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古诗三首(教案).doc

上传人(卖家):风feng866 文档编号:621586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 古诗三首(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7 古诗三首(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7 古诗三首(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7 古诗三首(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7 古诗三首(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7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教学重点)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 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背诵并默写。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初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 课件资源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从心底发出感叹(课件出示单元篇章页)生读:祖国,我爱你。我

2、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1.诵读古诗,欣赏美景。师:诗人们也喜欢用他们的妙笔描绘祖国的河山,让我们一起读诗,欣赏古诗中的美景吧!课件出示下列诗句,引导感受诗句描绘的祖国山河之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引入新课。师:诗句中蕴含着诗人对美好河山的热爱,想象着画面诵读诗句,这样美景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想象着画面,跟随三位诗人欣赏他们笔下的壮美山河。(板书课题:古诗三首)【设计意图】通过对篇章页的朗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初步了解,使学习具有一定的整体性。3.现在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板

3、书诗题:望天门山,齐读诗题) 学习望天门山,感悟磅礴之美1.了解诗人,读懂诗题。(1)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李白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四川,他乘船顺着长江东下,被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借助资料了解李白。(2)齐读诗题,读准字音,读出韵味,借助注释初步了解天门山。(3)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方法引导:抓住关键字,理解诗题的意思。干什么望:看;地点天门山、长江上;谁李白,乘船顺着长江东下。(4)谁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李白乘船顺着长江东下远望天门山。(5)小结:了解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就让我们熟读古诗。2.读通

4、诗句,读好节奏。(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2)指名读。读准翘舌音“楚、至、出”,前鼻音“断、帆”。(3)引导:读古诗时不仅要将字读正确,还要读好停顿。指名读,标出停顿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4)学生按节奏自由练读,再齐读古诗,读出韵律。3.理清景物,整体感知。(1)师:诗中写了哪几种景物?读一读古诗,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2)指名学生进行交流,教师指导。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3)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设计意图】通过圈画诗中景物,大致了解古诗内容,为接下来理解诗意

5、做铺垫。4.理解诗意,想象画面。(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读着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交流指导。指导理解“断”“开”的意思。课件出示长江水穿过天门山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断”是“断裂”的意思,“中断”是“从中间断裂”的意思。“开”是“冲开”的意思,体会长江的水势汹涌和天门山的雄伟。(板书:天门 断 楚江 开)指导理解“至此回”的意思。质疑:这里是讲长江水碰到天门山后往回流了吗?引导学生理解“回”是“回旋”的意思,“至此回”描写了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漩涡汹涌的景象。师: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诗句描绘的景象。学生练说,同桌互说。指名学生说,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积累的词语来描述

6、雄伟的山势和汹涌的水势。诗意: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指名学生读,齐读,要读出天门山雄伟、长江浩荡的气势。(2)过渡:我们借助注释理解了前两句诗的意思,在想象中体会到了天门山的雄伟和长江水的澎湃。请试着用“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的方法来学习后两句诗。(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师:青山是不会动的,诗人怎么说山“出”呢?孤帆又是怎么“来”的呢?引导学生交流“在雨里奔跑”或者“坐在行驶在雨里的汽车上”时看到的雨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引导学生感受“孤”的意境。提问: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艘怎样的小

7、船?引导学生体会“在雄伟的天门山映衬下宽阔的江面上驶来一艘小船”的浑阔茫远的意境。引导想象:读着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板书:青山 出 孤帆 来)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颜色和“出、来、孤”等字说说诗句描绘的景象。诗意: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4)师:看到这么美的景象,诗人会是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结合古诗背景,读出李白内心的激动,感受到天门山的雄伟秀丽以及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声音要高昂一些。(板书:雄伟秀丽 热爱祖国山水)【设计意图】在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画面等学法迁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描绘的美丽景色和意境,也有助于引导学生读出天门山

