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v概念:概念:v生命体征指:生命体征指: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总称。它们受大脑皮质控制,是机体内活动的反映,是衡量机体状态的四大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评价生命活动质量的重要征象,也是护士评估病人身心状态的基本资料。v临床意义:临床意义:v护士通过准确地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采集有关的资料,以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协助临床作出诊断和治疗,从中还可以发现病人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为制订护理措施提供依据。观察生命体征是护理工作中主要的基本技能。一、体一、体 温温v(一)正常体温v正常人的体温在每日24小时中不是恒定不变的,正常值不是一个具体的点,而
2、是一个范围,正常值常以平均温度表示,个人体温可以较平均温度增减0.3-0.6,仍属正常范围,健康成人不同部位的平均温度:口腔温度37,正常范围36.3-37.2,肛温度37.5,正常范围36.5-37.7,(较口腔温度高0.5),腋下温度36.5,正常范围36-37(较口腔温度高0.3)。v(二)影响体温的因素v体温可随年龄、昼夜、性别、活动、药物等因素变化而出现生理波动,但波动常在正常范围。老年人因代谢率低,体温较中年人低,而婴幼儿体温因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随之波动,应加以保护,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每日24小时内,温度的变化幅度为0.51.5,凌晨26时体温最低,
3、下午1318时体温最高,体温的这种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昼夜节律。女性比男性稍高,运动、沐浴、进食,情绪激动等因素可出现体温一时性增高。v(三)体温的测量方法:(略)(三)体温的测量方法:(略)v(四)测量体温注意事项(四)测量体温注意事项v1.测量体温前,清点体温计的数量,并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v2.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炎症、口鼻手术、呼吸困难禁止测口温。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禁测腋温。直肠、肛门手术、腹泻、心肌梗死禁测肛温。v3.婴幼儿、急危重患者、躁动患者应设专人守护,防止意外。v4.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时,首先应及时清除玻璃碎屑,以免
4、损伤唇、舌、口腔、食管、胃肠粘膜,再口服蛋清或牛奶,以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可食用粗纤维食物,加速汞的排出。v5.避免影响体温测量的各种因素:如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涤、坐浴、灌肠等。v(五)异常体温的观察及护理(五)异常体温的观察及护理v1.发热:指体温超出正常范围,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轻度的发热,机体新城代谢加快,抗病能力增强。但体温过高时机体的消耗增加,抵抗力就会降低,甚至出现抽搐。v按发热程度分为:按发热程度分为:v低热:低热:37.5-37.9。常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v中等热:中等热:3838.9,常见于一般感染。v高热:高热:3941,常见于急性感染。v过高热
5、:过高热:超过41,常见于中暑。v根据体温变化的特点,可分为根据体温变化的特点,可分为v稽留热:稽留热:体温一直高达39以上,持续数日或数周,波动幅度小,日差不超过1。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如伤寒、肺炎球菌肺炎等。v间歇热: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体温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后,体温又升高,再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如疟疾。v弛张热: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在24小时之内温差大于1,但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v不规则热: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极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常见流行性感冒,肿瘤病人发热等。v 2.发热的症状和体征v
6、发热病人的始发信号,常见于寒颤、烦躁不安、面色潮红、皮肤发热,并感口渴、头痛,全身不适,胃肠失调等。高热时会出现谵妄,甚至有惊厥、抽搐等症状。发热时机体代谢加速,呼吸及脉搏加快。v 3.对高热病人的护理:v加强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注意对高热病人体温的监测,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恢复正常三天后,每天测2次,同时密切观察其他生命体征,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师。婴幼儿体温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尤应注意观察,体温过高容易引起惊厥、抽搐。v降温:体温超过39,且持续不退,应采取降温措施,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物理降温可用冷敷,温水擦浴,冰水灌肠,冷溶液静脉点滴等,如冰敷降温应在较大的动脉处(颌下、
