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群的数量特征“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利用标记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增长率与增长速率“J”形增长的曲线模型“S”形增长的曲线模型典例:图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2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种群数量增长曲线,B点种群数量为点种群数量为K/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图2中曲线中曲线Y表示种群在表示种群在B点出现环境阻力点出现环境阻力B图图1所示种群在第所示种群在第10年至第年至第20年期间数量先减少后增加年期间数量先减少后增加C图图2中曲线中曲线X可表示图可表示
2、图1中前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D渔业捕捞时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应在图渔业捕捞时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应在图2中的中的B点进行捕鱼点进行捕鱼C Cl 解析图2中曲线Y为“S”形曲线,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增长过程中环境l 阻力一直存在,A错误;图1所示种群在第10年至第20年期间1,种群数量一直减l 少,B错误;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每年以固定倍数增加且大于1,符合“J”形曲线模l 型,所以可以用图2中曲线X表示,C正确;图2中的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渔业l 捕捞时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一般都在B点后捕捞,使其捕捞后处于最大增长速l 率,进而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
3、恢复,D错误。两种增长模型的比较血细胞计数板这个大方格长和宽各为1 mm,深度为0.1 mm,容积为0.1 mm3。血细胞计数板是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它由四条下凹的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它的中间被一个短横槽隔为两半,每个半边上刻有一个方格网(如图A)。每个方格网上有9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供计数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通常有两种规格,一种是大方格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为16个小方格,如图B;另一种是大方格分为16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为25个小方格,如图C。这两种规格的计数室,每个大方格都由400个小方格组成。计数公式一以25(中方格)16(
4、小方格)的血细胞计数板为例,计数时共计数图B中颜色加深的5个中方格(共80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根据下列计算公式,计算1 mL悬液中的酵母菌数量:m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80个小方格内酵母菌个数/80)400104稀释倍数。二16(中方格)25(小方格)的血细胞计数板计算公式:1 m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100个小方格内酵母菌个数/100)400104稀释倍数。实验注意事项一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需要做重复实验,目的是尽量减少误差。二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三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
5、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四制好装片后,应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五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计数。六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稀释培养液重新计数,以每小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稀释培养液时要进行定量稀释,便于计算。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该因素对种群数量作用的强度与种群的密度相关,如食物、天敌、病原体等。非密度制约因素:该因素对种群数量作用的强度与种群的密度无关,如气温、干旱、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
6、。种群“S”形增长曲线的分析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b点的应用消灭害虫应尽早进行,将种群数量控制于加速期(b点)之前,严防种群增长进入加速期c点(K/2值)的应用对有害生物:严防种群数量达到该点,如鼠种群数量达到K/2时,鼠害将难以控制对有益生物:黄金利用点,当某种群资源被利用后维持于该点时将具最强更新能力,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e点(K值)的应用对有害生物:限制生存条件,降低环境容纳量对有益生物:改善生存条件,尽量提升K值群落的物种组成一物种丰富度强调的是生物的种类而不是数量。1.越靠近热带,物种丰富度越高。2.随着纬度的增加、海拔的增高,水深深度的增加,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二优势种:在群落中,不仅
7、数量较多,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优势。种间关系l(1)原始合作l 举例:海葵和寄居蟹。l 特点:双方都受益,分开也能独立生活。l 数量关系和营养关系:l(2)互利共生l 举例:豆科植物和根瘤菌。l 特点: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一般不分开)。l 数量关系和营养关系:种间关系l(4)种间竞争l 举例: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l 特点:生活环境、生活习性越相近的物种间斗争越激烈;生存能力不同时,呈现“你死我活”的变化;生存能力相当时,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l 数量关系和营养关系:l(3)捕食l 举例:翠鸟捕鱼。l 特点:一般情况下,捕食者不会把被捕食者全部吃掉;数量上相互制约,呈现“
8、被捕食者先增加先减少,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的变化。l 数量关系和营养关系:种间关系五寄生1.举例:马蛔虫和马、菟丝子和植物、噬菌体和细菌。2.特点: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3.数量关系和营养关系:典例l 有一种紫腹巨蚊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蚊幼虫为食,当它发育成成虫后,又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竹类植物的关系分别是(C)l A种间竞争、捕食B捕食、种间竞争l C捕食、寄生D寄生、捕食l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紫腹巨蚊以毒蚊幼虫为食,说明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是捕食关系;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说明紫腹巨蚊与竹类植物是寄生关系,C正确。(1)垂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1.植物的分
9、层主要与其对光的利用有关(如图所示)。2.动物的分层与其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可以说,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群落的空间结构二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土壤盐碱度和湿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三群落结构的形成及意义1.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性。2.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典例龄组/年砍伐强度/%24.025.938.61013.2414.7315.642072.5475.0981.0830161.
