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复习知识点清单(实用必备!).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6825678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3.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人教版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复习知识点清单(实用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新教材人教版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复习知识点清单(实用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新教材人教版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复习知识点清单(实用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新教材人教版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复习知识点清单(实用必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新教材人教版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复习知识点清单(实用必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教材人教版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复习知识点清单目录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第二节 洋流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 54 页 共 54 页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1. 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2.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3. 北极星高度变化: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从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4.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下图A)。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下图B);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下图C)。(注:经纬网图中东经度数增大方向、西经度数减小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5. 自转周期1日名称参照物1日的时间长度意义太阳日太阳24时昼夜交替的周期恒星日遥远的恒星23时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6. 自转速度角速度线速度概念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距离大小约为15每时,每4分钟约1因不同纬度的

3、纬线圈长度不同,不同纬度地区的自转线速度有差异变化规律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4递减;赤道最大(为1 670km/h),极点为0二、地球的公转1. 公转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作地球的公转。2.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逆时针方向公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公转。3. 公转周期1年名称参照物1年的时间长度意义回归年太阳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恒星年其他恒星365日6时9分10秒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4. 公转轨道与公转速度(1)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4、2)每年的1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3)每年的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4)地球公转速度随着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变化而变化,距离越近,公转速度越快;反之,则公转速度越慢。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与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作黄赤交角。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太阳直射点: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2)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5、,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是有变化的。(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太阳直射的范围):由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最北到达北纬2326(北回归线),最南到达南纬2326(南回归线)。(4)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北半球)(5)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其周期为一个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四、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应用1. 判断南北半球:一般来说,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升高而减小。由南向北自转线速度增大,为南半球;由南向北自转线速度减小,为北半球。2. 判断高、中、低纬(不考虑地形的情况下)线速度为1 4471 670千

6、米/小时,说明位于低纬;线速度为8371 447千米/小时,说明位于中纬;线速度为0837千米/小时,说明位于高纬。3. 判断地势高低:同一纬度,线速度越大,地势越高;线速度越小,地势越低。4. 判断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运动方向与速度: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与地表对应点同步绕地轴转动,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角速度相等,但静止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于地表对应点的线速度。五、地球公转示意图的相关判读1. 确定地球公转方向:地球公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所以可根据自转方向确定公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则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方向也为逆时针方向。2. 推断二分二至日的位置(以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为

7、例)(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定在椭圆轨道长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地心和日心,表示太阳光线。太阳光线与地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若太阳直射南半球,则为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若太阳直射北半球,则为6月22日前后(夏至日)。结合地球公转方向确定春、秋分位置,顺着地球公转方向由冬至日到夏至日,经过的是春分日,从夏至日到冬至日经过的是秋分日。如图所示:(2)根据地球的倾斜方向判定北倾为夏,南倾为冬。即北半球倾向太阳时为夏至日,南半球倾向太阳时为冬至日(如图)。(3)根据与近日点和远日点的距离判定近日为冬,远日为夏。当地球公转位置接近近日点时为冬至日,如下图中的P点;当地球公转位置接近远日点时为夏至日

8、,如下图中的Q点。3. 分析地球公转速度和太阳直射点(1)根据二分二至日的地球位置,结合近日点和远日点及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进行分析。(2)主要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公转图中二分二至日的地球位置,推断某时间段内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六、影响航天发射基地与回收场地选址的因素1. 影响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因素(1)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2)纬度位置: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顺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3)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4)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5

9、)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设备运输。(6)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目前我国有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别为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2. 影响航天回收场地选址的因素(1)地形条件: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2)地质条件:地质条件稳定,利于安全着陆。(3)人口分布: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证安全。(4)气象条件: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大气能见度高,便于观测、搜救。(5)其他:少或无大河、湖泊,少森林,降低着陆风险。我国一般选择内蒙古高原中部地区作为航天回收场地。3. 我国

