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讽喻类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 (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292345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8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讽喻类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讽喻类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 (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讽喻类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 (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讽喻类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放言五首(其一)白居易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注】本诗是诗人因直言上谏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底事:何事。臧生,指臧武仲,当时人称他为圣人,孔子斥之为凭借防地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宁子,指宁武子,孔子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燔柴:大火。照乘:明珠。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扣“辨伪”二字,直言作伪者难以被辨别,锋芒也指向了当时的黑暗政治。B

2、颔联用“但爱”“可知”二词,表达了对世人追随伪圣、不识真贤的愤慨。C诗人否定“草萤”“荷露”的同时,也抒发了因自身力量微薄的无奈之情。D这首诗是针对辨别人才真伪的设喻说理,形象生动,发人深省。2本诗尾联和诗人在放言五首(其三)中的“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同样谈到了对人才的辨识之法,请谈谈你对这两处诗句的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

3、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3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描写了麦收时的农忙景象,也对人民承受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内容丰富而有层次。B“惜”字写出农民为抢收麦子忘记了疲惫与炎热,特殊的心理状态更显生活不易。C诗中贫妇生活无着,只能受雇于人,为其捡拾遗穗,她的形象令人同情也促人思考。D结尾说自己不事农桑却能生活无忧,作者深感愧疚,表现出难得的自省和人道主义精神。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交代了背景,表明诗中写的是五月麦收的农忙时节,然后又选取有代表性的场景来表现主题。B刈麦和拾穗的情景在诗中交织在

4、一起,生动真切,历历如画,对农家生活压力的来源也有暗示作用。C末尾抒情文字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D这首讽喻诗叙述简洁,运用象征手法,将叙事与各种描写手法相结合,语言平易流畅,内涵深刻。5这首诗和杨万里的插秧歌分别描写了“刈麦”和“插秧”的劳动场景,诗人各自有怎样的用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蚕妇杜荀鹤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蚕妇来鹄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如粉色与饥色对比、作

5、者与蚕妇的对比。B来诗“晓夕”直述采桑时间之长,“多苦辛”表现出作者对蚕妇的同情。C两首诗都讲述了养蚕过程的艰辛与所得劳动报酬的微薄。D杜诗语言风格朴实、浅显,来诗则通俗又略带诙谐。7这两首诗后两句表情达意的技巧有不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唐)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叹(节选)(宋)苏轼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注】置:古代的驿站,差官歇脚换马的地方。堠(hu):古代计里程的土堆,这里也指驿站。鹘(g):

6、海鸟的一种,古代船上刻鹘作为装饰,这里指海船。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杜诗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B苏诗开篇四句用语含蓄,造势雄浑,描写了皇家传送荔枝,刻不容缓的情景。C杜诗二、三两句巧设悬念,营造了紧张而神秘的气氛,直至结尾方由“荔枝”二字释疑。D苏诗五六两句写皇家为使荔枝鲜如“新采”,不惜遍设驿站,飞车跨山急如兵火,流露作者讽喻之意。9比较杜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与苏诗“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在情感抒发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采凫茨郑獬

7、朝携一筐出,暮携一筐归。十指欲流血,且急眼前饥。官仓岂无粟?粒粒藏珠玑。一粒不出仓,仓中群鼠肥。【注】凫茨:又称荸荠、地梨、马蹄。多年生草本植物,种于水田中。地下茎为扁圆形,表面呈深褐色或枣红色。肉白色,可食。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野百姓由“朝”到“暮”,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只采到“一筐”凫茨,足见采之不易。B乡野百姓区区所得,只能聊以充饥,一个“急”字突显了他们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情状。C“仓中群鼠肥”揭示官民之间的尖锐矛盾,矛头直指统治者,体现了诗人的耿直个性。D整首诗结构清晰,语浅意显,明白如话,抒发的情感与诗人杨万里的插秧歌一致。11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认为诗歌“