8、、长江水的气势。 诵读积累,学习生字1.回顾全诗,小结学法。读读准,读通;看插图,注释;想词意,句意;说诗意,作者情感。2.创设情境,诵读古诗。(1)配乐诵读,小组比赛。(2)教师出示提示,学生补充背诵。(3)出示古诗中的场景图片,想象画面,让学生配上相应的诗句进行积累。(4)背诵古诗。3.课件出示会写字,观察生字书写的特点。(1)“孤、帆”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断”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基本同宽。“楚、至”是上下结构的字。(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断”“孤”和“楚”的书写,学生练习。断:左半部分先写“米”再写竖折,竖长折短;“米”稍小、瘦长,捺改为点。右半部分“斤”的竖撇要穿插到左半部分

9、的下面,竖要垂直。楚:上边的“林”要扁,两个捺都变为点;下边的横带钩,撇短捺长,捺要写得平缓舒展。孤:“子”要窄,横变为提;“瓜”中间是竖提,竖长提短,不要写成“爪”。(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练习过程中与课本认真对照,有错误及时改正。(4)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4.指导学生默写古诗。引导学生回顾交流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书写格式:每句居中写,标点不要遗漏,要占一格。5.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运用“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欣赏了李白笔下天门山的雄伟秀丽,体会到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下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学习方法去学习另外两首古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10、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饮、初”等8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并背诵。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情。教具准备 课件资源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方法引导1.学生背诵望天门山。2.提问: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天门山的?(1)读准字音,读顺古诗,读好停顿。(2)借助注释、联系生活等,理解诗意。(3)想象画面,体会情感。3.过渡: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来学习另外两首古诗,去感受西湖和洞庭湖的美丽景色。【设计意图】回顾古诗学习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方法的引领。 方法迁移,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1.播放视频,了解诗题。

11、(1)播放西湖美景视频,引入古诗内容,说说感受。(2)师:我们曾经学习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感受过西湖的美景,今天我们即将再学习一首与西湖有关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诗题:饮湖上初晴后雨)(3)齐读诗题,并说说诗题的意思。饮:饮酒;湖:西湖;初晴后雨:天气先晴天后下雨。2.朗读古诗,认识生字“亦、宜”,识记多音字“抹”。3.诵读交流,有节奏地朗读古诗。(1)读准字音。注意“潋滟”“空蒙”的读音,尤其注意多音字“抹”,要读准确,指名读。(2)掌握节奏。尤其注意“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朗读停顿,指名读。(3)学生齐读古诗。4.品读诗句,感受美景。(1)感受晴雨,想象西湖风景之美。找一找哪一句写的是

12、“初晴”,哪一句写的是“后雨”。(板书:晴 雨)(2)走进晴日的西湖。晴日的西湖是怎样的?你是通过哪个词语读懂的?课件出示词语“潋滟”,根据注释理解:波光闪动的样子。(板书:水光潋滟)课件出示西湖晴日的美景图片,练习说话。中午,在阳光的照耀下,西湖就像 ;傍晚,夕阳西下,西湖水面金光闪闪,又像 。揣摩诗人心境。猜一猜,诗人看到波光粼粼的水面,会说些什么呢?诗中苏轼只用了3个字就道出了这层意思晴方好。(结合注释理解“方”:正)(3)走进雨日的西湖。雨天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赏图读词。图文一起出示:朦朦胧胧、山色蒙蒙、云雾弥漫、烟雨蒙蒙。看着这些景色,读着这些词语,雨中的西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13、象?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板书:山色空蒙)理解“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师:置身在这样烟雨朦胧的西湖之中,你会有怎样奇妙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再读。理解“奇”就是“奇特、奇妙”的意思。(4)体会比喻的巧妙,感受西湖风韵之妙。过渡:为什么在苏轼的眼中,西湖就像西子呢?让我们来猜一猜。预设1:西湖和西子都美。(是的,请你美美地读一读。)预设2:西湖和西子的名字里都有一个“西”。(我想也是的,西子,西湖,好巧啊,被苏轼这么一比喻,西湖从此就多了一个更秀美的名字:西子湖。)(板书:西子湖)预设3:西子不管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不管晴天和雨天都很美。引导对话,感受“西子”比“西湖”的巧妙。师:如果说,晴天

