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质量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099619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质量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质量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质量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质量测试卷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3广东佛山高一期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长衣和袍服已不大适应社会需要,而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主流。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央集权的强化 B经济重心南移 C民族交融的加强 D对外贸易发达22023贵州贵阳高一期末“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

2、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了()A北魏大力推动民族交融 B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互补C南北朝经济交流状况 D东晋、南朝江南得到开发32023河南驻马店高一期末北魏统一北方后,经过孝文帝改革,农业生产领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同时,水利事业也得到恢复和发展,随着游牧民族的进入,北方畜牧业也有所发展。以至于呈现出“百姓殷阜,年登俗乐”的繁荣景象。此种变化()A延缓了北方政权的频繁更替 B说明了游牧民族具有先进性C违背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 D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42023浙江湖州高一期末资治通鉴载:609 年至610 年,隋炀帝在洛阳举行大会。“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自昏达

3、旦,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胡客或过酒食店,醉饱而散,不取其直,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惊叹。”这一记载能用以佐证隋朝()A盛极一时,但短命而亡 B短暂统一,但影响深远C制度创新,但民不聊生 D劳役繁重,但泽被历代52023海南高一期末唐人喜穿胡靴,其华丽者有锦靴、皴文靴等。红靴为女子所穿,诗人多用作“锦靴”,在唐时颇为盛行,如李白的对酒:“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这反映出唐代()A中原流行西域风俗 B文化的开放和包容C尚武成为社会风尚 D胡汉民族差别淡化62023广西北海高一期末公元686年,武则天在朝堂上设置铜匦,鼓励群臣上书言事、告密,铜匦分有四格,上面都有小洞,刚好投进表

4、疏。此外,武则天还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史称“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这反映出,武则天时期()A君权达到顶峰 B政治较为清明 C监察体系完备 D取士标准多样72023河北石家庄高一测试如表所示为汉代与唐代治水活动的历史发展与地理分布统计情况。据此可知,汉唐之际()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合计汉1951141031唐11241812442029158A黄河水患频繁发生 B北方农业环境遭到严重破坏C南方地区得到开发 D治水的成效取决于地理环境82023贵州贵阳高一期末安史之乱前,各边镇屯田、营田,所有权概属封建国家;安史之乱后,国家失去有效控制户口

5、及田亩籍账的实力,未获得中央批准,各地军政长官任意用各种名目摊派赋役。这()A加剧藩镇割据的局面 B使国家出现内轻外重局面C加剧了民族政权独立 D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92023湖南衡阳高一期末日本学者宫崎市定评论某一制度时认为:这本是以打破封建贵族制度、从一般民众中选拔俊才作为理想出发点的制度,但在当时的权势者,即贵族门阀势力的压力下扭曲变形,反而成为拥护贵族世袭官位的封建性制度。据此可知,这一制度()A初衷与社会动向相违背 B维护了贵族官位世袭C加剧了平民与贵族矛盾 D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102023湖南益阳高一期末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对汉唐的相制有如下评论: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朝宰相是委员制。

6、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相制的变化()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削弱了君主权力C使官僚机构膨胀 D加强了中央集权112023河南三门峡高一期末唐朝实行的租庸调制以人丁为本,以征收实物为主。但唐中期的两税法则将各种赋税统一征收,以银定税,征收的主要标准由人丁转为财产。这一转变()A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弱化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D减少了土地买卖和兼并现象122023湖北荆州高一统考有学者指出:“在唐代统治阶层之中,士族占66.2%,小姓占12.3%,寒素占21.5%。就

7、其统治阶层的社会架构而言,与实施九品官人法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相同的。”据此可知,唐代()A科举制维护了世家大族的利益 B社会阶层的演化具有渐进性C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一脉相承 D门阀士族严重威胁中央集权132023河北邢台高一期末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针对当地“越人信祥而易杀,傲化而偭仁”的情况,他“去鬼息杀,而务趣于仁爱”,因此举顺应了百姓的心理和习俗喜好,社会教化明显改善。柳宗元的这一做法()A说明佛教有取代儒道之势 B反映了儒家正统地位的动摇C杜绝了岭南鬼神崇拜的风气 D有利于巩固儒学的统治地位142023辽宁辽阳高一期末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表现出作者放浪形骸,死生虚诞的心境;柳公权的金刚经碑

