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汉语知识 ) 1.语音 语音:汉语拼音规则。 2.标点符号:复习巩固标点符号知识。3.汉字 标点符号: 汉字:在小学基础上扩 语音 标点符号 汉字 大识字量,达三千五百个汉字。构字常识。 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 4.词:词的分 . 类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词义的褒贬。5短语:短语的结构(并列、偏正、动宾、动补、 主谓)。6.句子:单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 复句的主要类型(并列、递进、 句子: 句子 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和常用关联词语(复句不超过二重)。7修辞 修辞:比喻、拟人、 修辞 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
2、问 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简明、连贯、得体。 (二)文体知识 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 应用文等。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 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
3、,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 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 六句为颈联, 七八句为尾联, 偶句押平声韵, 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 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 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 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4、。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 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高中学过 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汉语知识 ) 1.语音 语音:汉语拼音规则。 2.标点符号:复习巩固标点符号知识。3.汉字 标点符号: 汉字:在小学基础上扩 语音 标点符号 汉字 大识字量,达三千五百个汉字。构字常识。 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 4.词:词的分 . 类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词
5、义的褒贬。5短语:短语的结构(并列、偏正、动宾、动补、 主谓)。6.句子:单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 复句的主要类型(并列、递进、 句子: 句子 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和常用关联词语(复句不超过二重)。7修辞 修辞:比喻、拟人、 修辞 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简明、连贯、得体。 (二)文体知识 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
6、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 应用文等。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 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 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 六句为颈联, 七八句为尾联, 偶句押平声韵, 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 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
7、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 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 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 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高中学过 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 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
8、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 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 字以上)、中调(59 字至 90 字)、小令(58 字以 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 剧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 多支曲组成。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 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 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 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
9、。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4、史传文 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 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 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 5、论说文 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 “论”议 论事理;“说”申说事理。 6、杂记文 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 有“记”字。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 7、应用文 包括奏疏类、碑志类、祭文、赠序四大类。 现代文体:现代文体主要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 儿
10、童文学、 现代文体:现代文体主要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民间文 学、杂文等。此外还有实用文,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类。 杂文等。此外还有实用文,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类。 1记叙文 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2说明文 说明文(对象特征、条理、方法)3议论文 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论点、论据、论证) 4应用文 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 应用文 (三)文学知识 1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 2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初中必须掌握的 150 个成语 1.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 15一张一
11、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 动。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16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2.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 17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止。 3.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18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4. 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19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 5. 故弄玄虚: 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 里感到悲伤。怀:心。 骗手段。这里指神秘的意思。 20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6.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21 出神入化: 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7. 想入非非: 思想进入虚幻境界, 完全脱离 22手足无措:形
