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意人生,赠从弟,赠从弟(其二)汉刘桢,亭亭山上松,_。_,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_。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186217),汉末诗人,字公干,他与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为“建安七子”,以五言诗著称。,这是一首咏物诗,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通过松柏的坚贞挺拔及高洁来暗示自己的志趣和情操和希望。,翻,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
2、没有遭遇到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翻译:,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也是要勉励自己和弟弟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主要内容:,全文赏析: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筒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
3、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
4、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好句品析 】 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2、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 这里用 “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5、。,该诗运用了对比、反衬及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写作手法,答:有。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寒风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 人是环境的产物,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挫折、考验。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标题赠从弟与诗的内容“松”是否有联系,为什么?,谢谢观赏 Thanks!,【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课件、素材、试题、教学计划等欢迎到163文库下载全套资料!】相关课文朗读mp3,课文视频等,请到对应栏目中的“素材”中下载。,请到百度搜索“163文库”,到网站下载!或直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