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考2020】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3文言文阅读2.3课内分册分篇集训(八上)答案版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2018,海南)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沿溯阻绝( )(2)飞漱其间( )(3)晴初霜旦
2、( )(4)属引凄异( )顺流而下 冲荡 早晨 延长2(2016,梧州)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有时朝发白帝朝而往,暮而归B其间千二百里安陵君其许寡人C至于夏水襄陵皆以美于徐公D春冬之时已而之细柳军A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5)空谷传响
3、,哀转久绝。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4文章第一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侧面烘托三峡山高(岭连、山多、狭窄)的特点。5(2018西宁)第一段写了山的什么特点?第二段写了水的什么特点?山的特点:连绵不断(山多),遮天蔽日(山高);水的特点:水势浩大(水大),水流湍急(水急)。6作者在写三峡的水时,为什么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而是先写夏季?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三峡的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7(2016北京)阅读文中第三段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你的脑海中呈现出
4、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示例: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滔滔,鱼儿在其中闲游,树木茂盛,不受拘束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丰茂,色彩鲜艳,生机勃勃,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8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夏季,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9(2018西宁)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结构上:渔歌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内容上,再次点明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和猿声之哀,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悲凉的气氛。10(2017南宁)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5、 )A文章描绘三峡的奇异景象,动静结合。写山,以动为主,文势舒缓;写水,跌宕多变,夏水激荡奔放,春冬之水静中有动,秋水枯瘦凄清。B第三段中,“清荣峻茂”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状写了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由此引发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C第四段写三峡的秋景,以其代表性的动物“猿”来表现,先直述其声凄异,再引渔歌为证,情景交融,渲染了秋天的凄凉萧瑟。D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巧妙,语言凝练生动,行文富于变化,多采用四字句,又兼用散句,收放有致,节奏鲜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A【点拨】“写山,以动为主”错,应为“写山,以静为主”,文章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出了山的多、高的特点。(二)
6、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夕日欲颓颓然乎其间者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实是欲界之仙都 是进亦忧,退亦忧D四时俱备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D【点拨】A项,坠落/醉倒;B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通假字,同“欤”,相当于“吗”;C项,判断动词,是/代词,这;D项,都是“四季”的意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
7、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3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练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从仰观俯视两种视角,描写了白云、高山、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清。4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抒发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8、5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C【点拨】“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9、如吾两人者耳。1(2018北京模拟)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欣然起行( )(2)相与步于中庭( )高兴的样子 共同,一起 2(2017曲靖)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然则何时而乐耶B念无与为乐者 莲,花之君子者也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与外人间隔D相与步于中庭 皆以美于徐公【点拨】A项,的样子/这样;B项,的人/表判断;C项,于是,就;D项,在/比。C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与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
10、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4请自选角度赏析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_示例二: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
11、洁的透明世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_示例三: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5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与张怀民漫步在这冰清玉洁、如诗如画的月色之下,他们的心境如何呢?请写出相关语句,并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示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作者以“闲人”自居,这其中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赏月的欣喜,更多的是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生活态度。
12、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也正是这种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态度才使作者笔下的月夜那样空灵、皎洁。6(2017曲靖)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作者夜游的“乐”表现在哪些方面。示例:作者虽遭贬谪,内心悲凉,但面对如此月色,醉在其中,乐从心生。更有友人相伴漫步的悠闲,使孤寂之情顿消,喜从心来(友情之乐)。如此“闲人”尚能乐以忘忧,以豁达乐观的心胸来欣赏月下美景,更能突出其情趣的高雅(情趣之乐)。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文章第一、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
13、因,叙述自然流畅。C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D【点拨】没有写水。(四)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从
14、流飘荡( )(2)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 )(4)互相轩邈( )(5)嘤嘤成韵( )(6)蝉则千转不穷( )(7)鸢飞戾天( )(8)经纶世务者( )(9)横柯上蔽( )随、顺飞奔的马凭借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鸟鸣声 通“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至、到达 筹划、治理 树木的枝干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B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C争高直指 直视无碍D风烟俱净 湖中人鸟声俱绝D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3)
1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势若飞奔的马。(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也会流连忘返。(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4品味下面句子的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江水湍急、迅猛的特点,表达作者的赞叹之情。(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群山有生命活力,给人一种动态美。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5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
16、分析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内容上:概括了沿途所见山水景物的特色,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结构上:从山水两方面写,总起下文。6本文写景动静结合,请举例说明。示例:“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写水的静态美,突出了水的清而深;“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写水的动态美,突出了水的流势湍急。这两句运用动静对比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富春江水之“异”。7本文写景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举例说明“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正面描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互映衬,突出了水的清澈。8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话点明了主旨
17、,表现出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人生志趣,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9下列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B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照全篇。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D(五)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
18、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自云先世避秦时乱B地利不如人和 至若春和景明C环而攻之而不胜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池非不深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刻唐贤
19、今人诗赋于其上奉命于危难之间B环而攻之而不胜其翼若垂天之云C夫环而攻之人不知而不愠D然而不胜者满目萧然A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4)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4“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0、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相关事例如: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十四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三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三个句子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排比。作用:从反面推论,指出“域民”“固国”“威天下”应依靠人和,增强了说服力,使文章笔酣墨畅,气势恢宏,结构缜密。从“域民”到“固国”再
21、到“威天下”是治国顺序,必须将前一个阶段的事情做好,才有可能实现后一个目标。6孟子认为君主怎样做才能够“战必胜”?理由是什么?_“得道”,即“施行仁政”。理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六)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2019曲靖)解释下面
