义,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第二课时合作探究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从侧面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2.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了哪些启示?合作探究开卷有益。劝人要讲究策略。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知错就改。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不能因事情的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抓紧时间,勤奋学习。语 气 词合作探究孤岂欲卿治经
12、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邪: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耳:语气词,可译为“罢了”乎: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呢”称 谓 词合作探究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古时王侯的自称对朋友辈的敬称古今异义合作探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苦。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古今异义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即更刮目相待()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古义:另,另外;今义:程度副词,更加合作探究一词多义合作探究当卿今当涂掌事()见见往事耳
13、()动词,掌管动词,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知晓但当涉猎()动词,应当一词多义合作探究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组成词组,可译为“认为”文言句式合作探究省略句()与蒙论议()省略主语“鲁肃”鲁肃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概括主题课堂小结 本文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勉励人们努力学习。学后感悟课堂小结 感悟一: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从中受到不少启发。首先,我们认识到人不学习是不行的。其次,我们认识到只要肯
14、学,就会有所收获,学有所成。感悟二: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且才略进步惊人;方仲永聪明过人,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年长好学,学有所成;年幼不学,毫无所成,可见学习的重要性。记事简练而完整。写作特色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再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所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全文只写“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写吕蒙的答语和反应;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写二人一唱一和,互相打趣的
15、对话,略写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此外,人物的语言也非常简洁,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详略得当,剪裁精当。写作特色吕蒙(坚决,关心)(自信,自得)(吃惊,赞叹)孙权鲁肃君臣同僚对话为主,言简意丰板书设计课堂检测(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当涂掌事 。(3)刮目相待 。(4)及鲁肃过寻阳 。推托当道,当权擦拭到,等到1.解释下列画线词的含义。课堂检测A.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B.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C.见往事耳 风吹草低见牛羊D.及鲁肃过寻阳 秦师过周北门2.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解析】A项中,“当”的意思分别为“掌管
16、”“应当”;B项中,“以”的意思分别为“用”“认为”;C项中,“见”的意思分别为“了解”“同现,显现”;D项中,“过”的意思均为“经过”。D 孙权劝学选自,这是一部(体例)通史,编纂者是北宋的。课堂检测资治通鉴编年体司马光吴下阿蒙刮目相待3.填空。(1)比喻人学识尚浅。()(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4.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
17、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课堂检测【解析】B项,应该是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B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拓展探究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书到用时方恨少。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5.知识就是力量。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与读书、学习有关的诗句、格言。拓展探究对比阅读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
18、,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2021北京)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拓展探究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拓展探究B【解析】A项,从事/成功/根据/完成;B项,都是“分别”的意思;C项,达到/达到、实现/情趣/达到、实现;D项,逝去/离开/距离/除
19、去,除掉。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乃始就学 一蹴而就 就事论事 功成名就B结友而别 别来无恙 久别重逢 依依惜别C无以致远 勤劳致富 闲情逸致 学以致用D意与日去 去国怀乡 相去甚远 去粗取精 拓展探究丙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翻译: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了解一些历史事件。理解:孙权认为吕蒙阅读面窄,建议他在学习经学之外,还要学点历史。(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兄长怎么这么晚才知道这件事呢!理解:鲁肃很晚才知道吕蒙有管理才干,吕蒙对此感到很失望。拓展探究【解析】甲句正确翻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往事,
20、指历史。甲句理解有误,孙权认为吕蒙因“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声明要求他读书的目的并非使他弃武从文,成为书生,而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见识与才智。乙句正确翻译:长兄知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乙句理解有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故选丙。(丙)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翻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理解:“才”“学”“志”关系紧密
21、,“才”要依靠学习来增长,而学习的效果则与“志”有关。拓展探究3.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材料一 初,遇善治老子。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取材于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材料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取材于秦观精骑集序)【注释】遇指董遇,东汉学者。惩艾惩治,惩戒。囊时从前。拓展探究军中多务 苦渴无日
22、趁青春年少抓紧时间学习 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障碍,如吕蒙所提“”,跟随董遇学习的人所说“”,都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这需要人们立志勤学来解决。而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警惕“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秦观“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的经历,则进一步提醒人们 。拓展探究拓展阅读师旷劝学 刘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点亮)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但总比摸黑强吧)?”平公曰:“善哉!”【注释】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23、为盲臣。(1)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拓展探究听说哪里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2.翻译句子。(1)盲臣安敢戏其君乎?(2)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70岁了,想要学习,恐怕时间太晚了吧。拓展探究 孙权劝学是上级对下级,先提要求,后作解释。师旷劝学是下级对上级,是先打比方说理,后让平公选择。3.孙权劝学与师旷劝学的方法有什么不同?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简洁的话概括。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你的同桌张明同学头脑聪明,成绩较好,但最近他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绩急剧下滑,班长请你前去劝劝他,你将如何劝导呢?示例:张明同学,你是我交往的朋友中最聪明的一个,可我发现你最近经常玩网络游戏,成绩有所下滑。我真诚地希望你能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让你的聪明才智有用武之地。课后作业感谢各位专家批评指正感谢各位专家批评指正THANK YOU FO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