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授课教师 吴艳松新课导入离别自古以来就是最伤感的话题,面对离别李白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淳朴真挚。面对离别李商隐写下了“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分离苦痛。面对离别梁实秋也曾说过:“你要走,我不送你。你要来,无论多大风雨我都去接你。”直接回避了离别的苦痛。那么同样是离别,我们今天来看一下王勃笔下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如何对待离别的呢?课前测评1、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读一读城阙 宦游人 歧路 沾巾(qu)(hun)(q)(zhn)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
2、,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颈联)海内存
3、知己,天涯若比邻。(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本文翻译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合作探究1 1、首联交代了什么、首联交代了什么?2 2、分别和要去的地方各有什么特点?从那个词、分别和要去的地方各有什么特点?从那个词能看出这样的特点?能看出这样的特点?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地点长安及友人要去的地方蜀州。长安:庄严壮丽的长安宫城,被地势险要的“三秦”环护着,气象宏伟。(辅)蜀州:千里迢迢,苍茫一片。风烟迷茫、路途遥远。(烽烟)3 3、诗
4、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至、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至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见的。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见的。“望望”的用的用意?意?1为诗歌营造出开阔的意境。2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恋恋不舍及对其今后生活的关心。4 4、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与朋友离别时我们通常会、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与朋友离别时我们通常会说什么?那么王勃是否在与朋友惜别之时也有如此说什么?那么王勃是否在与朋友惜别之时也有如此的叮咛嘱咐呢?的叮咛嘱咐呢?5 5、颈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襟、颈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襟?与友互勉、超越时空、乐观豁达,广阔胸怀,远大抱负,使真挚的友情得到升华。境
5、界开阔,气势雄浑,道出了朋友之间的感情真谛,不求朝夕相处,只求心心相印6 6、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样呢?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样呢?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积极进取 巩固训练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B 作业设计1、背诵本首古诗2、假如你是杜少府,当你收到王勃的诗的时候你会说些什么?请写出来。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