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个人信息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姓名姓名 单位单位 联系方式联系方式 设计者设计者 高建辉 教学基本信息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课题 大鼓和小鼓 学科学科 音乐 学段学段 12 年级 年级年级 一年级 相关相关 内容内容 核心内容: 歌曲大鼓和小鼓的演唱 本领域的相关内容: 大鼓和小鼓的识读乐谱、综合性艺术表演。 它领域的相关内容: 大鼓和小鼓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 情感、探索音响与音乐。 教材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音乐 一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版音乐教材 出版日期: 2014 年 1 月 是否已实施是否已实施 是 1 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指导思
2、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基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 “音乐教学应 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聆听为主,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 乐体验,鼓励学生运用音乐的语言表达情感,有情感地演唱歌曲”为理论依据。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音乐能力和认知特点, 以“感知音乐中音的高低”为本课的指 导思想。 2.2.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背景分析 (一)(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歌曲大鼓和小鼓这是一首2/4拍的日本儿童歌曲,F大调,一段体的曲式结 构。歌曲不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还有力度的模仿。而在一年级上册中,我们 学习了音的强弱,所以在演唱时除了对音高、低的模仿,还可以渗透力度的表现,
3、如谱例所示: 2 歌曲是由八小节,两个乐句构成,简单易学。其中一、三小节的旋律完全相 同,而且每个小节都有同音反复出现。 歌曲内容为大鼓和小鼓的敲击,不仅体现了音的力度对比,还体现了音的高 低变化。教科书在呈现方式上,在“咚咚”和“嗵嗵嗵”歌词下面,分别添加了 大鼓和小鼓的图片,直观地表现了大鼓和小鼓的形象。 音域:歌曲音域为九度,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二组的d。音域对于一年级的学 生来说还没有涉及到,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指导。 节奏: 歌曲的节奏由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构成, 对于有了半年学习经验的一年级学 生可以胜任。节奏型如下: (1)(2)(3) 音程:大二度、大小三度、纯四度、纯五度、大六度,
4、大跳对于一年级学生 来讲是个难点。 音级跨度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是个难点,如下: (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班级为我校一年级 3 班的学生,学生们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与能力。 1 节奏与节拍 掌握了由 、 构成的节奏型;能够较好地分辨出 2/4 拍和 3/4 拍; 2 音准与读谱能力 音准经过半年的训练,70%学生能够唱准由 mi、sol 构成的三音组,刚刚开始 练习加入 la 音构成的三音组,所以 la 音的演唱音色不够好,但是可以听辨出 mi、 sol、la 构成的三音组。并能够在 C 调中准确识谱,但是在 F 调中的识谱还需教师 进行指导。 3音乐知识 知道节拍、节奏、力度、小节
5、、小节线、终止线等音乐术语; 4其他能力 (1)有 8 个学生学习钢琴,因此他们在听辨音高过程中会用固定调唱音高, 这部分孩子的识谱能力较强,但是也是固定调; (2)学生聪明识谱较快; (3)具备一定的音乐活动能力。 5本课中不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F 调的识谱试唱;四度、五度、六度大跳。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 1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将采用对比、模仿、体验、互动、探究、合作等教学 方式,逐步有层次的开展本课教学。 2 2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四)技术准备:(四)技术准备: 1利用 Overture2 打谱软件制作乐谱。 2利用PowerPoi
6、nt制作课件。 3利用录屏软件录制朝鲜族歌曲。 3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1 1前期教学状况:前期教学状况: 一年级的学生刚一入学就开始进行了比较科学、系统的节奏与音准的训练,一 年级 3 班的学生在音乐知识与技能、音乐表现力方面都略高于平行班。但对于 F 调的歌曲识谱、同音反复音准的掌握、歌曲中的大跳纯四度、纯五度音程的把握 以及一音多字的演唱都是有难度的。 2 2问题与对策:问题与对策: 问题 1:F 大调的识谱。 对策 1: (1)运用无调性识读乐谱,先让学生知道 do 音位置。 (2)线间变化识读乐谱,找到 do、mi、sol 位置,反复练习。 (
7、3)最后加入低音 sol。 问题 2:同音反复和纯四度、纯五度大跳处的音准不易掌握。 对策 2:教师应让学生反复聆听、反复练唱。 问题 3:曲中一音多字的情况学生容易唱错。 对策 3:教师要重视按节奏读词这一环节,把一音多字处的演唱问题在读词环 节解决。 3.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含重、难点含重、难点) )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乐于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乐于体验、感受、表现歌曲,喜欢参与本课的 音乐实践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中,运用聆听、感受、体验、模仿、探究、 对比等教学方法学唱歌曲,有感情
8、地演唱表达歌曲情感。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音的高低。 2能用活泼、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 (四)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教学难点: (1)歌中大跳处的准确演唱 (2)词曲结合(一字多音) 4.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本课的教学由以下六个环节组成, 具体过程如下: 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初步体验初步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模仿、对比生活中的声音、噪音、乐音乐器,区分音 的高低。 教师播放老牛和小鸟的叫声,学生听辨后模仿。 (1)谁能模仿一下它们的叫声? (2)他们的叫声有什么区别?
