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训练答案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表1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g)蛋白质/g脂肪/g淀粉/g钙/mg磷/mg维生素C/mg1.5-2.30.4-0.9417.5-28.011-6015-6820-40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用土豆片进行实验,测得其食用品质、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下: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就算是把变绿、发芽的部位削掉,也
2、不宜食用。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表1中的“钙”指的是_(填“元素”或“原子”)。(2)由图1可知:60min内,_(填序号,下同)。A 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B 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C 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3)由图2可知:土豆片的淀粉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_。(4)変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_。(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 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B 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C 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変 D 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答案】元素 ABC 在其
3、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 ACD 【解析】【分析】【详解】(1)一般情况下,没有特别说明,表1中“钙”、“磷”是指元素,故此空填写:元素;(2)A、由图1可知:60min内,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故符合题意;B、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跟0min比,均无明显变化,故符合题意;C、由图1可知:60min内,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故符合题意。(3) 由图2可知,随横坐标数值的增加,曲线的纵坐标在逐渐减少,故填写: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
4、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4)由题干文字可知,変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5)A、由题干文字可知,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故符合题意;B、由表1可知,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不是最高,“磷”和“钙”的含量有可能比它高,故不符合题意;C、由题干文字可知,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変,故符合题意;D、由题干文字可知,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故符合题意。2有些食品袋里装有一小袋铁粉作保鲜剂,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使用过且已经生锈的保鲜剂进行探究。(提出猜想)保鲜剂可能的组成:只有 Fe2O3; Fe和 Fe2O3的混合物。(实验探究 1)探
5、究已使用过的保鲜剂的成份(1)取保鲜剂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小组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认为猜想成立,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_。(实验探究 2)保鲜剂中 Fe2O3含量的探究称取保鲜剂样品 1.0g 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 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2)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_。(3)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反应前反应后玻璃管和保鲜剂的总质量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分析表中的数据后,得出保鲜剂与反应后固体质量
6、差值0.21g是_填标号。a保鲜剂中铁的质量b保鲜剂中氧化铁的质量c保鲜剂中氧化铁与通过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差反应完全后,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目的是_(任意写一条)。(4)(反思评价)图1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附加题)(注意: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4分,总分不超过60分)(实验探究)在如下图所示,保鲜袋中装有保鲜剂,将O2、CO2、湿度(测水蒸气)传感器探头放入保鲜袋中(有少量空气),然后快速向袋内呼出气体直到吹满,再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采集的数据如下图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_(选填“M”
7、、“N”、“Q”),指出曲线N在050s内下降的原因_。(2)查阅文献得知其他人员使用铁的缓慢氧化原理来测量封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时,可以将氧气消耗至大约1%,但此处氧气剩余含量明显偏高,试解释原因_(写出一条即可)。(3)实验中,没有生成二氧化碳,但它的含量仍然发生了变化,请根据图像作出解释_。【答案】有气泡冒出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3CO+Fe2O32Fe+3CO2 c 防倒吸或防氧化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Q 水蒸气液化 保鲜剂不足,装置漏气 因为氧气和水蒸气含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 【解析】【分析】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详
