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62007学年度明达中学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卷第I卷(54分)一、选择(共8题,每题3分)1下列各项中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逋慢(b) 修葺(qi) 修禊(x) 不惮(shn)B俶傥(t) 泽陂(bi) 笃仁(d) 绐(di)C诎体(q) 掾属(yun) 喟然(wi) 力能扛鼎(kng)D垓下(gi) 惴恐(zhu) 爰及(yun) 谮(zn)2下列各项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沟淢 罔及 玉卮 流殇曲水B繇役 莞尔 纂位 望风披靡C阑珊 慰藉 圜墙 殒身不恤D践祚 氾水 缧绁 文学彬彬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回到家乡,家乡已是破败不堪,只有当年的老门楼依然兀立,与河边的老
2、柳树形影相吊。B.近日,孙英杰、艾东梅等曾经的女弟子们纷纷上告田径教练王德显,使得这位奥运金牌教练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C您是有着重大贡献的科学家,而我只是一个芸芸众生,社会舞台上的一个小角色,怎好作比呢?D小王喜欢绘画,常常泡在美术馆里,在壁画前流连忘返,只可惜丹青功夫不够,很少动笔,只能作壁上观。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开阔的胸襟,就是对和自己学术观点不同的同行,也要坦诚相待,精诚合作。B通过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C“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石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
3、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D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成立。5、下列选项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将顺其美 (2)齐彭殇为妄作 (3)富国强兵 (4)沛公欲引兵西(5)游目骋怀 (6)会项伯欲活张良 (7)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8)少长咸集 (9)然孔子小之 (10)桓公实北征山戎 A(1)(8) / (2)(9) / (3)(5)(6)/(4)(7)(10)B(1)(8) / (2)(3)(9) /(5)(6)/(4)/ (7)(10)C(1)(8) / (2)(3)(9) /(5)(6)/(4)(7)(1
4、0)D(1)(8) / (2)(9) / (3)(5)(6)/(4)/ (7)(10)6、下列选项中,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其为政也B因以文谕项羽 / 啖以利C不知老之将至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D隆准而龙颜 / 日夜跂而望归7、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A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B 不然,籍何以生此C 岂管仲之谓乎D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8、下列选项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原文: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译文:每个所经过的地方,不得抢人抢物,秦国百姓很高兴,秦国军队逃脱,趁机大败秦军。B 原文: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译文:平常气量很
5、大,但不愿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的职业。C 原文: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译文:高祖常常到咸阳服役,排队观看秦皇帝,高祖感叹到:“啊,大丈夫就应该像他这样!”D 原文: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译文: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施政,齐桓公因为他的辅佐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完全统一了天下,这全是管仲的谋划。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每题3分)传记文学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成熟,应该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
6、度讲,史记开拓了我国古代2000多年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向人们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史记之所以能在历史与文学两方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一方面固然取决于司马迁个人的天才与特殊的人生经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了相当卓越的文学著作,这些著作对司马迁的历史观、文学观、审美观的形成及具体的艺术操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左传国语国策的许多章节,其叙事写人的方法,其描述用语以及其认为辞令的巧妙,都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不同的就在于他们还都不是以人物为中心,它们的写人仍然是为了叙事。先秦也曾有过名称上类似于传记的著作。如晏
7、子春秋,可惜它的目的仍不是写人,而像是一本逸闻趣事的资料汇编,完全没有剪裁。因此,真正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文学的创始人,只能归于司马迁了。 史记作为第一部传记文学的确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过去欧洲人称古希纳的普鲁塔克为“世界传记之王”。他著有列传50篇,这是欧洲传记文学的开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司马迁的史记要比普鲁塔克的列传早产生近两个世纪。 从史记出现的西汉时期开始,到清朝被推翻到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产生了浩如烟海的传记与传记文学。在历朝正史中,被后人称之为“传记文学”的首先是史记,其次是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和新五代史的若干篇章,其他“正史”在中国文学史上一般很少被人提及。史记是历史性与
8、文学性高度结合的完美之作,这种完美结合在史学和文学史上都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班固是司马迁的杰出继承者,也是古史传统的改造者。从班固开始,他在有意识地把“历史”“文学”分开。从今天的观点看来,作为“史学”的品格,汉书无疑是更完美、更系统、更周密了,但从文学的角度讲,汉书则无疑是在大踏步地倒退。汉书毕竟因袭了史记的旧有成果,因此,汉书作为一部 “正史”,其文学性在我国古代散文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佼佼者。 从传记发展的历史看,两汉是我国古代“史记”文学最辉煌的时期,这时其他形式的传记文学还大都没有出现或没有大量发展起来。从魏晋开始,随着“史传”文学的逐渐衰落,其他各种形式的传记作品则日益兴盛起来了。
