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都有一份爱 学情分析 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于这个社会之中的。特别是当我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更能让我们感受到 “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 ,更能感受到爱的伟大。而“ 我为人人 ” 不正是 “ 人人为我 ” ,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份至真的情感道德的基础吗?现在的孩子从小在无微不至的呵护中成长,感受强烈的是家人、老师及周围人对他们的关爱,更多的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从自我的角度去感受、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他们更多的是 “ 感受爱 ” ,而不是 “ 付出爱 ” 。所以,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感受爱,学会感恩,更要引导他们学会付出自己的爱。不仅爱家人,爱朋友,爱自 己身边的人,还要关爱社
2、会,上升到一种感受爱、回报爱、付出爱的 “ 博爱 ” 的情怀。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感受爱带给人们及社会的温暖。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明白爱的真谛,并力所能及的关爱他人。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 “ 爱 ” 是感性的、抽象的,但同时也应是具体的,蕴藏在一件件生动的事例和鲜活的人物之中,要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例的感悟中,去感受爱的真情。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在教学时教师应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设计形式多样,贴近学生心理、情感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引导学 生从具体事例中去感受爱的真谛,切忌采用空洞的说教形式。 设计思路 1.新课标中的课程性质明确指出了本课程的基
3、本特性: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认知。所以教学时应遵循这一重要理念,从学生生活出发,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和活动,进行情感道德的体验和提升,形成从心灵深处凝练成的道德、价值观,并最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去指引他们的生活。 2.教学活动设计形式多 样,但要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对于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形成都是通过一个个教学活动形式来完成,可采用 “ 现场采访 ” 、 “ 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 ” 、 “ 讨论 ” 等多种形式。教师要注意活动的操作性、实践性,但更
4、要注意活动的实效性,不要为了开展活动而活动,要注意活动的设计要为教学目的和内容服务。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而不应只关注最后的结论。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班集体以及社会中爱的温暖,富有爱心,能尊重并愿意尽力去帮助身边的人。 能力:培养搜集资料的能力;能对遇到困难的 人伸出友爱之手,能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去帮助他人。 知识:了解雷锋助人为乐的事迹,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知道 “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感受人们对贫困等弱势群体的关爱,感受爱带给人们及社会的温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明白爱的真谛,并力所能及的关爱他
5、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搜集雷锋的照片,生平简介以及有关他助人为乐的录音故事,有关的雷锋日记片段和名言;舒缓的音乐,爱的奉献歌词及音乐;故事录音小云璐,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爱心卡片 ,搜集爱心公益广告词。 学生准备:搜集雷锋的生平简介以及他助人为乐的故事;搜集自己和身边爱的故事;搜集班级中的爱心故事,爱心公益广告词。 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一初识雷锋 1.(教师出示雷锋照片)教师提问:你们认识他吗?他是谁? 2. 生简介自己了解到的雷锋生平。 3教师简介雷锋(侧重于童年家庭的不幸),揭示教学内容。 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雷锋,了解他 22 岁生命中不平凡的故事。 【设计意图
6、:通过照片的出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再通过学生交流自己对雷锋的初步了解,教师可以较好的了解学生课前资料的搜集情况,而教师的有侧重点的介绍,则为进一步开展教学做好铺垫。】 活动二走近雷锋 1.教师播放雷锋的录音故事(教材 p35 页)。要求学生认真倾听。 2.点生复述让你感动的一个小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感动你的原因。相机提问:如果你是那位大嫂(战友)你会想些什么? 3互动交流:听了这些故事,你想对雷锋叔叔说些什么?(师相机抓住关键词进行板书。如:助人为乐、关爱他人 ? ) 4. 师:你还知道哪些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5. 学生讲述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雷锋故事。 小结:雷锋很小就