10、四大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条件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昼夜交替和时差1. 昼夜交替(1)昼夜半球:在同一时间里,地球表面只能被太阳照亮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昼,称为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称为夜半球。(2)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图中甲为夜半球,乙为昼半球,线AOB为晨线。(3)昼夜交替的成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且地球不断自转。(4)昼夜交替的周期和意义周期:1个太阳日=24时。意义:周期长短适宜,使得地面白昼不会过于炎热,黑夜不会过于寒冷,有利于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影响人类作息,被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2. 时差(1)地方时的早晚: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11、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要早(2)地方时的差异:同一瞬间,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3)区时与时区名称区时时区属性时间范围产生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关系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每往东(西)1个时区,区时早(晚)1小时0经线向东西各跨7. 5个经度,组成中时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7. 5个经度,合为东西十二区北京时间不是北京的地方时,而是120E的地方时。特别计时法举例:有的国家领土跨经度广,不同时区采用不同

12、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如美国;有的国家统一采用首都所在地的区时,如我国。3. 日界线(1)设置目的:避免日期的紊乱。(2)内容: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分界线。(3)意义: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4)自然日界线与人为日界线的区别自然日界线是地方时为0(24)时的经线。自然日界线随着地球的自转不断移动,顺地球自转方向跨过0(24)时经线,日期增加1天。人为日界线是180经线(实际情况并不与180经线完全重合),顺地球自转方向跨过人为日界线,日期减少1天。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1. 产生: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2. 规律: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

13、偏转;在赤道上没有偏转。3. 地转偏向力及其影响:我们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只改变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影响其速度。三、昼夜长短的变化(1)划分: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2)昼弧、夜弧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如果昼弧比夜弧长,则白昼长、黑夜短;反之,则黑夜长、白昼短。2.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时间昼夜长短情况分布规律特殊现象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至北极四周为极昼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昼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至北极四周有极夜现象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14、,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到处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日昼夜等长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长、夜长均为12时赤道上各地,全年昼夜等长。(1)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北半球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北半球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赤道及极昼、极夜区除外)昼夜长短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3)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状况相同(日出、日落地方时也相同);同一纬线(赤道除外)上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分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 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

15、平面的交角。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2. 正午太阳高度: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太阳辐射的强弱。3. 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纬度)分布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4.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季节)变化规律时间最大值地区最小值地区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北半球春、秋分日赤道极点5.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各地,每年受到太阳直射两次。五、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1. 四季更替类别季节含义或月份天文四季春季冬季与夏季的过渡季节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秋季夏季与冬季的过渡季节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

16、节气候四季(北半球)春季3、4、5三个月夏季6、7、8三个月秋季9、10、11三个月冬季12、1、2三个月我国传统四季春季立春至立夏夏季立夏至立秋秋季立秋至立冬冬季立冬至立春2. 五带的划分人们根据地表不同纬度地区一年中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的多少,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把地球表面粗略地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5个带。如图: 六、昼夜交替与晨昏线1. 地球上的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1)昼夜现象: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射的一面为白昼,另一面为黑夜。地球即使不自转,仍存在昼夜现象。(2)昼夜交替现象: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

17、即24时。2. 晨昏线(圈)的特点(1)晨昏线(圈)上晨线、昏线各占一半,纬度最高的两点为其分界点。(2)晨昏线(圈)是过球心的大圆,平分地球和赤道。(3)晨昏线(圈)所在平面永远与太阳光线垂直。(4)除春、秋分日两极点外,晨昏线(圈)自东向西每小时移动15。(5)晨昏线(圈)上各点太阳高度同为0,但地方时不一定相同。(6)晨昏线(圈)在春、秋分日与经线圈重合,夏、冬至日与极圈相切。(7)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在二分日最小,为0,在二至日最大,约为2326。3.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晨线和昏线判断的依据是地球自转方向,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首先要明确“自西向东”中的“东”与“西”两个方向。晨线昏线自转

18、法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分界线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的分界线方位法夜半球东侧(昼半球西侧)的昼夜分界线夜半球西侧(昼半球东侧)的昼夜分界线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昼夜分界线赤道上地方时为18时的昼夜分界线图示4. 晨昏线(圈)的应用(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若下图中弧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若弧BC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2)确定地方时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时,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8时。过夜弧中点的经线(夜半球的平分线),地方时为0(24)时;过昼弧中点的经线(昼半球的平分线),地方时为12时。(3)确定日期和季节晨昏线(圈)与经线圈重合:日