12、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 实际,胡思乱想。 付。 8. 不速之客: 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 速: 23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袭发生,来不及防 邀请。 备。 9. 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鼎:古代一 24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 种三足两耳的锅。沸:水开。鼎沸:本意是 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觑:看 10. 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度:这里 25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是考虑的意思。 26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 11. 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 想中的美好世界。 12.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罕: 27小心翼翼
13、: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 稀少。 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13.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 28碌碌无为:平庸,没有特殊能力。 么。形容没有主见。 29血雨腥风: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 14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 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30取义成仁:这里指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 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取选取。义:正义。 31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 十分珍惜。敝:破旧。珍:贵重爱惜。 32幕天席地:把天空当作幕,把大地当作 席。 33天壤之别:比喻差别极大。壤:地。 34弹指而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弹一下 手指头就过了很多年。 35栩栩如生:生动逼真
14、,像活的一样。 36才华横溢:形容很有文艺才能,并显露 出来。 37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恶:厌 恶。疾:痛恨。 38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耳聋的人 也能听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 人。聩:耳聋。 39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 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40溘然长逝:突然死去。 41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 耳。 42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43杳无消息:远得不见踪影,没有消息。 44巧妙绝伦: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 有比得上它的。 45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 肖:相似。 46雍容典雅:形容文雅大方,优美而不粗 俗。雍:和谐
15、。 47错落有致:交错纷杂,富有情趣。致: 情趣。 48浑然一体:完整不可分割地构成一个整 体。 49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50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51千头万绪:形容事情头绪很多。绪:事 情的开端。 52不无裨益:不是没有益处。 53 与日俱增: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54孜孜不倦:勤勉地工作,不知疲倦。 55无边无垠:宽阔没有边际。垠:界限; 边际。 56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坦荡:宽广平坦。 57 潜滋暗长: 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滋: 生出。 58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 出来。 59.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60.荡然无存: 形容原有的东
16、西完全消失, 一 点也不存在。 61不可名状:不能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6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63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指草 木。 64改邪归正:不再做坏事,走向正路。 65气势恢宏:形容气势极其雄伟。恢宏: 广大,宽广。 66心腹之患:比喻致命的祸害。心腹:喻 要害。 67生灵涂炭: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 地。涂:泥沼;炭:炭火。 68放荡不羁:行动随便,不受约束。放荡 不受拘束;羁:约束。 69安然无恙:平安无事,没有遭到损害。 恙:病。 70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 空阔;怡:和悦愉快。 71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 别。 72执迷不悟:坚持
17、错误而不觉悟。 73开卷有益:读书就有好处。 74跃然纸上:形容活跃地呈现在纸上。 75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采: 精神;神色。 76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 来谈论或看待。 77大事渲染:大力夸张形容。事:作;渲 染:绘画方法,引申为夸张形容的意思。 78 声名狼藉: 形容名声坏到了极点。 狼藉: 乱七八糟。 79习以为常:长期都这样,就把它当成了 常规。 80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81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82偃旗息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比喻 事情终止。这里指停止竞选。偃:放倒。83甘拜下风:真心佩服。比喻自愿承认不 如人家。甘:甘愿、乐意;下风:风
18、向的下 风。 84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 磨。 85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 怕繁重的。拈:用手指拿东西。 86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 冷淡。 87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 主意。 本课指不安心工作, 事业心不强。 异: 另外的;迁:变动。 88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益:更加。 89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连续不断。滔 滔:波浪滚滚。 90投机取巧:指用狡猾的手段谋取个人利 益。 91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 92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地剥削、 压迫穷人。 93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94不辍劳作:不停止劳动。辍:停止。 95无可奈
