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docx

上传人(卖家):alice 文档编号:7276923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5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ZHONGDENG ZHIYE XUEXIAO YUWEN KECHENG BIAOZHUN(202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 : 2020年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2ISBN 978-7-04-052623-3. 中 . 中 . 语文课课程标准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参考资料 . G633.30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84889号责任编辑 责任校对许 耘张 薇封面设计 责任印制张 楠版式设计 张 杰出版发行高等教育出版社网 址社 址北京

2、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邮政编码100120网上订购印 刷开 本787mm1092mm 1/16印 张3.25字 数38 千字版 次年 月第 版购书热线010-58581118印 次年 月第 次印刷咨询电话400-810-0598定 价13.00 元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等质量问题,请到所购图书销售部门联系调换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物 料 号 52623-00前 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 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 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

3、育人 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 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中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08 年、2009 年,教育部先后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语文 课程教学大纲,指导了十多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语文课程改革的 实践,规范了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加强了文化基础教育,促进了学 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职业教育已进入转型发展期,要实现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 统筹管

4、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 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I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面对新时代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新要求,适应新时期培养大批 德才兼备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现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语文课程 教学大纲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 精神新要求有待充实体现,反映中等职业教育育人要求的课程目标有 待具体化、细化,意识形态属性较强课程的设置有待完善,传统教学 大纲的体例结构和内容要求也不能满足新时代教学改革的需要等,必 须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以下简称中职三科)

5、课程建设。2014 年 7 月,教育部启动了中职三科课程标准研制工作。本次 研制工作深入总结了十多年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宝贵经 验,充分借鉴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使中职三科课 程标准成为既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实际,又对标普通高中和衔接义务 教育的指导性教学文件,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一、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 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 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和指导 性,建立对接紧密、动态调整、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推动

6、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基本思路1. 价值观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中职三科意识形态属性 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价值观教II 前言 育不是简单贴标签,而是要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课程标准研制注重 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充分挖掘学科本身独特的育人功能,在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过程中,实现价值观的引导。2. 通识性教育与职教特色相结合。中职三科是中等职业学校各 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必须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打 好学生的文化基础,提升共同能力,培

7、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应 结合职业教育特点,选择与职业生涯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融入职业 道德、职业精神教育,强化与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3. 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中职三科课程标准研制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特别要注重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体现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加强对学生的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着力厚植爱国 主义情怀,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能人才。 同时,要加强对中职学生已有基础和发展需求的了解把握,加强对中 职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的调研,努力发现并切实面对

8、职业教育教 学改革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把落实中央要求和中等职业教育实际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完善课程设置。二、主要内容及特点(一)关于课程设置1. 调整“德育”课程名称并优化课程结构。将“德育”的课程 名称改为“思想政治”,与普通高中保持一致,将原来必修的“经济 政治与社会”“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和 选修的“心理健康”调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 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其中,“经济政治与社会”扩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加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III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更准确、全面地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9、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 涵;“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整合为“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职业道德与法治”“哲学与人生”继承 2008 年中职德育课课程设置,基本保持不变。2. 语文课程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等内容,并从体例、内容、话语体系等方面完成从教学大纲到课 程标准的转换,以专题的形式组织课程内容,兼顾字、词、句、段、篇的组织形式。3. 增设历史课程。历史成为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安排 72学时。(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1. 细化了课程育人目标。针对现行教学大纲课程目标比较笼统、 育人要求不够具体等情况,课程标准研制组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 细化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0、,充分借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经验,结 合学科特点凝练出体现课程特色育人目标的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借鉴了普通高中的“政治认同”“法治意 识”“公共参与”等素养,还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凝练、增加了“职业 精神”“健全人格”。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普通高中保持一致,但在核 心素养内涵与主要表现上进一步凸显了职业教育特色。历史学科核心 素养与普通高中基本相同,重点在家国情怀中增加了“树立劳动光荣 的观念,养成爱岗敬业、诚信公道、精益求精、协作创新等良好的职业精神”等内涵要求。2. 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课程标准研制组结合中职学生

11、实际, 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 人目的,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为阶段性评价、毕业合格性考IV 前言 试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命题提供依据,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中职三科学业质量标准均划分为两级水平,水平 1 是学生学习该 课程后应达到的合格要求,水平 2 是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应达到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要求。3. 彰显了职业教育特色。中职三科课程标准在研制过程中,特 别注重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一是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 的联系,利用或设置职场情境,突出实践取向。二是注重有机融入职