10、87166.10171.12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为更好地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为更好地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的影响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的影响(单位:单位:thm2),结果如表所示,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C)A.应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应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B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
11、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适当砍伐改变了落叶松种群的水平结构,减少了竞争适当砍伐改变了落叶松种群的水平结构,减少了竞争D适度砍伐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适度砍伐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解析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可采用样方法,A正确;据表可知,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变化趋势基本一致,B正确;适当砍伐改变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种群无水平结构,C错误;适度砍伐有利于提高生物量,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D正确。典例为防治“水华”,研究管理人员在某湖泊中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并投放花白鲢(鱼)、草鱼、鲤鱼等,对该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湖泊的“水华
12、”主要是蓝细菌大量繁殖的结果,则引起其大量繁殖的原因主要是水体中的N、P含量增加,水华发生时会导致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减少(填“增加”或“减少”)。2.投放的花白鲢(鱼)、草鱼、鲤鱼的种间关系为种间竞争,其在水体中的分布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等因素的影响。3.为研究某挺水植物对蓝细菌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挺水植物与蓝细菌共同培养,结果表明该挺水植物能明显抑制蓝细菌的生长,则据此推测,挺水植物能够抑制蓝细菌生长的原因可能是挺水植物竞争阳光的能力强于蓝细菌,挺水植物竞争无机盐的能力强于蓝细菌。生态位2个生态位有重叠的物种(A)经过自然选择,生态位发生分化,重叠部分c缩小或消失(B)。(2)研究生态位的
13、意义研究生态位的重要意义在于合理地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利用不同生物之间生态位的差异,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从而获得更大的价值。生态位的分化群落中生态位相似的物种会发生竞争,夺取生态位。生态位越相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通过自然选择,生态位发生了分化,从而减少或排除了它们的竞争,使它们共存下来(如图)。实验原理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一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二调查内容:群落中的物种数(丰富度)、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三调查方法:用取样器取样法四统计方法1.记名计算法:在一定面积(体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2.目测估计法:按预
14、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第2、3节群落的主要类型和演替l 善于挖洞和快速奔跑行为的动物主要分布于(B)A热带雨林B草原 C荒漠D冻原典例下列关于群落种类与其环境特征的组合正确的是(C)1.沙漠雨量稀少,温度高且温差小2.冻原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但生长较快3.草原代表动物有野驴、黄羊等4.落叶阔叶林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主要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运用“进化与适应观”“结构与功能观”,分析不同类型生物群落中生物的特点题目信息应联想的知识点举例主要环境状况气候条件干旱或降雨少荒漠或
15、草原;湿润、降雨多森林等外貌特征沙砾裸露等动植物应具有耐旱特点;树冠遮天蔽日动物多为树栖或攀缘动物主要生物特点结构特点叶片表面有蜡质层草原植物;动物表皮外有角质鳞片覆盖荒漠动物行为特点 昼伏夜出、善于穴居荒漠动物;善于快速奔跑草原动物典例l 种植抗旱的蒿类植物能有效治理局部沙化的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1.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不改变其速度2.治沙植物应选用根系发达、叶小或退化的品种3.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4.在沙化环境中觅食的植食性动物之间只有种间竞争关系l 解析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也能改变其速度,A错误
16、;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水分,C错误;在沙化环境中觅食的植食性动物之间不只有种间竞争关系,还可能有其他种间关系,如原始合作等,D错误。群落演替两种类型的比较类型内容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来有群落的环境,虽失去了原有植被,但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和植物的种子等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群落演替的方向及变化方向简单复杂稳定复杂简单稳定实例大多数自然群落(环境条件适宜)受污染或被破坏的群落能量变化增加并趋向于稳定减少并趋向于稳定物质变化
17、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网中生物数量的变化分析食物网中生物数量的变化分析(1)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相关生物都减少。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相关生物都减少。(2)“天敌天敌”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竞争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竞争加剧,种群数量最后趋于稳定。加剧,种群数量最后趋于稳定。(3)“中间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举例如下: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举例如下:若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将减少,鹰过多捕食兔和食草鸟,若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将减少,鹰过多捕食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
18、少,因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以依靠其他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数量基本不变。物来源维持数量基本不变。l【深入思考】l若由于灾害使得绿色植物大减,则最高消费者的数量将会如何变化?l答案减少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应注意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二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三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四分解者: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
19、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五联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六植物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七动物消费者:秃鹫、蚯蚓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八细菌分解者: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如蓝细菌)是自养型,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草兔狐狼所属类型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成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食物链的分析食物链的分析(1)每条食物链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起点总是生产者,最末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末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