8、议论须带情韵以行”,请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理解。贫 女【唐】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的感恨。B首联从贫女的家常衣着谈起,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开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这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因为贫穷,虽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C诗的颔联和颈联表明贫女要迎合流俗,喜欢时世俭梳妆,要同别人

9、争妍斗丽。D语言没有典故,不用比拟,全是出自贫家女儿的又细腻又爽利、富有个性的口语,毫无遮掩地倾诉心底的衷曲。13结合诗句,分析诗人借贫女之口隐喻了自己哪些感恨。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田家词元稹牛靿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攸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注】吒吒:拟声词,形容喘气声。确确:形容土块坚硬、贫瘠。趵趵:牛蹄声。簇簇:众多丛集的样子。海服:沿海地区,也指边疆。遣:让,使得。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10、确的一项是()A诗歌一开篇就用两个短句状形写声,表现出农民在田里耕地劳作的艰辛不易。B战乱频繁,官兵不仅要农民缴粮、辛苦运粮,有时甚至会宰杀食用驱车之牛。C与观刈麦一样,本诗也有部分句子借写妇女来表现举家艰辛,生活不易。D最后三句表示即便累死也会让下一代继续提供军粮,突出百姓对朝廷的忠诚。15诗歌五六句中的叠词“簇簇”“月月”“辘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田家行王建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16下列对

11、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开头两句,写村子里男男女女因丰收而面带喜悦之色,一个“别”字暗示了村民们平日生活的快乐。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檐下缫丝图”,虽然天气热,但蚕妇们愉快地忙碌着,似乎只感受到带着麦香的怡人清风。C五、六两句写村民们忙于家蚕的丰收,无暇顾及野蚕。野蚕化蛾出茧,在桑叶间扑扑地飞来飞去,衬托出村民们兴奋喜悦的心情。D七、八两句写村民们拿辛勤劳动所得的粮食、绢匹交租,因丰收而足够应付官家,却隐含着村民们的悲苦心情。17简析本诗最后四句的内容及其传递出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

12、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注公元1186年(淳熙十三年)春天,作者奉诏入京接受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客栈里候召见,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诗。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当政者苟且偏安只求享乐。诗人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写下了这首诗。18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位诗人都在客栈中完成诗作,这是因为羁旅在外客居旅舍,更易生伤感之情。B陆游因迟迟未得到召见而想到一生际遇,情不

13、自禁地发出世味凉薄如纱的慨叹。C林诗构思巧妙,从热闹场面写起,讽刺冷言冷语,虽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D两诗中的主人公不一样,陆诗中主人公念及清明,只想及早回家,不再威武不屈。19两位诗人都抒写心中之“愤”。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乌栖曲李白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注】姑苏台:在吴县姑苏山上,是吴王夫差为西施所筑。高:同“皜”,白、明。奈乐何:一作“奈尔何”。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乌栖曲是六朝乐府清商曲辞的歌调名,诗人大胆突破旧题偶句收尾的格式,变

14、偶为奇。这陡然收煞的一句,既引人注意,又收束有力。B“银箭金壶”,指宫中计时的铜壶滴漏。铜壶漏水越来越多,上面银箭的刻度也随之越来越高,表明漫长的秋夜渐渐消逝。C李白的诗歌,大都写得雄奇奔放、直抒胸臆。此诗作者通过台上栖鸦、青山衔日、秋江坠月等景物具体体现了这一特点。D这首诗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出吴宫人物自日至暮、自暮至旦的生活过程,而对这一过程中的种种场景,并没有具体描绘渲染。21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采桑女唐彦谦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

