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案学案 53精准分析叙事特征精准分析叙事特征判准特征,精析效果判准特征,精析效果知识清单知识清单(十一十一)小说叙事小说叙事一、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1“我”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事小说中的“我”有两种。(1)非“主人公”型:可以是旁观者,也可以是参与者,还可以是旁观者兼参与者。旁观者:置身事件之外,可以用更冷静疏离的方式呈现故事,使故事更加客观、真实;可以观察、点评故事里的各种人物;可以坦白自己的不明白之处,让读者去思考。参与者:参与到事件中,与主人公有某种程度的关联(要考虑到“我”这个参与者的身份作用),可以与主人公直接对话,可以衬托主人公,可以对事件、人物产生影响等。(2)“主人公”型:带有强
2、烈的抒情色彩,也因此具有一种性格化的意义,且读者容易将自己代入“我”的境地中,拉近与“我”的距离。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好处是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便于展开心理描写。不足是只能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分析“我”的作用、效果时还要考虑叙述者的身份,是参与者、见证者还是亲历者。2“他”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他”,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他”站在故事的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好处是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不足是叙述缺乏亲切感,使读者与小说产
3、生距离。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称不全是无限视角,也有有限视角叙述者只是对某个人物无所不知,而对其他人物却并不了解。例如: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挎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选自水浒传)在这段描写中,作者的叙述视角并没有变化,还是第三人称,但小说中的人物叙述视角却发生了变化,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完全是从两个公人的眼中看出。这种写法,避免了小说写作上的单一呆板,人物感受也
4、更为真切。这就是在全知视角中插入某一人物的有限视角,从某个人物看人看事。有时,人称不变,但人物视角却变化了,这种变化往往被忽视,所以要稍加留心,细细品味。3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的注意点(1)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不可简单对应。第三人称主要是全知视角,也可能是有限视角。第二人称算不上叙述角度,虽然“你”是小说中的人物,但故事的叙述者却不是“你”,而是从“我”或“他”的角度来看你,是从“我”或“他”的视角来讲故事。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2)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是交叉而变化的。人称变换:a.从“你”到“我”,增加真实性,使人如临其境,有时有自嘲的意
5、味。b从“我”到“你”(“他”),跳出自我,增加客观性、亲切性、说服力。c人称交叉: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人物的独白、对话,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视角并不是唯一的,可多个叙述视角交织转换(故事套故事;听他人讲故事)。多个叙述视角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但穿插起来可以使叙述立体化、更自由、有变化,能多层次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和主题。“叙述者”七问,问出别样的理解近几年,无论是高考还是平时的大市模考,在小说叙事方面都格外关注小说的“叙述者”,可以说这是个热点