7、成为了孤儿,是在邻居、相亲和党的关爱下上学、工作、参军,他始终在温暖的关爱下成长,也尽自己所能的去关爱他人。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通过故事的讲述,交流,让学生对雷锋助人为乐精神有一个具体的、强烈、感性的认知,认识到助人为乐这种行为给他人、给自己带来的内心感受。】 活动三走进雷锋 1. 师:雷锋叔叔一生做过的好事数也数不清,他用自己无私的爱将温暖传 递到四面八方,用爱将快乐和健康带给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那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到雷锋日记中去寻找答案。 2. 教师出示雷锋日记有关片段和章节。生自由读。 3师:你找到雷锋无私帮助他人的原因了吗?他是怎样想的? 4.生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是
8、呀! “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 ” ,雷锋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他的爱温暖的身边的人,温暖了这个社会,也有更多的人像雷锋一样以助人为快乐之本。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研读雷锋日记有关片段和章节,一 起深入探究雷锋的内心世界,感受雷锋助人为乐的崇高境界,对学生的心灵进行感召和净化。】 活动四学习雷锋 1.师:说说在你的身边,有像雷锋叔叔那样助人为乐的人吗? 2.点生介绍有关的人和事例。 3.师:他们也和雷锋叔叔一样心中有他人,以助人为快乐之本,你又准备怎样行动起来呢? 4.点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师生齐读雷锋日记有关片段和章节。 小结:让我们向雷锋叔叔
9、学习,向雷锋叔叔那样力所能及的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以助人作为自己的快乐之本! 【设计意图:在对雷锋精神的领悟后,引导学生来观察自己身边的人,感受平凡人身上的雷锋精神,从而也认识到助人为乐的精神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思考自己的行为,做到明理导行。】 板书设计 雷锋的故事 助人为乐 关爱他人 附:雷锋日记有关片段和章节 今天吃过早饭,连首长给了我们一个任务,上山砍草搭菜窖。 ? 劳动到了十二点,大家拿着自己从连里带来的盒饭,到达了集合地点,去吃中午饭。当时,我发现王延堂同志坐在一旁看着大家吃,我走到他面前,他没有带饭来,于是我拿了自己的饭给他吃,我虽饿一点,让他吃饱,这是我
10、最大的快乐。我要牢牢记住这段名言: “ 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象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 1961 年 2 月 16 日 今天我没去看剧,在家学习毛主席著作。毛主席教导我们说: “ 关心党和群众 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 ” 毛主席的这些话,深深地教育了我,使我的心豁然的明亮了。我领到连部发给我的 1 斤苹果,怎么也舍不得吃,用自己心爱的手绢包了起来,放进了挂包里,心想来了客人给他们吃。今天,想起了在病院里的伤病员同志,他们在新年佳节的时候,是多么需要人去安慰啊!我是人民的子弟兵,应该去好好慰问那些伤病员同志
11、。把自己领到的一点点吃的东西送给伤病员吃,不是更有意义吗?下午 3 点钟,我拿着 1 斤苹果,连同自己写好的一封慰问信送给了抚顺市望花区职工西部医院。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 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帮助人民克服困难贡献自己的一点力
12、量,是我应尽的责任。我是主人,是广大劳苦大众当中的一员,我能帮助人民克服一点困难,是最幸福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 “ 为人民服务 ” 之中去。 一个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该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 第二课时 活动一试说爱 1. 提问导入:(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 “ 爱 ” 字。)谁来读读这个字? 2. 点生读字。 3当你看到 “ 爱 ” 这个美好的字眼,你会想到了些什么? 4. 点生谈感受。 小结:在许多不经意的小事里,都包含有温暖的爱,让我们一起用心来细细感悟洋溢在我们身边的爱吧! 【设计意图:以
13、提问的方式直接点明教学内容,让学生清晰的了解本节课要一起探究的话题。】 活动二感受爱 1.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所感受到的爱。教师巡视指导。 2. 点生反馈。师:同学们都有一颗细腻的心,从父母、师长、朋友、甚至陌生人那里感受到爱带给自己的温暖。谁来说说你感受到的爱?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规范语言:从 ?事情中,我感受到了爱,我认为爱是 ? 3我们的爱不仅是得到,更有付出。谁来 说说你又是怎样付出你的爱的? 4. 点生交流。 小结:我们每天都被爱所环绕着,也许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粗暴,奶奶舍不得吃而塞给我的一个苹果,陌生人伸给我的一只手。我们也在付出我们的爱,给妈妈倒一杯茶,给奶奶锤锤腿,扶着老爷爷过马路,把摔倒的小朋友轻轻的扶起 ? ,就这样,爱在你我之间流淌,爱在我们眼中闪耀,爱在我们心中温暖。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从得到爱和付出爱这两个方面,结合具体的事例,谈自己对爱的认识和感悟,使得爱变得具体,鲜活,形象。先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交流,一方面让学生相互启发开阔思路,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情况,为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