20、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为多种动物,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最高营养级,中间为多种动物,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2)在食物链中,当某种生物大量增加时,一般会导致作为其食物的上一在食物链中,当某种生物大量增加时,一般会导致作为其食物的上一营养级数量减少,作为其天敌的下一营养级数量增多。营养级数量减少,作为其天敌的下一营养级数量增多。(3)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使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使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种动态变化中。(4)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经长期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经长期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
21、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5)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种群。体,也不一定是某种群。食物网的分析一营养位置: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猫头鹰在食物网中分别占有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即猫头鹰在该食物网中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二种间关系: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蛇与猫头鹰,二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三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
22、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数量。四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NoImage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暴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回答问题:一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二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三.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_。四.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物成分是_。种间竞争和捕食寄生小于典例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
23、解者分解者能量流动概念的理解某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与去向(定量分析时)logo一能量来源二能量去向:a.自身呼吸作用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d.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典例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A1、A2分别代表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图解表明初级消费者并未获得生产者同化的所有能量C解析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A1为
24、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1为未被利用的能量,C1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而D1A2B2C2D2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A正确;A2代表初级消费者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2为未被利用的能量,C2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D2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B正确;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1(A2B2C2D2),C错误;图解表明能量流动在生产者中有多个去向,只有一部分(D1)流向初级消费者,D正确。典例A.图中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B.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C.表示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从能量关系看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25、是()C解析据图分析,是次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属于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而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它同化的能量,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A项错误。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如第一营养级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获得能量,其他营养级主要通过捕食获得能量,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只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其他营养级的能量除此之外还可以流向下一营养级,B项错误。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而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C项错误。为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其去向除了流向下一营养级(三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外,还有呼吸消耗和未被利用的,所以,
26、D项正确。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能量流动的计算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获得能量最多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需最多能量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获得能量最少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需最少能量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1)计算思路: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明确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别,能量传计算思路: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明确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别,能量传递效率为递效率为10%20%,解题时注意题目中是否有,解题时注意题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多”“”“最少最少”“”“至少至少”等特殊等特殊的字眼,从而确定使用的字眼,从而确定使用10%或或20%来解题。来解题。(2)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能
27、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最值”计算计算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少。具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少。具体计算方法如下:体计算方法如下:能量流动的计算三能量传递效率的有关“定值”计算1.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而需按具体数值计数。例如,在食物链ABCD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A的能量为M,则D获得的能量为Ma%b%c%。2.如果是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比例
28、确定,则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四具有人工能量输入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1.注意事项:人为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是该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但却不是从上一营养级流入的能量。2.举例:求第二营养级至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三营养级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包括人为输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包括人为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100%。生物甲、乙、丙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典例一若甲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比例为a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的能量增加m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_ 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二若丙能量中比例为a的部分直接由甲提供,则要使丙能量增加m kJ,至少