8、解】(1)铁粉作保鲜剂,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取保鲜剂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小组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认为猜想成立,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3)装置中发生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保鲜剂与反应后固体质量差值0.21g是保鲜剂中氧化铁与通过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差,故选c。反应完全后,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目的是防倒吸或防氧化。(4)反思评价一氧化碳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要有尾气
9、处理装置,图1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实验探究(1)向袋内呼出气体直到吹满,二氧化碳的体积增加,氧气、水蒸气的体积减少,原点时,只有氧气含量可能达到16.77%,故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Q,指出曲线N在050s内下降的原因水蒸气液化。(2)其他人员使用铁的缓慢氧化原理来测量封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时,可以将氧气消耗至大约1%,但此处氧气剩余含量明显偏高,原因是保鲜剂不足,装置漏气。(3)实验中,没有生成二氧化碳,但它的含量仍然发生了变化,解释是氧气和水蒸气含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点睛】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一氧化碳有毒
10、,为防止污染空气,要有尾气处理装置。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氨(NH3)不仅常用来制化肥和硝酸,而且科学家们发现它还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燃料。现有的化石燃料因为含有碳元素,所以,燃烧时都会产生温室气体CO2,而氨燃烧时生成N2和H2O两种对环境友好的产物。氨价格低、制造技术成熟,便于普及使用。传统的工业合成氨是将氮气和氢气在2050MPa的高压和500的高温条件下,用铁作催化剂合成的。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固体表面化学的研究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成果之一是揭示了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下图为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氢原子, 表示催化剂)。氨很容易液化
11、,将氨常温下加压到1MPa,或者常压下温度降到-33,均可将其液化。而为了获得含有相同能量的液态氢(H2),常温下需要136MPa的压力来压缩它,显然超出了车载燃料储存的压力极限。氨虽然有毒,但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一旦发生泄漏,达到人们觉察到时浓度的1000倍才会致命,因此很容易被发现并及时补救。氨比空气轻, 泄漏后扩散快, 不会聚积。泄漏在大气中的氨还可以参与自然循环,随雨雪移动后,与其他物质反应或被植物吸收。(1)化石燃料燃烧都会生成CO2的原因是_。(2)传统合成氨的原料是_。(3)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过程合理的顺序是_。ABCD(4)将气体液化的途径有_。(5)下列对于氨描
12、述正确的是_。A氨燃烧生成N2和H2O B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但无毒 C氨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 D氨可以被植物吸收【答案】它们都含有碳元素 氮气和氢气 D 常温加压,或常压降温 ACD 【解析】【分析】【详解】(1)化石燃料中都含有碳元素,故燃烧后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由题意可知,传统的工业合成氨是将氮气和氢气在2050MPa的高压和500的高温条件下,用铁作催化剂合成的,故原来是氮气和氢气。(3)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过程中,当拆解在起作用时,需要一定的温度,开始时,催化剂还没有起作用,氮分子和氢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物质要在催化剂的表面反应,所以催化剂在起作用时,氢分子和氮分子
13、有序的排列在催化剂的表面,反应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然后氢原子和氮原子结合成氨气分子,附着在催化剂的表面,从而完成反应,故顺序为,故选D。(4)将气体液化的途径有常温加压,或常压降温(5)A、由题意可知,氨气燃烧生成氮气和水,故正确;B、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有毒,故错误;C、由题意可知,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正确;D、氨气可以为农作物提供氮元素,是原子氮肥,可以被植物吸收,故正确。故选ACD。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袁越)。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
14、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同时,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生命的“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
15、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之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万年里基本保持稳定。但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逐年上升,同时段内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也发生了变化。(见表一和表二)目前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实际含量比理论计算值少一倍。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
