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 (j12x4)-(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94895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7.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 (j12x4)-(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 (j12x4)-(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 (j12x4)-(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 (j12x4)-(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 (j12x4)-(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导入上面这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歌舞,同学们知道具体是那个地区的传统文化吗?广东潮汕地区广东潮汕地区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 标 解 读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发展过程。2、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本课篇章第一篇章、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第二篇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以人为本、自强不息、强调人格、崇尚统一以人为本、自强不息、强调人格、崇尚统一第三篇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树立民族自尊心,培育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培育民族精神第一篇章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

2、起源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多元起源(2)华夏族为核心(3)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形成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概念解读华夏族:华夏之名在西周时已经出现,是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其他民族杂居共处,戎狄蛮夷逐渐与华夏族交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广泛的族群,到秦汉时期逐渐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先秦时期:奠基时期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华夏认同: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淅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血缘 文化认同(2)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阐述,儒家文化核心思想形成(3)战国:百家争鸣,学术思想大放异彩 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

3、源头历史解释:多元一体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格局和特色,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格局和特色,是中华文明多元起源和文化多样性的中华文明多元起源和文化多样性的统一统一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淅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血缘、文化认同:在民族认同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对共在民族认同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对共同世系的追溯,是对同源共主的认同同世系的追溯,是对同源共主的认同(1)经 济:(2)政 治:(3)阶 层:(4)文 化:(5)民族关系:想一想:为什么说先秦时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奠基时期?(背景)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逐渐形成宗法分封制崩溃,原有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在缺少绝对权威和政治控制的情况下,人们

4、的思想日益不受束缚和制约。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士”阶层活跃,受到重用文化下移,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华夏族与四夷界限被打破,民族交融加强(三)秦汉魏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西汉汉武帝崇尚儒术,确立儒学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魏晋儒、佛、道交融,魏晋玄学盛行董仲舒(四)宋元时期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理学形成:儒佛道相互渗透,理学形成代表: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评价:积极:丰富中华文化理论思维消极: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朱熹(五)明

5、清时期:传承转折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进步思想出现:特点:提倡个性自由代表: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批判理学家,批判理学,抨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2)思想钳制:原因: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发展表现:文字狱影响:钳制了思想,禁锢中华文化发展历史解释: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住住以解释古我此籍为手段,发来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丹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六)近代以来:冲击和复兴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

6、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价值目标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实际结合,推动中华文化进步史料实证:史料一 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史料二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决泱哉我中华.物产驶沃押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课本P03思考点(1)经济:(2)政治:(3)思想文化:(4)教育:(5)民族关系:(6)对外关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为文化的发展奠定

7、物质基础中央集权体制、国家统一、科举制度发展完善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统一的文化政策,推动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交流、儒家思想主导地位的确立古代教育机构的发展保持了文化传承的连续性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收并昔,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吸收其他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习题巩固B解析:“善书

8、”的内容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内容,而儒家思想是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所以“善书”的流行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故选B项。第二篇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以人为本、自强不息、强调人格、崇尚统一以人为本、自强不息、强调人格、崇尚统一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一)重视以人为本1西周西周:周公提出:周公提出“敬天保民敬天保民”的思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礼乐制度。2春秋春秋:孔子提倡:孔子提倡“仁仁”,主张,主张“仁者爱人仁者爱人”。3后世后世:儒学思想:儒学思想家大多恪守孔子家大多恪守孔子人本思想,构建人本思想,构建一套规范一套规范社会伦社会伦理秩序

9、理秩序。历史解释:敬天保民:是商周之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周初期统治的基本是商周之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周初期统治的基本政治和治国方针;认为政治和治国方针;认为“上天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天命”交给那些有交给那些有“德德”者,一旦统治者者,一旦统治者“失德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以德配天”。礼乐制度:礼乐制是周代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礼乐制是周代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人们

10、各种行为的准则;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又是人们各种行为的准则;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要有明显的差别。(二)提倡民本思想TEXT1、表现2、影响春秋:管子管子提出君主治理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孔子要求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战国:孟子孟子提出提出“仁政仁政”和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轻”历代思想家继承了先历代思想家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秦民本思想