15、收新丝。【注】唐彦谦,唐末诗人。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到阴历二月。22下列对这首诗的正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蚕之细小,桑芽之嫩的特点。B颈联通过对比,写出因倒春寒,今年的桑叶长势堪忧,暗示了收成可能不好。C诗人刻画采桑女,把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采桑女形象感人至深。D尾联一个“愁”,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23颔联写采桑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她为何“泪如雨”?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作答。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陈子昂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16、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注武则天当政时期,搜刮民财,大规模地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佛寺。佛寺的规模超过宫阙。崇佛的工程兴起以后,每天要役使上万人,国库耗竭,民不聊生。黄屋:车名,古帝王所乘,车盖用黄缯作里子。瑶台:用玉石装饰的台子。云构:指高耸入云的建筑群。2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四句赞美圣人一心为公,以济民救世为心,不贪图个人富贵的高尚品德。B诗歌第五、六句用典,写老子西渡流沙,创立道家,倡导清静为本,为后文做铺垫。C“奈何”是诗人喟叹,表达对耗尽资财而以雕刻粉饰为尊贵的

17、不解,含有批评。D“云构”“瑶图”两句渲染富贵浮华,暗讽武则天劳民伤财兴建佛像寺的行为。25这首诗与杜牧阿房宫赋一文相比,都有相近主题,但陈诗影响力明显不如杜文,为什么?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狐 鼠洪咨夔狐鼠擅一窟,虎蛇行九逵。不论天有眼,但管地无皮。吏鹜肥如瓠,民鱼烂欲糜。交征谁敢问,空想素丝诗。【注】九逵,指都城的大道。鹜,鸭子;瓠,胡芦。“素丝”指士大夫正直、节俭、清廉。2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狐鼠”本意是指城墙上之狐,土地庙之鼠,诗开篇从狐鼠落笔,又以此二字为题,点明诗的主旨在于讽刺满朝的贪官污吏。B首联描绘了一幅虎狼当道的图景。作者以

18、“狐鼠”对“虎蛇”,不仅对仗工整,且用意深长,引出下文,传达出心中的忧愤。C颔联以犀利的笔触揭示官吏尽情搜刮的狰狞面目。“天有眼”“地无皮”都是前人陈语,诗人顺手拈来,属对工整,如同己出。D尾联“谁敢问”三字道出了人民愤怒的心声,人民敢怒而不敢言。“空想素丝诗”直指时弊,仅道尽了人民的失望之情。27钱锺书宋诗选注说:“也许宋代一切讥刺朝政的诗里,要算这一首骂得最淋漓痛快、概括周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是如何讥刺的。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赠卖松人于武陵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注: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

19、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2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联是说,卖松人把生长在深山大谷中耐寒的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作者能理解卖松人的这种求利心情。B诗歌的后两联是说,松树的“瘦叶”“淡花”是不被欣赏的,因为长安富贵人家喜欢的是妖艳媚俗的桃李。C作者对卖松人的不合时宜的做法进行了嘲讽,也对长安富贵人家不识松树价值的鄙薄进行了批判。D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比如“寒涧”“翠楼”的对比,“瘦叶”“淡花”与“桃李”的对比,更能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29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西施咏王维

20、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注】本诗是王维早期作品,诗人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西施,吴越春秋载:越得芒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饰以罗豰,教以容步,三年学成而献于吴。持谢:奉告。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3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两句通过设问,从通常世态的角度提出一个很有概括性的问题,寓有深意。B诗歌五、六句运用对比手法:

21、贫贱时,世人不会注意她的美;富贵了,世人惊悟她的丽质。C“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二句,批评得幸者的恃宠自贵,君王怜爱她不分是非,措辞委婉。D王维这首五言古诗虽不及其山水诗意境高远,但借古咏怀,寄慨遥深,特色颇为鲜明。31沈德潜评价此诗“不为题缚”“写尽炎凉人眼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北风刘子翚雁起平沙晚角哀,北风回首恨难裁。淮山已隔胡尘断,汴水犹穿故苑来。紫色蛙声真倔强,翠华龙衮暂徘徊。庙堂此日无遗策,可是忧时独草莱。【注】此诗约作于南宋建炎末年。紫色蛙声:典出汉书王莽传:“紫色蛙声,余分闰位。”后多指邪恶势力。诗中指金人于靖康二年所立

