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 听听, 秋的声音 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现代诗歌。 作者毕国瑛抓住秋天里树叶飘落、 蟋蟀唱歌、大雁鸣叫、秋风等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 优美,富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 一、教学效果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小朋友最喜欢游戏,他们参加游戏的积极性很高,因此很多新 课导入都是采用游戏导入,这样能很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本课教 学中,我采用“听声辨物”的游戏,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上课开始,我就故作神秘,请学 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播放一些动物的声音,让学生猜一猜。然后导入:一
2、位诗人在秋天听 到很多美妙的声音,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2.由扶到放, 先读后演。 我在备课这首诗时, 发现这首诗的前三小节结构一样, 教学时, 我重点指导第一小节。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在学生读到“大树抖抖手臂, 刷刷 ,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时,老师问: “如果你就是大树你准备怎么同黄叶道别?”这一问题旨在 让学生移情入境,体会诗境,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产生情感共鸣。然后再指导朗读,学 生读得声情并茂,体会黄叶和大树的依依惜别之情。而第二、三小节写蟋蟀和大雁,老师放 手让学生去自由读,并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阳台、大雁和白云是怎样道别。这样由 扶到放,先读后演,既让学生在合作中训练了
3、语言,发展了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情感,以读 促悟。 二、成功之处二、成功之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熟读 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教学本课时,我在学生熟读第 1-3 节的 基础上,进行仿写训练。如:听听,秋的声音, “哗啦,哗啦”是( )的声音。听听,秋 的声音, “咔嚓,咔嚓”是( )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 “滴答,滴答”是( )的 声音。让孩子仿造句子进行语言实践,进行仿说、仿写。这不仅是课文的延伸,也为习作教 学进行了积累和创作。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展开了想象,发展了思维,积累了语言。 三、不足之处三、不足之处 回
4、顾本课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三年级学生由于知识储备有限,对于个别词语 理解有较大困难,特别是“歌韵”“歌吟”。由于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我迫于 时间的压力,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说教,仍然有很多学生不理解。教得急 躁,效果不好。 四、改进措施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制定以下改进措施: 1.重视课本插图的教学。很多插图是课文的另一种补白,重视插图的认识、学习,既可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可增进学生的情感,努力做到看图联文、看 图想文、以图补文、以文解图,切实掌握相关知识。 2.“歌韵、歌吟”意思的理解使我明白:必须懂得换位去思考每一位学生,多说让
5、学生 可以理解的内容,让学生消化。在教学中,老师千万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应该多多鼓励让 学生去探索,发现,如果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应该及时启发和指导,发挥主导作用,切不能 代替学生的想法,否则学生的探索精神被打压的同时,学生也不能彻底理解课文真意。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 听听,秋的声音 ,一读题目,顿觉浓浓的秋情盈入心怀。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 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走进秋,走入诗的意境,我仿佛听到了秋日私语的琴声在缓 缓奏响,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 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诗歌就是这样,遣词造句 富有无穷的想象
6、, 每一个字、 每一个词都浓缩成了一股隽永的美, 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一声“黄叶道别的话音” ,让我们体验到了依依的惜别之情;一句“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使 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机;一阵“暖暖的叮咛” ,让我们品味着真切的情谊。 一教学效果:1.在新课的导入中,我设计了游戏环节,意在让我和学生的第一次课堂 在愉快的开始中进行。我设计了“猜猜我是谁?”的游戏,我分别选取了具有春、夏、冬季 节有代表性的声音青蛙、知了和北风呼啸声,然后要学生说说谁还没有和我们见面?学生立 刻说出是“秋天” ,在学生“秋姑娘”的呼唤声中出示秋天美丽的图片,配上了动听的音乐, 学生此时沉浸在秋天的美景中,
7、 时不时发出 “哇哇” 的声音。 我顺势问了 “秋姑娘美吗?” 学生多喊着 “美” 。 紧接着我以 “秋姑娘不仅有美丽的衣裳, 还有美妙的声音, 你们听到过吗?” 逐渐引入课文的学习。导入环节衔接比较自然,从视觉和听觉上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秋天的氛 围,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理解“叮咛”一词时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让学 生说说每天早上父母、爷爷奶奶送你来上课的时候经常说什么,感受家人“叮咛”对孩子包 含的深深情意。再以观察词语, “叮咛”有两个“口” ,顾名思义就是嘴巴一遍一遍地说,再 三的叮嘱就叫“叮咛” ,加深学生对该词印象。再让学生演一演深情的大雁,对自己的好朋友 “叮咛”一下,
8、学生便会说出“再见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感冒了! ” “再见了,我会 想你的! ”等话语。 “叮咛”这个词语在这段的理解中比较顺利,如果我对学生的评价再提升 一个阶梯效果可能会更好。 二成功之处:高效课堂虽然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可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要起到一 定的作用。恰如其分的点拨、引导对孩子们理解课文会是锦上添花。当学生初读诗歌水平一 般时,若能调整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分小节品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既打破了单一的朗读 展示,又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这时我才茅塞顿开:理解课文需要读,朗读则是理解诗歌 的表现,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是要建立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是啊,告诉孩子们轻声朗读, 秋会离我们更
9、近,孩子们就找到点儿感觉;给学生配上音乐,朗读就有了几分味道。孩子们 的潜能是无限的, 它需要在课堂中不断挖掘。“方法大似力气” 说得极好, 教学方法极为重要。 三不足之处:首先在备课时, “备学生”的这一环节考虑得不够周到。课前只是让学 生依据学案进行自学,只是觉得说话练习是个难点,给孩子们略加指导外,其余的内容并没 有给孩子进行过多的指导,忽略了孩子还小,接触写作的时间不长。仿写对于他们来说是个 难点。 四改进措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精心创设情境,唤醒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 维, 使学生进入亢奋状态, 学生就会被情境所感染, 被内容所陶醉, 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这种融洽的师生情感会使师生心灵之弦产生微妙的碰撞,使学生和文本产生强烈的共鸣,奏 出和谐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