19、期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对应的节气是北半球春分或秋分。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相交且与极圈相切:极昼、极夜分布情况日期节气北(南)极圈及其以北(南)出现极昼(夜)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夏至北(南)极圈及其以北(南)出现极夜(昼)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冬至(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确定纬度:与晨昏线(圈)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度数互余;晨昏线(圈)所在平面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确定经线: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经度相差90且大部分或全部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过晨昏线(圈)与纬线切点,且大部分或全部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5)确定日

20、出、日落时间晨线上各点正在日出,昏线上各点正在日落。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七、如何计算地方时和区时?1. 地方时的计算(1)计算依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2)计算公式:所求地点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两地时间差。(3)地方时计算的思路和步骤同减异加法求经度差:若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经度差为数值大的经度减去数值小的经度的值;若一地在东经一地在西经,则经度差为两地经度值相加之和除法公式法算时间差:两地经度差15/小时=商+余数,所得商即为两地相差的小时数,而余数4即为两地

21、相差的分钟数东加西减的东西确定:若同在东经,则经度数值大的在东;若同在西经, 则经度数值小的在东;若一地在东经,一地在西经,则东经的在东2. 一个地点所在时区的确定方法(1)记忆特殊地点的时区:如北京位于东八区,伦敦位于中时区。(2)利用经度求时区:如123W所在时区计算方法为12315,商是8,余数是3,而3小于7. 5,因此123W位于西八区。3. 区时计算步骤确定时区确定时区差:都在东时区,或都在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时区数相加求时间(东“+”,西“”):都在东时区,或都在西时区,求东边地点的时间用“+”,求西边地点的时间用“”。一地区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求东

22、时区的时间用“+”,求西时区的时间用“”八、地球上日期变更和划分1. 国际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变更: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如下图:2. 地球上日期的划分24(0)时经线和国际日界线(1)日期范围今天:24(0)时经线以东,国际日界线以西的区域。昨天:24(0)时经线以西,国际日界线以东的区域。(2)日期占比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的求算方法: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新的一天所跨经度360新的一天所跨经度实际上就是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之间的经度差,故新的一天所跨的经度=(180经线的地方时-0时)15,所以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180经线的地方时1

23、5360=180经线的地方时24判断新旧日期比例的方法方法一:求出新旧日期所跨的经度数,然后相比即可得出结论。方法二:确定180经线上的地方时(设为X),新旧日期的比例为:X/(24X)。九、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及原因1. 昼长和夜长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由于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圈)所在平面保持垂直关系,且晨昏线(圈)所在平面经过地心,因此晨昏线(圈)把地球表面均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昼夜长短差异是由晨昏线(圈)与纬线的不同相对位置关系形成的。如下图中,A地昼长为24小时,B地昼长为0小时,C地和D地昼夜平分,E地和F地昼长大于夜长。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昼夜长短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全

24、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如下图,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全球昼夜平分;随着太阳直射点自赤道移向北回归线,晨昏线由南北极点向A、B两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相反;在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到赤道的过程中,晨昏线又由A、B两点向南北极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北半球仍然是昼长夜短,但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相反;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至南回归线,晨昏线由南北极点向C、D两点移动,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相反。3. 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十、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其应用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为例)同一地点

25、,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有规律地变化。其数值具有“来增去减”的特点,即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上图所示: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具体变化如下:地区最大值最小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一次最大值(6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一次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值(6月22日前后)南北回归线之间(除赤道外)两次最大值(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最小值(南半球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赤道两次最大值(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两次最小值(6月22日前后和12月22日前后)2.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

26、两点”纬度差。H是指正午太阳高度,“两点”指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纬度差指观测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相差多少纬度。纬度差的求法: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别属于南北不同半球,纬度差为两地的纬度值之和。3. 最小楼间距的计算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间距较大。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楼高一定的情况下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越小,室内日照时间越短,房屋采光条件越差。计算最小楼间距的关键是计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那天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以我国北方某地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