8、用笔在心,心正笔正;张旭仕宦不显,其作品恣性狂逸,不循规矩。据此可知,文学艺术()A水平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B表现形式多样、题材迥异C深刻反映时代特征、作者情感 D成就高低取决于作者风格152023广东深圳高一期末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以及通过南海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文化的影响既深且远,使其呈现出中外、胡汉混合的显著特征。由此可见,唐代文化具有()A封闭性 B包容性C扩张性 D进步性162023贵州贵阳高一期末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开凿的甘肃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的佛像造型大都身形丰满圆润、阔脸、大眼、鼻梁挺拔;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佛像造型则体态修长、面部端方、线条细腻、表情中

9、正平和。这些体貌变化反映了()A佛教成为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 B佛教在中国传播渐趋本土化C佛像造型融入西域民族的形象 D中原工匠雕塑技术日益精湛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23甘肃张掖高一统考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河南辉县固围村的战国时期魏墓中,一次出土了160多件铁器,其中有铁农具58件,数件“V”形犁或铁犁冠被发现。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材料二(东晋时期)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唐房玄龄等晋书材料三论轻徭薄赋,亦当以唐朝为最。租庸调制可谓中国历史上赋税制度之中最好者,当时的农民生活宽舒安适,促成了整个社会之安定繁荣

10、,自唐太宗贞观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历时100余年。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推断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指出这一现象对土地制度的影响。(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贞观年间到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4分)182023湖南郴州高一期末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

11、,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材料二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主因是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并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

12、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盛的原因。(10分)192023福建莆田二中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规模空前的统一和强盛,气派空前的宽容和摄取,呼唤来一个丰富浓烈的艺术世界。英国学者韦尔斯描述道:在整个第7、8、9世纪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定、最文明的国家,许许多多中国人生活在治理有序的、优美的、和谐的环境中。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痴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亚欧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二在唐代,“物殷俗阜左右藏库,

13、财物山积,不可胜较”的盛况空前。同时,器物使用“不闻华夷,兼收并蓄”。当此之时,来华的西方各族人员,人数众多,规模空前。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就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成为古代的世界大都会。在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更聚居着越来越多的来自西方的客商。开通的社会风气,使当时长安人的服饰都受到西方的影响。妇女常常身披来自中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汉“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成为手工业发展的缩影。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文化高度发达的原因。(5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于外来文化兼容并收的表现。(5

14、分)202023山东淄博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某同学学习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后,构建如下知识框架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制度创新与隋唐鼎盛”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长衣和袍服已不大适应社会需要,而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主流。”可见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南北方的服饰也逐渐发生了融合,这体现出民族交融的加强,C项正确;材料所述与中央集权强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经济重心南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外贸易发达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2

15、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南方经济的开发,并未涉及民族融合、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互补以及南北朝经济交流状况,排除A、B、C项。故选D项。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为后来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后来北周灭掉北齐,反映孝文帝改革并未延缓北方政权的频繁更替,排除A项;孝文帝改革学习了汉族文化,并且材料不能说明游牧

16、民族具有先进性,排除B项;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促进经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A解析:根据“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自昏达旦,终月而罢,所费巨万”“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可知隋炀帝耗费巨资夸耀了中国的富饶,由此可以佐证隋朝盛极一时,但短命而亡,A项正确;根据隋炀帝耗费巨资所营造的场面并不能体现隋朝的短暂统一和制度创新,也无法说明劳役繁重,排除B、C、D项。故选A项。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唐人喜穿胡靴,其华丽者有锦靴、皴文靴等”信息可知,唐人喜穿胡靴,说明唐朝积极吸收少数民族文化,这反映出唐代文化的开放和包容,B项正确;材料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原流行西