16、不过来了,所以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下图是当前人类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所采取的措施。(有删改)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 。(2)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下列物质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A天然气 B煤 C酒精 D石油(3)观察表一和表二后,小德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但小威却不同意他的观点。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是 。A19001910 B19101940 C19401980 D1980以后(4)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
17、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 (写出一条即可)等。(5)关于碳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的生活有害无利B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是至关重要的C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D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完全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答案】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ABD A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BC 【解析】(1)由题可知,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
18、,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故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2)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酒精不是化石燃料,故选ABD;(3)由图可知,在19001910年段,图一中生成二氧化碳的量在增加,但是在图二中该年段的温度却在降低,故选A;(4)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很多,比如绿色出行,人工吸收二氧化碳等等;(5)A、二氧化碳气体有有利的地方,比如光合作用、气体肥料等,但也会形成温室效应,故错误;B、自然界的碳循环不平衡的话会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故正确;C、人类大面积的推行工业,难免会释放出较多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正确;D、大自然的自我修复的能力有一点的限度,过多产生二氧化碳,超出了
19、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范围,就会出现温室效应,错误。故选BC。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钠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用小刀一切,就能观察到它的本来面目:银白色有金属光泽。钠还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目前,世界上多数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得金属钠。氯化钠的熔点为801,将氯化钠和氯化钙按质量比2:3混合共熔,可得到熔融温度约为580的共熔物,降低了电解所需的温度。电解时,正极放出氯气,负极产生的金属钠和金属钙同时浮在共熔物,从管道溢出。把熔融的金属混合物冷却到105110,金属钙结晶析出,通过过滤可以分离出金属钠。金属钠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制造过氧化钠
20、(Na2O2)等化合物。还能用于生产更加昂贵的金属钾,以钠和氯化钾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钾和氯化钠,生成的钾能以蒸汽的形式分离出来。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在钠的原子结构中,与钠元素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_。(2)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3)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石蜡油中,目的是隔绝_。(4)钠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5)写出用钠制取钾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1)最外层电子(2)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质地软)(3)隔绝水和氧气(4)2Na+ 2H2O 2NaOH + H2(5)Na+ KClNaCl+ K【解析】试题分析:(1)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2)钠的物理性质有
21、:有金属光泽,银白色;(3)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石蜡油中,目的是隔绝水和氧气;(4)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5)钠与氯化钾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氯化钠和钾。考点:元素化学性质,物质性质,灭火原理。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巧克力是极具营养价值的食品,某巧克力部分营养成分见下表。可可豆是制作巧克力的主原料,含水、单宁、可可脂等物质。制作巧克力时,可可豆发酵过程中减少了单宁的含量,从而降低了可可的苦味,同时生成二氧化碳、醋酸等物质。再通过精炼,让巧克力拥有滑顺的口感,通过去酸使巧克力透出清香,回火铸型后得到成型的巧克力。 可可脂是一种主要由三种脂肪酸构成的脂肪,熔点在 3436,恰好