14、的西湖是浓抹;那么 生:雨天的西湖是淡妆。师:如果说,冬天的西湖是淡妆;那么 生:夏天的西湖是浓抹小结:西湖无论何时,都是好的、奇的、美的、妙的、神的,就像怎么打扮都漂亮的西子,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板书: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诗。5.交流、想象画面,指导背诵。(1)引导:你看到了怎样的山,怎样的湖面?引导学生围绕景物想象画面。(2)背诵并积累古诗。指名读、齐读古诗;指名学生描述根据诗句想象到的画面,其他学生根据描述背诵诗句;学生齐背古诗。【设计意图】方法迁移,为学生借助注释、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诗意和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提供了学习的支架,也为学生今后自主学习更多的古诗打下了基础。

15、小组合作,学习望洞庭1.根据望天门山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望洞庭。(板书诗题:望洞庭)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入小组合作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组内朗读古诗,互相正音。读准多音字“磨”。引导:“磨”的另一个读音念什么?交流分享。帮助学生通过“磨”来理解“镜未磨”的意思。(3)小组展示,读好停顿。如“白银盘里一青螺”。3.学生合作学习古诗,大致理解诗意。(1)引导理解“两相和”,提问:你见过的月光下湖面的景象是怎样的?湖光与秋月之“和谐”。湖水澄澈,月光皎洁,呈现出一派和谐之美。同时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朦胧、淡雅的意境。(板书:近望:湖光 秋月)(2)理解“镜未

16、磨”。这是把无风时的“潭面”比作“没有打磨的铜镜”。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形象地写出了湖面的平静,表现了秋夜的静谧。(3)想象画面。找出诗中描写景物和颜色的词语,把古诗描绘的画面说清楚。“白银盘”“青螺”比喻贴切。课件出示洞庭湖中的君山的图片,想象: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只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大自然如此精妙绝伦的工艺珍品,让人爱不忍释,好一处秀美柔和之景。(板书:远望:白银盘 青螺)4.悟诗达情,指导背诵。(1)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自由练读,想象画面,读出韵味,感受意境。(2)读着诗句,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月夜洞庭美景。体会到诗人对洞庭湖的喜

17、爱之情。(板书:喜爱之情)(3)配乐背诵古诗。 学写生字,拓展延伸1.选择生字,指出易错点。“初”的偏旁是“衤”;“镜”的右半部分是“竟”不是“竞”;“磨”的“广”字要宽,下边的“林”和“石”要扁;“遥”是半包围结构,先内后外,“缶”的第二横长,走之的捺要舒展。2.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书写要点。学生练写。展示评价。3.引导学生从古诗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谈谈本课的学习收获。4.课堂小结: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借助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还通过想象画面领略了天门山、西湖和洞庭湖的美丽景色。三首诗的景致不同,表达不同,为我们展现了三种不一样的自然美。三位诗人用妙笔描绘山水,表

18、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现在,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诵读,表达你的热爱吧!5.当堂检测:建议完成“随堂练”。6.课后作业:(1)推荐阅读相关内容。(2)建议完成相关练习题。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天门 断 楚江 开青山 出 孤帆 来晴水光潋滟雨山色空蒙西子湖近望:湖光 秋月远望:白银盘 青螺雄伟秀丽 热爱祖国山水喜爱之情喜爱之情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并且采用多种方法,便于学生理解诗的意境。与此同时,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古诗的魅力,领悟到语言文字的凝练。不足之处: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得不够深刻。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三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17 古诗三首(教案).doc)为本站会员(风feng866)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