11、。民本思想民本思想的理论学说,的理论学说,转化为政治实践,推动历转化为政治实践,推动历史发展。史发展。(三)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表现影响夏商: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春秋:老子提出“道”,认为万物由道产生。追求天人合一战国: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用朴素唯物史解释自然,用朴素唯物史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地、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建立人与自人视为一个整体,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历史解释:天人合一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

12、小天地。天人相应,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天人相应,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事物均应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事物均应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四)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孔子、墨子、孟子等均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是儒家儒家学说的精髓。学说的精髓。范仲淹、顾炎武等都有范仲淹、顾炎武等都有体现家国情怀的名言。体现家国情怀的名言。(五)崇德尚贤天下为公表现影响西周西周:统治者主张:统治者主张“明明德德”“”“敬德敬德”春秋春秋:孔子孔子提出提出“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战国战国:墨子墨子主

13、张尚贤;主张尚贤;孟子孟子主张主张“尊贤使能尊贤使能”。对当时: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对后世:对历史上德才兼备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六)崇尚自强不自息、厚德载物010203周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屈原:”路漫漫而求索,吾将上下而求索“。(七)主张和而不同西周末年太史伯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即“和”才能产生新事物。孔子、孟子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连一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重视以人为本,政治伦理民本思想崇尚自强不自息、厚德载物崇德尚贤天下为公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主张和而不同唯物史观春

14、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经济: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的地位提高。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的地位提高。政治:政治:社会动荡,统治者意识到人民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社会动荡,统治者意识到人民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个人:个人:知识分子在社会动荡的忧思中寻求拯救社会与民众之路。知识分子在社会动荡的忧思中寻求拯救社会与民众之路。历史:历史:儒家代表人物总结以往朝代更迭的总结与反思。儒家代表人物总结以往朝代更迭的总结与反思。高考链接【2020山东卷】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

15、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DA A项,战国时期尚未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故项,战国时期尚未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故A A项错误。项错误。B B项,材料并未体现道德修养。故项,材料并未体现道德修养。故B B项错误。项错误。C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是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是“礼礼”而不是而不是“义义”。故。故C C项错误。项错误。D D项,孟子认为,如果没有礼义,那么君臣之间就会混乱,韩非子认为义是指君臣上下之项,孟子认为,如果没有礼义,那么君臣之间就会混乱,韩非子认为义是指君臣上下之间的关系,即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故

16、间的关系,即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故D D项正确。项正确。第三篇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树立民族自尊心,培育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质,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聚焦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1 本土性2 多样性 又称又称“民族性民族性”京剧、汉字京剧、汉字3 包容性 4 凝聚性5 连续性6 开放性中原文化圈中原文化圈、北方文化圈、齐鲁文北方文化圈、齐鲁文化圈、楚文化圈、吴越文化圈、巴蜀化圈、楚文化圈、吴越文化圈、巴蜀滇文化圈、秦文化圈滇文化圈、秦文化圈汉代以来汉代

17、以来佛教佛教逐渐逐渐本土化;本土化;宋明理学宋明理学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华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源远流长东亚文化圈、东亚文化圈、孔子学院孔子学院(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1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2 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 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当代意义图片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唯物史观: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大一统”思

18、想有利于“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民本思想有利于“义利观”有利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今天的政治建设和谐世界的构建“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2021.北京卷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A.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B.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C.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D.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选一选解析:据材料可知,祝岁习俗由来已久,从皇帝到普通百姓都很重视,通过举行各种仪式来体现对君主或长辈的敬意与美好期盼,体现了通过节庆礼仪进行教化和对伦理秩序的重视,故选B项;B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发展历程内涵以人为本,民本思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小结价值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百家争鸣-儒学正统-理学、心学-个性解放-科学、民主-马克思主义传播价值标准维系统一、有益借鉴特点感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 (j12x4)-(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