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最新疫情防控应急预案3篇应急管理局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为贯彻落实在关于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国家、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部署,为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及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中我局的工作职责,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提高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特制定本预案。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发展工作部署,做到守土有责、
2、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构建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宣传培训、行政执法等工作机制,努力做到工作管辖范围内不发生一起疫情,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形势同步稳定。二、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三、工作原则严格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中分配的工作职责。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控,积极配合,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不加码、不打折落实到位。四、组织机构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区应急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
3、组长:成员:各科室负责人联络员:领导小组在区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的指导下,统一指挥、协调本单位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五、领导小组职责(1)认真执行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及应急管理局的工作职责。(2)制定本单位新型冠状病毒应急预案,积极配合区疫情指挥部的工作安排。(3)全面负责本单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4)贯彻执行区应急指挥部的工作安排,对本单位防控工作进行决策、指挥。(5)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严守值班纪律,保持信息畅通,一旦接到疑似疫情报告,按照程序流程及时上报。(6)加大防控工作培训力度,加强与部门的联防联控和协调工作,做到信息互
4、通、技术协作,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7)做好疫情知识宣传,教育全局职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个人防病能力和主动就医意识。六、应急响应严格按照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文件中应急响应的要求执行。七、信息管理指定由领导小组联络员统一报送,报送内容需经领导小组组长同意。要严格按区应急指挥部的要求时间节点完成各类信息和资料的报送,并注意收集资料进行存档。八、其它事项在应急响应启动后,单位全体人员必须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自觉接受工作任务,认真履职尽责。对玩忽职守、懒政、慢作为或不执行的人员,依律给予严肃处理。民政局疫情防控应急预案2为指导民政系统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5、疫情防控工作,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严防疫情输入,根据市县疫情防控会议要求,特制定本应急预案,请全体工作人员认真执行。一、工作目标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原则,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敬老院住养老人、值守点居民及民政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维护正常工作秩序。二、职责要求1.局属各单位应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工作制度,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人。2.局属各单位要结合疫情特点和疫情防控形势,完善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3.明确信息报告人,落实日报告制度。4.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5.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场所预备、人员配备。6.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应第一时间报告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
6、公室和县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接县卫健局做好疫情处置工作。三、防控措施(一)节假日防控措施1.强化意识:局属各单位要加大疫情防控宣传力度,告知工作人员疫情形势,常态化面向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开展疫情防控和健康知识教育。2.组织动员: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和值班制度,确保疫情防控应急工作队伍全天待命、随时到位。3.健康排查:工作人员不得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凡出省或出县到风险疫区人员,必须按程序报备并如实报告密切接触人群,不得隐瞒。所有从疫情发生地返岗,或者与疫情发生地人员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要严格执行居家隔离观察和核酸检测要求,无异常情况后方可返岗,有可疑症状的及时就医。隔离期间注意观察自身身体状况