6、。小说的“叙述者”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谁在叙述故事(叙述人称),二是“他”站在什么角度叙述故事(叙述视角)。如果能就此展开思考、追问,那么我们对小说的理解会更深刻。以下是“叙述者”展开的连续“七问”。借谁的口在讲述这个故事?通过哪个人物的眼光在观察作品中的人和事?他与小说世界的关系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他处在情节发展的中心还是边缘?他给整篇小说带来什么样的情调和气氛?这个讲述者与观察者在故事进程中是否发生过变化?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或几个视点切入?二、叙事顺序与叙事时间1叙事顺序叙述顺序作用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
7、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着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补叙,也叫追叙,指在文中对前面所说的人或事进行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段,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段“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插叙与补叙的区别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的叙述方式。它是小说
8、常用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作用:一是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结构完整,内容丰富;二是衬托、表现人物形象;三是为后文做铺垫;四是突出文章的中心。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面所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的关键之处。补叙一般放在文末,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来历、性格等作补充介绍。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表现人物,使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2叙事时间(1)叙述频率是指故事中事件与叙述的重复关系,往往具有渲染、强调的作用。如祝福中,祥林嫂反复讲述阿毛的故事,既突出了阿毛之死对她的打击之大,又强化了鲁镇人的麻木、看客特点。(2)叙事
9、节奏是指叙事速度的快慢疾缓。“快”指加速,一般用于次要情节,一笔带过。加速是“张”,是跳跃,是略写,多用叙述手法,读者一般用快速阅读,粗略品味。“慢”指减速,一般用于关键情节、精彩之处。减速是“弛”,是慢行,是工笔般细致地描绘,多用描写手法,读者要用慢速阅读,细细品味。小说的阅读魅力就体现在加速与减速交织,一张一弛,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叙述与描写是控制小说速度的法宝。三、叙事方式常见叙事方式类别释义效果对话式对话体小说是基本上以人物对话为基本结构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一种小说类型。内展开和推动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的叙述更加紧凑和集中。容可以是对话人亲身经历的叙述和感受心理的自白,也可以是转述别人的生
10、活见闻;可以是两人对话,也可以是一人自白。可以使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充分地刻画和表现出来。凸显主题。对比式对比是隐含在小说情节背后的基本叙事结构,是小说意义呈现的基本方式。对比分显性和隐性两种,分别显示出小说的“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突显人际关系和人物形象。突出主题。结构全篇。独白式独白式小说是以作者的独白占主导地位的小说。着力描写人物心理的种种感受,开掘深层的意识来展露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淡化情节以至取消情节,事件极其微小。可以使小说的结构更加紧凑。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可以展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丰富作品多层次的内涵。重复式重复叙述,即讲述数次只发生了一次的事件。重复是小说叙事
11、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包括事件重复和话语重复两种基本类型。突出人物形象。加强主旨的悲(喜)剧色彩。缓和叙事节奏,使小说有了循环往复之美,增强艺术感染力。片段式短篇小说往往人物少,情节简单,所以常常聚焦生活的一个小“镜头”,截取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某个片段或某个场景进行横断面的描写,见微知著。小中见大,使叙事相对集中紧凑。从不同的角度展示社会生活状态和人物心理。双线索式明线是文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始终的线索,暗线则是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全文的线索。双线索可分为明暗线、双主线、主次线。共同完成主题的揭示。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突出人物形象。抑扬式又称褒贬式,是文章欲“扬”先有意“抑”,或欲“抑”先有意“扬