12、 业道德、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培育学生职业精神。三是注重与专业课程相互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职业道德与法治” 是职业教育特有的内容。语文课程设置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 读”“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专题,增强针对性,满足学生未来职业 发展的需要。历史课程在基础模块大多数专题中突出了科技文化方面 的内容,专门设置了“精湛的传统工艺”专题,拓展模块开发了“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历史上的著名工匠”等示例。中职三科课程标准研制是深化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环 节,直接关系职业教育的育人质量。中职三科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必 须在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中接

13、受检验,不断完善。希望广大中等职业教 育工作者在过去改革的基础上,在丰富而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 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不断深化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大幅提升新 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V目 录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一)学科核心素养 / 2(二)课程目标 / 3三、课程结构 6(一)课程模块 / 6(二)学时安排 / 7四、课程内容 8(一)基础模块 / 8(二)职业模块 / 17(三)拓展模块 / 21I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五、学业质量 24(一)学业质量内涵 / 24(二)学业质量

14、水平 / 24(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 27六、课程实施 28(一)教学要求 / 28(二)学业水平评价 / 31(三)教材编写要求 / 34(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 35(五)对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 / 36附录 38古代诗文学习推荐篇目 / 38II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 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旨 在引导学生根据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开展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积 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提高运

15、用祖国语 言文字的能力,理解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 品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语文课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 任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强化关键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 和审美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接受人类进步文化,汲取人 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

16、养和人文素养, 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1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 与运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 赏、文化传承与参与 4 个方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与形成的语 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1. 语言理解与运用语言理解与运用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丰富的言语实践, 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

17、,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 具体的生活、学习、工作等语言运用情境中,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2. 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语言运用,发展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运用多种思2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维方式丰富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基本 的语言现象,准确传递信息、论述观点、表明态度,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品质。3. 审美发现与鉴赏审美发现与鉴赏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品 味语言艺术,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 崇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抵制庸俗、低

18、俗、媚俗的语言文化,提高语言文化鉴别能力,形成正 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提升审美境界,在生活、工作情境中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现美,创造美。4. 文化传承与参与文化传承与参与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初步具有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吸收、传承和发展的能力,继承和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人类文 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并在学习和工作中拓宽产业文化视野,培育劳动精神,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 4 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理解与运用是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思维、审美、文化方面的发展都建立在语

19、言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之上,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二)课程目标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在语 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几个方面都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3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支撑。1. 语言认知与积累。加强语言的感知、领会和情感体验,注重 语言习得和感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较为丰 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 本方法,在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中,逐

20、步认识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并运用到专业学习和社会生活中。2. 语言表达与交流。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在真 实的生活和职业情境中,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和具体的语言运用情 境,正确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具备适应学习与 生活需要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养成自主学习和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和文字写作素养。3. 发展思维能力。运用联想和想象,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 直觉体验,丰富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比较、辨识、 分析、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 加工的能力; 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结合生活和职

21、业情境, 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与优劣,力求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4. 提升思维品质。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实践活动经验,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习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如 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思 维,以及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探究语言现象与文学形象,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5. 审美发现与体验。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感受祖国语言文字 独特的美,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审美意识,加深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的感情。阅读中外文学作品,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品味语言艺术,获得审美发现,感受和体验作品的

22、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丰4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富审美体验,提升发现美、体验美的能力。6. 审美鉴赏与评价。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以及弘扬劳动精神和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作品,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开展审美鉴赏活 动。运用联想和想象,欣赏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初步 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鉴赏美、评价美的能力,崇 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自觉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语言文化,并 能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和美感程度。7.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在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 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体认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

23、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增强热爱中华文化的思 想感情,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抵制文化虚无主义错误观点, 培育文化自信,不断完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8. 关注、参与当代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并积极 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感受现代产业文化,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的过程中,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拓展 文化视野,理解文化的多样性,懂得尊重和包容,学习和借鉴不同民 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抵御外来不良文化,提高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能力。5三、课程结构遵循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依据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语文

24、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整体建构、系统设计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一)课程模块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由 8 个专题构成。2. 职业模块是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安排的限定选修内容,由 4 个专题构成。选修专题不少于 3 个,其中,专题 1、专题 2 必选,专题 3、专题 4 任选 1 个。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继续学习与个性发展需要的自主选修内容,由 3 个专题构成。6 三、课程结构 (二)学时安排模块内容学时基础模块专题 1语感与语言习得(9 学时)专题 2中外文学作品选读(18 学时)专题 3实用性阅读与交流(18 学时

