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课时作业9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最佳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最佳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在马克思看来,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 量的人。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C.主观能动性 D.自觉选择性 2.目前,全球沙漠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五分之一,且沙漠面积仍有扩大的趋势。 土 地沙漠化威胁着人类生存发展。 应对沙漠化,保护共同家园,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 任,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这说明( ) A.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孤立的活动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受自然规律制约 C.实践的主体是人,人的意识决定实践 D.实
2、践具有历史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3.2019 年 7 月 26 日,研究人员完成 LUX ZEPLIN 实验(有史以来最敏感的暗物 质实验)核心部件液态氙时间投影室(TPC)的组装。为了组装 TPC,来自全球 37 个机构的 250 名成员聚集在一起,以确保满足项目的机械、光学、电气、放射 和清洁要求。由此可见,科学实验活动( ) A.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B.能直接使客观世界按人的意志进行改变 C.最终目的是认识世界的运行规律 D.是需要人们协作完成的认识世界的活动 4.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发生出血热的烈性病毒。 研究发现,该病毒在 60 摄氏度的环境
3、内,灭活一个小时就不具备感染性;在 100 摄氏度的沸水中 5 分钟就可以被杀灭。 因此,这种病毒很容易被消灭。 这说明 ( ) 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科学实验是人类唯一的基本的实践活动 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 B. C. D. 5.过去科学家们一直认为,抑制性突触要比兴奋性突触简单,因为这些突触结中 的蛋白种类相对较少。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型生物识别技术,在抑 制性突触中找到了超过百种过去没有发现的蛋白。 这一发现不仅为治疗大脑疾病 提供了新线索,同时也表明对抑制性突触的研究仍需深入。这表明(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 认识具有反复性
4、、无限性 人不能创造规律但能改变规律 A. B. C. D. 6.航空发动机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多学科集成的工程机械系统之一,研制全 新跨代航空发动机一般需要 20 多年。 因为发动机不仅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也是 试验试飞出来的。 只有经过设计制造试验修改设计再制造 再试验的多次反复,才可能完全达到技术指标要求。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过程表明 ( ) 只有通过多次实践才能够获得正确认识 精心科学设计是推动航空发动机升级换代的基础 2 试验试飞是检验航空发动机设计科学与否的唯一标准 试验试飞推动了航空发动机设计的不断完善 A. B. C. D. 7.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历”,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
5、。但古代中国是一个 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了解太阳运行情况,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 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 。 “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印证了( )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理论的认识要高于实践 认识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 A. B. C. D. 8.2019 年,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并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 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为人类不懈探索与和平利用太空写下了 浓墨重彩的一笔。这表明( ) 发挥意识的作用能突破历史条件的限制 先进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才是真理性的认识 和平利用太空是人类探月的目的之一 A.
6、 B. C. D. 9.2019 年,国庆 70 周年大阅兵令世界瞩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功进行了空中、 地面、多角度、全景式、立体化直播,这有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此,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该直播是一种实践活动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延伸人的认识器官 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任务 A. B. C. D. 2014 年 12 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破土动工。 2019 年 9 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正式投入运营。习近平主席出席投入运营仪式并致辞。回答 10-11 题。 10.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指出,奇迹是干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这是因为 ( )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7、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实践是人们主动进行的一切能动活动 A. B. C. D. 11.下列经典名句蕴含的道理与“奇迹是干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一致的 是( )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A. B. C. D. 12.教育部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 3 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逐步建立适合各阶段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课 程体系。构建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的哲学依据有( ) 把兴趣爱好作为活动的出发点,有利于激发学生
8、的能动性 研学旅行作为直接现实性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得正确认识 研学旅行有利于学生获取比书本知识更可靠的间接经验 研学旅行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和验证知识 A. B. C. D. 13.2019 年 3 月 10 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 功将 “中星 6C” 卫星发射升空。 至此,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 300 次飞行任务。 资料显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从第 1 次发射到第 100 次发射用了 37 年,从第 100 次发射到第 200 次发射用了 7 年,从第 200 次发射到第 300 次发射仅用 4 年多时 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历程表明( ) 实践推
9、动人们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人的认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A. B. C. D. 14. “剑不试则利钝暗,弓不试则劲挠诬。 ” 下列与这句话蕴含哲理相同的有 (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A. B. C. D. 15.小马要过河,老牛告诉它:“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越过去。 ”松鼠拦住它大叫: “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回家问妈妈,妈妈说:“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试就 知道了。 ”这个童话故事蕴含的哲理( )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10、更有用 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只有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A. B. C. D. 16.有人认为个人的渊博知识一是来源于亲身实践,二是来源于书本知识。对此,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该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有两个来源 该观点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该观点承认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该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A. B. C. D. 17.你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可以亲口尝一尝;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却万万不能 试一试。 本草纲目上写得清清楚楚:“砒,大毒也。 ”这表明( ) A.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不是唯一的 B.任何认识都是人们在直接接触
11、对象的过程中产生的 4 C.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可靠得多 D.有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有的认识来源于书本 18.列宁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 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这说明( ) A.实践具有联系主观和客观的特性 B.理论必须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C.实践能够使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主要标准 19.培根说:“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 癖。 ”这段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必须将认识用于指导具体实践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之一 C.人们获得认识是为判断是非 D.学习书本获得知识不如亲身实践获
12、得直接经验 20.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不断增加,垃圾 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大量垃圾不仅占用耕地,还污染土壤、水源、大气,传播 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等。 面对日益严重的垃圾污染问题,垃圾的处理引起人们高度 关注。 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等,这会带来二次污染, 也面临种种技术难题。垃圾分类是对传统垃圾收集处置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 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 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目前,许多国家在垃圾分类管理上获 得很大成功,上海市正式施行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以来,也取得明显成
13、效。 结合材料,分析人们处理生产、生活垃圾的方式变化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这一道理的。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1- -5 AAADB 65 AAADB 6- -10 BBDAA 1110 BBDAA 11- -15 ACBDC 1615 ACBDC 16- -19 AAAA19 AAAA 20.20.在传统的垃圾处理过程中,人们日益认识到垃圾污染的严重性及垃圾处理在传统的垃圾处理过程中,人们日益认识到垃圾污染的严重性及垃圾处理 方式的落后,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方式的落后,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带来二次污染以及面临的种种技术难题,促使人们对垃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带来二次污染以及面临的种种技术难题,促使人们对垃 圾进行分类管理,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圾进行分类管理,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许多国家在垃圾分类管理上获得成功,上海市也取得明显成效,表明实践是许多国家在垃圾分类管理上获得成功,上海市也取得明显成效,表明实践是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垃圾分类管理,促进垃圾资源利用,改善生存环境质量,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垃圾分类管理,促进垃圾资源利用,改善生存环境质量,表明实践是认识的 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