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科版高二信息技术第二章第三节选择结构教学设计与点评选择结构教学设计与点评江苏省盐城中学姚佳俊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曹恒来一、学习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演绎的能力,但归纳总结的能力较弱。在前面的课程中,他们已经掌握了VB的常量、变量、表达式、Let语句、Print方法等基本知识,了解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急切地想编写程序解决生活中更为复杂的实际问题,但是他们现有的知识结构仅限于解决顺序结构的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VB程序的能力也有待提高。二、学习内容分析选择结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第二章程序的基本结构中第三节第二部分内
2、容。任何规范的程序都可以分解为三种基本结构,即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教材的前一节介绍了顺序结构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是用于判断给定的条件,根据判断的结果控制程序执行流程,它分为单分支、双分支及多分支选择结构,不同的分支结构有不同的语法格式和适用场合。牢固掌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是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学会编写结构清晰、易读易懂的程序的前提。三、教学目标掌握选择结构的基本格式,理解选择结构的执行过程。能根据问题建立合适、正确的“条件”,利用选择结构解决实际问题。领悟选择结构的思想,体验选择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选择结构的基本格式;利用选择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选
3、择结构的嵌套。五、教学策略本课教学采用了案例模拟教学法。通过呈现问题、观察代码、模仿尝试、归纳小结、问题解决、拓展应用、总结提升等环节,设计了递进式的学习活动。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出租车计费器”“月饼促销”“计算三角形面积”“BMI等级的判断”等程序的完善,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层层深入的认识选择结构。学生在模仿中,通过对多个“个”的尝试,找出“个”背后“类”的规律性问题,归纳出选择结构的一般格式,实现从“个”到“类”的提升。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选择结构,并不断向纵深发展。同时,真实的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建构,获得程序设计的成就感。六、
4、教学过程(一)呈现代码运行上节课编写的“计算两个数的商”程序。Private Sub cmddiv_Click()Dim x As Single被除数Dim y As Single除数Dim q As Single商x = Val(InputBox(请输入被除数:)y = Val(InputBox(请输入除数:)q = x / yPrint qEnd Sub分析程序的漏洞:当除数为0时,程序提示出错,说明这样的程序是不完善的。实际上,在除数不为零的情况下,才能计算它们的商,否则应提示“除数为零”。用VB程序来描述就是:If y 0 Thenq = x / yPrint qElsePrint 除
5、数为零End If小结:根据条件判断的结果,选择执行不同语句的结构,称为选择结构。设计意图:从上一节课的顺序结构程序引入,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其中的If语句结构起着引导程序走向的作用。这样的设计使得学生的学习并非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二)模仿尝试活动1:模仿上例完善程序,尝试解决下面两个问题。(1)输入两个数x和y,比较他们的大小,使得x大于y。Private Sub cmdxy_Click()Dim x As Single,y As Single,t As Singlex = Val(InputBox(输入x的值:)y = Val(InputBox(输
6、入y的值:)If_Thent = xx = yy = tEnd IfPrint x的值为:; xPrint y的值为:; yEnd Sub(2)出租车计费程序,三公里(含)以内起步价9元,超出三公里的部分每公里2.4元。Private Sub cmdtaxi_Click()Dim s As Single,y As Singles = Val(InputBox(输入里程数:)If s = 3 Theny = 9ElseEnd IfPrint yEnd Sub设计意图:通过模仿,完善两个半成品程序,进一步深化对选择结构的认识。有目的的将部分核心代码留空,让学生将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到核心问题的解决上,
7、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关键代码的填写可以为学生理解程序提供支架,降低活动的难度。(三)归纳提升选择结构根据条件判断的结果控制程序的走向,不同的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条件判断,但If语句的基本格式是固定的:单分支选择结构(如图1):If条件Then语句块End If双分支选择结构(如图2):If条件Then语句块1Else语句块2End If图1单分支选择结构图2双分支选择结构小结:单分支的选择结构,当条件为真时才执行指定语句,否则跳过。双分支的选择结构根据条件是否成立,程序选择执行相对应的语句,然后执行End If后面的语句。设计意图:通过适时地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对选择结构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8、,系统地认识单分支和双分支选择结构的一般格式,并借助流程图分析选择结构的执行过程,帮助学生建构清晰而完整的知识框架,这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四)问题解决活动2:利用单分支和双分支选择结构,完善程序,解决问题。(1)中秋节前夕,商店月饼促销,购满3盒(含)即可享受八折优惠。根据输入的购买盒数,计算出应付金额。Private Sub cmdmk_Click()Dim qty As Integer 购买盒数Dim price As Single应付金额Dim sum As Singleprice = 80qty = Val(InputBox(购买盒数:)如果购买盒数低于3盒,不打折购满3盒