25、)专题 4古代诗文选读(36 学时)专题 5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18 学时)专题 6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18 学时)专题 7整本书阅读与研讨(18 学时)专题 8跨媒介阅读与交流(9 学时)144职业模块专题 1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27 学时) 专题 2 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18 学时)专题 3 微写作(9 学时)专题 4 科普作品选读(9 学时)54拓展模块专题 1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专题 2 古代科技著述选读专题 3 中外文学作品研读不做统一 规定合计1987四、课程内容(一)基础模块模块内容由 8 个专题构成。 专题 1 语感与语言习得 本专题旨在引导学生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

26、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 培养良好的语感,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语言的表现力,提升 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并能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简明连贯、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交流。【内容要求】( 1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巩固和提高运用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能力。(2 )根据学习目的和生活的实际需要,精选文本,通过诵读或 朗读,精心揣摩,认真品味,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3)通过听说结合、读写结合、勤记多背等途径,学习快速、敏8 四、课程内容 锐地捕捉语言文字表达主要信息的方法,理解语义,品味情趣,领会意蕴,提高语言的敏感性。

27、(4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凭借语感和对语言知识的把握,根据 具体的语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从字顺、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提示】( 1 )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扩大阅读范围,广泛接触并积累语言 材料,梳理语言现象,探索语言运用的规律,增强运用语言文字的敏感性。(2 )精选诵读材料,指导诵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行文思路,以及文本的语言特点、意境、风格等。(3)引导学生运用体验、比较、质疑、探究等方法,仔细品味语言,揣摩语境,比较推敲,领悟语言的旨趣。(4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创设语境,开展积极的言语实践,在对话交流中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

28、(5 )本专题应贯穿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与其他专题中的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等学习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 专题 2 中外文学作品选读 本专题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 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化鉴别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品位,提升人文素养。【内容要求】( 1 )精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把握作品9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内涵,理解作者创作意图,欣赏作品的语言表现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感受。(2 )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的

29、文学艺术表现形 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崇尚真 善美,摒弃假恶丑,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语言文化,获得审美体验。(3)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积累、丰富文学作品欣赏经验,并学会与他人分享。【教学提示】( 1 )设置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经验分享和成果交流等活动。(2 )文学作品的阅读,应侧重于审美发现与鉴赏,要引导学生 在阅读作品时充分调动联想、想象、思维、情感等心理因素和审美经验,逐步提高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鉴别能力。(3)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如推荐文

30、学鉴赏材料, 指明鉴赏方向,指导学生聚焦审美对象,抒写审美感受;鼓励和指 导学生开展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丰富审美体验。 专题 3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本专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内容,包 括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 交流。通过本专题学习,丰富学生的言语实践,提高实用性阅读与 交流的水平,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增强学生适应与服务社会的能力。10 四、课程内容 【内容要求】( 1 )阅读当代社会常用和职业生活需要的实用类文本,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2 )阅读知识性读物类文本,如说明文、科普作品等,学习运用简明准确的语

31、言,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3)阅读常用的论述类文本,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理解作 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论据恰当,具有逻辑性。(4 )具体学习内容,可选择职业生活类、新闻传媒类、知识性读物类,以及论述类文本等,体现劳动精神的文本要占一定的比例。【教学提示】( 1 )以社会生活情境中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合理安排阅读、调查、写作、口语交际等教学活动。(2 )引导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应用情境中学习职业生活常用的文本。(3)在教学过程中分析新闻传媒类文本。如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 份报纸或一个网站一周的内容,分析其栏目设置、文体构成,以及内

32、 容的价值取向,撰写分析结果;推荐 1 个最精彩的栏目或 1 3 篇不同体裁的精彩文章,并说明理由。(4 )知识性读物类文本,要求学生自主选择 1 篇介绍本专业最新 科研成果的科普作品,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社会科学通俗作品阅读研习,并交流阅读感受。(5 )论述类文本,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 法的引导,注重辨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1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 专题 4 古代诗文选读 本专题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古代诗文, 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进对中华文化思想理念、传 统美德、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抵制文

33、化虚无主义错误观点,提升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要求】( 1 )学习中国古代经典诗文,阅读并了解作品内容,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2 )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区别古今语言的异同。(3)学习中国古代诗文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学提示】( 1 )引导学生重点在诵读中培养语感,理解内容,品味语言。(2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网络平台阅读文本,并联系学 习过的古代诗文,梳理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提高阅读古代诗文的能力。(3)引导学生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