12、”的一种叙事方式。这种方式以退为进,对人欲说善则先说不善,或欲说不善则先说善。在反差的变化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交叉式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叙述,类型较多。如:历史与现实、历史与文学、虚构与真实、荒诞与真实、叙事与写景、科学性与文学性、科学美与人性美、自然美与人性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等。明确涉及的两个概念。分析二者的关系及在文中的体现。结合人物、情节、环境、技巧、主旨等分析表达效果。课堂学案课堂学案复习任务1.掌握小说叙事方面的知识,重点是叙述人称、视角与叙事方式。2.学会分析小说叙事的特点,并能够掌握答题要点。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题干表述
13、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新高考石门阵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4 分)反复式叙事小说叙事艺术分析是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热点。高考考查有单一与综合两个角度,以前者为主。单一考查主要放在文本的某一叙事方式及特征上。命题者一般先给出叙事方式,重在分析“作用”“效果”。2019浙江呼兰河传(节选)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6 分)综合分析2018全国赵一曼女士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时空交织式叙事2014全国古渡头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综合分析知识图要请同学们课前认真阅读
14、“知识清单(十一)”,理解小说叙事相关知识活动一活动一借助教材,理解叙事知识借助教材,理解叙事知识1小说叙事人称与视角(1)参照小说叙事人称与视角知识,温习课文祝福,填写下表。人物叙事人称叙事视角叙事方式对作品的作用“我”“我”是主要叙事者,叙述了“我”“回乡离乡”的主要故事。“我”是作品的人物,表达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底层百姓既同情又无可奈何的主题。卫老婆子答案人物叙事人称叙事视角叙事方式对作品的作用“我”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我”是主要叙事者,叙述了“我”“回乡离乡”的主要故事。“我”是作品的人物,表达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底层百姓既同情又无可奈何的主题。卫老婆子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直接
15、叙述和转述祥林嫂的故事,推动了故事的发展。(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
16、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耳朵里满是雪。(节选自海明威越野滑雪)作者借谁的口在讲述这个故事?答:_答案故事之外的某个人。这个讲述人是站在什么角度讲故事的?答:_答案旁观者。他对正在讲的故事内容知道多少?答:_答案全知全能(全知视角)。他与小说世界的关系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答:_答案外在的。他叙述的是什么事?重点是什么?答:_答案他叙述的是乔治、尼克滑雪。重点是写尼克滑雪的感受。他给故事带来什么样的情调和效果?答:_答案叙事者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绝对控制,
17、什么都为读者安排妥当了。效果:a.能使故事内容容量丰富;b.讲述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c.阅读时信息清楚了然,不必让读者劳神费心,苦思冥想。2小说叙事方式重复式课文祝福中,祥林嫂向鲁镇的人们反复叙说她的阿毛的故事,这种重复式叙事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表明儿子的意外死亡对祥林嫂人生的巨大打击,以及她陷入悲伤不能自拔以致精神出现问题后的重复唠叨。表明她的听众街坊邻居先是祥林嫂悲惨遭遇的倾听者、同情者,既而又是她反复叙述的厌烦者、冷漠者。3小说“嵌套”式叙事结构(故事里套故事)祝福与装在套子里的人都采用了“嵌套”式叙事结构,请分别加以说明。