22、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往之女家( )(2)独行其道( )(3)与民由之 ( )(4)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同“汝”,你 道路 遵从 真正,确实 2(2019曲靖)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父命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B以顺为正者 不以物喜C一怒而诸侯惧 窥镜而自视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惧有伏焉C【点拨】A项,代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项,把/因为;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承接;D项,怎么/在那里。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2)(2019曲靖)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
23、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4“是焉得为大丈夫”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5文中孟子否定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
24、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7(2019曲靖)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揭示了大丈夫的内涵。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
25、“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D【点拨】“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运用了比喻论证。8(2019曲靖)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示例:这句话出自孟子,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不能迷惑乱心;面对危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七)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26、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2018天津)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田地)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责任,使命)C行拂乱其所为(违背)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告诉)D【点拨】喻:了解,明白2(2019泰安)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士 B曾益/其所/不能C必/先苦/其心志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点拨】B项,应为:曾益/其/所不能;C项,应
27、为:必/先/苦其心志;D项,应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A3(2019泰安)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C休祲降于天D况才之过于余者乎?【点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于”意思是“在”。A项,动词,到; B项,介词,在;C项,介词,从;D项,介词,比。B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
28、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增长他所不具备的才能。(3)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也后才能改正。(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5(2017西宁)文章中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连用六个名人的事例是为了举实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
29、业,也从正面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运用举例论证,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重任,必须经受磨炼)。这就为下文进一步论理奠定了坚实基础。6(2020名师预测)孟子是怎样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观点的?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文段先举了六个人物事例,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再用道理论证的方法,从国家的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有足以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8孟子认为造就人
30、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9(2019泰安)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文章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C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点拨】文章列举了六个人生平的事例证明了在艰苦环境中造就人才的观点。C10本文开篇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
31、”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示例: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有时会不期而至。_所以生活在“顺境”中的我们要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磨炼自己,让自己的性情变得坚韧起来,自立自强,勤奋进取,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_只有这样,当危难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死于安乐”。(八)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
32、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2019日照)下列句子中
33、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赞同)B子孙荷担者三夫(肩负,扛)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同“返”,往返) C【点拨】箕畚,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箕畚装土石。2(2019日照)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外户而不闭C甚矣,汝之不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点拨】A项,凭借/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B项,表修饰/表转折;C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结构助词,的;D项,都是“即使”的意思。3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_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岸边。(2)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明了!(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子子孙孙无穷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挖不平吗?4(2015常德)文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应有何异同?相同点: “妻”和“智叟”在“力量的弱
35、小”和“土石的处置”上提出了相同的质疑(疑问)。不同点: “妻”的疑虑中有担心和关心,“智叟”的质疑和阻拦中只有嘲笑(讥讽)和轻视(鄙视)。5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从中可以看出智叟是什么样的人?语言描写。智叟是一个目光短浅,说话刻薄的人。6文中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帮助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7对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应如何理解? 京城氏之子是“遗男”,年纪又很小,他去帮助愚公移山,必然是得到了他的寡母的同意。可见愚公的事业受到了众人的拥护。再从“跳往助之”来看,他是出自真
36、诚,高兴前往,更有说服力。8“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愿望?反映了人们与困难作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9这则寓言以神话作结,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赞美了愚公移山的诚心和坚定的意志。增添了故事的瑰丽色彩,富有浓厚的想象力。_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寄托了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更加突出了故事的主题。10(2019日照)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B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山,写出了愚公移山这一行动得
37、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C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尽管他们说话的语气不同,但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态度。D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点拨】愚公之妻对移山持的是肯定、关心态度。C(九)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
38、,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 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上自劳军( )(2)天子先驱至( )(3)将军约( )(4)成礼而去( )(5)锐兵刃( )慰问先行引导的人员 规定完毕 使锋利 2(2019湘潭)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
39、相同的一项是( )A天子为动为宫室、器皿B居无何 居天下之广居C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见渔人,乃大惊D使人称谢 长跪而谢之C【点拨】A项,被/做,指雕刻;B项,经过/居住;C项,均为“于是,就”的意思;D项,致意,问候/道歉。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A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穿戴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并拉满。(2)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过了不久,文帝驾到,也无法进入军营。(3)于是上乃使使
40、持节诏将军。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4)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行跪拜大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5)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先前霸上、棘门的驻军,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军是一定可以偷袭并俘虏的。5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画了周亚夫的形象,请指出三处对比,并作分析。一是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畅通无阻,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这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二是文帝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驱驰”,只能“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三是天子到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
41、”,而周亚夫却“介胄之士不拜”“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6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7(2019湘潭)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请结合课文内容加以说明。示例: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戒备森严,军纪严明。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恪尽职守,刚正不阿。8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通过描写文帝劳军这一场面,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B选文开头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的情况,为下文写文帝在细柳营遭遇到的情况做铺垫。C文帝到霸上和棘门两处军营时均可长驱直入,而到细柳营却是两次不得入,直至天子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可见细柳营军纪严明,将士目中无人。D选文末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C【点拨】并没有体现将士们目中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