7、,并如实向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4.物资准备:做好口罩、体温枪、消毒液等物资储备。(二)工作日防控措施1.个人防护:工作人员上班必须正确佩戴口罩、做好口罩的定期更换和使用后口罩的正确处理。要自觉接受测温筛查,体温正常方可工作。若有发烧、咳嗽、气喘等症状,不得进入办公区域,第一时间报单位检查登记,并回家观察,必要时到医院就诊,并将病情诊断结果报单位负责人。与路途救助人员接触的,必须全程佩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2.按时消毒:办公室、公务用车、会议室、电梯、桌椅、工作台、地面等公共区域和物体表面应定期消毒,每日2次。3.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摒弃乱扔乱
8、吐等不文明行为,营造“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良好氛围,推广健康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正确认识和防护能力。4.通风换气:加强工作场所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尽可能不使用空调,定期开窗通风。5.减少会议:若确需集中开会的,参加人员必须佩戴口罩,交流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会后对会议室进行消毒。6.饮食安全:各敬老院要严格食材购买管理,尽量避免同时聚集用餐。(三)发现病例后防控措施一旦出现密切接触者,要积极配合县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卫健局开展疫情处置工作,在指导下做好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和核算检测工作。医学观察期限一般为14天,
9、每天报告2次体温和其他健康状况。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应急方案3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普遍年老体弱、抵抗力差,疫情防控压力大。为保障养老机构老人及员工身体健康,积极应对今冬明春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确保实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目标、民政局积极落实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第21号令、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第12号令以及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文件的通知精神,建立健全养老机构疫情防控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新冠疫情防控管理,压实对新冠疫情防控责任,现结合本局养老工作职责和防控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疫情防控应对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责任分工第一组:组长:成员:负责单位:第二组:组长:成员:负责单位:
10、第三组:组长:成员:负责单位:第四组:组长:成员:负责单位:三、联络人及电话局联络人:四、强化工作管理职责1.明确各养老机构实行全封闭管理运行,对本院的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分工,制定详实工作计划,做好长期应对准备。各养老机构负责人为机构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2.贯彻落实省、市、县相关部门疫情防控期间工作要求,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落实,督导检查各项防护工作,保障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3.督促制定和完善各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制度: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疫情报告制度、早晚测体温制度、防疫消毒制度、疫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等。4.督查各养老机构所需物资储备:消毒物品、红外线体温测量仪或手持式测温仪、防护服装、口
11、罩等疫情防控物资储备量确保一个月以上所需;食品物资采购实行定人定点负责,重点严格把控购买冷链食品安全供应渠道;做好临时留观室的设置等工作。5.开展全院隐患排查,实现食品、供水、供电、消防安全全覆盖、无遗漏、无盲区。6.各养老机构要通过宣传栏、悬挂标语、温馨提示、微信等多种形式,对疫情防控知识进行宣传和告知老人亲属。7.每日下午5:00前将院内摸排零报告民政局疫情防控应对小组。五、加强人员出入管理1.根据接待能力,按照“限定时间(采取预约等方式)、限定人数、限定路线、限定区域(不进入生活区)”等要求安排探视。探视人员应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码。养老机构要严格执行防控指南要求,做好人员登记、体温监测、
12、进出扫码等工作。探视期间应做好防护措施,保持安全距离,减少不必要的接触。继续提倡家属同老年人之间利用视频、电话等方式建立联系。有30天国外旅行史的人员,谢绝入院探视。2.严格各养老机构对收住新入院、回家返院老人及员工的隔离和核酸检测工作措施落实到位。3.机构严格执行手卫生及口罩佩戴管理,尤其是接触咳嗽老人前后均需使用流动水或快速手消液执行七步洗手法,正确佩戴口罩。在保障室温适宜的情况下,安排护理区和居室每日两次通风和环境消毒(使用1:200的84液)。4.机构遇发热、咳嗽、胸闷老人第一时间向疫情应对小组报告可疑情况并通知家属送医,同时做好护理区消毒工作及加强对其他院民做好心理疏导;呼吸道症状属
13、老人慢病症状的亦应严密观察,保持与家属的及时交流,随机应变。5.机构员工尽量不参加大型聚会、大型聚餐,避免前往人口密度大、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严格做到“两个尽量”、“两个严禁”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尽量减少人员聚集;严禁无防控措施的人员流动,严禁无防控措施的人员聚集;严格员工及其家属登记报备制,出报局备案,出省报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备案;亲属有从中高风险地区返金人员要提前报备。6.快递、外卖等人员由值班人员在机构门口进行物品交接,并做好接收登记和消毒处理;检查、维修等人员应佩戴口罩,做好消毒等防护措施,一般在非生活区开展相关工作;医护专业人员做好防护措施后可进入相关区域开展服务。7.继续暂停外省市、外单位的参观、访问、交流等活动,暂停安排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六、加强内部防控管理加强养老机构内部日常检查和护理员巡查机制,密切关注老年人和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严格落实消防、食品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防止发生安全突发事件。同时,加强老年人的安全护理,防止发生噎食、坠床、跌倒、烫伤等意外事故和各类人身伤害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