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必备考点提纲(附期末试卷及答案3套).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6499883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必备考点提纲(附期末试卷及答案3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必备考点提纲(附期末试卷及答案3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必备考点提纲(附期末试卷及答案3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必备考点提纲(附期末试卷及答案3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必备考点提纲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1、思维的含义: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2、科学的思维方式: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3、思维的特征:差异性和共同性思维的共同特征: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 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2、,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强调由已知未知、由感性理性) 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本质。(强调由具体抽象、由个别一般) 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的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的反映认识对象。(强调再加工、再创造,有目的、有计划、主动)4、思维与实践的关系: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5、思维形态的分类从思维的方向看,有发散思维(向不同方向扩散)和聚合

3、思维(向同一方向收敛)。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综合思维(整体地认识对象)和分析思维(分别地认识对象)。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有辩证思维(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和形而上学思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以概念为基本单元)和形象思维(以感性形象为单元)。6、思维的基本形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区别含义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词语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就

4、属于形象思维基本单元概念感性形象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等在感觉、知觉、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思维表达的严谨性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思维表达的情感性联系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根据思维加工时所使用的基本单元的不同而区分的两种思维的基本形态,两者都属于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抽象思维依赖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有待于上升到抽象思维。【知识拓展】1、科学的思维方式:战略思维: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

5、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 历史思维: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 辩证思维: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创新思维: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法治思维: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底线思维: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2、全面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区别内容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外部联系和各个方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

6、、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形式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阶段认识的初级阶段认识的高级阶段特点直接性和形象性间接性和抽象性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起点,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坚持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因为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更深刻、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指导人们按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世界提醒:从性质上看,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3、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个别特征和属性的反映,使整个认识过

7、程的起始环节;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特征反映,知觉是感觉的综合,是把感觉集中在一起并把他们组合起来,形成对各方面外部特征的整体认识;表象:是人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形象的再现和回忆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全体的反映,包含同类事物的共同的、一般的特征,概念是理性认识最基本的形式;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和断定;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第一框 逻辑的多种含义1、逻辑的含义: (1)与“规律”同义;作为规律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2)指“逻辑规律与规则”;逻辑规律是思维领域内的客观规律。逻辑规则是根据逻辑规律制定出来的规范

8、和准则。(3)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观点);(4)指“逻辑学”这门学问,是研究思维规律与方法的学问。“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2、逻辑学研究的目的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3、 逻辑学的含义:研究思维规律与方法的学问 狭义的逻辑学: 形式逻辑 广义的逻辑学: 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等 二者关系: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4、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

9、为结论的理由。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补充】:推理结论是否一定为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前提内容的真实性、二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5、推理在日常思维中的运用(论证和论辩)(1)论证: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论证是“讲出来”这一活动)(2)论辩: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别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反驳别人的观点。(3)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第二框 逻辑思维的基

10、本要求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必须前后一致,不能游移不定)(1)遵循同一律的理由: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不能游移不定。(2)同一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及要求:常用公式:“A是A”。基本内容及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3)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4)运用同一律应注意的问题: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

11、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2、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不可自相矛盾)(1)遵循矛盾律的理由: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2)矛盾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及要求:常用公式:“A不是非A”。基本内容及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3)违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两可)(4)运用矛

12、盾律应注意的问题:思维中的自相矛盾辩证矛盾。任何科学都要求排除逻辑矛盾,而任何学科又都要求认识事物本身的辩、。证矛盾。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3、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不能骑墙居中)(1)遵循排中律的理由: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2)排中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及要求:常用公式:“A或者非A”。基本内容及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3)违反排中律所犯的逻辑错误:“两不可”4、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13、与基本规律(1)基本要求: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一致性、明确性的思维。(2)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3)必要性: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必要条件。【归纳总结】:1、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规律名称基本内容公式适用范围要求逻辑错误矛盾律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A不是非A矛盾判断和反对判断一致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自相矛盾(两可)排中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A或者非A矛盾判断明确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两不可同一律思想自身同一A是A概念和判断确定性(自身同一)偷换概念、偷换论题2、矛盾律和排中律

14、关系矛盾律排中律区别含义不同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要求不同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错误不同“自相矛盾”(“两可”)“两不可”作用不同运用矛盾律可以以真推假,即具有矛盾关系两个判断,如果一个真,

15、则另一个必假,常用于反驳运用排中律可以以假推真,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假,则另一个必真,常用于证明联系矛盾律与排中律都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人们在运用概念、进行判断、进行推理时必须遵守的具体规则,它们从不同侧面保证思维的确定性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1、科学思维的含义: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2、科学思维两个基本条件(正确思维的条件):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3、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4、科学思维的特征:(重点)科

16、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5、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1)思维素养意义: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把握新