22、低于口腔温度,但高于体表(手掌)温度。几种固体脂的融化曲线如图所示。 某巧克力的营养成分 项目 每 100 g 热量 520 kJ 糖类 59.5 g 脂肪 31.93 g 蛋白质 5.78 g 钠 48 mg 钾 331 mg 巧克力含有丰富的多源苯酚复合物,是防止心脏病的天然卫士。巧克力中的糖分还能起到缓解压力,消除抑郁情绪的作用。巧克力由于可可脂的特性,在夏天,表面会形成白色晶状物,类似白霜,影响观感,并不影响巧克力的质量,可放心食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由表可知该巧克力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_。 (2)可可豆发酵的过程属于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根据图可知
23、,10时固体脂指数最小的是_。 (4)解释巧克力“只融在口,不融在手”这句广告词中蕴含的科学原理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心脏病患者可适当食用巧克力 B巧克力中因含有单宁等物质使其略带苦味 C巧克力在口中能瞬间融化是因为其固体脂指数随温度变化大 【答案】糖类 化学 奶油 可可脂是一种主要由三种脂肪酸构成的脂肪,熔点在 3436,低于口腔温度,但高于手掌温度,在口腔中变成液体,在手掌中是固体 ABC 【解析】【分析】【详解】(1)由表可知,该巧克力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糖类,100g中含有59.5g。 (2)可可豆发酵的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醋酸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3)根据图可知,1
24、0时固体脂指数最小的是奶油约为20,其他固体脂指数均大于20。 (4)巧克力“只融在口,不融在手”这句广告词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是;可可脂是一种主要由三种脂肪酸构成的脂肪,熔点在 3436,低于口腔温度,但高于手掌温度,在口腔中变成液体,在手掌中是固体。(5) A、巧克力含有丰富的多源苯酚复合物,是防止心脏病的天然卫士,心脏病患者可适当食用巧克力,说法正确; B、可可豆发酵过程中减少了单宁的含量,从而降低了可可的苦味,说明巧克力中因含有单宁等物质使其略带苦味,说法正确; C、根据几种固体脂的融化曲线可知,巧克力在口中能瞬间融化是因为其固体脂指数随温度变化大,说法正确。 故选ABC。7阅读下面科普短
25、文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被广泛用于空气净化、污水处理等方面。表1 活性炭对常见气体的吸附能力均值气体H2N2O2CO2Cl2吸附能力( mL/cm3)4.5113597494按原料的材质可将活性炭分为煤质活性炭、木质活性炭和纤维活性炭三种,它们在碘吸附值( mg/g)、比表面积(m2/g)、充填密度(g/cm3)、 强度(%)方面的对比如图1所示(图中充填密度与强度数值都进行了可视化处理)。用含碳量高、成本低廉、可再生能力强的农作物制备木质活性炭,有着很好的前景与可行性,比如以新疆的棉花秸秆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可制备高效的木质活性炭。分别称取不同质量的棉花秸秆活性炭,加
26、入到50 mL 50mg. L-1的亚甲基蓝溶液中,10 min后测定其吸附率,结果见图2。 通常可用下列方法区分木质活性炭和煤质活性炭:掂重量。木质活性炭的主要特点是密度小、手感轻。相同重量的活性炭,木质活性炭的体积明显大于煤质活性炭。看外形。木质活性炭一般为破碎颗粒状或片状,而煤质活性炭一般为柱状或球状。随着工艺的不断改进,活性炭在环保、食品、医药、化工、农业等诸多领域的用途会更加广泛。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表1气体中,活性炭对_的吸附能力最强。(2)由图1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 填字母序号,下同)。A比表面积越大,活性炭对碘的吸附值越大B纤维活性炭和木质活性炭的强度没有明
27、显差异C煤质活性炭的充填密度大于纤维活性炭(3)可以用棉花秸秆为原料制作木质活性炭,原因是_。(4)由图2可知,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和活性炭投入量的关系是_。(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活性炭广泛用于化工、食品等诸多领域B煤质活性炭通常比木质活性炭密度大、手感重C用木质活性炭净化时,投入量越多,净化效果越好D活性炭对气体的吸附能力强弱可能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答案】Cl2 (氯气) B 棉花秸秆是含碳量高、成本低廉、可再生能力强的农作物 在活性炭的投入量为0.05 g 0.15 g的范围内,随着活性炭投入量的增加,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先明显(快速)增大,后缓慢增大至基本不变 ABD
28、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表1可知,活性炭对氯气的吸附能力最强,达到了494。故答案为:Cl2(或氯气);(2)A、由图1可知,无论哪一种活性炭,都符合比表面积越大,对应的碘吸附值越大。A正确;B、图中纤维活性炭和木质活性炭有较大的差异性。B错误;C、由图1可知,煤质活性炭的充填密度最大,纤维活性炭的充填密度最小。C错误。故答案为:B;(3)由题中“用含碳量高、成本低廉、可再生能力强的农作物制备木质活性炭,有着很好的前景与可行性,比如以新疆的棉花秸秆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可制备高效的木质活性炭。”可知,用棉花秸秆为原料制作木质活性炭,是因为棉花秸秆的含碳量高、成本低廉、可再生能力强
29、的农作物。故答案为:棉花秸秆是含碳量高、成本低廉、可再生能力强的农作物;(4)由图2可知,当投入量为0.05g-0.15g时,随着活性炭的投入量的增大,吸附率也明显的增大。当投入量大于0.15g时,吸附率增长及其不明显。故答案为:在活性炭的投入量为0.05g-0.15g的范围内,随着活性炭投入量的增加,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先明显(快速)增大,后缓慢增大至基本不变;(5)A、活性炭在环保、食品、医药、化工、农业等领域用途较为广泛。A正确;B、煤质活性炭和木质活性炭的区别可以通过木质活性炭密度小,手感轻等条件进行区分。B正确;C、投入的木质活性炭的并不是越多,净化效果越好。通过图2分析可知,投
30、入量大于0.15g时,吸收率增长及其不明显。C错误;D、通过图1可知,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其次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氯气,则可以推测活性炭对气体的吸附能力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D正确。故答案为:ABD。8阅读下列科普文章。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主要含碳、氢、氧、氮、硫等元素)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相对单一的能源消费模式,导致了能源供需结构的失衡,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影响。2016年,我国石油产量为1.997亿吨,消费量却达到5.787亿吨。因此,把煤制成油,一直是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战略决策。煤制油被称为煤的液化。一种工艺是先将煤送入汽化炉内,转化成粗煤气,再进一步处理后得到仅含C