9、 2区分大鼓和小鼓的音高噪音二(不同乐器的声音)噪音二(不同乐器的声音) 。 教师出示并分别敲击大鼓和小鼓,学生听辨后模仿并分辨音的高低。 (1)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初步体验初步体验 进一步体验进一步体验深化体验深化体验 体验内化体验内化 自由表现自由表现 体验反馈体验反馈 4 (2)再次聆听区分音高。 (3)谁能模仿一下它们的声音? (4)谁能听出并模仿打鼓和小鼓的节奏? dong dong tong tong tong 咚 咚 嗵 嗵 嗵 3区分木琴的音高乐音(同一乐器的声音)乐音(同一乐器的声音) 。 教师出示并敲击木琴,学生听辨后模仿并分辨音的高低。 (1)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10、(2)谁能听辨后模唱出它们的音高? (3)谁能按节奏唱一唱吗? (4)谁能按照这个音高模唱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二、聆听识谱二、聆听识谱进一步体验进一步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模唱、师生接龙等方法,进一步感受大鼓和小鼓敲击 时发出的音高。 1导入歌曲 谈话:你们唱得真好,我是想送给你们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 吧!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1)你感受到了什么? (节拍、情绪、歌词等) (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唱的歌曲,你们来为这首歌曲起个名字吧? 3.学唱歌曲旋律。 教师引导学生识谱视唱歌曲旋律 (1)认识 do 音位置 (2)在五线谱中找到 do、
11、mi、sol 位置 (3)师生接龙学唱旋律 (4)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5)教师纠正学生唱得不准确处 (6)再次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三、唱会歌曲三、唱会歌曲深入体验深入体验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演唱歌曲,深入体验、感受大鼓和小鼓 的在敲击时的音高和音色,准确演唱一音多字处。 1.朗读歌词 (1)区分“擂”、“敲”的不同。 (2)教师指导学生按节奏高位置朗读歌词。 (3)学生完整读歌词。 5 2. 演唱歌词 (1)学生边读词教师边弹琴,学生自然跟琴演唱歌曲。 (2)教师弹琴学生跟唱歌曲。 (3)教师纠正学生唱不准确处。 四、唱好歌曲四、唱好歌曲体验内化体验内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唱
12、准歌曲的同时,深化体验敲击大鼓和小鼓,感受敲 击力度的不同,用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并用大鼓为歌曲伴奏。 1.加入力度的变化演唱歌曲 (1)你们在上学期学过一首歌曲大雨和小雨 ,你们能唱唱吗?在唱的时候 是用怎样的声音表现大雨和小雨的? (2) 大鼓和小鼓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力度表现呢? 2.加入大鼓和小鼓的敲击为歌曲伴奏。 3.加入木琴的伴奏。 五、拓展歌曲五、拓展歌曲自由表现自由表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音高,运用身体及身边的物品为歌曲伴 奏,了解鼓的相关的文化。 1探索身边的物品的音高 (1)我们身边的物品在敲击时有没有音高的变化呢? (2)学生用手敲击小凳子,分别敲凳子是否有音
13、高的变化? (3)用敲击凳子的声音为歌曲伴奏 2.用身体乐器为歌曲伴奏 (1)我们的身体也是一件乐器,你能利用它为歌曲伴奏吗? (2)小组探究,如何用身体乐器为歌曲伴奏? (3)小组展示,评价。 3.了解各种各样的鼓,增长学生的知识 六、课堂小结六、课堂小结体验反馈体验反馈 【设计意图】小结本课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玩得开心吗? 5.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一)评价方式: 采用形成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自评、 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此外,教师还以鼓励性语言为主, 关注各层次学生
14、的学习。 (二)评价量规:(二)评价量规: 项目项目 评价要点 A、优秀 B、良好 C、一般 自自 评评 互互 评评 师师 评评 教学教学 效果效果 评价评价 能用活泼、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能在模仿大鼓和小鼓的歌声中表现 音的高低、强弱。 6 能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6.6.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一) 分层体验感受音的高低、强弱和音色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唱会歌曲的基础上,感受并体验鼓的音色、音高和敲击 的力度,同时让学生知道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同时了解一些鼓的相关文化。一 年级学生虽然认识鼓,但是并不真正了解鼓,也很少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鼓,更 不用说
15、不同大小、不同种类的鼓。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通过六个层次的体 验活动:初步体验进一步体验深入体验体验内化自由表现 体验反馈,这六个层次由浅入深,引领学生们在了解鼓的音高、音色、敲击力度 的同时,还知道了音是有高低、强弱的,同时也知道了乐音和噪音的知识。 (二) 音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设计教学 环节时,我有意识地从生活入手,从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 中学到知识声音有高低(不同物种) ;而后引入这节课的主题:大鼓、小鼓, 通过聆听、对比,感受同类物体发出的声音也有高低之分;接着让它们聆听敲击 木琴的
16、发出的声音,得知同一物体也可发出不同高低的声音,让学生知道:音的 高低。高低不同的音组合在一起就可以演绎出美妙的音乐,而美妙的音乐又可以 由身边的物品演绎,回归生活中去。 (三)对比聆听、模仿体验 对比、模仿是音乐教学做好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要学生感知“音的 高低”,而高低原本就是通过对比感受出来的。在实际的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环 节我都注重让学生对比聆听:老牛和小鸟、 大鼓和小鼓、 木琴的高低音、 身体乐器、 小凳子的敲击等。让他们在对比聆听中感受音的高低。再有就是模仿,模仿老牛 和小鸟的叫声,模仿大鼓和小鼓敲击发出的声音,模仿木琴的高低音,模仿大鼓 和小鼓的敲击动作等,在模仿体验中学生进行对比,增长知识,明白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