18、答:_答案(1)祝福大故事是“我”的“回乡离乡”故事,里面又套了祥林嫂的故事。通过“我”的故事,展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底层百姓既同情又无可奈何的主题;通过“祥林嫂”的故事,表现了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以及封建礼教对贫苦妇女的迫害。(2)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兽医伊凡伊凡尼奇与中学教师布尔金讲故事,而别里科夫的故事只是其中之一。因为课文是节选,所以这种“嵌套”式叙事并不明显。活动二活动二一文练透一文练透 提升叙事分析能力提升叙事分析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长跪大别山(节选)曾剑1927 年初冬,七里坪郊外,一股匪军三百余人,追赶着一个年轻人,领头的喊,他是头,抓活的,抓活的!领头的匪军大脑
19、袋,大嘴咧开,活像一只站立起来的蛤蟆精。年轻人奔跑在七里坪镇狭窄的街道上,在街角拐弯处,一扇门突然打开,一个娇小的女人的身影探出来。当年轻人跑到她跟前时,那个女人的手,像一只鹰爪,死死地抓住他。这个女人就是我的奶奶。奶奶极快地将年轻人拽进屋,将他推进夹层墙藏起来。七里坪地处大别山南麓,这里群山环绕,匪患众多,不少人家有藏身的夹墙。很快,门外的脚步声洪水般逼近,继而远去,消失在幽长的街道。这时候,夹墙的门被打开,奶奶将年轻人拉出夹墙。奶奶对年轻人说,快,从后门走。年轻人率部队打回七里坪时才知道,那天他能逃脱敌人的追捕,并不仅仅是我奶奶家那堵夹墙。真正救他的,是我的二伯。他被我奶奶推进夹墙时,奶奶
20、顺手摘下他的帽子,把它戴在我二伯的头上,奶奶让我二伯装扮成这个年轻的红军,向黑溪山飞奔,白腿子匪军在七里坪三里外的黑溪山追上了他,他们发现抓错了人,在黑溪沟畔杀害了他。干爹突然停止他的讲述,望着我,表情凝重。他说,孩子,那个被白军追杀的年轻人就是我。干爹处于极度的悲痛之中,他努力地控制情绪,想让自己平缓下来。但他没能够,他懊恼地说,我当时躲在夹墙里,并不知道外面发生的一切。干爹自己也是为了引开敌人,保护战友,跑上我家门前那长长的巷道的。那年,干爹带着中国工农红军鄂东军的一支,在七里坪一带秘密行动,为黄(安)麻(城)起义做准备。不久,干爹遭叛徒出卖,他和他的部队,被国民党民团和红枪会匪徒数千人围
21、堵追杀。他为了保存实力,下令分散突围。他故意暴露自己的身份,引开敌人,以便更多红军突围,直至来七里坪,被奶奶救下。干爹从木兰山带着红军杀回七里坪时,是七天后的事。干爹说,那时,我二伯的尸首还挂在黑溪沟边的古松树上示众。干爹把我二伯的尸首运回来,埋在了我家后山坡。那段时间,我大伯为了生计,从七里坪倒水河放排,直下汉口。大伯回来后,听说他二弟的死,拿起砍刀,要去城里同白军拼命,是干爹拦住了他。干爹说,兄弟,现在给二子报仇,无异于鸡蛋碰石头,时机不成熟,白送性命。我大伯低头不语,在那儿生闷气。干爹说,要不,你跟我干革命吧。我们的队伍人多,保准能给你兄弟报仇。大伯不敢做主,看一眼奶奶,奶奶说,去吧,跟
22、着你大哥干革命。这个晚上,我的大伯拥有了一套军装、一杆长枪。这年冬天,黄麻起义的枪声打响,大伯战死黄安城。大伯留在这个世上的,只有我家山后他坟里的几件衣物,还有红安烈士陵园烈士墙上,他的名字。那场战争,惨烈啊,干爹说,黄麻起义胜利后,为了壮大队伍,干爹远赴麻城、光山、金寨等地,开辟新的根据地。出发前夜,他回到七里坪镇,辞别奶奶。那天,他见到了我爹,我爹那年才十六岁。我爹说要跟着干爹去战斗,干爹不让。干爹对我说,我怎么忍心呢?他是你奶奶唯一的亲人。又是奶奶站出来说话。奶奶说,大侄子,让他去吧,大娘有脚有手,还养活不了自个儿?等革命胜利了,你跟你兄弟一起回来,大娘给你熏野猪肉吃。干爹跪在奶奶面前,
23、喊了奶奶一声娘,起身,抹着眼泪快步离去。我爹跟在干爹身后。我爹还是个孩子,干爹怕他出意外,把他带在身边,让他当干爹的警卫员。说是警卫员,其实是干爹在保护他,但到底还是出事了。干爹的部队遭遇敌人袭击,埋伏在路旁的敌人,突然从灌木丛中蹿出来,枪口对准干爹,情急之中,我爹飞身挡在干爹身前。我爹就这样牺牲在长征路上。干爹别无选择,只能就近掩埋我爹。干爹摘下了我爹脖子上的那只长命锁,他原本打算把它交给奶奶;见到奶奶,他又不忍心提及我爹的死,就把它留在自己的行军箱里。就是这只,这是你家的传家宝。干爹抚摸着我胸前的长命锁,深情而悲伤。他的眼泪再次涌出,他说,平儿,我没能保护好你爹,他那么年轻。他就死在我的怀
24、里,他在我怀里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孩子,你的爹,他是睁着眼死去的。他那么年轻,他不想死啊,可是为了我,他死了。干爹用他苍老的手背抹了一把泪,这次,他没掩饰他的哭泣。1949 年后,干爹去寻找我爹的坟,希望请回他的骨殖,但没找到。在他记忆中的那片土地上,每一块山坳,都像是我爹牺牲的地方,仔细审视,似乎又不是。我爹那么年轻,就死了。那么我呢,我问干爹。干爹说,你是我的儿子。(有删改)精读这一篇,学通这一类1下面是本文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答案大伯随干爹参军战死在黄麻起义中交代“我”的身份干爹的儿子2红色小说(见学案 52“活动二”)精做试题(一)单一题型1小说的叙述视角有什么特点?有什
