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课题:摇篮曲 授课类型授课类型:以欣赏课为主的综合课 授课对象授课对象:四年级 授课学时授课学时:1 学时 教学用具教学用具:多媒体 钢琴 一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勃拉姆斯的这首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 1868 年。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 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 切祝福的动人画面,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爱。这首歌 曲虽为 3/4 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 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化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 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语义。 二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欣赏与“母爱”有关
2、的艺术作品,感悟其中蕴含 的情感,让学生学会感恩。 2、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用连贯、流畅、 甜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表演,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了 解摇篮曲的音乐体裁。 三三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 装饰音(倚音)的唱法 2、 引导学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3、 节拍的强弱处理,八度大跳及高音的演唱 四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 体会摇篮曲的情绪与风格 2 演唱摇篮曲,让学生体验亲情,懂得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激 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一(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用游子吟这首诗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共同讨论 这
3、首诗含义和情感。 总结:儿行千里母担忧,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 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 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今天就学习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 摇篮曲 。 (二)学习新课(二)学习新课 1 播放摇篮曲请同学们竖起小耳朵认真听这首歌,并思考这 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用怎样的力度和速度情绪来演唱这首歌。 总结: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福,速度徐缓,情绪亲切、温 馨、静谧。 2 介绍作者及作品 德国十九世纪后半叶的作曲家,出身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早 年曾从戈赛尔、马克逊学钢琴,一生交游颇广,尤其得到舒曼夫 妇及约阿希姆赏识与支持,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
4、曲家。 作品既有古典式的庄严和稳重,又有浪漫式的热情和奔放。 擅长描写大自然的景色,善于吸取民间音乐素材。 就其历史功绩而言,在德国音乐史中,与巴赫, 贝多芬并称德国 音乐史上的“三 B” 。 六十年代,他定居维也纳,把当时欧洲这个音乐中心作为他的 第二故乡。l897 年 4 月 3 日他在维也纳逝世。 3 出示歌谱,学唱歌曲 随琴模唱歌曲旋律 (1)采用随琴模唱法视谱,掌握歌曲旋律。 (2)教师呈现乐谱,学生思考:歌曲有几个乐句?应该在哪换 气? 引导学生标出换气口,引导学生在唱谱时注意吸气和换气。 (3)强调在八度大跳处,找发声练习中的感觉用气息支持声音。 模唱歌词,初步唱会歌曲,通过对比
5、演唱和探讨解决以下问题: (1)感受装饰音的作用并唱好装饰音。 (2)在演唱中注把握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情绪。 五五 创作表演创作表演 1、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可利用教室内资源自编自导进行演唱 排练,教师负责音响播放及侧面观察、引导。 2、分组汇报演出,学生相互欣赏评价。 3、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六六 欣赏中外摇篮欣赏中外摇篮曲五、欣赏中外摇篮曲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曲五、欣赏中外摇篮曲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 陶陶。 1、舒伯特摇篮曲 师播放舒伯特摇篮曲 ,学生随着歌曲一起唱。 2、东北民歌摇篮曲 师播放东北民歌摇篮曲 ,老师随着歌曲一起唱。 讨论:比较二首歌曲的异同。 师:不同是前者直接抒发感
6、情,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感 情。 相同是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 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摇 摆的节奏。 总结: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为使婴儿 安静入睡而唱的歌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 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安宁、亲切的气氛,曲调、平静、 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七七 小结小结 师:通过你们的演唱和表演,让我感觉到你们与妈妈的爱是 那么深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 着我们, 为了我们, 母亲付出了很多很多, 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 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歌曲,想一想妈妈平时为我们 不停的操劳,此时此刻,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