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单元 研究土壤研究土壤 单单 元元 分分 析析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学习价值 土壤土壤 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和协调水 分、养料、热量等必须的条件 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了 栖息地 是人类的繁衍生息不 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直 接 或间接地支持着人们 的生 产和生活 作为现代公民,具有关于土壤的知识、保护土壤的意识等等。作为现代公民,具有关于土壤的知识、保护土壤的意识等等。 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形成善待土壤、善待生命的良好局面。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形成善待土壤、善待生命的良好局面。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2、 提升概念 中年级的孩子还有很多不解之处 知道在土壤 里能找到很多东 西,但还不能把 这些东西都算作 构成土壤的部分。 还没有“混合 物”的概念。 对于决定 土壤肥力的腐殖 质,孩子们还是 非常陌生的。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融合发展 在学习的方式上: 延续了低年段石头 与泥土单元“玩中学” 的方式,注重调动多种 感官,通过观察积累丰 富的感性经验,将体验 与思维整合起来。 在学习的目标上: 注重精确描述、比较与 归纳等思维技能的运用, 将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 在概念发展的同时促进学 生科学思维水平的提升。 内容要求内容要求 科学知识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科学态度
3、 STSE 14.3 陆地表面大部分覆陆地表面大部分覆 盖盖 着土壤,生存着生物。着土壤,生存着生物。 知道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 源。 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 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 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 举例说出沙质土、黏质土 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 物。 15.1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地球为人类生存提 供各种自然资源。供各种自然资源。 说出人类利用土壤进行 农业生产的例子,树立保 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初步了解地 球上土壤的 基本状况, 初步认识大 自然为人类 生存提供了 自然资源。 在教师指导 下,能利用 选择恰当的 工具、仪器, 观察并描述 对象的外部 形态特征及 现象。 在教师引导 下,
4、能依据 证据运用分 析、比较、 推理、概括 等方法,分 析结果,得 出结论。 能在好奇心 的驱使下, 对植物和物 质的外在特 征、生活中 的科学现象、 自然现象表 现出探究兴 趣。 了 解 人 类 的 生 活 和 生 产 可 能 造 成 对 环 境的破坏, 具 有 参 与 环境保 护 活 动 的 意 识,愿意采 取 行 动 保 护 环 境 、 节约资源。 对课程标准的落实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在整套教材的位置在整套教材的位置 有不同的颗粒 三种颗粒含量 的不同 腐殖质的多少 决定了土壤是 肥沃还是贫瘠 土壤对人类和 动植物的贡献 ,以及如何保 护土壤 土壤的土壤的成分成分 土壤的土壤的类型类型 保
5、护保护土壤土壤 肥沃肥沃的土壤的土壤 单元逻辑结构单元逻辑结构 递进结构递进结构: 单元目标单元目标 观察土壤,分析并归纳出土 壤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能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 土的不同特点,举例说出不 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 物。 借助操作活动解释腐殖质是 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 能说出土壤的重要性,列举 出一些保护土壤的方法。 附附1:单元活动框架:单元活动框架 附附2:单元活动框架单元活动框架 序序 号号 课课 题题 课课 时时 1 土壤的成分 1 2 土壤的类型 1 3 肥沃的土壤 1 4 保护土壤 1 总课时 4 附附3:课时建议:课时建议 课文简介和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通
6、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知道土壤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地点和自然形态。 观察土壤样本,说出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 通过分析实验,知道土壤中存在的空气、水、沙子、黏 土等主要成分。 集中采集法。有条件的,可以集 中带领学生到郊外去观察土壤, 挖 一些土壤样本带到教室里去研 究。 分散采集法。大多数情况下教师 无法集中组织、指导学生观察、 采 集土壤样本,这时可以把观察 与采 集土壤的任务提前布置给学 生,让 他们在家长的陪伴和帮助 下完成任 务。然后将采集的土壤 样本带到课 堂上作为观察、研究 的素材。 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表达实 地 观察、采集土壤的发现,并与 以往 的印象进行对比。 防虫咬、防农药
7、、防溺水,有成人陪伴。 课 文 观察是发现的手段,可以提 示 观察什么,如:土壤中有什 么东 西?土壤中混有哪些物体? 可以引导学生将分辨出的土 壤 中的物体挑拣出来,分类摆 放, 以便学生认识土壤中有什 么。 最好让学生用画简图的方法表 达自己的发现,如有的学生达不 到这个要求,也可让他们用词语 来表达。 确保供学生观察的土壤样本中混 合有多种物体。 由于搅拌后的水土混合物沉淀 需 要一段时间,可以让学生隔一 节课 再来观察实验效果,还可以 用提前 做好的实验来展现实验现 象。 用团粒状土块,取量约为水量 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 指明观察的部位。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土壤颗粒和阅读资料,知道土
8、壤可以按照颗 粒 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 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 说出它们的特点。 学会举例说出不同类型土壤上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 可以让学生按照颗粒的大小进行分类。 可以借助一年级玩泥巴一课用过 的筛子,用不同孔径的筛子来筛土壤, 把筛得的土壤分成几堆,更容易发现其 颗粒大小的不同。 再去除土壤杂质的基础上进行 可以借助板画,表现三种颗粒 的组成情况与土壤的种类得关系。 如果学生的操作、观察和描述的能 力有限,教师也可以把操作的方法和 观察的要点先告诉学生,也就是说做 什么、怎么做、观察什么、比较什么 等等,都要让学生心里有数,再动手 去做。做完之后汇