7、腋下、腹股沟等处),在降温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有寒颤发抖时应立即停止,并给予热饮料。使用冰敷时应注意不能在枕后、耳廓、阴囊处冷敷,以防冻伤。心前区冷敷会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心室纤颤及传导阻滞。腹部受凉可导致腹泻,枕部的延髓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的中枢,不宜冷敷,以防发生意外。v血液病人凝血机制差,酒精擦浴可使皮肤出现散在出血点。新生儿皮肤薄,毛细血管丰富,而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全,易导致酒精中毒而加重高热惊厥。婴幼儿、老年人宜用温水擦浴,麻疹病儿禁用全身冷疗退热。行物理降温30分钟后复查体温。在降温过程中,病人往往大量出汗,要注意皮肤的护理,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防着凉,要注意观察
8、病情,防止体温骤退,出汗过多虚脱。v补充营养和水分:发热病人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机体消耗大,应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和补充能量。高热病人可致水分大量丧失,要鼓励病人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充。v口腔护理:发热病人唾液分泌少,粘膜干燥,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容易生长,易发生口腔炎、粘膜溃疡。应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口唇干燥涂石蜡油保护。v卧床休息:高热病人新陈代谢率增强,消耗大而进食少,疲乏,应安置舒适的环境,调整室温,让病人卧床休息,减少活动。v做好心理护理:患者突然发冷、发抖、面色苍白,患者会产生紧张、不安、害怕的心理,护理中
9、应经常巡视,耐心解释,给予精神安慰。v退热期大量出汗,注意擦干、更衣。v4.体温过低:体温低于正常称体温过低,多见于休克、早产儿、全身衰竭的危重病人。若体温低于35称为体温不升。分级:v轻度:轻度:32-35。v中度:中度:30-32。v重度:重度:30,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v致死温度:致死温度:23-25。v护理:v密切观察病情,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至少每小时测一次到正常且稳定,同时注意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v冬天设法提高室温(以2428为宜)。v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如加盖被,置热水袋,给予热饮料等。使用热水袋保温应注意水温调至6070,老年人、小儿、昏迷、局部皮肤感觉麻痹、麻醉未清
10、醒者,水温以50为宜,热水袋装水2/31/2满,平放驱气后拧紧,倒提轻抖,检查是否漏水,用毛巾包裹放好,不可直接接触皮肤,要注意检查和交接班,防烫伤。v病因治疗:去除引起体温过低的原因。二、脉二、脉 搏搏v(一)正常脉搏(一)正常脉搏v1.1.脉率:脉率:成人60100次/分,它可随年龄、性别、活动、情绪等因素而变化。一般女性比男性快,幼儿比成人快,老年人较慢,活动、情绪激动可暂时增快,休息和睡眠减慢。v2.2.脉律:脉律:正常脉律应该是有节奏的,每次脉搏间隔的时间相等,跳动均匀,脉律反映心搏的规律,不规律的脉律称为脉律异常,不规则的脉律反映心律不齐。v3.脉搏的强弱,取决于脉压大小及动脉的充
11、盈度。正常情况下每次搏动强弱相等。v4.脉搏的紧张度:正常的动脉壁光滑柔软,有一定弹性。脉率的正常范围与平均脉率脉率的正常范围与平均脉率v(二)异常脉搏(二)异常脉搏v1.1.脉率异常脉率异常v速脉速脉:成人脉率超过100次/分,常见于发热、大出血前期,疼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一般体温升高1,成人脉率约增10次/分,儿童则增15次/分。v缓脉:缓脉:成人脉率少于60次/分,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等。v 2.2.节律异常:节律异常:脉律不规则,间隔时间长短不一。v间歇脉: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即代偿
12、性间歇),亦称过早搏动。多见于各种心脏病或洋地黄中毒等,正常人过度疲劳精神兴奋,体位改变时也偶尔发生间歇脉。v脉搏短绌:脉搏短绌:即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脉搏细数及不规则,发生机制是由于心肌收缩无力,心音强弱不等,有的心输出量少的搏动只听到心音,但不能引起周围血管搏动,造成脉率低于心率,常见于心房纤颤的病人,当病情好转时即可消失。如发现病人有短绌脉,应由两人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测量时两人同时开始,同时停止,测一分钟。v3.3.脉搏强弱异常脉搏强弱异常v洪脉:洪脉:当心输出量增加,脉搏充盈度和脉压较大时,脉搏强大有力,多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人。v丝脉:丝脉:当心输出量