9、应该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衰落”,并不是指三国志后汉书等这些著作的“历史”价值与“文学”水平与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9“如晏子春秋,可惜它仍不是写人,而像是一本逸闻趣事的资料汇编,完全没有剪裁”一句中的“剪裁”的意思是 A其叙事写人的方法,其描述用语及其人物辞令的巧妙,都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B它们还都不是以人物为中心,它们的写人仍然是为了叙事。 C对材料的取舍安排。 D它们还不懂得安排材料 10从文中看,作者认为左传晏子春秋不同于史记的根本点是 A它们主要是叙事。 B它们不是以人物为中心。 C它们像是一本逸闻趣事的资料汇编,完全没有剪裁。 D它们没有像史记一样运用丰富多彩
10、的艺术手法,向人们展现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 11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的史学品格超过了史记。 B、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C、后汉书、三国志的文学品格在历朝正史中是最高的。 D、史记开拓了我国古代官修史书的先河。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每题3分)留侯论(宋)苏轼古人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 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见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
11、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赍、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韶关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材,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
12、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巳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主,离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有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选自岳麓
13、出版社1988年版古文观止卷之十)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见:表现B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折:折辱C楚庄王伐郑,郑伯肉祖牵羊以逆逆:抵抗D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称:相称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A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B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身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C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14下边各项中,能够直接说明留侯张良的“大勇
14、者”本色的一项是( )A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B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C卒兢相遇于草野之问,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D其状貌乃如妇女子,不称其志气15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应制科考试而作的策论,开头泛论“古之所谓豪杰之士”,指出他们因能忍与不能忍,有了匹克之勇与天下大勇之分,从而立定了全文骨架,并造就了一股磅礴文气。B对张良“圯上受书”之说,作者大胆“翻案”;一是除去“圯上老人”一身神奇诡异之气,二是指出老人“其意不在书”,而在折其刚锐之气,使张良能忍小忿而就大谋。C张良一生可写可论者甚多,作者只选取圯上受书和辅佐高祖两桩,前者说明张良之“
15、忍”的难能可贵,后者强调张良之“忍”的巨大作用,选材紧扣题旨,行文不枝不蔓。D“翻安”文章容易矫枉过正。年青苏轼为强调“忍”的重要,将“忍”说成张良建功立业的根本原因,甚至将刘项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忍”与“不能忍”的个人气质,显然有片面性。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每题3分)选段一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
16、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选段二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
17、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16、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秦王属吏 嘱咐B、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限制 C、复其民 恢复 D、皆之邑西献 到17、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乃以秦王属吏B、诸吏人皆案堵如故C、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D、其以沛为朕汤沐邑18、下列不是省略句的是 ( )A、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B、固以能宽容C、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D、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第卷(共96分
18、)五、翻译下面句子(8分)19、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20、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六阅读下列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8分)独不见 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21、 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伤”是全诗的情感基调。请结合全诗概括说说思妇之“愁”的内涵,并紧扣一、二句简要分析。 这首诗运用了烘托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诗歌感情的,试举例分析。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史记的书生私见 我一生读书、教书、译书、著书,识字以来,除不
19、得已外,70多年来,和书须臾不离。自称书生,当不为过。说来也难以自信,尽管我的小小书斋满架、满橱、满桌、满壁、满地都是图书报刊,但我常挂记在心头的书并没有几本。细细思来,关于太史公的史记实有不少久藏在心里的话,不吐不快。 我和史记相识是出于父命。年未及冠,父亲带我去拜见老师。礼毕,老师说:“那么,就让他从史记圈起吧。”这是他定下的入门规矩,先得圈几部书。图书就是现在所说的标点,但符号单纯,只用圈断句。接着又指点一句:“可以先从列传圈起。”父亲和老师作出这个安排,目的在学文,而不在学史。 在我这一代,父命师训固然还起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大热天能坚持埋头圈书,其实还是出于史记本身的吸引力。要分别了,