29、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_ 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25m20am解析(1)设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x,则xa20%x(1a)20%20%m,求得x 。(2)本小题涉及能量来源调整,可采用逆推法,即ma20%m(1a)20%20%25m20am。典例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若E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为5.8109 kJ,B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为1.6108 kJ,则理论上A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最多是()A4.2107 kJB2.0108 kJC1.0108 kJD2.32108 kJ解析题中已知生产者E的总能量,要求理论上A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最多是多少,则应该用按照最大传递效率
30、20%进行计算。从图中可以看出,E的能量传递有三条途径,但只有两条途径能传递到A。所以C和D获得的总能量为5.810920%1.610810108 kJ,所以A获得的能量最多为1010820%2108 kJ,B正确。B典例下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下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之和为输入到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之和为输入到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B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冬季在温室中养家畜有利于提高家畜的产量冬季在温室
31、中养家畜有利于提高家畜的产量D占占的百分比为能量传递效率的百分比为能量传递效率C典例解析解析输入到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是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故植物所消输入到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是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故植物所消耗的能量与耗的能量与、的和为输入到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的和为输入到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A错误;由于植食错误;由于植食动物粪便是指摄入后未被同化的部分,包含在动物粪便是指摄入后未被同化的部分,包含在中,这部分能量不属于第中,这部分能量不属于第二营养级,二营养级,B错误;冬季在温室中养家畜,可以减少家畜自身有机物的氧化错误;冬季在温室中养家畜,可以减少家畜自身有机物的氧化放能,有利于提高家畜的产量,放
32、能,有利于提高家畜的产量,C正确;正确;表示植食动物有机物积累量,表示植食动物有机物积累量,表示被植食动物摄入的部分,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是:下一营养级表示被植食动物摄入的部分,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是: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同化量/这一营养级同化量,故能量传递效率不能用这一营养级同化量,故能量传递效率不能用占占的百分比表示,的百分比表示,D错误。错误。典例NoImage调查得知某一生态系统共有4个营养级,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流入第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3%B.所有生态系统必须有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才能维持其稳定C.任何生态系统都需
33、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D.该生态系统能量输入大于能量输出,所以该生态系统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B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故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21380100%5.53%,A正确;所有生态系统必须有生产者和分解者才能维持其稳定,B错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C正确;由于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为20 810,输出的总能量为11 9801 890316134 60018 799,输入
34、能量大于输出能量,故该生态系统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D正确。典例玉米同化的能量玉米螟摄入的能量玉米螟粪便中的能量玉米螟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玉米螟流入步行虫的能量179.589.643.235.74.58玉米螟是玉米田中的常见害虫,引入步行虫能有效地治理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田中的常见害虫,引入步行虫能有效地治理玉米螟。科研人员研究了玉米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结果如下表科研人员研究了玉米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结果如下表 单位为单位为kJ/kJ/(cm2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生态系统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35、B玉米螟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玉米螟流入分解者的能量玉米螟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玉米螟流入分解者的能量C玉米螟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为玉米螟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为10.7 kJ/(cm2a)D流经玉米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一般大于流经玉米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一般大于179.5 kJ/(cm2a)B解析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生态系统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A正确;玉米螟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上一营养级玉米同化的能量,不属于玉米螟流入分解者的能量,B错误;玉米螟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89.643.235.710.7 kJ/(cm2a),C正确;玉米田生
36、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一般除了玉米,还有其他植物,所以流经玉米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179.5 kJ/(cm2a),D正确。典例l 20世纪80年代初,洪湖由于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急剧恶化。2005年通过实行禁止污水入湖、渔民上岸、退田还湖、清除外来物种“水花生、水葫芦”,恢复原有土著沉水植物黄丝草、轮叶黑藻等水生植被,投放螺、蚌等综合治理措施,洪湖重新获得了“鱼米之乡”和“人间天堂”的美誉。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1.外来物种和本地的水生植被与螺、蚌等共同构成生物群落2.应尽量选用当地水生植物,为本地动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3.综合治理措施有利于加速洪湖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4.藻类能吸收生活污水中
37、的有机物质,获取营养而大量生长l 解析生物群落是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外来物种和本地的水生植被与螺、蚌并非该地区的全部生物,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藻类不能直接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D错误。如图是某生态农场的生产流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典例A.食用菌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达到了能量多级利用的目的C.因生物种类增加,生态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对有机废弃物的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效益C解析食用菌和蚯蚓营腐生生活,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A正确;该生态系统使废物资源化,如将家畜的粪屑作为食用菌的产品投入,
38、培养食用菌剩下的杂屑作为蚯蚓的产品投入,达到了能量多级利用的目的,B正确;该生态系统通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错误;循环利用有机废弃物,达到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的目的,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效益,D正确。典例(1)如图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固定的太阳能,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2.7%(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2)图图1中中A表示表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39、是在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典例解析解析(1)图图1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第一营养级的同化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量为2370143110103 kJ/(m2a),第二营养级从,第二营养级从第一营养级获得的同化量为第一营养级获得的同化量为14103 kJ/(m2a),所以第,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110100%12.7%。三种生态金字塔的比较项目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形状每一层的含义各