17、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2)思想政治意义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学习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拓展】:如何形成科学思维?内容真实、形式正确;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第二单元

18、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必备知识整理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1概念的含义(1)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2)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重点)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2概念的表达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非一一对应)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多词一义)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一词多义)3.概念的基本特征(重点)-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

19、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2)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3)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概念的内涵确定,一定条件下,其外延就可以由之而确定;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其内涵也可以因此而确定。概念的内涵越深,它的外延越窄;内涵越浅,外延越宽。4.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重点)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依据所指范围相同部分的多少,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分为:全同关系、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交叉关系。不

20、相容关系又称为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是不相容关系的两种特殊情况。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则为相容关系;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外延关系类别图示内容相容关系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公式:A=B(内涵不尽相同)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 外延大:属概念(公式:AB) 外延小:种概念(公式:AB)交叉关系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公式:部分A=部分B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且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反对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

21、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且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5. 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法(1)定义的含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2)定义的构成: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3)下定义的方法: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 + 属概念。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其他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种差”+“属概念”= 定义项; 被定义项 + 定义联项 + 定义项 = 定义6. 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重点)(1)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

22、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2)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下定义的逻辑规则)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7. 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法(1)划分的含义: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就是把一个属分成几个种的逻辑方法。(2)划分的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3)划分的构成: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

23、成。(还包括划分标准)【注意】:同一个母项,在不同标准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子项。8、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重点)(1)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2)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9、概念是变化发展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随

24、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1 判断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注意】:有所断定就是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即对认识对象的性质或属性、关系有所肯定或否定。2判断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2)判断有真假之分。(3)两个基本特征的关系: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3. 判断真假的检验标准:社会实践(1)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2)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4. 判断的表

25、达(1)判断的表达形式: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2)判断与语句的关系: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注意】:一般来说,肯定句、反问句表达判断,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直接表达判断。5、判断的类型: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1)简单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拆解后是概念)它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2)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

26、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拆解后是判断)它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6性质判断(直言判断):(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2)构成: 量项、主项、联项、谓项(3)类型:划分标准种类判断的质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判断的量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特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单称判断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质”与“量”的结合上六种基本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4)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避免主项与谓项配

27、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容易造成误解。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7. 关系判断(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2)构成: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构成。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按出现顺序称第一、第二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的关系。量项:表示关系者项的范围。(3)种类:根据“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和传递性关系。对称性关系: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传递性关系: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 对称关系 反对称关系 非对称关系 传递关系 反传递关系 非传递关系8.

28、 弄清对象的性质和不同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楚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知识拓展】A、 E、I、O分别为全称肯定、全称否定、特称肯定、特称否定命题的记号。具有相同主谓项的A、E、I、O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包括:A与O,E与I之间不能同真,又不能同假,称为矛盾关系。A与E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称为反对关系。A真时,I也真,但反之不然;I假时,A也假,但反之不然,称为差等关系(E与O之间也是差等关系)。I与

29、O可以同真,不能同假,称为下反对关系。如图:9、复合判断(1)含义: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2)构成: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3)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10、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2)构成:联言判断由联言支和联结项两个部分组成。联言支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 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联结项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做联言判断的联结项;举例:“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例如,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3)真假

30、:联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联言支的真假联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联言支的真假。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4)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5)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要求联言判断要求联言支必须同真。联言支之间有联系,不能割裂,否则,就无实际意义。注意联言支先后次序 选用恰当的联结项。11、正确运用选言判断(1)含义: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2)构成:选言判

31、断由选言支和联结项组成选言支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做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联结项常常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做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举例:“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可以省略。(3)类型: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不相容选言: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4)选言判断的真假相容选言: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选言判断就是假的。一真即真、

32、全假则假。不相容选言: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同真同假皆为假。【知识归纳】:比较分析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含义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同时存在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常用联结项“或者” “或者或者”“是还是” “也许也许”“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或是或是二者必居其一”等真假选言支中有一个是真的或都是真的,则为真;选言支都是假的,则为假(一真即真、全假则假)。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该

33、选言判断为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为真,或都是假的,则为假(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同真同假皆为假。)(5)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要求(应注意的问题)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 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穷尽选言支)(6)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12、正确运用假言判断(1)含义: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又叫条件判断。(2)构成: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

34、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前件、后件和联结项)(3)类型: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关系,相应地,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A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的判断。B逻辑性质: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有前必有后)C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pq)D常用联结项:如果那么;倘若则;只要就;一旦就;要是就; 假使那么必要条件假言判断A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的判断。B逻辑性质: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事物情况

35、的必要条件 。(无前必无后)C逻辑形式:只有p,才q。(pq)D常用联结项:只有才;不就不;除非才;没有就没有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A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B逻辑性质: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C逻辑形式: p当且仅当q或者当且仅当p,则q。(pq)D常用联结项:当且仅当才;只有并且只有才;当且仅当;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4)假言判断的真假假言判断的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假值口诀:前真后假为