19、何:没有办法可想。 96无独有偶:形容罕见的事物不只一件, 居然还有和它同时出现的。 97见微知著:看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 实质和发展趋势。微:微小;著:明显。 98司空见惯:表示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99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 难。冲:要冲。(重要道路会合的地方) 100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101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 便的样子。这里形容桌子破旧。 102嗟来之食:今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03拍案而起:拍着桌子愤怒地站起来。 104惩前毖后:把以前的失败作为教训, 使以后不再重犯。惩:警戒;毖:谨慎,小 心。 105屡见不鲜:多次见到,已经不新奇了。
20、鲜:新奇。 106不攻自破:不用攻打,自己就溃败了, 形容防御薄弱,不堪一击。 10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水不会 腐臭,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户枢:门轴;蠹:这里是蛀蚀的意思。 108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尽管意见不完 全正确,提意见的人并没有罪,听取意见的 人即使没有对方所说的错误, 也可以拿听到 的话来警惕自己。 10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这个缺点就 改正,没有就在以后注意。 110姹紫嫣红:形容各种好看的花。 姹: 美丽。 嫣:娇艳。 111(精神)矍铄: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 的样子 112挑拨离间:在人与人之间搬弄是非, 制造隔阂,使互相猜忌,产生矛盾。 挑拨: 搬弄是非,引起
21、纠纷。 离间:拆散,隔开。 (课文中: 搬弄是非, 引起纠纷, 破坏团结。 ) 113声色俱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显得 非常严厉 114 秉烛夜谈: 点着蜡烛深夜交谈。 秉烛: 拿着点着的蜡烛。 115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疏: 粗,空虚。 116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呆着,很少 出门。 简:少 117终南捷径:这里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 径。 118自命不凡:自以为不平凡。形容高傲 自负的样子。 自命:自认为。 119循序渐进:按一定的顺序逐渐推进。 循:按照 120举一反三:举出一件或一方面已知的 事理,可以退之与其同类的许多事理。 反: 推演 121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
22、给自己带来得危险的事。 这里指一种个人主 义的待人、处事态度,计较个人利害,回避 原则斗争。 122风烛残年:比喻临近死亡的晚年(风 烛:风中之烛) 123不可救药:病重到不可救治。比喻人 或事物坏得没有法儿挽救(药:治) 124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125月朗星稀:月光明朗,星星稀少。 126无缘无故:没有什么原因,平白无故127变卖典质:典质:用土地、房屋或其 它东西作为抵压向人借钱。 128碌碌无为:平庸无能,无所作为。 129成群结队:指聚集到一起,形成了队 伍 130.就地取材:在当地选取材料。就当地选 用人才。 131.郑重其事: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件事。 132.世人瞩
23、目:世界上的人都注视(目)。 133.逞强施威: 显示自己能力强, 施展威风。 134.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也说 悬心吊胆。 135.满腔义愤:充满心中,对违反正义的事 情所产生的愤怒。 136.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137.鬼鬼祟祟: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138.报仇雪恨:采取行动,打击仇敌,洗雪 仇恨。 139.妄自尊大:狂妄的自高自大。 140.不攻自破:不用攻打,自己就溃败了, 形容防御薄弱,不堪一击,也指论点活情节漏洞百出,经不起反驳。 141.百废待举:许多荒废了的事情都等待着 去做。 142.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拒绝听 取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143.痛
24、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疾首:头 痛。 144疾风知劲草:疾:急速,猛烈。 145荼毒生灵:残害人民。荼毒:毒害、 残害。生灵:人民。 146富贵不能淫:不为金钱地位所迷惑。 淫:迷惑。 147贫贱不能移:不因贫穷低贱而改变志 向。移:改变(志向)。 148威武不能屈:在权势、压力面前不屈 服。屈:屈服。 149旁征博引:为了表示论证充足而广泛 地引用材料。 150振振有辞(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 分,说个不休。初中语文语法知识一、句子成分 、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 (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
25、事业。 、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2)树叶黄了。(3)小王今年十六岁。(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 奠基人。(5)明天星期日。(6)什么书他都看。 、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1)什么叫信息?(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 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 所属等。 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2)(三杯)美洒敬亲人。
26、(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4)(中国)的历史 有(自己)的特点。 、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 用来修饰、 限制动词或形容词, 表示动作的状态、 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例如:(1)他已经走了。(2)咱们北京见。(3)歌声把王老 师带入深沉的回忆。(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 中除助动词外, 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 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 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 我们
27、游览了西湖胜景。 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 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例如:(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2)他写的 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3)他生于1918年。(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 二、实词与虚词 1. 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称。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 三味书屋; 匾下面是一幅画, 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
28、时间的如 “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 “匾”“画”“古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方法”。 2. 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的 意义。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表示动作行为的如“穿” “跳” “爬” “走”“纪念”“责备”;表示存在变化的如“有”“增加”“缩小”;表示心理活动的如 “想”“懊悔”;表示可能、意愿的如“应该”;表示趋向的如“下去”“上去”;表示判 断的如“是”。 3. 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
29、的词。下边划线的词都是形容词。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表示形状的如“小”(另外如“大”“高”“圆”等);表示性质的如“镇定”“勇敢” “乐观” ;表示状态的如“朦胧”“橘红”“远”等。 形容词常用来修饰名词。恰当使用形容词,能把人或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4. 代词 注意下边句子中加线的词。 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上面句子里加线的词都是起指代作用的,称为代词。代词包括: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 物的名称,如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自己、人家;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 谁、什么
