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74张.ppt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6937298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PPTX 页数:74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74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74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74张.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74张.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74张.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代文化常识2024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年高考语文复习一、年 龄孩提:指23岁的儿童。黄口:指十岁以下的儿童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束发:男子十五岁。(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及笄:指女子15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弱冠:男子二十岁。而立:男子三十岁。(立,即“立身、立志”)不惑:男子四十岁知天命:五十岁花甲、耳顺:六十

2、岁古稀:七十岁耄耋:八十岁鲐背之年:九十岁期颐:一百岁二、人的称谓1.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2.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对名的补充,一般是用意思相近的词或相反的词为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等。3.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

3、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苏轼号东坡居士等4.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始于西周。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褒谥,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是恶谥,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一般用作朝代中后期君主,如明末崇祯皇帝追谥

4、为思宗。政变中被推翻的称废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5.庙号: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为他们定的名号。以“祖”为最尊,“宗”次之。自汉代起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称“祖”,第二代以后的多称“宗”。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后者如唐太宗等。6.年号:封建帝王所定的纪年的名称。如唐太宗李世民以“贞观”为年号。最早的年号是汉武帝刘彻于公元前140年所定的“建元”,最后一个年号是清代的“宣统”。年号的作用,一是记载帝王的在位之年,二是表示初登帝位,三是表示祈求福寿,四是表示吉祥,五是表示重大时事。明朝以前的皇帝,经常改年号,多者达十余个。明清各皇帝大多只有一个年号。7.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

5、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8.称籍贯 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9.称郡望 韩愈虽系河内河阳(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10.称官名 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等11.称爵名如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12.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13.谦称(1)表示谦

6、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朕(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

7、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14.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

8、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贤,用于称

9、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15.贱称表示轻慢

10、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16.特殊称谓(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

11、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三、科举制度 1.童生试:童生试也叫“童试”。明、清两代以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考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或直隶厅、州)试和院试三个阶段。每3年举行2次。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亦作“儒童”

12、“文童”。2.乡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明、清两代每3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1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中试的举人原则上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3.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所谓会试者,共会一处,比试科艺。明、清两代,考试在京师举行,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会试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因考试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4.殿试: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是科举考试中最高级的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对会试录取的贡士进行

13、策问,以定甲第。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5.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考中进士也有其他别称,如“披宫锦”“登科”“折桂”等。6.进士: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者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7.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者,被称为“连中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制度下古代读书人渴望获得的最

14、高荣誉,中国古代所有读书人获得过这一称号者也寥寥无几。8.鼎甲:殿试一甲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9.举人: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以“举人”称所举之人。明、清两代,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亦称“大会状”“大春元”。10.生员:封建科举制中,在太学等处学习的人统称“生员”。唐代指在太学学习的监生,明、清时代指通过最低一级考试,取入府、县学的人,俗称“秀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巧孝讳,称“秀才”为“茂才”。11.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

15、学教学内容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12.太学: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西周时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为西汉设太学之始。之后历代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13.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中国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14.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起源于战国,秦、汉时设置。因其掌通古今,通达国体,以备咨询,为学术顾问的性质。15.教授:原指

16、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16.监生:明、清两代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具有此资格的人,就可以和秀才一样参加乡试。取得资格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荫监,即由祖先的勋劳资历,按规定的制度取得;二是例监,即用捐纳的方式取得。四、古代官职 丞相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太师 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

17、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太傅 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少保 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

18、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尚书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学士 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

19、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上卿 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大将军 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参知政事 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军机大臣 军机处是清代辅佐

20、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军机章京 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御史 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

21、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枢密使 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左徒 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太尉 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上大夫 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

22、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大夫 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士大夫 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太史 西周、春秋时为地位

23、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洗马 本义是在马前作前驱。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太子太傅、少傅的属官有洗马之官,颜师古注引张晏说“洗马原十六人,秩比谒者”,又引如谆注“前驱也,国语曰:勾践为夫差先马,先或作洗也”。后世皆称洗马。另为官名。本作“先马”。汉沿秦置,为东宫官属,为太子的侍从官,职如谒者,太子出则为前导。梁代以洗马隶属典经局,隋唐于司经局置洗

24、马,一变而为掌管书籍的官,直至清代均沿设。清代司经局所设之洗马用满汉各一人,从五品。长史 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侍郎 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侍中 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

25、,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郎中 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参军 “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令尹 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

26、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尹 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

27、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28、。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校尉 武官官职,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唐以后地位渐低。三省六部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中书省

29、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官职的任免升降一、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充任官职。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

30、向上神些任以官职。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瑞正的人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除:任命,授职。授:授予官职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起:起用人任以官职。二、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免去,解除官职。黜:废掉官职。免:罢免。夺:削除。三、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升官。擢:在原官上提拔。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迁:一般指提升。四、表降低官职的词语。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贬:降职放:放逐左迁:贬谪五、表调动官职的词语。徙:一般的官职调动。调:变换官职。转:调动官职。补:补充空缺官职。改:改任官职。出:京官外调。七、表辞去官职的词语 悬车:

31、辞官居家。解官:辞去官职。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乞身:古人认为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请求退职为“乞身”。请老:告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移病:上书称病,为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八、其他视事:任职。下车:官吏初到任。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即人仕为官。赠:死后追封爵位。五、天文历法 星宿 宿(xi),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二十八宿 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

32、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分野 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

33、星宿的分野。参(shn)商 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流火 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

34、极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

35、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天狼星 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

36、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二十四节气 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

37、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 芒种、夏至 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六、古代地理 中国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短語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中华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

38、成为中国的别称。九州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中原 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整个黄河流域。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

39、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

40、称作江东。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表:长江以南地区。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关东 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

41、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京畿(j)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三辅 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三秦 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郡、州 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

42、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赤壁之战“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七、宗法礼俗【春节/元旦】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

43、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元镇连昌

44、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腊日】我国民间

45、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

46、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语文月刊最新整理【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

47、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

48、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以文会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座次】古时官

49、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右丞相比左丞相大;“左迁”即表示贬官。【席次】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古代讳称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3)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

50、世、谢世、逝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古代计时单位【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鼓】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漏】古时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时】时是时辰,介绍见前古代纪时法。【点】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每点约等于现代的24分钟。【刻】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00刻,实算96刻,每刻15分钟。漏刻指很短的时间。【黔首】黔,黑色。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具体而言指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所以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布衣】麻布衣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二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74张.ppt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