36、假 其他均为真。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无前未必无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假值口诀:前假后真为假 其他均为真。无前必无后,有后必有前;有前未必有后;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假值口诀:全真全假皆为真,一真一假皆为假。(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5)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要求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对于不具有必然联系的事物情况,不能强加条件关系。要注意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的区别,准确使用假言判断的不同联结项。(6)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正确区分和运用假言判断,分清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够帮助人们准确地反映认识对

37、象的情况。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必备知识点整理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1、形成判断的两条途径 通过实践,直接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后作出判断。(唯一来源) 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推理)2、推理(1)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叫作推理。(2)构成:前提、结论、推理结构前提:推理所依据的已有的判断结论:推出的新判断推理结构:推理的结论是由前提推出来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方式,这种逻辑联系方式叫作推理结构。(3)种类在哲学认识论中,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区分:演绎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从个别性前

38、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在形式逻辑中,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将推理分为必然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联系的推理)和或然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的推理)。3、演绎推理(1)含义: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是前提蕴涵结论的必然推理。(2)正确的演绎推理必备的条件(重点):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推理结构正确(3)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的意义形式逻辑研究演绎推理,是从推理结构方面揭示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便于人们掌握正确的演绎推理的方法。(演绎推理是形式逻辑的核心内容)掌握

39、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1、性质判断换质推理(换质法)(1)换质推理的含义:又叫换质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2)换质推理的规则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找出前提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判断的谓项。(3)具体的推理方法:(主项、量项不变;变联项;换谓项)主项和量项不变联项“是”改为“不是”、“不是”改为“是”将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2、性质判断换位推理(换位法)(1)换位推理的含义:性质判断换位推理,又叫换位法

40、。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2)换位推理的周延性问题(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口诀:主项看量项,全称、单称周延,特称不周延。谓项看联项,否定周延,肯定不周延。)*每个性质判断都对其主项和谓项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作了断定。一个性质判断如果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主项和谓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其外延断定情况的变化。(3)换位推理的规则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是否定的。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在

41、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4)具体的推理方法(重点掌握)不改变联项(不变)。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互换(变)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不能周延(不变)。(5)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或换位质推理的意义: 正确运用这种推理结构,不仅可以起到变换语句形式或语气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的作用。【知识补充】:六种性质判断中可以进行换位推理的有哪些?可以直接进行换位推理的是:全否、特肯、单否。不能直接换位、但可以进行换位推理的是:全肯(换位后变特肯)、单肯(换位后变特肯)。不能进行换位推理的是:特称否定判断。3、三段论推理(1)含义: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

42、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2)形式结构(3项、2前提、1结论)大项、中项、小项:大项是结论中的谓项;小项是结论中的主项;中项是结论中不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大前提和小前提:大前提是包含大项的前提;小前提是包含小项的前提。大项、小项和中项的关系:三段论的大项和小项在前提中并没有直接发生联系,只是分别和中项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中项这个媒介,大项和小项才有了一定的联系,构成了三段论的结论。(3)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及对应的逻辑错误(基本规则重点掌握)*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

43、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如果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大项和小项的关系就不能确定,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这是针对大项和小项提出的要求;结论不能扩大使用前提所给的概念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否则犯“双否定前提”的逻辑错误。【方法总结】:看中项是否两概念?(同一律) 看中项是否有周延?(至少一次)看结论是否扩大项?(大、小项) 看前提是否两否定?(不可两否)(4)

44、三段论推理的意义:三段论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推理类型。我们只有熟知其推理的规则,才能自觉地避免这类推理中的逻辑错误,进而揭露诡辩,维护真理。【知识补充】:1、三段论推理常用规则一特得特:两个前提不能都是特称命题,且只要前提有一个为特称,则结论为特称。一否得否:两个前提不能都是否定命题,只要前提有一个为否定,则结论为否定。2、省略式三段论的还原 判断省略部分是前提还是结论。 找出并确定三段论的大项、小项和中项。 利用大项、小项和中项补出省略的部分,使之成为完整的三段论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1、联言推理及其方法(1)原因: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我们有时需要将分别存在的对象情况综合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合成式),有时又需要将对象的某种情况从众多共存的情况中分割出来,实现认识由肯定总体到突出重点的转化(分解式)。这就需要运用联言推理。(2)含义:是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全真则真,一假则假)(3)正确运用联言推理的方法 联言推理的合成式: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由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有效推理式:p为真,q为真,则p并且q为真) 联言推理的分解式: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有效推理式:p且q为真,则p为真,q为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必备考点提纲(附期末试卷及答案3套).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