25、么好处?请简要说明。答:_答案(1)特点:小说采用的是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的有限视角与干爹讲故事的第三人称的无限视角交错的方式。(2)好处:干爹讲述故事是讲历史,“我”的转述重在“现在”,形成了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方式,既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叙事的曲折性,又丰富了小说的意蕴。叙述视角是小说叙事类的重点题型,对此,应该围绕这个“视角”人物,从以下五方面思考:这个“视角”人物本人的身份、性别、年龄、地位如何,他将怎样影响(决定)整个故事的叙述,以及为小说带来了怎样的氛围或情调。这个“视角”人物有无自身的形象特点,他又给其他人物和主题带来怎样的作用。这个“视角”人物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关系网中处于怎样
26、的地位,是中心人物还是次要人物。如是次要人物,那他对主要人物起着怎样的作用。这个“视角”人物在叙事中的地位如何,他是讲述者(观察者),还是亲历者(见证者),或者是情节的推动者。这个“视角”人物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以及他内心是如何想的,这些内容又将为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等带来怎样的作用。2.小说回忆与现实交织,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既能写出奶奶一家人为革命所做的贡献,又体现出干爹对奶奶一家的愧疚和崇敬之情,使主题意蕴更加丰富、深刻。回忆与现实交织,调节了叙事节奏,使情节更加饱满。可以从不同角度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历史和现实灵活切换
27、,形成了时空交错的艺术效果,增强了感染力。解析“回忆”的内容主要是干爹讲述奶奶一家三兄弟为了革命而先后献出生命,既写出了那个特殊年代老百姓支持革命做出的贡献,也通过干爹讲述时的流泪体现出干爹对奶奶一家的愧疚和崇敬。为了弥补奶奶,他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奶奶做孙子,使文章主题更丰富、更深刻。“现实”是干爹暂停讲述时对“我”所作的解释,第一次是揭露自己的身份,第二次是表达对奶奶第三个孩子也死在革命路上的愧疚和揭露“我”的身份,这些现实的插入使文章叙事有张有弛,情节更加丰富饱满。回忆与现实交织,能够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塑造人物形象,如特殊年代奶奶义无反顾地让儿子们参加革命,三个儿子相继牺牲的深明大义;大伯、二
28、伯和爹为革命不惜牺牲生命的勇敢无畏;干爹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为了弥补奶奶,不惜送出自己孩子的重情重义等,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这种回忆与现实交织的写法,又让文章多了勾连过去与未来的魅力,使人感到革命精神的传承,增强了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类题延读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2018 年全国卷赵一曼女士第 6 题)答案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叙事方式往往先给出叙事特点,重在回答“作用”
29、“好处”。答题应在准确理解“方式”内容的基础上从以下角度展开:人物塑造:真实,立体,鲜明;烘托人物,体现感情。情节结构:推动,串联;一波三折,戏剧性。环境特点:营造氛围,折射时代社会特征。小说主题:凸显,深化,升华,丰富。读者感受:悬念兴趣,空白想象力,张力回味等。3小说采用了大故事里套小故事的叙事结构,请作简要说明,并说明它对小说主题表现的好处。答:_答案(1)大故事是干爹为“我”讲述革命故事,通过“我”来叙述;小故事是三兄弟为革命牺牲的故事,是由干爹讲述并通过“我”转述的。(2)好处:丰富小说题旨。既能表现革命者英勇无畏、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和军民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团结伟力,又能融入感恩报