9、总想法,交流汇报。 在做比较三种土壤渗水性实验的时 候,可以在过滤杯底、部垫一层滤纸, 减缓水下渗的速度,更便于学生观察 到渗水现象。 这一组实验本质上属于对比实验。为了取得良 好的实验效果,教师应该重点说明怎样控制变量, 如用手捻土壤时,三种土壤应同样干燥;在和水 握和加水搓条时,三种土壤的潮湿程度应该相同; 比较渗水性时,三种土壤都应该处于饱和吸水状 态。 在讨论仙人掌和水稻分别适合生长 在什么样的土壤里时,如果学生记不 得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可以让学生 对照资料,进行推理。 教材中的提到的“仙人掌”和“水 稻” 只是例子,在教学中可以有所拓 展。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自己制作 一些植物卡片
10、,表明其生长习性,带 到课堂上来,让学生相互阅读和交流。 不但说推理的结果,还应该说推理的理由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知道一些小动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常用的改良土壤肥力的方法。 能够在做肥料袋的过程中,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腐殖质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 程,可以借助视频来帮助学生了 解腐殖质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应该引导学生关注颜色的差异,让他们产生疑 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然后再介绍腐殖 质是什么,帮助学生理解正是腐殖质的多与少造 成了土壤颜色的深与浅。 可以用资料卡片的方式介绍一些常见的土壤小动物,引 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
11、和主要的生活习性。 可以补充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逐一分析:小动物 在土壤中打洞间接地帮助土壤通气;它们吞吃和排泄食物, 无形中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它们在土壤中四处活动,同时 也促进了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等等。 不建议让学生捕捉 土壤动物带到课堂上 来观察。 这是一段阅读资料,教学时可以分成 两个层次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第一个 层次介绍水土流失是造成土壤贫瘠的 主要原因;第二个层次介绍几种生产生 活中常用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让学 生知道如何改良贫瘠的土壤。 收集落叶和果蔬垃圾做堆肥,是一个 可以组织学生操作的实践活动,可以根 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选择来做。 对于小学生(特别是生活在城市
12、中小 学生)来说,种植绿肥覆盖农田、多施农 家肥等改良土壤的方法显得比较“遥远”, 教师在教学中要紧扣中这些做法中的道理, 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理解。 要把操作步骤向学生交代清楚。 因为动物遗体在分解时会产生一些不 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不要用。 肥料袋的日常管理很重要。教师要定 期了解学生所制作的肥料袋的管理情况, 检查对肥料袋变化情况所做的记录。每 一周的课堂上都可以安排几分钟让学生 汇报一下肥料袋的变化。 要保持肥料袋里的潮湿。如果你准备 使用自来水,在上课前至少放上一天, 以去除里面微量的氯。具体做法是:在 一个塑料水壶里放进半壶水,不要加盖, 让氯气散出,过一夜后盖上盖,保持干
13、净。每次上课以后要补充放置过的自来 水,直到这一单元结束。 要经常翻动肥料袋,以散去土壤中间 的热量,或者在肥料袋的土壤里插上一 些吸管透气。 教学目标 能够列举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通过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体会植物对土壤起到的保护所用。 能够举例说出人类的哪些行为在破坏土壤,哪些行为在保护土壤。 知道自己能够为保护家乡土壤做什么和怎么做。 可以从土壤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 两个方面来展开讨论。首先谈直接贡 献,即土壤为植物持续提供生长所需 要的水分和养分,为动物提供了栖息 之地。再谈间接贡献,即土壤上栽种 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能够为人提供 食物,为人类带来经济效益。 教师可以
14、为学生提供表现土壤贡献 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学生的感 性认知。 切忌泛泛而谈,而应该要求学生能够 援引具体的事例来佐证观点,特别是要联 系自身来谈,举出切身相关的例子来,从 而凸显土壤的重要性。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说出用什 么 来模拟什么,即:两块土壤分别 模拟 的是自然环境中有植被和无植 被的地 域,浇水模拟的是自然界中 的降雨。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 生讨论:植物是如何保护土壤的外, 还可以让学生反过来思考:如果失 去了植被会怎样? 注意控制好变量:相同的条件:两块土 壤的面积,浇水量的多少,水流的速度, 托盘的大小等;不同条件:一块土壤有植 被,而另一块没有。 浇水的量要控制,不宜过
15、多。 学生可能对于修筑梯田、轮作和休耕 等做法的积极意义缺乏认识,因此教师 要结合图片和视频,详细地介绍这些做 法究竟是发么回事,做了什么,是怎么 做的,再引导学生讨论。 教材中图片呈现的做法只是例子,实 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事例,特别是 表现人类活动造成水土流失而破坏土壤 的行为,启发学生讨论应该怎样保护土 壤。 教师可以安排拓展性的思考:如果 失 去土壤,地球环境将会怎样? 组织 学生 畅所欲言,展开联想,从而深刻 认识到 保护土壤的必要性。 本课讨论的范围集中在水土流失的层面,没有 必要涉及土壤的污染,土壤的污染与保护将高年 级学习。但,如果学生提到,教师不该反对。 保护土壤资源现在是一个全球性话 题,各地都有切实举措。教师可以搜 集一些本地保护土壤的做法,汇总变 成资料供学生学习讨论。对这些既有 的做法,可以引导学生从效果和问题 两个方面来分析,从而提出更合理的 建议。 这一部分的教学指向保护土壤,人人有责。 教师应该启发学生的思考:从我做起,可以 做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产生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