13、减少,动脉充盈度降低时,脉搏细弱无力,扪之如细丝,多见于大出血、休克病人及全身衰竭的病人。v 4.4.紧张度异常紧张度异常v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壁变硬,弹性减弱且不光滑,且呈迂曲状,诊脉有紧张条索感,如按在琴弦上。v(三)测量脉搏的方法:(略)(三)测量脉搏的方法:(略)v(四)测量脉搏的注意事项(四)测量脉搏的注意事项v1.病人应安静,体位舒适。活动后或情绪激动病人应安静休息20分钟后测量。v2.不能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动易和病人的脉搏相混淆。v3.当脉搏细弱数不清时,可用听诊器听心尖搏动,数心率一分钟代替诊脉,以红圈“”表示。v4.如发现脉搏短绌,应由两人同时测量,分别听心率和脉率,
14、两人同时开始同时停止计数一分钟。v5.为偏瘫病人测脉搏,应选择健侧肢体。v(五)异常脉搏的护理(五)异常脉搏的护理v1.活动与休息:指导患者增加卧床休息,适当活动,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必要时予给氧。v2.加强观察:观察脉搏的脉率、节律、强弱等,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v3.准备急救物品及仪器,备抗心律失常药物。v4.心理护理:稳定情绪,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情绪,避免不良刺激。v5.健康指导:指导患者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戒烟限酒,善于控制情绪,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便,学会自我监测脉搏及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三、呼三、呼 吸吸v(一)正常呼吸(一)正常呼吸v正常呼吸是比较均匀,无声、规则,且不
15、费力,一般是在无意识中进行,但有时可随意识改变深度和频率。正常成人每分钟呼吸1820次,婴儿及儿童频率较快,如新生儿呼吸约44次/分,脉搏与呼吸之比约为4:1。运动、情绪等因素也可影响呼吸频率。v(二)异常呼吸(二)异常呼吸v1.1.频率异常频率异常v呼吸过速:呼吸过速:成人呼吸超过24次/分,常见于高热、疼痛、缺氧等病人,体温每升高1,呼吸加快约4次,二氧化碳积聚,缺氧、肺炎、脑部疾患、恐惧等均可使呼吸加快。v呼吸过缓:呼吸过缓:成人呼吸少于12分/次,常见于呼吸中枢抑制,如颅脑疾病、安眠药中毒、糖尿病昏迷、肝昏迷等。v2.2.节律异常节律异常v潮式呼吸:潮式呼吸:是一种周期性的呼吸异常,特
16、点是开始呼吸浅慢,以后逐渐加快,达高潮后又逐渐变浅变慢,然后呼吸暂停30-40秒,循环往复如潮水涨退式的呼吸节律。潮式呼吸是病危时的一种严重症状,常表明呼吸衰竭、濒临死亡,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药物过量中毒,颅内压升高,酸中毒等病人。v间断呼吸:间断呼吸:表现为呼吸与呼吸暂停交替出现,其特点是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断一个短时间后,随即又开始呼吸,如此周而复始。间断呼吸产生机理与潮式呼吸相同,但其呼吸兴奋中枢兴奋降低程度较潮式呼吸更为严重,多在呼吸停止前出现,常见于颅内病变或呼吸中枢衰竭的病员。v3.3.呼吸深浅度异常呼吸深浅度异常v深度呼吸:深
17、度呼吸:是一种深而规则的大呼吸,多见于代谢性酸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酸中毒等。v浅快呼吸:浅快呼吸:是一种浅表性不规则呼吸,有时呈叹息样,见于呼吸肌麻痹、胸膜疾病、濒死的病员。v4.4.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指呼吸频率、节奏、深浅度的异常。主要由于气体交换不足,机体缺氧所致。病人自感空气不足,胸闷,呼吸费力,不能平卧,表现为烦躁、张口耸肩、口唇、指(趾)甲紫绀、鼻翼煽动、端坐呼吸等体征,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v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呼吸困难:其特点是吸气显著困难,吸气时间延长。当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时,气流进入肺部不畅,肺内负压极度增高,病人吸气费力,吸气时间长于呼气时间,辅助呼吸肌收缩增强
18、,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凹陷,即“三凹陷”,见于喉头水肿,气管异物。v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其特点是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当下呼吸道部分梗阻时,气流呼出不畅,病人呼气费力,呼气时间长于吸气时间,常见于哮喘、阻塞性肺气肿病人。v混合型呼吸困难:混合型呼吸困难:其特点是吸气和呼气均感费力,呼吸频率快而表浅,常见于肺部感染等病人。v(三)测量呼吸的方法(略)(三)测量呼吸的方法(略)v(四)注意事项(四)注意事项v1.呼吸受意识控制,因此测量前不必解释,在测量过程中不使患者发觉,以免紧张,影响测量的准确性。v2.危重病人呼吸微弱,难以测量,可用少许棉花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被吹