30、答、铭记历史、传继家风等主题内涵。解析本题先结合文本解释什么是“大故事”“小故事”,再分析这种结构对表现小说主题的好处。在分析“丰富题旨”这一点时,结合大、小故事的内容,归纳它们各自表现的主题即可。答叙事结构题,一般先要弄清叙事结构的特点与内容,然后说明它在表现人物与主题方面的作用。分析“嵌套故事”结构,先要弄清两个故事的内容;再分析两个故事各自表现的人物与主题;最后注意两个故事的互补,带来叙事视角的变化及主题既对立又映照的效果。(二)综合题型请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答:_答案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交错使用第三人称叙述,使故事既真实又曲折。采用现实与历史交织的叙述方式,调节了叙事节奏,形成了时空交
31、错的艺术效果。采用“嵌套”式叙事结构,带来了叙事视角的变化,丰富了主题内容。类题延读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2019 年浙江卷呼兰河传(节选)第 12 题答案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综合分析叙事特征的答题关键是准确判断叙事特征。判断时,一般的思考路径是先看叙述人称、视角,弄清小说是借谁之口在讲述故事;再看叙事线索、顺序、技巧,弄清是怎样讲述故事的。这其中的思考视角就是叙述方式,即该小说独特的叙述方式,这一点往往是命题者最看重的,也是赋分最高的。那么,我们如何准
32、确判定它独特的叙述方式呢?(1)熟悉一些特殊的叙述方式。文体方面:a.散文化小说:淡化情节、散文化笔法等。b.意识流小说:内心独白、幻觉梦境、时空颠倒等。c.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隐喻、象征、预言、神秘、魔幻等。d.科幻小说:夸张、想象、穿越等。构思技巧方面:对话式,讲述式,对比式,蒙太奇式,意识流式,以小见大,历史与现实交织,回忆与现实交织,叙事与写景(心理)交织,重复强化式。(2)做题时,灵活处理。文本理解与感受是第一位的。阅读时要善于捕捉一些关键词句,尤其是隐约点明叙事特点的词语、句子。如文中会有插入性回忆文字,可以联想到回忆与现实的交织;文中有不真实的情节发生,可能是魔幻式;文中有一个中心
33、象征物,可能采用的是隐喻手法,等等。总之,圈点出特征性词句,勾联起平时的积累,就能判断出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巩固学案巩固学案一、对点集群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红岩(节选)罗广斌杨益言夕阳斜照着流水,碧绿的江面上摇曳着耀眼的金光,成瑶无心去看这些,她兴奋的脸蛋在晚霞中映满了光彩。“二哥,别看嘉陵江了,你听我说嘛!”“你说吧。”成岗的目光正望着远处的一片红岩,不肯移开。那里曾设有中共办事处,是有名的红岩村。“二哥,我跟你说嘛!许多同学都要走了”成岗回头看着妹妹,从那双认真的眼睛中,他发现这个少女已经不再是咿呀的乳雏,她已成长为一只练羽的海燕,只待一声春雷,就要冲向暴风雨!成岗略带几分激动。
34、“真的!到农村去,马上就要出发。”妹妹说得很兴奋,一双晶亮的眼睛珍珠般地闪耀着,她渴望去参加农民起义,参加武装斗争,到山上打游击,过那种充满浪漫色彩的战斗生活。可是看到哥哥一直没有回答她的话,少女明澈的眼光很快就变得暗涩了:“你一定又说我年轻不懂事,不让我去”成岗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妹妹的心事他已经猜透了,但他并不急于插话。“二哥,我们班上走了三个,最近还要走我多么希望”“希望总是有的。但是希望不是幻想。”成瑶看了看二哥,她不太满意这种抽象的回答。她忽然想起了什么,话头一转:“哟,我的书包呢?我的书包呢?”一边叫着,一边慌慌忙忙地离开了阳台。成瑶很快就转来了,带着神秘的语调说:“专给你带回来的
35、!只许你一个人看!”成岗从书包里翻出一叠粉红色的打字纸,“挺进报?”他迟疑了一下,沉下脸问:“把这拿回来干啥?”“给你看的。”成岗摇摇头,声音里带着妹妹难以理解的责难:“谁叫你带回来的?”成瑶惶惑地望着成岗。她满腔的热情,被迎头的冷水浇灭了。成岗指着挺进报,严厉地说道:“这东西以后不准带回家来,给人发现了可不是好玩的事!”妹妹像受了天大的委屈,激动地反驳着:“我没有碰到危险!”“你太冒失了。”成岗摇了摇头,“这不是勇敢,而是冒险!难道你没有看见到处都在搜查挺进报?车站、码头,到处都有特务!”“危险?我是冒失鬼?”妹妹的脸蛋气得失去了血色,“怪不得人家说你当了厂长就变了!你胆小,你害怕,你不敢和
36、过去的朋友来往!你好,好!我不连累你”泪珠沿着她痛苦的面颊往下涌流。她曾经那样信任、尊敬二哥,可是现在她难过,失望,突然从成岗手里夺回挺进报,几下子撕得粉碎,一把一把的纸片,塞进书包,转身冲进自己的小屋,失声痛哭微带寒意的薄雾渐渐散开,远处的山峦在晨曦中显现出起伏的淡影,迎着初升的旭日,鸟儿清脆地叫着,飞向远方。在一块伸向江岸的悬岩上,成瑶已经坐了好久昨晚上她睡得不好,噩梦缠绕着她:时而仿佛是大哥回来了,说要带她到延安去;时而是华为(重庆大学生,双枪老太婆的儿子)周身流血,和她同关在警备司令部,审问他们的正是那个特务魏吉伯;时而又挤在船上,二哥和她一道,那份挺进报被别人发现了,她藏来藏去,不知
