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蒹葭 教学目标 1.朗读体会,掌握重章叠句的结构。 2.品读吟唱,想象缥缈朦胧的意境。 3.鉴赏讨论,学习追求美好的执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诵读体会,掌握重章叠句的结构。 2.赏读会意,领略一唱三叹的音韵。 3.品读吟诵,想象缥缈朦胧的意境。 难点: 1品味诗歌的意境。探寻“伊人”的形象。 2培养学生对美好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 教学过程 前置学习 1、诗经是我国的 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共305篇,又称“诗三百”。句式以 为主,常采用 的形式,为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 、 、叠字的语汇。
2、2、诗经内容上分为 、 、 三个部分,其表现手法为 、 、兴。 3、(读准字音,通晓诗意,生字读音词语释义,利用希沃课堂活动展示学习成果) 溯洄(s hu)道阻且跻(j)水中坻(ch)水中沚(zh) 蒹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游:顺流而下。 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道阻且跻:路又险又高。阻,险。跻,(路)高而陡。 坻:水中的高地。 涘:水边。 右:向右迂曲。 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 一、导入(视频导入) 具有本土地人文特色,与本课内容意境吻合秋季雾漫小东江的视频导入。背景音乐在水一方。 你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修为,我
3、有”投我以桃李,报之以琼瑶”的真诚;你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情怀,我有“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执着。愿我们都能拥有琴瑟友之的陪伴,也能拥有钟鼓乐之的圆满。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中国诗歌的的源头诗经,诗经中记录美好事物比比皆是。无论是道阻且长,还是道阻且跻,人们都愿意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让我们走进蒹葭,吟诵优美的文字,传唱这首经典的歌谣。 二、教学新课 1.诵读明音韵之美 (1)片断播放录制的微课四言古诗朗读方法指导 (2)以小组为单位朗读,小组之间相互点评,并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为什么蒹葭读起来这么美?(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优化大师抽签)(计时)(展台视频同步) 这不仅是因为大家朗读时十分投
4、入,也因为诗歌独特的形式。 韵脚:苍、霜、方、长、央 、萋、晞、跻、坻、已、涘、沚 叠词:苍苍、萋萋、采采 还有“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2.赏读晓结构之美 ( 1)这首诗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尽管是三个部分,其实每一个章节就换了几个字而已。下面我们进行分组讨论。找出三个章节不同的词语。稍后我们以希沃课堂活动展示学习成果。 (小组讨论)(优化大师抽签)(计时) ( 2)明确我们这一首诗的结构特点:重章叠句,反复吟唱,一唱三叹。节奏鲜明、短促。集中体现诗经特点。 3.品读通意境之美 ( 1)这首诗是通过塑造意象体现意境之美,诗中塑造了哪些意象?(利用希沃课堂活动展示学习成果) ( 2)
5、从这些意象中,同学们体会到哪些情感?其中,哪个意象是诗人情感的重要载体?(优化大师抽签)(计时) 明确:(1)思念向往。通过诗人的上下求索。 (2)执着不懈。“溯游”“溯洄”足以表明。 4.吟诵觅伊人形象 (1)诗人苦苦追寻的“伊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 (2)展示多角度探究主题资料,给同学们作参考。可从自身角度,也可从自己熟悉的名人角度谈“心中的伊人”。 三、课堂总结 吟唱悟文化魅力:很早以前,诗歌是用来唱的,下面咱们去经典咏流传 蒹葭的演绎现场,老师唱,同学们和。感受音乐的表现力,文化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四、布置作业(请同学们选做任意两项) 1.智育:记录课堂收获; 2.美育:展开丰富的想
6、象力,将诗歌绘成一幅简笔画/水彩图或水墨画;或将今天所学的蒹葭一歌录制成音频。 3.德育:将本堂课收获的人生哲理写成读书心得。 附:(多角度探究主题资料)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评述蒹葭:“最得风人深致”。风乃是指民歌、民谣。风人指的是民间一些著关于人民现实生活的著者或采诗者。“深致”在为深远的意趣,二者合二为一是指风人所著之诗或采集者所采集之诗意趣十分深远。 秦风主要描写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风土社情,秦风中包含十篇诗,其中有描写贵族生活的,也有对战争、民间恶习的描写,这些诗篇都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反映出一定的社会现实。而蒹葭在这十篇诗篇中属于较为特殊的一类,其中所描述的意象令人捉摸不透,“伊人”这个意象没有给出具体的形象,整首诗处于“扑朔迷离”的朦胧之中,因此后人对其解说多处于浪漫主义之中。戰国时期,各国处于兼并战争,分裂割据的追逐之中,对于这种浪漫之境的追逐并不完全符合古秦当时的时代特征.王国维先生盛赞蒹葭“最得风人深致”的美学思想是对民间现世满怀深沉的关怀与期待,对理想世界的一种呼唤,这种呼唤与蒹葭中所追求的理想世间是一致的.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