17、域风格,这属于表象,不是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代文化的开放和包容,没有强调尚武成为社会风尚,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朝时期积极吸收少数民族文化因素,体现了唐朝文化开放和包容,不代表胡汉民族差别淡化,并且这不属于材料内容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武则天在位时期,广开言路,同时加强对地方监察,因此,当时君权得到加强,政治较为清明,B项正确;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君权达到顶峰,排除A项;材料提到派遣使者监察州县,但不能说明监察体系完备,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科举取士标准,排除D项。故选B项。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汉代与唐代治水活

18、动的历史发展与地理分布统计情况”可知,汉代治水活动主要发生在河南和河北地区,唐代治水活动主要发生在浙江和福建地区,体现了唐代时期统治者更加重视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说明汉唐之际南方地区得到了开发,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黄河水患频繁发生的信息,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社会动荡,农业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治水的成效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安史之乱后,国家失去有效控制户口及田亩籍账的实力,未获得中央批准”,可以看出安史之乱之后,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加剧了藩镇割据的局面,A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安史之乱对中央集权的

19、影响,排除B项;题干并未涉及民族政权的独立,排除C项;题干侧重的是安史之乱对中央权力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打破封建贵族制度、从一般民众中选拔俊才作为理想出发点的制度,但在当时的权势者,即贵族门阀势力的压力下扭曲变形,反而成为拥护贵族世袭官位的封建性制度”可知,该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度,但在魏晋时期,却成为门阀大族垄断官位的制度,不利于社会阶层流动,反映了初衷与社会动向相违背,A项正确;官位并非完全世袭,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平民与贵族矛盾,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度选官时看重门第,不利于社会阶层流动,排除D项。故选A项。1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

20、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政事堂作为最高议事机关,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A项正确;三省六部制的设立加强了君主权力,排除B项;唐朝相制的变化并没有使官僚机构膨胀,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能得出加强中央集权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1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租庸调制、征收实物为主、唐中期的两税法、以银定税、征收的标准由人丁转为财产,”体现了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转变,反映了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的减弱,B项正确;两税法以银定税,但征收的仍旧主要是实物,不能体现其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21、排除A项;题干并未涉及租庸调制与两税法在同样情况下征收的多少,不能体现劳动人民负担的减轻,排除C项;土地买卖和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租庸调制到两税法不能减少土地兼并,排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隋唐时期科举制产生与发展,但尚未完全成为占主导地位的选官方式,尚未改变门阀士族力量强大的社会面貌,这表明社会阶层演化具有渐进性,B项正确;科举制的实施为庶族地主开辟了入仕渠道,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排除A项;魏晋时期选官依据门第家世,隋唐时期科举制选官依据才学,选官标准改变,并非一脉相承,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门阀士族力量较大,并未直接体现其对中央集权的威胁,排除D项。

22、故选B项。13答案:D解析:据材料“越人信祥而易杀,傲化而偭仁”可知,柳州一带越地的人,迷信鬼神而且轻易杀生,傲慢地对待教化而不讲仁义;因此针对此种情况,柳宗元“去鬼息杀,而务趣于仁爱”,顺应了百姓的心理和习俗喜好,社会教化明显改善,儒学的统治地位得到巩固,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佛教取代儒道之势,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针对“越人的习俗采取的措施及作用”,有利于巩固儒学的统治地位,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化,与材料不符,排除。故选D项。14答案:C解析:王羲之的书法表现出作者放浪形骸,死生虚诞的心境,柳公权用笔在心,心正笔正,张旭作品恣性狂逸,可见书法艺术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也反映了