27、otH。4. 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调整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如上图所示,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H)互余时,即+H=90时,集热效果最佳。十一、讲解分析1. 正午太阳周年方位: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永远在其南面;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永远在其北面。北回归线除直射那一天,正午太阳也永远在其南面;南回归线除直射那一天,正午太阳也永远在其北面。回归线以内要根据具体的日期,结合二分二至日的时间推算直射点位置,一个月直射点大约走7. 8。2. 太阳周日视运动(1)日出日落方位二分日:全球太阳正东升,

28、正西落。半球夏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北半球冬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太阳东南升,西南落。(2)太阳周日视运动“三点定轨迹”:日出、日落位置+正午方位二分日: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南方,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北方。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来说,正午太阳永远在南面。故其轨迹为: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对于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来说,正午太阳永远在北面。故其轨迹为:3. 两极地区极昼期的太阳方位变化(1)北极地区极昼期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直射点在北半球:极昼地区的太阳就是正北升,正北落

29、。直射点在南半球:极昼地区的太阳就是正南升,正南落。最低点为0时,太阳高度最小;最高点为12时,太阳高度最大。特殊太阳高度的计算:极昼地区任一纬度一天中最大与最小太阳高度的差=2(极点与当地纬度的纬度差)。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 主要能量:地球内部的热能。2. 分类类别作用形式举例对地貌的影响快速火山喷发和地震瞬间改变地表形态缓慢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改变地表形态3. 表现形式(1)地壳运动概念: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影响: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压力、张力等,从而发生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变形或变位。主要反映:

30、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2)岩浆活动概念: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的过程。影响: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3)变质作用概念: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影响: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4.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二、外力作用1. 主要能量: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2. 作用过程: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风化、侵蚀的产物搬运并堆积起来。3. 表现方式: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方

31、式。方式具体过程风化作用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破坏搬运作用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风化或侵蚀的产物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堆积作用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者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是风化作用的两种基本类型。冻融作用、温差、植物生长、掘土类动物活动等引起的岩石破碎属于物理风化,而生物分泌的有机酸对岩石的腐蚀则属于化学风化。4. 不同地区外力作用的差异在不同的地区,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及其作用的方式、强度等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

32、有不同特征的地表形态。(1)降水充沛的热带、温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流水地貌发育。(2)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劲,风沙地貌广布。5.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 岩石分类:按照成因,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2.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举例(1)岩浆岩: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常见岩石:花岗岩、玄武岩等。(2)沉积岩:砾石、沙子、泥土等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沉积岩。常见岩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3

33、)变质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常见岩石: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3.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参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物质:A岩浆、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变质岩(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环节:a外力作用,b变质作用,c熔化,d冷却、凝固。四、地壳运动对地貌的影响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概念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运动方向水平挤压水平张裂地壳抬升、地壳下沉对地表的影响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形成裂谷或海洋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运动形态示意图举例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东非大裂

34、谷、大西洋、红海等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滨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相互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的地壳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五、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1. 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表形态干旱地区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 “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溶蚀形成溶洞、溶沟、峰林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滨海地带2. 搬运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力搬运“飞沙走石”在干旱、半干旱

35、地区以及滨海地带作用强烈流水搬运“泥沙俱下”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冰川搬运物质迁移冰川活动地区海浪搬运物质迁移滨海地带3. 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冰川堆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均,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河流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地区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黄土堆积地貌干旱内陆及其邻近地区(1)分选规律随着流速或风速的降低,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因而沉积物具有分选性。如下图:(2)冰川堆积

36、作用在冰川融化时发生,它的沉积物大多没有分选性,大小颗粒混杂,杂乱地堆积在一起。(3)沙丘坡面形态与风力的关系:沙丘迎风坡凸而缓,背风坡凹而陡,多呈新月形。六、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1. 区分三大类岩石的方法(1)根据形成原因区分。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其中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是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的。(2)根据岩石特点区分。岩浆岩中侵入岩(如花岗岩)致密坚硬、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喷出岩(如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的有流纹和气孔。沉积岩(如砾岩、砂岩、石灰岩、页岩)具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变