40、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多少各营养级生物有机物总量各营养级生物个体数目典例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3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值,单位为106 kJ。请据图回答:(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_所固定的太阳能。答案111生产者(2)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_。60%20%碳循环(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2)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
41、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的燃烧。(3)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根据碳循环过程判断各组成成分(1)根据双向箭头确定根据双向箭头确定C与与D肯定肯定是大气中的是大气中的CO2库
42、、生产者。库、生产者。(2)根据箭头指向判断各成分根据箭头指向判断各成分D有三个指出,应为生产者。有三个指出,应为生产者。C有三个指入,应为大气中的有三个指入,应为大气中的CO2库。库。A和和B中,一个为消费者,另中,一个为消费者,另一个为分解者,一个为分解者,D(生产者生产者)和和A(消费消费者者)均指向均指向B,则,则B为分解者。为分解者。碳循环都是双向的吗?说明理由。碳循环都是双向的吗?说明理由。答案答案不都是。不都是。CO2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是双向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是双向循环的。在在生物群落内部,沿食物链生物群落内部,沿食物链(网网)传递时,碳循环不是双向的,只
43、能由低营养级向传递时,碳循环不是双向的,只能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单向传递。高营养级单向传递。碳循环的失衡温室效应一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二影响:使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三缓解措施1.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2.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3.提高秸秆还田率,增加土壤储碳量。典例l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通过生态系统的核心生物群落来实现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B)1.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
44、落反复利用2.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不需要外来物质和能量的输入3.土壤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后,被植物利用4.农田生态系统需要不断施肥,是因为农田土壤中的矿质元素随着农产品的输出而流失l 解析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内,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因此需要不断输入能量,B错误。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从文字表述的着重点判断。例如,孔雀开屏如果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比较项目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信息源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生物的生命活动动物信道物理过程化学物质动物的特殊行为信息受体动物的眼、耳、皮肤等器官,植
45、物的叶、芽或细胞中的光敏色素等物质同种或异种生物同种或异种动物个体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作用举例个体水平: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海豚依靠“回声定位”进行捕食、探路、定位和躲避天敌等行为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种群水平: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植物开花需光信息刺激动物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草原上,草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森林中狼与兔相互依据对方气味捕食或躲避有害动物的三种防治方法名称化学防治机械防治生物防治措施化学药剂喷施等人工捕捉等引入天敌或寄生生物优点作用迅速;短期内效果明显无污
46、染;见效快,效果好效果好且持久;成本低,无污染;寄生生物专一性强缺点引起害虫抗药性增强;杀灭害虫天敌,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费时费力;对体型很小的害虫无法实施天敌数量不确定典例近年来某沿海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入海口建立了湿地公园,随着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极大恢复,水质清澈、鱼虾众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大型迁徙鸟类)的数量逐渐增多,但给当地鱼虾养殖户带来新的烦恼,养殖户用塑料袋制作能动的假人来驱赶白鹭。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D)1.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该区域白鹭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2.养殖户利用能动的假人驱赶白鹭模拟了生物的物理信息3.生态恢复大大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47、4.白鹭种群数量剧增,种内竞争会增强,种间竞争也会加剧解析白鹭属于大型迁徙鸟类,决定一个地区白鹭种群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A错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信息,用塑料袋制作的假人能动,模拟了生物的行为信息,B错误;随着生物种类增多,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复杂,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提高,C错误;在有限的食物和空间条件下,白鹭数目增多,会引起种内竞争的增强,也会引起生物种间竞争加剧,D正确。以虫治虫选自梦溪笔谈,文章记叙了北宋宋神宗元年,庆丰地区在秋田中采用“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原文为: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
48、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1.利用“傍不肯”消灭“子方虫”属于生物防治,其优点之一是无二次污染2.害虫防治能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3.“子方虫”和“傍不肯”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4.“子方虫”被“傍不肯”捕食,两者之间可以形成一条食物链解析利用“傍不肯”消灭“子方虫”是利用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属于生物防治,其优点之一是无二次污染,A正确;害虫防治能减少能量流向害虫,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农作物,故害虫防治能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
49、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B正确;生物的种间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子方虫”捕食农作物,则“子方虫”属于第二营养级,“傍不肯”属于第三营养级,所以“子方虫”与“傍不肯”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D错误。重庆彩云湖湿地生态系统经过多年科学有序的综合治理,已成为重庆市湿地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一张名片。湖面水鸟嬉戏交颈,使人联想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诗中“关关”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上的小型植食性动物,可大量啃食牧草,其洞穴常成为小鸟赖以生存的巢穴。若小鸟发现附近有猛禽
50、,就会立刻扑扇翅膀并高声鸣叫,为鼠兔示警。鼠兔是藏狐的主要食物来源,而藏獒经常咬死藏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1.鼠兔、藏狐和藏獒之间形成一条食物链2.小鸟为鼠兔传递的信息类型只有物理信息3.一只藏獒捕食一只藏狐,将获得其10%20%的能量4.人类投放有毒物质控制鼠兔的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解析一条食物链的起始端必须为生产者,鼠兔、藏狐和藏獒都是消费者,不能形成一条食物链,A错误;小鸟为鼠兔传递的信息中高声鸣叫是物理信息,扑扇翅膀属于行为信息,B错误;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此处的“营养级”是指位于食物链中某一级别的群体,而不是个体,因此一只狐捕食一只兔,狐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