34、容,开展专题学习,梳理文化常识,增加文化积累,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4 )引导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学习运用评点方法,记录自 己的感受和见解,并就作品涉及的文化现象与同学展开交流和讨论,联系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看法。12 四、课程内容 专题 5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 本专题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深入学习革命志士 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爱国精神和崇高 品质;深入了解中国革命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事迹,感受其大 无畏的革命气概,体认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进一步提高语言 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坚定理想信念,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

35、生观和价值观。【内容要求】( 1 )诵读革命先辈的名篇佳作,体会崇高的革命情怀。(2 )阅读反映革命传统的优秀文学作品,理解作品中革命志士和 英雄人物的艺术形象,把握作品丰富的内涵,感受作品的精神力量和语言魅力。(3)阅读有关革命传统的新闻、报告、演讲、访谈等实用类文本,联系思想实际和见闻,深入理解内容,学习写作手法。【教学提示】( 1 )引导学生从思想的深刻性、内容的时代性、语言的规范性等角度,理解与欣赏革命传统作品。(2 )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答疑活动,引导学生在研讨中领会写作意图,理解作品思想内涵。(3)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展多种语文学习活动。可 通过组织学生

36、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访问革命先辈、英雄人物等活 动,加深对活动背景和英雄人物思想境界的理解,深化学生对党领导 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程的体认,提高学生口头交流、现场记录、文稿整理等能力和水平。13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 专题 6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 本专题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关注 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增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为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坚定文化自信;把握作品的思想性 和艺术性,进一步提高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以及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内容要求】( 1 )阅读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学作品,把握其精神高度、文化

37、内涵、艺术价值,提高阅读品位。(2 )阅读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新成就、新成果的文章,理解文章内容,领会表达技巧,培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活动。【教学提示】( 1 )从文体、题材等不同角度,确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的学习内容。(2 )阅读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学作品,注重引导学生领会 作品表现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3)阅读社会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实用类文本,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中的基本概念和观点,理清文本结构,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成就、新成果,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

38、度自信和文化自信。(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可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检索,以及社会调查、读书交流、参与文化公益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14 四、课程内容 在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加深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专题 7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本专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积累语言 材料,获得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 欣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 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内容要求】( 1 )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路径,形成和积累阅

39、读整 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 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等阅读方法,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2 )能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教学提示】( 1 )引导学生阅读语言优美、 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 价值的作品。可根据教材中的节选课文推选长篇作品,也可由师生共同商定阅读作品。(2 )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认真通读全书,整体把握作品内容和艺术构思,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3)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课内注重阅读策略与方法指导,课外注重学生的阅读实践。15中等

40、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4 )指导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分 享阅读收获,展示阅读成果。解答学生的疑惑,善于发现、保护和 支持学生阅读中的个性化见解,不以自己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 专题 8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本专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信息的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 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了解其特点和规律,理解、辨析媒介传播内容,培养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内容要求】( 1 )了解常见媒介的特点,培养利用不同媒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并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2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学

41、会辨识信息的真实性,逐步提高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建设跨媒介学习共同体,丰富语文学习的手段,培养合作、交流和反思能力。【教学提示】( 1 )引导学生阅读跨媒介文本,了解跨媒介的特点,以及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2 )创设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目的,合理选择、恰当运用不同类型的媒介进行阅读和交流。(3)引导学生理解媒介运用对语言的影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媒介有效获取信息、表达与交流的能力。16 四、课程内容 (二)职业模块模块内容由 4 个专题构成。 专题 1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 本专题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等典型人物的 作品,领悟劳动模

42、范和大国工匠的精神特质和人格魅力,认识人文素 养教育对培养职业精神的意义,加深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理解,增强 职业意识,培育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体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内容要求】( 1 )阅读有关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典型人物的作品,如传记、回忆录、新闻等,了解文体的基本特点,掌握阅读方法。(2 )在文本阅读中,领悟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理解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培育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3)学习写作新闻、访谈录、解说词等常用文体。(4 )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敬业、诚信、奉献等职业道德意识。【教学提示】( 1 )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和小组合作学习中,收集、筛选、整合有 关信息,体会文本在内容、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2 )注意运用不同媒介,如图片、视频等,创设学习情境,感受人物形象,领悟其精神品质,获得人生教益。(3)通过多种方式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感17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受时代风貌, 培育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专题 2 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 本专题旨在培养学生职场应用写作,以及市场调查和策划、洽谈 和协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常用办公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docx)为本站会员(alice)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