37、质岩(如片麻岩、大理岩、板岩)具有片理构造。(3)四类常见的变质岩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一、地质构造与地貌1. 地质构造的含义:岩层的变形和变位。2. 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叫褶皱(1)褶皱基本形态正常形态岩层老关岩层新系形成的地貌背斜一般向上拱起中间老,两翼新山岭向斜一般向下弯曲中间新,两翼老谷地地形倒置形成的地貌成因背斜谷地(如图中字母A所示)背斜顶部受张力产生裂隙,易被侵蚀向斜山岭(如图中字母B所示)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3. 断层(1)含义: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

38、的位移,称为断层。(2)对地貌的影响&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错断&垂直方向上的位移&相对上升的岩块块状山或高地&相对下降的岩块谷地或低地&山地地区:断层沿线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1.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1)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为多个不规则的块体,即板块。(2)这些板块上覆于熔融的软流层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3)板块间的相互运动主要有相向、相离等形式,并因此产生不同的地貌形态。(4)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2. 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板块运动相离运动相向运动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

39、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影响形成裂谷、海洋形成巨大山系和巨大高原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图示2山地科学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的意义:降低工程造价,最大限度地保证交通运输线路和通行的安全3. 山区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4. 山区交通运输线路布局(1)选线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山地景观的破坏减少对耕地、林地的占用降低修建难度(在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选线;线路往往迂回前进;翻山越岭时采用盘山曲折的线路设计)防范自然灾害(2)选线的变化原因科技的进

40、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表现山区交通线路建设多采用桥(梁)隧(道)相结合的方式影响有利:缩短里程,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有效避免自然灾害的威胁不利:大幅度增加建设费用三、地质构造与岩层1. 地质构造的判断(1)当岩层完整且连续时,则可仅凭其弯曲方向判断背斜与向斜,岩层向上隆起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2)若岩层不连续也不完整时,应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方面进行判断。很多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物质疏松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若单纯凭借外部形态判断,往往容易得出错误结论,因此应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方面进行判断。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间岩层

41、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如下图中A为背斜,B为向斜。(3)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破裂,二是看岩块是否沿破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例如下图中A、B、C三处岩层既受力破裂,岩块又沿破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所以A、B、C三处都是断层;而D处岩层虽然破裂但岩块无位移,故不是断层,仅仅是断裂。2. 褶皱的形成过程对岩层新老关系的影响在岩层形成过程中,一般新岩层在上,老岩层在下,呈水平状态分布(如下图)。在褶皱形成过程中,上新下老的岩层关系在同一地点仍然存在,但岩层会发生弯曲,造成同一岩层的水平状态被打破,从而产生由核部到两翼的岩层新老关系的变化(

42、如上图)。四、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 地质构造与找矿、找水(1)利用向斜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可在向斜槽部打井。见下图:(2)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部为石油,见上图:(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探位置。若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如煤矿、铁矿等。该矿产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外力侵蚀搬运而缺失。(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5)地质构造与采矿选点。开采石方,如果

43、选址于向斜部位,虽然石质坚固结实,但施工难度大,开采成本高;背斜部位石料虽不如向斜部位坚硬,但仅仅是相对而言的,所以应选择背斜部位作为采石点,这样施工容易,可节约施工时间,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开采成本。2. 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自然灾害(1)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建设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2)建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分(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成水道)。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因为背斜是天然拱形,按照物理学上的受力分析,其结构稳定、安全,且不易储水,有利于

44、建地下隧道。(3)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区烈度会变大。五、如何判断地质事件发生(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1. 岩层形成先后顺序的判断(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如下图所示:岩层覆于岩层之上,说明岩层较新,岩层较老,以此类推。2. 通过地层状态判断构造运动(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地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3)若地层出现缺失,可能的形成原因: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人教版(2019) >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人教版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复习知识点清单(实用必备!).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