37、怎的老是在书包里。天还没有亮,她就被梦中追上船来的戴黑眼镜的特务惊醒了。特别容易兴奋,也容易激动。和二哥闹别扭的事,早就像阳光下的乌云一样散去。成瑶感到内疚和羞愧:自己按着书包,心里还咚咚地跳着,怕特务检查,却反而说二哥是胆小鬼!二哥的话并没有错啊,勇敢不是冒险。她又渐渐回想到过去:二哥给刚学扎发辫的自己,讲八路军抗战,讲敌后游击队,讲毛主席和延安上高中那年,二哥有天深夜才回家,一进门,就悄悄地告诉自己,在飞来寺中苏文协,他真的见到毛主席了,看见毛主席和周副主席从他面前走过,他忘记了还有特务监视的危险,禁不住高声喊着:“毛主席万岁!”还有那一回,二哥半夜里回来,满脸鲜血,二哥不准她声张,洗净了
38、血污,第二天照常去上班,却说是夜里走路自己跌伤了的。还有二哥生日那天,煮好了面,他却不回来,妈妈说:“呃,又是在车间。”果然在车间里找到了他,满身油污,和工人一起干活。回家的路上,她高兴地告诉他:“二哥,你多么像个工人!怪不得别人都说你这个厂长没有一点架子。”可是二哥的脸色立刻阴沉下去了。以后,再也看不到他和工人在一起许多往事的联想,使成瑶激动地感到自己忽然聪明了,猜到了许多事情:她自己不是也保守着秘密,没有把参加新青社的事告诉二哥吗?二哥一定和自己一样,担负着秘密的工作任务,也许,他和大哥一样,是个最勇敢的共产党员!从对岸开航的早班渡轮靠了岸。过一会儿,轮渡划子又呜呜地叫了两声,开向对岸。这
39、时天色大亮。成瑶想着也许二哥正等着她咧,是该回家的时候了。(有删改)1小说叙述成瑶时采用了怎样的叙述人称?有何作用?答:_答案第三人称。作用:能够客观地展现成瑶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自由灵活,充分展现了当时的革命斗争生活;有利于让成瑶进行回忆、联想,展现她的精神世界,丰富文章的内容,使主题表达更有力;有利于对成瑶进行全方位的刻画,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2小说在叙述时交替使用了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_答案文章通过全知视角对兄妹二人进行了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二人的冲突;其间又穿插使用有限视角,先以成岗的眼睛观察成瑶的成长变化,后以成瑶的心理活
40、动(噩梦及回忆、反思等)讲述自己和成岗的经历。两种视角的交替使用,使叙事角度灵活多样,使叙述对象更加生动立体。展示了成瑶逐渐成熟的形象特点,丰富了成岗勇敢、坚毅、睿智的革命者形象。3这篇小说在谋篇布局上运用了哪些技巧?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场景画面组合。全文将场景进行组合,以场面变化来推动情节发展,场面的变化表现了故事的跌宕起伏、曲折多变,从而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虚实结合。前 10 段基本为实写;而第 11 段和第 12 段以想象、回忆为主,为虚写;第 13 段和第 14 段又回到现实,为实写。以小见大。借助对待挺进报的态度来反映复杂的革命斗争生活,揭示出深刻的道理。二、对点综合练(2021新
41、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石门阵卞之琳“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洋洋,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他一看来势不妙,就勒转了马头,横冲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王木匠手巧。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
42、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摆退鬼子兵。”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来了。”大家一起想。果然“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王木匠转过头来望望山坡下转进村子里来的白路,仿佛日本兵当真从那边来了,把听众给吓了一跳。“他们先在远处山头上向镇上望,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的。“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八路军走光了。好,那个头儿,吩咐先下去五十个胆子最大的皇军。“开步走!他们下来了,那五十个鬼子,骑了马。”“这条镇不是就完了吗?”宋长发很担心地
43、插上了一句。王木匠没有理他,干咳了一声,接下去:“骑了马,得意洋洋!瞧,第一个麻子,腰板挺得多直啊。瞧,第二个是八字胡子,第三个是小耳朵。小耳朵回过头来,看后面跟来的都很威风,就把头昂得高些。“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闺阁房里。“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铁柜里。“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猪圈里。”“真不是好东西!”谁的声音?李矮子?因为隔壁李矮子院里的驴忽然叫起来了,仿佛怕给日本兵抓去呢。“说话间,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村子。“麻子忽然在一家门口勒住了马。八字胡子、小耳朵和后边四十七个人都勒住了马。满街上鸦雀无声。“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他们看