30、、怎样、哪、哪里;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这里、那里、这么、 那么、每、各。使用人称代词,要注意“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指男女兼有。还要注意“我 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 说话人和听话人。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5. 数量词 一座30里高的瑶山。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拿出仅有的一点米。一尺多宽。第一座难走 的山。五、八军团。歇了一下。上面加点的词都是表示数目的,叫数词。在数词中,有的表示确数,如一、二、 百、千;有的表示概数,如几、些、多数、少数;有的表示序数,前头要加上表示 次第的“第、初、老”等等,如第一、
31、初五、老三。 上面加的词,都是表示单位的量词。有的表示事物的单位;有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单 位。前者较多,有表示个体的,如只、个、台、枝、条;有表示集体的,如双、副、对、类、 帮;有表示不定量的,如些、点;有表示度量衡的,如丈、尺、里、亩。后者较少,如次、 回、下、趟、遍、阵、场、遭、番。 数词和量词常常连用, 构成数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前边, 如一本书;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动词后边,如去一次。 6. 副词、连词 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 情势、语气等。常用的副词如:很、更、最、非常、都、只、才、就、已经、刚刚
32、、立刻、 常用的副词如: 非常、 已经、刚刚、立刻、 常用的副词如 忽然、渐渐、终于、 大概、简直, 忽然、渐渐、终于、不、没、大概、简直,等。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 限制动词或形容词, 如课文里的句子: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里连用了“仿佛”“已经”“满”三个副词,修 饰表示判断的动词“是”。 “仿佛”表示情势,好像、似乎的意思; “已经”表示完成; “满” 表示程度深。这句话,从闻到花的甜味联想到果实累累,用虚写开拓了诱人的丰收美景。如 果不用这几个副词,句子变成“树上是桃儿、杏儿、梨儿”,就不符合实际,也没有丰富想 象的意味了。 注意下边句子里加
33、线的词。 1这篇散文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2欣赏大自然或者读写景抒情的文章,都可以受到美的熏陶。 3只要反复诵读,就可以把课文背熟。 第1句“和”连接“希望”“力量”,表示并列关系;第2句“或者”连接“欣赏大自然” “读写景抒情的文章”,表示选择关系;第3句“只要”表示条件,和副词“就”配合使用。 这些起连接作用的词,叫做连词。常见的连词还有:同、跟、而、并且、而且、虽然、但是、 如果、只有因为、所以,等。 7. 介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一介词 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 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例如:
34、(1)从第一组(开始值日)(表起止)(2)往北(走)(表方向)(3)沿着河边(跑 步)(表处所)(4)从早到晚(不闲着)(表时间)(5)给病人(送药)(表对象)(6) 依照他的样子(做)(表方式)(7)由于着凉(他病倒了)(表原因)(8)为“四个现代 化”(而奋斗)(表目的)(9)比前几天(热多了)(表比较)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二助词 助词是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的虚词。助词可分为三类: 结构助词:的、得等,其中“的”表示两部分之间的修
35、饰关系,“得”表示补充关系。 例如:光辉的历程(“光辉”修饰“历程”)慢慢的走(“慢慢”限制“走”) 跳得高(“高”补充修饰“跳”)动态助词:着、了、过,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 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发生过。 例如:他走了(表示他已经离开这里)他走着(表示正在走)他来过(表示曾经来这里, 现在却不在) 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啊、呀,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都用 在句子末尾。例如:他会的。 (表示肯定的语气)他赢了。 (表示确定的语气)你冷吗?(表 示疑问的语气)你去吧。(表示祈使的语气)多美啊!(表示感叹的语气) 三叹词 叹词是
36、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叹词一般都是单用,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在 句前,也可以在句中或句末,语句的意思不变。例如:喂,你听见了没有?(在句前) 你,喂,听见了没有?(在句中)你听见了没有?喂!(在句末) 四拟声词 拟声词是摹拟声音的词。如:嘭、哗啦、哐啷、叮噹、轰隆隆等。 三、短语 (一).并列短语 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 1类型: 1)名名文化教育今天或明天(名词短语) 2)动动调查研究愿意并实行(动词短语) 3)形形光辉灿烂庄严肃穆(形容词短语) 4)代代我和他这样那样(名词短语) 5)数量数量四面八方千秋万代三斤五两(名词短语) 2.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
37、,如:工厂、农村,我、你、他。 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 时间顺序:春、夏、秋、冬 大小顺序:省、市、县 年龄顺序:老、中、青 逻辑顺序:继承和发展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语言习惯:男女老少金银铜铁油烟酱醋 1.并列短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个别也有不同。 如:姐姐和我(名词代词)勤劳、勇敢、不怕苦(形形代) (二)、偏正短语 前偏后正:“偏”修饰、限制“正”。 1)定中(名、代),如:(祖国)大地(一朵)茶花(前进)的步伐 2)状中(动、形),如:很好看独立思考慢慢地走旧语法:“的”是定语的 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 新语法:统一为“的”。 (三)、动宾短语 动宾之
38、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动词宾语 宾语是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的。 如:消灭敌人、放下包袱、丢下它、发展生产、进行斗争、骗取信任、恢复平静、爱热 闹、下决心、有幽默感、像珍珠 (四)、动补短语 动+补。动补短语中的补语不能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如:看清楚、去一趟、拿起来、引在脑子里 (五)、形补短语 形+补,以形容词为中心时它的后面只有补语,因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如:跑得快、走的急、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 (六)、主谓短语 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主语可以回答谓语“谁”、“什么”;谓语可以回答主语“怎么
39、样” 如:觉悟提高、思想解放、阳光灿烂、心情舒畅 特殊主谓短语:名词做谓语。如:今天星期三、明天国庆节、他中等身材 四、复句 (一)复句类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 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组 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 号或分号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 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 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 可以把复句分为并 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 叙述相
