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6 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高一年级(下) 数学(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题 5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果 a1, b1,若 ax by 3, a b 2 ,则 的最大值为 ( ) A. 2 B. C. 1 D.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a x by 3, , 当且仅当 a=b时取等号 考点:基本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分,把答案直接填在题中横线上。 13. 已知不等式 x2 2x k2 10对一切实数 x恒成立,则实数
2、k的取值范围为_ 【答案】 ( , )( , ) 7 【解析】 不等式 x2 2x k2 10对一切实数 x恒成立, =(?2)2?4(k2?1)2, 实数 k的取值范围为 ( , )( , ). 14. 在 ABC 中, A 60 , 是方程 的两个实根,则边 BC长为_。 【答案】 【解析】 a和 b是方程 的两根, =3,且 =2,从而得到 b2+c2=(b+c)2?2bc=5 ABC中,已知 A 60 , BC2=b2+c2?2bccosA=5?22( )=3, 可得 15. 如图,在三棱柱 A1B1C1 ABC中, D, E, F分别是 AB, AC, AA1的中点,设三棱锥 F A
3、DE的体积为 V1,三棱柱 A1B1C1 ABC的体积为 V2,则 V1 V2 _. 【答案 】 124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 D, E,分别是 AB, AC 的中点,所以 SADE : SABC=1 : 4, 又 F是 AA1的中点,所以 A1到底面的距离 H为 F到底面距离 h的 2倍 即三棱柱 A1B1C1-ABC的高是三棱锥 F-ADE高的 2倍 所以 V1: V2= SADE?h/SABC?H =1: 24 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 16. 设数列 an,若 an 1 an an 2(n N*),则称数列 an为 “ 凸数列 ” ,已知数列 bn为 “ 凸数列 ” ,且 b1
4、2, b2 1,则 _ 【答案】 2 【解析】 an 1 an an 2 8 an 2 an+1 an 3 + 得: an 3=-an, an 6=- an 3= an. 所以数列 an是周期为 6的数列,即数列 bn是周期为 6的数列, 所以 . 点睛:已知数列的递推关系求通项一般有两个方法:构造新数列和归纳猜想 . 一般用构造即为通过构造新的等差或等比数列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归纳猜想适用于数列递推关系较为复杂不宜构造时,通过罗列数列的有限项来观察规律 .本题亦可通过归纳得到周期为 6.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个小题,共 70分。解答要写 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 1
5、)已知点 A( 1, 2)和 B( 3,6),直线经过点 P(1, 5)且与直线 AB平行,求直线的方程 (2)求垂直于直线 ,且与点 的距离是 的直线 的方程。 【答案】 ( 1) ;( 2) .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平行关系得直线斜率,金额由点斜式写方程即可; ( 2)由垂直得斜率,设直线 m的方程为 ,利用点到直线距离列方程求解即可 . 试题解析: ( 1) 直线又过点 P(1, 5),则直线的方程为: ( 2)由已知条件可得 ,则设直线 m的方程为 , 又与点 的 距离是 ,则 ,得到 , . 18. 已知函数 ( 1)求 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值 ( 2)设 是第一象限角,且
6、求 的值。 【答案】 ( 1) 的最小正周期是 ,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 2) . 9 试题解析: (1) 的最小正周期是 ,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 2) 则 则 即 又 为第一象限的角 则 . 19. 如图,梯形 中, 且 ,沿将梯形 折起,使得平面 平面 . (1)证明: ; (2)求三棱锥 的体积; ( 3)求直线 。 【答案】 ( 1)见解析;( 2) ;( 3) . 【解析】 试题分析: ( 1)取 BF中点为 M, AC 与 BD交点为 O,连结 MO, ME,由已知结合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四边形 OCEM为平行四边形,然后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得答案; ( 2)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 BC 平面 DEF,然后把三棱锥 D-BEF的体积转化为三棱锥B-DEF的体积求解 10 ( 3)分析条件得 , 连结 , ,由 求解即可 . 试题解析: (1)证明 如图,取 BF 的中点 ,设 与 交点为 ,连接 . 由题设知, , ,故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即 . 又 , , . (2)解 平 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 , 平面 . 三棱锥 的体积为 . ( 3) 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又 又 , 又在正方形 中 连结 , 20. 在 对应的边分别为 ,且, (1)求角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