31、O和H2的合成气,然后以合成气为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强和催化剂条件下合成甲醇(CH3OH),再利用甲醇合成燃料油。我国在煤制油工业生产上的优势之一是用非常廉价的原材料做成催化剂,这一技术为我国能源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的弊端是_。(2)在2016年能源消费结构图中,能代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是_(填“A”或“B”)(3)甲醇(CH3OH)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4)将煤转化成煤气的反应为,该反应中涉及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_。(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 我国的能源消费主要是化石燃料B 我国在2016年的石油消费量远大于
32、产量C “煤制油”技术有助于解决煤多油少的结构性缺点D “煤制油”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答案】导致能源供需结构失衡,并带来严重的环境影响 A 3:1 H2O和CO ABC 【解析】【详解】(1)由材料可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的弊端是导致能源供需结构失衡,并带来严重的环境影响; (2)由材料信息: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主要含碳、氢、氧、氮、硫等元素)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可知,在2016年能源消费结构图中,能代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是A;(3)甲醇(CH3OH)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 (4)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属于氧化物的是H2
33、O和CO; (5)A、我国的能源消费主要是化石燃料,故选项正确;B、2016年,我国石油产量为1.997亿吨,消费量却达到5.787亿吨。我国在2016年的石油消费量远大于产量,故选项正确;C、“煤制油”技术有助于解决煤多油少的结构性缺点,故选项正确;D、“煤制油”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BC。9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出天然气转化利用的新技术:通过新型高效的催化剂,成功实现了甲烷(CH4)在无氧条件下一步高效生产氢气、乙烯和苯等高值化学品,没有产生二氧化碳。相关的物质转化示意图如下:(1)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2)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可知,催化剂在甲烷转
34、化的反应前后,其质量和_不变。(3)甲烷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催化剂转化成为A和B两种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_。(4)物质C的化学式是_ 。(5)该新技术的优点是_(写一点)。【答案】75 % 化学性质 2CH4C2H4 + 2H2 C6H6 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分析】【详解】(1)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故填:75%;(2)催化剂的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故填:化学性质;(3)通过新型高效的催化剂,成功实现了甲烷(CH4)在无氧条件下一步高效生产乙烯和氢气;故填:;(4)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6H
35、6;故填:C6H6;(5)通过新型高效的催化剂,成功实现了甲烷(CH4)在无氧条件下一步高效生产氢气、乙烯和苯等高值化学品,没有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该技术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故填: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10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有关问题。湿巾的种类与利弊湿巾是主要由水、水刺无纺布和丙二醇制成的用于擦脸、擦手或皮肤的纸巾。市场上的湿巾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只能做皮肤湿润保养的,另一类是可起到消毒作用的。湿巾的主要成分有:水湿巾中药液的含量一般占 80%左右,而药液中 9 成以上是水;保湿剂丙二醇是一种溶剂,也是保湿剂,可以帮助药液中的有效物质溶解在水中,使水分不容易挥发出去,并起到抗菌防腐作用,所
36、以几乎所有的湿巾中都有它;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作用是用来除去去除污垢和油脂,达到清洁作用;防腐剂、抗菌剂等。在众多湿巾中,以低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为消毒成分的消毒湿巾最安全,腐蚀性也非常低,对人体无刺激无伤害。爱化妆的女性所使用的卸妆湿巾,其中的活性清洁成分与一般的洗面奶相同,都依赖于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去除彩妆、油脂和死皮。卸妆湿巾使用起来又快又方便,但却不是日常护肤的最佳选择。如果不彻底洗去卸妆湿巾中的活性清洁成分,皮肤可能会受到刺激,一些含有酒精的卸妆湿巾还有可能引起刺痛。(1)湿巾中的溶剂主要是水和_。(2)常用的消毒湿巾中,起消毒作用的是_(填化学式,下同),与其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是_,二者化学性质不同的本质原因是_。(3)卸妆湿巾能够清洁皮肤的原理是将彩妆、油脂进行了_。【答案】丙二醇 H2O2 H2O 分子的构成不同 乳化 【解析】【详解】(1)由材料第二段可知,湿巾中的溶剂主要是水和丙二醇;(2)由材料第三段可知,消毒湿巾的消毒成分是过氧化氢H2O2;与其组成相同的物质是水H2O;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的本质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3)由材料第四段可知,卸妆湿巾的清洁成分主要是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所以其清洁皮肤的原理是将彩妆、油脂进行了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