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电流的磁场(一)执教时间: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教学是九年级物理第8章第2节电流的磁场中的第一课时,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磁体、磁极和磁场。磁是初中阶段的基本知识之一,本节知识是本章后续知识如电流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等学习的基础。磁现象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较多的一种物理现象,同时在科学学习中,学生对于磁体磁极有了初步的了解。磁场比较抽象,学生认识存在一定困难,本知识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分层探究,逐步深入,引导学生理解磁场。本节教学通过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经历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过程,认识物理研究的方法,提升科学研究的素养。通过生活实践与物理知识相联系的过程,感受物理知识在
2、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对磁现象的认识和运用,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并激发民族自豪感。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磁体、磁极。 知道磁场,磁感线。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磁场,感受“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科学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认识、运用以及磁与现代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民族自豪感,并感受物理知识与社会发展的紧密性。 通过了解地磁保护、动物罗盘等实例,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磁场教学难点:磁场的描述 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条形磁铁、小磁针、磁环等。2、演示实验器材: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大头针、铁块、铁屑、玻璃板
3、等。3、自制演示PPT幻灯片。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磁体、磁极、磁场等知识。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生活中的电磁起重机和身边的银行卡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磁现象;通过磁体间排斥和吸引的演示实验、学生的体验活动,完善磁体、磁极的认识,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再由“磁体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作用,并不需要直接接触”引入磁场,并通过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磁场的方向、强弱。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磁场。方法是:通过“磁体间的相互作用不需要直接接触”的认识,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通过观察磁体周围小磁针的N极指向,了解磁场方向。随后在磁极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磁场的强弱分布是不均匀的。最后通过地磁场的介
4、绍,巩固磁场概念。本设计中要突破的难点是:磁场。方法是: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小磁针在放入铝条和条形磁铁时N极的不同指向,思考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认识到磁铁周围存在磁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了解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 六、教学流程活动学生实验1情景图片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活动演示实验1磁体磁极活动学生实验2活动演示实验2磁场磁感线地磁场磁化七、教案(一)引入情景图片:电磁起重机;银联卡。引出磁。(二)新课1、磁体、磁极活动 学生交流关于磁的知识及其应用。把物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慈石召铁”,我国古书吕氏春秋,这是世界上明确提出磁石能吸引铁
5、的最早记载。活动 学生实验1: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称为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极,将磁体水平悬挂起来,当它静止时,指北的一端称为磁北极(N极),指南的一端称为磁南极(S极)。活动 学生实验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之间相互排斥,异名磁极之间相互吸引。图片:磁悬浮列车。活动 演示实验1: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称为磁化。磁化鱼,北宋初出现可利用人工磁化方法制成指南鱼。在欧洲使用同样的磁化方法要比我们晚四百多年。2、磁场(1)磁场活动 学生实验3:探究磁场。a、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b、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为该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2)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假想曲线。 地磁场a、 地磁场的磁极。图片:司南、罗盘b、磁偏角,沈括梦溪笔谈,最早发现磁偏角现象。c、地磁场在地球周围形成磁性保护层,使地球避开太阳风所带来的带电微粒。信鸽根据利用地磁场的方向准确找到几千千米以外的地方(人与自然和谐)。(三)课后小结(四)布置作业八、课后反馈作业反馈课后反思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