22、的张邦昌和建炎四年所立的刘豫两个傀儡皇帝。衮:古代君王等的礼服。草莱:田野,喻指草野平民。3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晚角哀”指傍晚时分传来凄婉哀怨的画角声,起句就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淮山”已落入胡寇手中,“汴水”依旧流过宫苑,只是江山依旧而故国不再。C颈联对邪恶势力进行了怒斥,对于当局者的逃跑懦弱行为却用“暂徘徊”来讳饰。D尾联诗人认为应该相信朝廷的政策,平民百姓对于时局的担忧有时候是杞人忧天。33结合全诗分析诗中流露出哪些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闲说王建桃花百叶不成春,鹤寿千年也未神。秦陇州缘鹦鹉贵,王侯家为牡丹贫。歌头舞遍回回别,鬓样眉心日日新

23、。鼓动六街骑马出,相逢总是学狂人。【注】旧传鹦鹉的产地在陇州之陇山,陇州古属秦地,故又称秦陇州。鼓动,唐时以街鼓为号令,晨时鼓动,则人可上街。六街,指唐长安城中左右的六条大街,代指整个长安。3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闲说”,看似漫不经心,实际蕴含了诗人对长安城现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悟。B首联的“不成春”“也未神”两个否定能造成拗折不平之势,使起笔突兀、令人惊绝。C颔联的“贵”和“贫”形成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鹦鹉昂贵、牡丹却低贱的一种怪象。D尾联写出当早晨的街鼓响起、撤销宵禁之时,京城中的达官贵人纷纷骑马而出的景象。35有人评价这首诗“笔法曲折隐晦,似褒而实贬,似谀

24、而实讽”。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拟古鲍照幽并【1】重骑射,少年好驰逐。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2】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3】石梁有余劲【4】,惊雀无全目。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5】。注释:【1】幽并:古二州名。【2】鞬:弓袋。象弧:用象牙装饰的弓。雕服:雕绘的箭囊。【3】雁门、楼烦:边疆要塞。【4】石梁有余劲:语出春秋宋景公事。宋景公射出的箭的余力尚能射入石堰。【5】虎竹:是汉代国家发兵遣使的信符,符分为二半,朝廷留右符,郡守或主将分得左符。36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幽并重骑射”二句,写出

25、了幽并少年豪侠尚武的形象。B“毡带佩双鞬”二句,对少年的装束做出了具体的描绘。C“兽肥春草短”句中把敌人比作野兽,点明要武力征讨。D“惊雀无全目”句,写出了射箭者技艺高超,精准无比。3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人物形象,笔墨简洁精练而引人注目。B本诗采用写实手法,详细地描绘出了少年从早晨到夜晚的经历。C“石梁”用宋景公的典故,其目的是为表现宋景公的英勇无畏。D本诗语言绚丽、含蓄,诗人李白则传承了这一风格,惊遒绝人。38本诗塑造了一个少年英雄的形象,其精神品质集中表现在后四句,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织妇辞孟郊夫是田中郎

26、,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3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两句直呼“夫”,表明“妾”怨恨自己嫁给他不曾有一天好日子过。B诗歌前六句叙述平淡,七、八句转质问,顿生波澜,深沉有力,令人深思。C七、八句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同样包含着自己的控诉。D全诗借用织妇的口吻,语言直白浅近,感情真实,诉说了封建社会的罪恶。40诗歌最后两句“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某公宅贯休注宅成天下借图看,始笑平生眼力悭。地占百湾多是水,楼无一面不当