23、当时的时代特征,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文学艺术的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形式多样、题材迥异,排除B项;D项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5答案:B解析:据材料“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以及通过南海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文化的影响既深且远,使其呈现出中外、胡汉混合的显著特征”可知,唐文化深受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以及通过南海传来的南亚文明的影响,说明唐文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具有包容性,B项正确;材料强调外来文化对唐文化的影响及唐文化由此产生的特征,这说明唐文化不具有封闭性,排除A项;材料强调外来文化对唐文化的影响及唐文化由此产生的特征,而不是唐文化的

24、扩张性,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唐文化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未涉及对其评价,排除D项。故选B项。16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甘肃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的佛像造型大都身形丰满圆润、阔脸、大眼、鼻梁挺拔;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佛像造型则体态修长”可以看出,在西北的佛像还比较完整的继承了外来的佛像艺术,但是到了中原地区佛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反映佛教在中国传播渐趋本土化,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从西域到中原的佛像变化,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佛教的传播,并不是中原工匠的技术,排除D项。故选B项。17答案:(1)现象:使用并推广铁农具。影响:推进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主要原

25、因: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统治者的统治政策。(任答四点可)(3)主要原因:轻徭薄赋;实行租庸调制。解析:(1)现象:根据材料“在河南辉县固围村的战国时期魏墓中,一次出土了160多件铁器,其中有铁农具58件,数件V形犁或铁犁冠被发现”可知,使用并推广铁农具。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推进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东晋时期)天下无事”可知,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根据材料“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自然条件优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

26、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统治者的统治政策。(3)主要原因:根据材料“论轻徭薄赋,亦当以唐朝为最”可知,轻徭薄赋;根据材料“租庸调制可谓中国历史上赋税制度之中最好者,当时的农民生活宽舒安适,促成了整个社会之安定繁荣”可知,实行租庸调制。18答案:(1)隋朝。影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强了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2)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贵重奢侈品为主。原因:地理环境影响;唐朝经济实力雄厚,生产技艺先进;造船、航海技术发达。解析:(1)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

27、始建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确立。影响:根据材料“包括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强了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2)特点:根据材料“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归纳出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从贸易范围来看,可归纳出贸易范围较广;根据材料“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可归纳出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贵重奢侈品为主。原因:根据材料“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

28、少,内部往来不易”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地理环境影响、唐朝经济实力雄厚及航海技术发达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19答案:(1)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政策开明,思想开放;科举制确立和发展;民族交融加强;中外交流频繁。(2)表现:外来人口众多;服饰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外来服饰成为时尚;手工业生产吸收外来技术和风格。解析:(1)原因:据材料一“规模空前的统一和强盛,气派空前的宽容和摄取”可知,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据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定、最文明的国家,许许多多中国人生活在治理有序的、优美的、和谐的环境中”并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包容开放,文化政策开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29、据材料一“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亚欧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并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文化上兼收并蓄,不同民族间的交融加强,中外交流频繁。(2)表现:据材料二“来华的西方各族人员,人数众多,规模空前”可知,唐代长安城外来人口众多;据材料二“开通的社会风气,使当时长安人的服饰都受到西方的影响”可知,服饰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外来服饰成为时尚;据材料二“妇女常常身披来自中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汉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成为手

30、工业发展的缩影”可知,手工业发展也吸收借鉴了外来技术和风格。20答案:示例制度创新促成了唐朝封建盛世局面的出现。唐朝建立后,唐太宗在继承前代统治智慧的基础上,发展、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在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基础上规范了纳庸代役,制度的创新使唐朝前期政治开明,行政规范高效,统治基础不断扩大,经济持续发展,民族进一步交往交流交融,唐诗繁荣,国力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为后世国家治理提供了借鉴。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对当今国家治理的启示在于,制度建设一定要契合时代要求,适应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安定团结,才能更好地促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解析:描述:首先,观察材料中展示的知识框架,明确主题,如制度创新促成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然后,综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对相关主题进行论证,如通过分析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发展,分析制度创新与政治、经济、民族和文化等关系,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封建盛世局面出现的意义等;最后在史实描述基础上,升华认识,如说明制度创新一定要契合时代要求,适应生产力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当前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质量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