40、关的几件事情, 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 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又”。例如: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 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常 用的关联词语有“,于是”“,然后”、“,接着”、“,便”。例如: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 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 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 常用的共 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而且”、“并且”、“尚且, 何况”、“别说就连(就是)B”。例如: 他不仅学习好,而
41、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 “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或者(或)”、“不是 就是”、“是还是”、”与其 A,个如”。例如: 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 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 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 而 是来一个转折, 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虽然但是” “不过” 、 、 “可是”、“然而”、“却”等。例如: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 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 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
42、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因为所以”、“既就(那么)”、”因此”。例如: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 遇到困难从气馁。 7、假设复句由两个有似设关系的分句组成, 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 后一个分句说 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倘若)就(那么)”、“即 使(纵然),也”、“再 A,也”、“假如”、“假使”、“假若”、“要是”,例 如: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使用价值怕。 8、条件复句 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 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 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 下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除非)才,“无论(任凭) ,都(也
43、)”。例如: 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有 “”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分析多面复句的步骤: 第一步要统观全局, 从总体上分析, 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 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 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以此 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 层。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
44、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 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转折)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果)因此他们感 到将来的渺茫。(因果)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陶铸崇高的理想) (二)单句和复句的区别 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别?一般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区别: (1)定义法。 单句,只有一个主谓语部分;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 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例子1 (2)抓主干法: 再长再复杂的单句都可用此法简缩成非常简洁明了的句子。 且句子主干中只有一套主谓 语部分。例子2 (3)外部标志法: 复句构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照一定的次序直接结合
45、起 来,这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另一种复句是借助关联词语组合起来的,对这种复句,只要划 出表示各种意义的关联词语, 就可知它是一个复句, 这些关联词语就成了复句的外部语言标 志。例子3不过使用此方法有时还需要结合使用前两种方法,才能准确区别单复句,因为有 些单句的某些成分有的也是由复句充当的。 例1:“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3个单句组成的一个复句,用“也”连接前两个分句,同第3个分句表示并列。 例2: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 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主干:这是教训。 例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关联词:
46、不但而且(递进关系) 例4:“我们只是认为:无节制地信手乱花,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也是有背于节约 精神的。”这个句子,“认为”的宾语是由一个二重复句充当的。如果看到有关联词就判定 它是复句,那就错了。但只要结合前两种方法去判断,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修改病句在近年来的中考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下面作一点简单的归纳:一、 成分残缺。 例一、 (2005 菏泽)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我就萌发了想学好外语,2008 年去北京当个志愿 者,为奥运服务。 例二、 (2005 盐城)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 的任务。 例三、 (2005 北京)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
47、强了。 这些句子都是成分残缺, 例一缺宾语, “萌发了”什么没说, 应在句末加“的念头”才对。 例二缺主语,应在“道德”后加“建设”才对。例三缺主语,应去掉“使”或者“通过”才 通顺。 二、 词序、语序不当。 例三、 (2005 泰州)张民不仅知道这件事,而且全班同学都知道了。 例四、 (2005 黄石)夏天的千岛湖,是人们避暑纳凉、读书学习的好时候。 例五(2005 襄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 2005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千 手观音 ,全国观众受到好评。 这里都是顺序混乱导致的错误。 例一应改为“不仅张明知道”才对。 例二应改为“千 岛湖的夏天”才与后面“的时候”相对应。 例三
48、应改为“受到全国观众好评”不是“全国观 众受到好评”。 三、 主体与对象颠倒。 例六、 (2005 株州)自从他参加了少年足球队后,足球就对他产生了兴趣。 例七、 (2005 菏泽)我生长在戏剧之家,豫剧对我一点都不陌生。 例六主体是他不是足球, 应改为“他对足球产生了兴趣”才对; 例七的主体是我不是豫剧, 应改为“我对豫剧一点也不陌生” 四、 肯定与否定不清。 例八、 (2005 盐城) 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例九、 (2005 常德)坚决防止聚众赌博活动在“夏季攻势”之后不死灰复燃。 例十、 (2005 黄石)为了避免海啸后不暴发传染病,世界各国和印度洋受灾地区地方政府 作出了巨大努力。 例十一、 (2005 广东)仍不能完全避免不骨折和内脏破裂。 这里“防止”、“不”、“避免”等都有否定的意思,如果后面又有表示否定的词那么该 句就表示肯定, 这样有的句子的意思就不明确或是错误的。 所以例八中“防止”与“不要” 要任意去掉一个才对。 例九“死灰复燃”前的“不”去掉才对。 例十中“避免”与“不”也 要任意去掉一个才对。例十一“不”去掉才对。 五、 双面照应不当。 例十二、 (2005 株州)有无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例十三、 (2005 泰州)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