44、见了什么呀?奇怪。”小梅子插上来一句,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后边那四十七个皇军也这样问哪,可是没有出声。他们不作一声在那边发愣,那五十个皇军。“他们看见了什么呢?奇怪。“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石头门。“他们索性向前跑,沿街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一路上“向左看:石头门。“向右看: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干脆说吧,别那么别扭的!”宋长发老婆着急了,也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他们的脸都白了。听,四面山头上一片喊杀的声音!打枪的声音!八路吧?看,山头上那么多人呢,糟了!糟了!”“好了!好了!”谁的声音?仿佛大家的声音。“他们勒转了马头,死命踢着马肚皮
45、,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他们就横冲直撞,连奔带蹿地逃命了。“逃出了镇口,心里跳得像马蹄一样急呢。“麻子还在想:我这一身肥肉不至于喂他们的麦田吧。“八字胡子还在想:我抢来的钞票不至于被他们捡回去吧。“小耳朵还在想:我怀里的相片不至于被他们拿去上报吧。”“老王,你活像钻进了他们的心里了。”李矮子说,意思是两重的,表示不相信,也表示惊叹他叫人不能不相信。“胡老三,”王生枝说,把眼睛对准了一个衔着旱烟管的男子,“昨天你也在南教场听过政治指导员的报告的,你说我可曾说谎。那条镇叫洪子店,在太行山那边。”“大致还不错,”胡老三说了,“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昼夜。农民救国会集了五百会员,三个钟头
46、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上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可是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那你就少了生意了,人家以后还要你做门板吗?”大家笑了,同情王生枝。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结
47、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心,说不出由于哪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延安,1938 年秋(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王木匠重提诸葛亮八阵图故事开头,再写村民们的表情神态,这样,石门阵故事还未正式展开,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形象就已经确立起来了。B小说描写村民们的面孔,用“带胡子的有,麻的有”,而不用“有的带胡子,有的麻”,突出了不同面孔最显著的特点。C小说调动了许多“声音”来配合王木匠的讲述,如小梅子等人的插话、王木匠的干咳声,乃至与故事毫不相干的驴叫声,读来令人如临其境。D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不
48、仅使小说叙事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答案D解析“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错。小说的主题就是表现抗日战争中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这一结构并不能使主题更加多元。5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答:_答案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6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_答案现实生活中的门是木头门,洪子店村民以砖头堵门;在王木匠的故事加工中,砖头门变成了“石头门”,战斗故事随之变成了传奇的“石门阵”;王木匠从现实中明白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即只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才有实现“夜不闭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