27、山。荷深似入苕溪路,石怪疑行雁荡间。只恐中原方鼎沸,天心未遣主人闲。【注】:贯休,唐末五代分裂时期前蜀诗僧,在文学史上颇负盛名,讽刺诗备受推崇。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写某公宅邸建成后天下人及自己的表现,衬托某公宅设计精致,景观优美。B某公宅山水环绕,远离尘嚣,是隐居修行的好地方,诗人内心渴望能居住于此。C诗人借苕溪路和雁荡山石来写某公宅园林景致,可见诗人并非真的“眼力悭”。D二三联正面描写某公宅的环境,视野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笔法由总括到细腻。42如何理解尾联中的“主人闲”?诗人对此有怎样的情感态度?第 19 页 共 41 页答案:1C 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

28、须待七年期”:辨别人才和试炼玉石、辨别木材一样,都不能靠短时间去辨别,真正的人才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本诗:如果不取燔柴大火、照乘明珠与草萤、荷露来作比较,又如何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呢?真正的人才要经过认真比照(写“对比”亦可)才能辨别。【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也抒发了因自身力量微薄的无奈之情”说法有误,这里应当是借对“草萤”“荷露”的否定坚定地表示:真与伪有本质区别,并无无奈之情。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句子含义,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这句诗的意思是检验玉的真假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需要等待七年。此句富有理趣,以极通俗

29、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可见该句的辨识重点在于“时间”。本诗尾联“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诗句意思是倘不取燔柴大火和照乘明珠来作比较,又何从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呢?这就相当于谚语所说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可见,这里诗人提出对比是辨伪的重要方法。3C 4D 5本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农民辛苦劳作却可能因为赋税的繁重而失掉土地,有强烈的讽谕意味,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插秧歌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表现农事的紧张忙碌,赞美农家吃苦耐劳的精神

30、。【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只能受雇于人,为其捡拾遗穗”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妇人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不是受雇于人。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运用象征手法”错,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诗中没有运用象征手法。故选D。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本诗描写了“刈麦”的场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描写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

31、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的场面,写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有强烈的讽谕意味,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插秧歌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田夫、田妇、大儿、小儿各有分工,拔秧、抛秧、接秧、插秧,紧张忙碌而秩序井然。表现农事的紧张忙碌,赞美农家吃苦耐劳的精神。6A 7表述口吻上,杜诗模拟蚕妇的口吻来诉说养蚕之苦与回报之微,充满了怨愤不平之气;来诗则以

32、作者的口吻假设没有蚕妇的劳作,富人将无衣可穿,语调冷峻而尖锐。句式运用上,杜诗用反问句,揭示了蚕妇劳而无获的悲惨境遇,将质问的矛头指向了不劳而获的统治者;来诗用感叹句,揭露了富人生活以穷人劳作的痛苦为代价的事实,表达了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愤慨之情。手法上,杜诗以蚕妇自身付出与收获的反差作比,形象地展现了蚕妇遭遇之不公;来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指出蚕妇不劳动则“黄金屋里人”就会被冻死,深刻地揭露了权贵者靠剥削劳动人民而生活的事实。【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表达特色的能力。A.“作者与蚕妇的对比”错误,杜诗中的“我”是养蚕妇的口吻,并没有把作者与蚕妇对比。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

33、表达技巧的能力。杜诗尾联,句意:年年都说我养蚕辛苦,为什么身上穿的是苎麻做的衣服?来诗尾联,句意:若教村姑了解赏花之类事,便会冻死富家太太小姐们。从表述口吻上,杜诗通过蚕妇之口,表达了她们对统治阶级剥夺她们劳动果实的强烈不满和怨恨。来诗以作者的口吻假设这些蚕妇此时也去做这些“繁华事”,那么,那些“黄金屋里人”只能被冻杀”。句式上,“底事浑身着苎麻”用反问句,自己辛苦养蚕,为什么穿的却是粗布麻衣?将质问的矛头指向了不劳而获的统治者。“冻杀黄金屋里人”用感叹句,揭露这些“黄金屋里人”是由这些蚕妇养活的事实,表达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愤慨。手法上,杜诗使用对比手法,养蚕和着麻对比,贫穷和繁华对比,情理应

