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试卷 第 1 页 ( 共 14 页 ) 语文试卷 第 2 页 ( 共 8 页 ) 绝密启用前 辽宁省沈阳市 2012 年中考语文试题 语 文 本试卷 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 、 积累与运用( 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 2 分) ( ) A.畅 想 ( chng) 棱 角( lng) 险 俊 ( jn) 销 声匿迹( xio) B.倾 倒( qng) 烘 托( hng) 稀 罕 ( hn) 容光 涣 发( hun) C.豁 达( hu) 赐 教( c) 勾 勒 ( l) 老 谋 深算( miu) D.处 理( ch) 宽 敞 ( ch
2、ng) 键 谈( jin) 举世 闻 名( wn)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 ) 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 _的姿态。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_没有一个人能够 _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如果大家都 _别人的困难,那么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又能指望谁来帮助呢?切记,助人即是自助。 A.事不关己 所以 幸福 无视 B.心安理得 因为 幸福 漠视 C.心安理得 所以 幸运 无视 D.事不关己 因为 幸运 漠视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 )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 _。 这样才能感受
3、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A. B. C. D.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 ) A.登飞来峰的 作者 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B.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记者、作家。 C.叶圣陶是现代文学家、语文教育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桥梁远景图。 D.钦差大臣(节选)中众官员读了假钦差的信件后,极力为自己开脱。 5.走近名著。( 3 分) ( 1) 根据要求填空。( 1 分) 他经受了这初次的打击,正如他在学习拳击时经受了朱赫来初次的打击一样:当时他虽然倒下去,可是立
4、刻就站了起来。 这段文字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中的“他”是 _。 ( 2) 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 A.童年中外祖母关心、疼爱阿廖沙,给予他无限的温情。 B.父亲给鲁迅买来渴求已久的山海经 .使他充满了感激与尊敬。 C.在小人国里,格列佛犹如一只渺小的蚂蚁,可以任人踩踏。 D.孙悟空在无奈之下,请求观音菩萨帮助,擒住牛魔王,最终找回袈裟。 6.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 12 分) ( 1) 天街小雨润如酥, _。 ( 2) _?留取丹心照汗青。 ( 3) 忽如一夜春风来, _。 ( 4) _,东风无力百花残。 ( 5) 小时候 _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 6
5、) _,儿女共沾巾。 ( 7) 俄顷风定云墨色, _。 ( 8) _,锦鳞游泳。 ( 9) 造化钟神秀, _。 ( 10) _,皆若空游无所依。 ( 11)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景色的诗句 _。 7.渔家傲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出边塞战马嘶呜、朔风狂吹树木的尖啸和军营号角的凄厉。 B.“长烟落日”本有塞外苍茫的意境,但与“孤城闭”连 接之后又含有了肃杀之气。 C.“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
6、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 D.“将军白发征夫泪”是由于功业未建、故乡难返,与“风景异”的内容毫无关联。 毕业学校_ 姓名_ 准考证号_ 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语文试卷 第 3 页 ( 共 14 页 ) 语文试卷 第 4 页 ( 共 14 页 ) 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 【材料一】 古往今来,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崇拜龙凤,造就了丰富的龙凤文化。龙以腾云驾雾、邀游在天的形象和蓬勃向上的气势,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凤以展翅翘尾、五色备举的形象和高雅美善的气质,成为世间祥瑞的象征。 【材料二】 闻一多先生在龙凤一文中写道:“龙与凤代表着我们
7、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 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 ( zho,开始 ) 端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材料三】 龙凤文化发展到现代,既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继续表达,也是每一位华夏儿女对祖国拳拳深沉的情感认知,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动写照。 文史中国 ( 1) 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 分) _ ( 2) 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完成对联。( 2 分) 上联: _炎黄千栽江山难老 下联: 凤呈祥华夏万年 _ 二、阅读理解( 60 分) (一)阅读选文,完成 9 13 题。( 17 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
8、叠嶂, 隐 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 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选自三峡) 【乙】 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 环 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 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 ,独高垂,如匹练界 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 之下流 也。从其后西二里,蹑 峻凌崖。其崖高穹 溪上,与对崖骈 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 派:量词。界:隔断。清碧:溪水名。下流:河流的下游。蹑:踩、踏。穹:隆起。骈:并列。 9.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 分)
9、 ( 1) 隐天 蔽 日: _( 2) 或王命急 宣 : _( 3) 有峰东 环 而下: _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 ) A.渡 一 溪 而或长烟 一 空(岳阳楼记) B.即清碧 之 下流也 水陆草木 之 花(爱莲谚) C.与对崖骈 突 如门 隳 突 乎南北(捕蛇者说) D.上 耸下削 上 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5 分) ( 1)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 ( 2) 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_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2 分) 峡 中 西 望 重 峰 掩 映 最 高 一 峰 当 其 后
10、13.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 4 分) _ (二)阅读选文,完成 14 20 题。( 23 分)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 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
11、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语文试卷 第 5 页 ( 共 14 页 ) 语文试卷 第 6 页 ( 共 8 页 ) 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 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最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 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叉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微凉 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 摇荡,她才 迅速 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