9、(含)享受八折优惠Print 应付金额:; sum; 元End Sub(2)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a,b,c,求三角形的面积(判断三条边是否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Private Sub cmdsquare_Click()Dim a As Single,b As Single,c As SingleDim p As Single,s As Singlea = Val(InputBox(input a:)b = Val(InputBox(input b:)c = Val(InputBox(input c:)p = (a + b + c) / 2如果输入的三边值(a,b,c)能够
10、构成三角形则计算其面积否则提示用户不能构成三角形End Sub小结:条件一般为关系表达式,如活动1中的两个程序,以及活动2中的程序1;也可为逻辑表达式,如活动2中的程序2。设计意图:活动2在学生对双分支If语句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之后实现一个完整的应用,学生要考虑的不再只是选择结构中各个分支的内容,而要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考虑整个选择结构的设计,在思维深度上与前面的活动呈递进关系。同时,此活动的两个问题分别通过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实现条件判断,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条件表达式的认知。(五)拓展应用活动3:身体质量指数(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WHO组织设定中国人的参考标准
11、为:BMI=23.9表示偏重。借助数轴(如图3)分析问题,形成算法:图3BMI指数的等级范围(1)先判断x18.5,成立则输出“偏瘦”(2)否则判断x23.9,成立则输出“正常”,否则输出“偏重”Private Sub cmdbmi_Click()Dim w As Single,h As Single,bmi As Singlew = Val(InputBox(输入体重(公斤):)h = Val(InputBox(输入身高(米):)bmi = w / h / hIf bmi 18.5 ThenPrint 偏瘦ElseEnd IfEnd Sub小结:在第一次判断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判断。这种在一个
12、If语句的内部又出现了另一个If语句,即称为If语句的嵌套。实际上,VB对于程序有多个分支的问题,有一种专门的If语句形式简化嵌套的问题:多分支选择结构:If条件1 then语句块1ElseIf条件2 then语句块2Else语句块3End If多分支的If语句实现BMI值判断:Private Sub cmdbmi_Click()Dim w As Single,h As Single,bmi As Singlew = Val(InputBox(输入体重(公斤))h = Val(InputBox(输入身高(米))bmi = w / h / hIf bmi 18.5 ThenPrint 偏瘦Els
13、eIf bmi 23.9 ThenPrint 正常ElsePrint 偏重End IfEnd Sub小结:多分支选择结构首先测试条件1,如果它为假,就测试条件2,依次类推,直到找到一个为真的条件,并执行相应的语句块,如果条件都不为真,执行Else后的语句。然后执行End If后面的代码。设计意图:通过“数轴分析法”分析出第二次判断“BMI23.9”,是以第一次判断“BMI18.5”为前提,是在第一次条件判断为“假”部分再次进行判断。在完善程序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嵌套的缘由,理清嵌套的脉络。在此基础上提出多分支If语句,并分析其执行过程。这样的设计既重过程又重结论,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轻
14、松愉快地完成知识的建构。(六)思维导图,复习巩固。图4选择结构思维导图评析:从20世纪开设计算机课程起,“程序设计”一直在我国信息技术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却也是难教、难学的典型代表,很多学生、甚至包括相当数量的老师都对其心生畏惧。传统的编程学习总是与编写代码、设计算法和生成可运行的程序紧密联系在一起,老师常选择一些“经典”的数学题作为例题,如鸡兔同笼、百钱百鸡、找素数、求水仙花数等,内容缺少趣味性和综合性。本节课设计的例题和练习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把解决“真实”的问题作为编程学习的首要任务,如“计算两个数的商”、“出租车计费程序”、“月饼促销”、“BMI值的判断”,既使得他们能有一
15、个愉快的学习过程,也能激发他们加倍投入编程学习。程序设计的学习主要围绕环境、语言和应用三个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展开,语言视图的学习,其核心主要在于语言规则本身。从教学方式来看,以往的程序设计语言规则的学习往往采用三步走的形式,即“提出问题,给出解答,再加点解释”,特别是“解释”,往往过多的纠缠于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知识的细枝末节之中,学生较少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的喜悦。本节课运用了案例教学法,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个需要解决的生活中的具体任务“计算两个数的商”,分析解决这个问题的“程序”,在尝试补充程序模板中关键代码的过程中,逐步认识If选择结构,并引导学生提取出If语句的基本格式,再应用于类似问题的解决,最终得到功能强大If语句的指令集。同时,程序设计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不是听会的,也不是看会的,而是自己练会的。只有让学生动手,并在编写“大量”的程序之后,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才能感到运用自如。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模仿尝试、独立解决等方式,完成了6个以上的程序,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是无法完成的,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较好的达到了“量”的要求。(点评人: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曹恒来)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