34、得和实际状况对比。“冻杀黄金屋里人”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语调冷峻而尖锐,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完全是依靠剥削劳动人民而生活的这一事实。8B 9相同点:两首诗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讽刺,都将“妃子的笑容”和“运输者身后的飞尘”作对比,以讽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不同点:苏诗对比强烈,直抒己见,气象雄浑:“美人破颜”的喜,快马疾驰、急如星火的“惊”,特别是人马因此“溅血”而亡的悲,对比鲜明强烈,突出了唐代进贡荔枝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流千载”不仅揭露出灾难的深重,更把讽刺对象由唐玄宗、杨贵妃扩大到后代统治者,气象雄浑,用语深刻。杜诗对比精巧,寓意精深,含蓄而有不尽之意:专使驿马的“红尘”与深宫“妃子”的嫣然

35、一“笑”,以荔枝巧妙关合似不相干的两个镜头,含蓄而委婉地揭示了谜底,鞭挞唐玄宗和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讽刺精妙,收到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对两首诗的赏析能力。B.“苏诗开篇四句用语含蓄”错误。从诗中来看“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十里”“五里”“飞尘灰”“兵火催”写人马奔驰,尘土远扬,形容赶路紧迫,有如兵火,但实际上就是为了传送荔枝,描写了皇家传送荔枝,刻不容缓的情景,这里的描写很直接,并不含蓄。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手法、情感以及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苏轼的诗歌所写的中心事件是“送荔枝”,前面四句描写了皇家传送荔枝,刻不容缓

36、的情景,“飞尘灰”“兵火催”“颠坑仆谷”,结果却是“荔枝龙眼来”;五六两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皇家为让荔枝保持新鲜,传递急似军情;七八两句“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美人破颜而喜,运送荔枝的人马因此“溅血”而亡。作者在描述这一事件时,极力渲染运送的急切犹如军情,流露出讽喻之意;用美人破颜而喜和运送荔枝的人马溅血而亡进行对比,揭露了皇家穷奢极欲对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再看杜牧的诗歌,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

37、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含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一骑红尘”与“妃子一笑”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讽刺。根据以上分析,从情感抒发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异同即可。10D 11“议论须带情韵以行”意思是诗歌的议论说理要与形象的描绘、情感的表达密切结合,融成一片,而不是枯燥地议

38、论说理。本诗前四句描写采摘凫茨的艰辛,表达了对处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的同情;接下来写官府囤积民粟的可恶,加强了憎其所憎的情感浓度;最后以群鼠饱食仓粮收束全诗,表达了对吸食民脂民膏的统治者的猛烈抨击。全诗做到了理裹情韵,避免了枯燥说理的弊病。【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抒发的情感与诗人杨万里的插秧歌一致”错误。本诗抒发了对百姓的同情,对社会黑暗的抨击。杨万里的插秧歌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沈德潜说诗晬语认为诗歌“议论须带情韵以行”,“议论须带情韵以行”意思是

39、诗歌的议论说理要与形象的描绘、情感的表达密切结合,融成一片,而不是枯燥地议论说理。本诗前四句写到乡野百姓在早上带着筐出去,在晚上带着一筐凫茨回来,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只采到一筐凫茨。在采这一筐凫茨的过程中,十指都要磨出鲜血,而这一筐的凫茨只能暂且充饥。前四句通过描写采摘凫茨的艰辛,表达了对处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的同情。颈联运用了设问的手法,对官仓中有没有粮食进行询问,而官仓中的粮食粒粒赛过珍珠,从而表现出官府囤积民粟的可恶,加强了憎其所憎的情感浓度。尾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那些吮吸民脂民膏、贪污自肥的官吏比作群鼠,从而表达了对吸食民脂民膏的统治者的猛烈抨击。所以全诗做到了理裹情韵,避免了枯燥说

