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二十一课习惯成自然.doc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610524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二十一课习惯成自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二十一课习惯成自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二十一课习惯成自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二十一课习惯成自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二十一课习惯成自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习惯成自然一、课文解读全文共有9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 3 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习惯成自然”的话题,并以走路和说话为例,从正反两方面阐释“习惯成自然”的内涵,即“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并由此推广到一般,“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从而强调了“习惯成自然”是一种能力。第二部分(第4 8 自然段)指出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想养成某种好习惯,

2、必须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他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等四个事例,具体说明“知”(懂道理)不等于有了相关的能力,只有去“做”了,我们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接着,他又从反面事例得出结论做人做事,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第三部分(第9 自然段)指明受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要养成好习惯。本文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语言准确,阅读时应仔细体会。二、教案示例(一)教学要求1品味本文简明、准确的语言。2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懂得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3熟读全文。(二)教学时数本课所需教学时数为2 课时。(三)操作流程1感悟(1)导入可以

3、“习惯”为话题导入新课。(2)感受文本1)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课文。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问题:这篇散文说明了养成习惯的重要性。读完全文,请找出本文的中心句,说说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说明养成习惯的重要性的。(3)感悟内容讨论上述问题。【明确:中心句:“习惯成自然”。说明的思路:提出话题“习惯成自然”阐释什么是“习惯成自然”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习惯成自然”是一种能力指出养成好习惯应注重行动,化“知”为能力得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的结论深入说明教育的目的就是养成习惯,增强能力。】2品读(1)品读第1 3 自然段1)学生各自朗读第1 3 自然段。2)学

4、生带着问题品读。问题:“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将“有意思”改为“有道理”,好不好?为什么?3)设问、讨论【明确:不好。“有意思”的含义更丰富,不仅有“有道理”的意思,而且还有“值得琢磨”、“值得研究”的意思。另外,这样说更口语化,读起来更令人感到亲切。】4)学生带着问题品读。问题:“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 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 ”将这段话中的两个设问句都改为陈述句,该怎么说?可以这样改吗?为什么?5)设问、讨论【明确:改为陈述句:我们走路总是左脚往前,右脚

5、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这样改并不错,但效果不如原句好。原句用设问句,不仅句式灵活多变,而且能引起读者思考;改为陈述句以后,语气平淡,达不到以上效果。】6)学生带着问题品读。问题:“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删去“最”和“推广开来”,对表达效果有什么影响?7)设问、讨论。【明确:“最”,强调了走路和说话这两种基本能力对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删去后,起不到强调的作用。“推广开来”,在这里起承上启

6、下的作用,将说话和走路这两种个别现象推广到一般,以得出“习惯成自然是一种能力”的结论,删去后,语意不连贯。】8)教师指导朗读第2 自然段,要求读出设问语气;并指导学生将原句与改句比较着读,体会原句的表达效果。(2)品读第4 自然段1)学生齐读第4 自然段。2)学生带着问题品读。问题:这一段反复出现“听人家说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的能力”句式,有什么作用?3)设问、讨论。【明确:这里综合运用反复与排比的修辞手法,从“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方面,具体说明“知”不等于有了相关的能力,只有去“做”了,并且养成了习惯,才算有了相关的能力的道理。反复,起强调的

7、作用;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4)学生各自朗读,体会反复和排比的作用。(3)品读第6 自然段1)学生各自朗读第6 自然段。2)学生带着问题品读。问题:“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删去四个“真的”,并不影响内容的表达,能否删去?为什么?将这段话改为“要有观察、劳动、读书和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实践”,不是更简洁一些吗?作者为什么不这样表达呢?3)设问、讨论。【明确:不能删。“真的”是相对第3 自然段提到的“勉勉强强地去做”和“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而言的

8、,强调只有“真的”去做,身体力行地付诸行动,才能养成习惯,形成能力。原句把四个事例分开说,给读者的印象深刻;改后虽然语言简洁一些,但强调的效果不如原句。】4)学生带着问题品读。问题:“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似乎”一词能否去掉? 请说说理由。5)设问、讨论【明确: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4)品读第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2)学生带着问题品读。问题:如果删去最后一段,并不影响对中心论点的论证,

9、也不影响全文结构的完整,能删吗?为什么?【明确:不能删。因为这一段主要阐述教育与培养习惯的关系,既回答了如何才能养成好习惯的问题,又是对中心论点的进一步强化,删去后,文章的落脚点就会虚化。】3)学生对照原文与改文,反复朗读,体会修辞的精妙。(5)再读全文,巩固对文本的理解3探究(1)设问: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认真地持之以恒地去实践,也就是说要下苦功夫。请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2)分组讨论。(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明确:教师引导,学生能联系实际谈体会即可。】4积累(1)熟读课文。(2)抄写下列词语:均衡 连贯 譬如三、相关资料1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 1988),原名叶绍钧,著名

10、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曾主编小说月报,其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建国后曾担任国家出版、教育、文化等部门领导职务,为当代教育工作特别是语文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拓展阅读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叶圣陶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

11、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于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中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

12、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看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看书很熟练,不是说看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中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中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减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职 > 语文 > 其他版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最新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二十一课习惯成自然.doc)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