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下册第三年级下册第 6 6 单元单元 剪羊毛教学设计剪羊毛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执教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班级 三年级 教学时长教学时长 40 分钟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铃鼓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剪羊毛是人音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课中的歌曲。它是 一首澳大利亚民歌,也是一首少儿歌曲。歌曲反映了牧场工人紧张的 劳动场面和火热的劳动热情。歌曲为二段体结构,其旋律优美欢快, 尤其是附点节奏的运用,更赋予歌曲活泼跳跃之感。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 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他们 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
2、但是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 因此,在教学中要时不时应用一些小“特技”来提醒孩子,并且云月 小组合作方式,增强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生能基本准确地演唱歌曲剪羊毛,并表达出愉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学习歌曲,学生进一步巩固“八分附点”及“四分休止符”并 让学生感受歌曲愉快,活泼的情绪和风格,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源于劳动的律动和音乐,知道音乐和生活、和劳 动密不可分,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劳动的意义。 教学重教学重 难点难点 1、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在歌唱中准 确的把握附点八分节奏。 2、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能够创
3、编合适的节奏来完成歌曲改编。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教学 环节环节 备课设计备课设计 一、一、 组织组织 教学教学 (激(激 趣导趣导 课)课) 一、组织课堂一、组织课堂 节奏激趣节奏激趣 “请你跟我这样做”跟着老师拍节奏: 2/4 拍 X X.X | XX XX | X X.X | X 0 | 二、创设情境二、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看图片,猜场景 教师播放幻灯片,让学生感受澳洲牧场的景色。 “来到这美丽的牧场,同学们静静的听一听,这里的人们在干什么?”播 放歌曲。 初次聆听全曲,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内容。 (播放歌曲视频)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前熟悉节奏,并聆听歌曲,熟悉歌曲旋律,通
4、过图片 让学生了解澳洲牧场,以辅助下面的教学环节。 ) 二、二、 新课新课 教授教授 三、新歌教学三、新歌教学 体验情感体验情感 (一). 1、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并在有休止符的地方用“咔嚓” 来代替。 2.聆听歌曲,让学生模仿小羊或小牛的叫声和动作,来配合歌曲。 意图是再次熟悉歌曲旋律。 3. 教师可把歌曲第一句,用不同节奏弹奏出来,让学生来分辨哪一种节奏更 像小羊活泼,可爱的形象。通过节奏分辨来了解附点音符的作用。(板书附点 的意思) 4、让学生在第一段歌词中找出描写羊毛的词语。(“白云、白色、雪堆、冬 天、丝绵”等)。 5、教师范唱,让学生体会情感,并师生配合唱全曲。(老师唱歌词
5、,同学们 唱“咔嚓”之后交换) 三、三、 合作合作 探究探究 (教(教 授新授新 知)知) 1.1.探究活动设计:为歌曲伴奏探究活动设计:为歌曲伴奏 以五人小组为单位,用小乐器为歌曲第二段进行伴奏编创,教师给出两种 节奏,由学生自由选择节奏型。 2|4 X2|4 X| X| X| X| X| X 0 | X 0 | 2|4 0 X| 0 X| 0 X| X 0 |2|4 0 X| 0 X| 0 X| X 0 | 2 2、展示、交流并进行点评。、展示、交流并进行点评。 3 3、请同学展示并带模仿工人叔叔剪羊毛的场景动作。、请同学展示并带模仿工人叔叔剪羊毛的场景动作。 四四、 小结小结 下课下课
6、同学们, 你在剪羊毛的活动中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你的心情怎样呢? (生 答)、剪羊毛是比较累的劳动,但人们并没有觉得很累,这是为什么呢?从你 对歌曲的理解中,你认为用什么样的速度和情绪来演唱,才能更好的牧羊人的 愉快劳动的心情? 师:用饱满、热情的情绪,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同学们,我们的音乐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学唱歌曲剪羊毛 ,我们知 道了澳大利亚是一个热爱劳动的国家, 他们劳动时那种喜悦地心情真值得我们 每一个小朋友学习!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现在就 让我们再次随着剪羊毛的音乐边唱边走出教室。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歌曲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民歌,歌曲为二段
7、体,其旋律优美欢快, 尤其是附点节奏的运用,更是赋予歌曲活拨跳跃之感。这节课我通过律动,让 学生反复聆听歌曲,来熟悉旋律,并通过把休止符用“咔嚓”来代替的方法, 让学生掌握休止符的节奏,在附点音符上,我采用同一乐句不同节奏的演奏形 式,让学生歌唱并感受附点音符在歌曲中的作用,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们能很 好地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在本节课的结尾部分,编创节奏上,学生能很好的 敲击出自己所要演奏的节奏型,但不能很好地和音乐相结合,对于节奏的速度 把握不准,在这方面以后需要多加练习和强化。 总之,通过老师的引导和环节设计上,学生很有兴趣,演唱时歌声也能感 情真切,同时感受到了劳动的魅力。教师和学生一样,都要通过自己辛勤的双 手劳动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