20、我去向老师告辞。他抽了一筒水烟,抬眼看了我一下:“你觉得这部书怎么样?”对这突然袭击,我毫无准备,只能率直地说:“我很喜欢读。”“为什么?”“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古人写活了。”这位老师露出一丝微笑,并不像是满意的微笑。他接着说:“既然喜欢读,还不妨多读读。” 事隔30年,我列名老九,置身册外。当其时,亲友侧目,门庭罗雀,才又想起这部“不妨多读读”的书来。读到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我惘然如跌入了时间的空洞。历史应当是个逝者不能复返的过程,怎会在2000年前他已写出了我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自己当时活生生的心态? 过了半个花甲再读史记,眼前不能不浮起那位老师
21、不像是满意的微笑,似乎明白了他“不妨多读读”的意思,好像是说:“年轻人,慢慢体会吧。”这么多年的世道,把我的思路导入了对史记新的反应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后人写活了。 这种体会却又引出了一个难解的困惑。2000年的时间丢到哪里去了呢?我似乎见到了一个时间的空洞。我在“喜读”这部书的感情里,插入了一种“惶悚”的心理。如果真的是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乃见清士这不是一个令人心寒的世界么?我生来是个软心人,盼望着在时间的推移中世界是会越来越好的。如果时间真是有空洞,人不能在时间过程中不断进步,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又过了30年。我已入耄耋之龄。在写这篇“说史记”的短文时,突然发现我连太史公的生卒年代
22、都不知道。查了一些工具书,对太史公哪年去世都用“?”号,存疑不写。后来我在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3321页注16下找到集解说:“ 案:卫宏汉书旧仪注曰: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古代施宫刑的牢狱)。有怨言,下狱死。”关于太史公保李陵、下蚕室的事,在报任安书中言之甚详,也是后世所熟知的。裴 引卫宏的注,我是第一次读到。似乎是隐约地说,司马迁下蚕室的真实原因是笔下无忌,得罪了皇上,保李陵何至于下蚕室?结果是死在狱中,年月不详。这个下场,历代史书一般是隐讳不提的。 太史公不是个贪生怕死的人,更不会不知道自己的落场。他忍辱偷生写完这部史记,最后在
23、自序中还明白写出:“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在京师的那本是公开的,自然难免被削改。他似已防止这一手而把正本安放在下落不明之处。索隐作者司马贞还故作谜语,引穆天子传说名山在“群玉之山,河平无险,四彻中绳”之处;又在述赞中告诉读者副本是受到篡改的,所以说“惜哉残缺,非才妄续”。但是正本究竟何在呢? 半夜不寐,似有所悟。我真是个太史公所说的浅见寡闻的俗人。怎么不领会有生无卒的妙笔?太史公的生命早已化入历史。历史本身谁知道它卒于何时?史记所述正是这生生不息、难言止境、永不落幕的人世。正是这台上的悲喜啼笑构成了不朽的人类心态。这就是它的正本,也是它的名山。让这台戏演下去吧,留个问号给它的结
24、束不是更恰当、更好些么? “既然喜欢读,不妨多读读。”这是60多年前老师临别时的话,不寐之夜又在耳边叮咛。时乎,时乎,怎样分辨今昔呢?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作者费孝通。) 注释:集解:南朝裴 注释史记的著作。索隐:唐代司马贞注释史记的著作,述赞是其中的一篇。22文章第1段既写满地的书,又写心头的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23文章第3段和第10段前后两次出现“既然喜欢读,不妨多读读”这句话,含义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4分) 24文章第3段说“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古人写活了”,第5段说“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后人写活了”;这前后两次出现的相似性的话语,所指与含义有何不同?请作阐述。(6分)
25、25综观全文,概括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流露在字里行间的历史观。(6分) 八、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有些错过的,就永远错过了,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终将能从怅惘中升华出省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而更有深度,你的心灵或许反而更添光彩。其实,每个人对人生中的错过都会有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感受。请以错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语文答题卷一二三
26、四选择题:题号123456789答案题号101112131415161718答案五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9、 20、 六、21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8分) 七、现代文阅读(20分)22 (4分) 23 (4分) 24 (6分) 25 (6分) 八、作文(60分)200400600800语文试卷答案1D 2C 3B4答案:A 。 B、主语残缺(去掉“通过”) C、结构混乱(前一个句子未说完,中途更换主语另起炉灶)D、动宾搭配不当(“抄袭”与“著作权”不搭配)5、D(形容词作名词/ 意动 /使动/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6、B( A被 / 施行 B 用 C取独 / 定语后置D并列 /
27、 修饰)7、D( A定语后置B 介宾倒装C宾语前置 全是倒装句)8、D (A解:松懈B大度:远大的抱负C纵观:任人自由观看)910(注意:是根本点)11(史记在文学史和史学史上都是空前的,但汉书的史学品格超过了史记,所以不能说都是绝后的。“最”字明显不妥。内容文中并未提及) 12C 13、A 14、C 15、A 16、D 17、B 18、C 19、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4分)翻译:父老乡亲苦于秦的法规很久了。非议国政的灭族,相聚而语的处死刑。20、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4分)翻译:丰是我所生长的地方,尤其不能忘怀,我只是由于他们(丰的百姓)因雍齿
28、的缘故反叛我帮助魏国(而不愿免除丰的赋税徭役)。21(1)寂寥,思念,忧虑,恐惧。开头两句以重彩浓笔夸张地描绘女主人公闺房之美, “双栖”两字,暗用比兴,都是为了表现这位少妇的孤独寂寞之愁。(2)如“海燕双栖玳瑁梁”烘托“卢家少妇郁金堂”的孤独寂寞;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的思念忧愁。22两者对比,表明作者钟爱史记,有久藏心里的话要说,引出下文。(对比2分,引出下文,2分)23第一次只是老师的嘱咐,第二次已经融入了作者的感悟,成为作者的自我告诫。(各2分)24第一次说“文中有我”,其中“我”指司马迁,读者阅读时无不感到司马迁在写他自己的感受。把自己化入了多种多样的历史人物,把他们写活了。(3分,仅指出“我”指司马迁,给1分) 第二次说“文中有我”,其中“我”指读者,意思是说一个读者在命运坎坷之际读史记,会和书中人物、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以至于觉得两千年前司马迁竟然写出了读者当时活生生的心态。(3分,仅指出“我”指读者给1分)25历史应当是个逝者不能复返的过程,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人世生生不息、难言止境、历史的舞台永不落幕。(所谓历史观指作者对历史的看法,注意答案的全面性,否则酌情扣分。)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