40、理的弊病。12C 13首联隐喻诗人身为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颔联“谁爱风流高格调”隐喻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内心;颈联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尾联“为他人作嫁衣裳”,隐喻自己是一个终年为上司效劳、久屈下僚的读书人。【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表明贫女要迎合流俗,喜欢时世俭梳妆,要同别人争妍斗丽”错。颔联意思是说:如今,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颈联意思是说:我所自恃的是,凭一双巧手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决不迎合流俗,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

41、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主人公的独白从姑娘们的家常衣着谈起,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开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这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因为贫穷,虽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意思是说:如今,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谁爱风流高格调”隐喻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

42、内心。“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意思是说:我所自恃的是,凭一双巧手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决不迎合流俗,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这样的世态人情,这样的操守格调,调愈高,和愈寡。纵使良媒能托,亦知佳偶难觅啊。颈联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个人的亲事茫然无望,却要每天每天压线刺绣,不停息地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针针刺痛着自家伤痕累累的心灵!尾联“为他人作嫁衣裳”,隐喻自己是一个终年为上司效劳、久屈下僚的读书人。14D 15“簇簇”,写出兵器丛集,象征战事的频繁。“月月”“辘辘”,象征着农

43、民运输军粮的频繁。与上文“吒吒、确确、趵趵”等叠词形成呼应,更突出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频繁战事的控诉。韵律上加强了诗歌的音乐感,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突出百姓对朝廷的忠诚”说法有误。结合前文“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及全文思想主旨可知,这里是表现了农民痛苦的心声,蕴涵着农民的血泪控诉。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字的能力。本诗五六句中,“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意思是因为六十年来,战争不断,年年月月、日日餐餐,官兵们吃的粮食全由农民供给,并由农民驾驶的大车不停地运往前线。自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算起,到公元8

44、17年(元和十二年),已超过六十年。这六十年间,战争频繁,到贞元、元和间,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中央与藩镇之间的战争从未间断。而诗人写诗的元和十二年,征讨淮西吴元济的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所以说“六十年来兵簇簇”。在这两句诗中,诗人以“簇簇”这一兵器的丛集现象象征战事的频繁,以“月月”表示农夫上缴粮食时间的频繁,以“辘辘”车轮声象征的农民军输的繁重和急迫,充分展现了对战事频繁的控诉。在前后联系上,这两句承接了上文中同样有诸多叠词的“牛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诗句。前面的诗句中,诗人用两个短句“牛吒吒”“田确确”、三组叠字“吒吒”“确确”“趵趵”,状形写声,把农民耕地时的那种

45、艰苦、忙碌、急促的情状绘声绘色地突显在读者的眼前。这里,诗人则同样用叠词表明农夫和牛如此辛苦的原因。这两句中,叠字的选用,不仅加强了诗的形象性和音乐性,还深化主题,强化了感情,渲染了气氛,使这首古题乐府的特色更加鲜明。16A 17最后四句写村民们不奢望吃饱穿暖,只求保住耕牛,不被抓进衙门就高兴了。寄寓了作者对淳朴善良的村民们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对百姓的无情剥削。【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A.“一个别字暗示了村民们平日生活的快乐”说法错误,应该是暗示了村民们平日生活的心酸。故选A。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诗歌最后四句的内容,然后抓住关键词语并结合全诗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的意思是,不指望还有入口的粮食,也不指望还有绢布剩下来做件衣服穿在身上,只是暂且可以免除前往城中卖掉自己的小黄牛的灾祸了。那么,农民自己吃什么,穿什么,是可以想见的。这种对农民丰年却衣食无着的客观表现,有力地控诉了中唐时期的黑暗现实。“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的意思是,农民家庭的衣食实在谈不上什么好与坏,只要自己和家里人不被捉进县衙门,便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了。这两句借农民之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二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讽喻类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 (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