19、动的次数,计时一分钟。v(五)呼吸困难病人的护理(五)呼吸困难病人的护理v1.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安静、整洁、舒适、空气流通、清新,温度适宜。v2.加强观察,观察呼吸的频率、深度、节律、声音,形态有无异常,有无咳嗽、咳痰、咯血、发绀、呼吸困难等表现,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v3.饮食护理:选择营养丰富、易于咀嚼和吞咽的食物,注意水分的供给,避免过饱及食用产气食物,以免膈肌上升影响呼吸。v4.吸氧: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v5.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予吸痰,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v6.心理护理: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稳定患者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v7.健康指导:戒烟
20、、酒,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四、血四、血 压压v(一)正常血压范围(一)正常血压范围v一般以肱动脉为标准,正常成人在安静时,收缩压为90139mmHg,舒张压为6089mmHg,脉压差为3040mmHg。各年龄组的血压平均值各年龄组的血压平均值v(二)影响血压的因素(二)影响血压的因素v1.1.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v2.2.循环血量:循环血量:直接关系到血压的高低。v3.3.动脉管壁的弹性:动脉管壁的弹性:动脉弹性减退,使收缩压升高,脉压加大。小动脉硬化,外周阻力加大,因而舒张压也常常增高。v4.4.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外周阻力改变对收缩压均有影响,对舒
21、张压较为明显,外周阻力过高,是高血压的主要原因。v5.5.血液的粘滞度:血液的粘滞度:血液的粘滞度决定于血细胞与血浆的比例,血液越浓稠,需用更大的力量来推动血液流动,因而血压越高。v(三)血压的生理改变(三)血压的生理改变v1.1.年龄和性别:年龄和性别:血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新生儿血压很低,小儿血压较成人低,中年以前女性血压稍低于男性,中年以后差别较小。v2.2.昼夜与睡眠:昼夜与睡眠:正常清晨血压最低,然后逐渐升高,至傍晚时最高,过度疲劳或睡眠不佳时,血压可稍升高。v3.3.环境:环境:对血压有一定的影响,v4.4.部位:部位:一般右上肢高于左上肢约1020mmHg,下肢血压比上肢高20
22、40mmHg。v5.5.精神状态:精神状态:紧张、恐惧、兴奋、疼痛、运动时均可使血压升高,但是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舒张压一般无变化。v(四)血压的测量(略)(四)血压的测量(略)v(五)异常血压(五)异常血压v1.1.异常血压的观察异常血压的观察v高血压:高血压: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v临界高血压:临界高血压:血压值在正常和高血压之间,其收缩压在141159mmHg之间,或舒张压在9194mmHg。v低血压:低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常见于休克、失血、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病人。v脉压差变化:脉压差变化: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之差)增大主要见
23、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脉压差减少主要见于心包积液、主动脉瓣狭窄、末梢循环衰竭等。v2.2.异常血压病人的护理异常血压病人的护理v发现病人血压异常时,护士应保持神态镇静,与病人的基础血压值对照后,给其合适的解释和安慰,密切观察其他症状,及时与医师联系,并协助处理。v如病人血压较高应让其卧床休息,按医嘱给予降压药物,指导病人正确用药,定期复查。v严密观察病情,特别要警惕高血压脑病或高血压危象的发生。v给予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禁烟酒。v如病人血压过低,应迅速安置病人仰卧位,并做应急处理。v良好的环境:温度适宜,通风良好,整洁、安静。v合理饮食:易消化、低脂、低胆固醇
24、、低盐、高维生素饮食,控制烟、酒、浓茶、咖啡等。v生活规律: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持健康、维持血压正常的重要条件,如保证足够的睡眠、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注意保暖,避免冷热刺激。v控制情绪:情绪紧张、烦躁、焦虑、忧愁等是诱发高血压的精神因素,应保持良好的心态。v坚持运动:适当运动,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功能。v11.加强监测:对需密切观察血压者要做到“四定”,即定时测、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注意药物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v12.健康指导:教会患者测量血压和判断血压异常的方法,生活有度、作息有时、修身养性、合理饮食、戒烟限酒。v(五)注意事项(五)注意事项v1.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可比性,应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v2.偏瘫、一侧肢体外伤或手术的病人,应选健侧肢体测量,因患肢肌张力减弱及血循环障碍,不能真实反映血压的变化。v3.排除影响血压的因素。袖带的松紧度合适,以免影响测量效果。v4.如有疑问应重复测量。要使汞柱降至“0”点,稍等片刻再行第二次测量。一般连测2次。谢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