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秦诸子中,有一个人,很有神秘感,传说他母亲怀了八十一年的身孕,才从腋下产出他。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在周王室担任过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后来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骑青牛过函谷关时,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便出自此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一、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学习一、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学习“以喻说理以喻说理”的写法。的写法。二、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二、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三、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三、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老子,姓李名耳,
2、字聃,一字伯阳,春秋末期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老庄”。后被道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始祖。曾曾被列为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史载,老子曾任周王室史官,他博学多才,孔子周史载,老子曾任周王室史官,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游列国时曾到洛阳
3、向老子问礼。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过着隐居生活。(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过着隐居生活。(老子欲弃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函谷关时,著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函谷关时,著道德经道德经)。道德经又称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真经、老子老子、五千言,、五千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原文共原文共8181篇篇,分上下两篇。分上下两篇。上上篇篇道经道经3737篇篇,讲人类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道出人生的进,讲人类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道出人生的进退术,包含长生久视之道;退术,包含长生久视之道;下篇下篇德经德经4444篇篇,讲宇宙和自,讲宇宙和自然的规律。
4、然的规律。“道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的方法;“德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
5、文化名著。创作背景:创作背景: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
6、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衰微,渐渐丧失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力。强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控制诸侯的能力。强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了,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唯命是从了,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
7、的诸侯国。别的诸侯国。据史书记载,春秋据史书记载,春秋242242年间,有年间,有3636名君主被名君主被杀,杀,52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480480多起,诸多起,诸侯的盟会侯的盟会450450余次。余次。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贪求无厌,无德无能却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贪求无厌,无德无能却好大喜功,强作妄为。使百姓饥寒交迫,疲于奔命,造成好大喜功,强作妄为。使百姓饥寒交迫,疲于奔命,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提出提出“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的思想,呼吁统治者
8、要“无为无为”,不要,不要过多干涉百姓生活。过多干涉百姓生活。老子的老子的“无为无为”不是不是“不为不为”,而是,而是含有含有“不妄不妄为为”“”“不乱为不乱为”,要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要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的意思。数千年来,老子的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1 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只有车毂中间是空的,才成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只有车毂中间是空
9、的,才成就了车子的作用。和泥制作陶器,只有器皿中间是空的,才就了车子的作用。和泥制作陶器,只有器皿中间是空的,才具备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子,只有门窗四壁中间具备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子,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有(车子、器皿、屋子是空的,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有(车子、器皿、屋子等)是一种便利,正是等)是一种便利,正是“无无”使他发挥了作用。使他发挥了作用。汇集,集合汇集,集合正是,正因正是,正因省略句,以之为省略句,以之为代词,这代词,这便利便利作用作用古古代代马马车车的的各各部部分分名名称称01车后部(1)轴,是一根大圆木,负责承担车载的重量,两头穿
10、车轮。轴中间粗,两头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轮转动,车轴则不转动,而是跟车体固定在一起。(2)轮,圆形,安在车轴上可以转动使车行进。通常用火烤木料后輮成弧形拼接而成。车轮的边框,叫辋(wn)。(3)毂(g),车轮中心的圆木,呈纺锤型,中有圆孔,使轴可以穿过,表面有一圈榫眼,用来插辐条。为了保持行车平稳,防止转弯时车辆侧翻,毂一般会做的很长,来提供足够的支撑面,有时还会在外面套一个金属套。(4)辐,连接辋和毂的是辐,也称辐条,即车轮中一根根的木条,可支撑轮圈。车轮的辐条有多有少,一般为30根。(5)舆,车厢,通常为长方形,人所立之处。“舆”的左右两边立的栏杆和木板,叫輢。(6)軎(wi),车轴两
11、头的圆形金属套。车轴的两端露出毂外,末端套有青铜或铁制的轴头,防止轮子在转动时飞出。(7)辖,车轴两头垂直穿入軎的金属条,防止軎脱落。辖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呈扁平长方形,长约三四寸,俗称销子。(8)轸,舆的底座和架子,由四根方木组成,有点类似现在的床架。古人会用皮条等编织成网状绷在轸上,仿佛绷床,上面再放置垫子,褥子一类。不但舒适,还能缓震,减轻车载疾驶或磕碰时造成的颠簸。(9)轼,车厢前部的一根横杆,便于人驾车中倚靠或扶握,以保持平衡。02车前部(1)辕,车厢前架牲畜的木杆,另一端与轴相连接。辕亦被成为辀,“马车称辀,牛车称辕;单根称辀,两根虽装在马车上,亦多称辕”(中国古独辀马车的结构孙机
12、),可曲可直。(2)衡,车辕前端的横木,便于使拉车的牲畜始终在一个水平线上前行。(3)轭,驾车时正好卡在牲口脖子上的部件,双轭装在衡上,以衡与辕的交叉点为中心,分别固定在左右两段的中间。轭一般为人字形,底部两端向外卷曲,方便固定在马颈处。03车附件(1)銮,纯粹的青铜装饰,也称銮铃。内部的铜丸会在马车行进中发出响声,诗大雅韩奕中就有“百两彭彭,八銮锵锵”(百辆车队闹攘攘,串串銮铃响叮当)的记载。(2)轫,它是阻止车轮转动的一块木头。行车时必须先将轫木拿开,车子方能转动。所以启程又叫发轫。另外,古代车舆上可以有盖子,用一根木棍支撑,形似大伞。盖为车所专用,舆中可以铺席,车席叫茵,后来也泛指一般的
13、席垫。据说古时妇人之车,往往在舆的四周加上帷。后来车盖被取消,在帷上加了顶(类似现代的车篷),叫作幔,又叫幰(xin)。【解析解析】在本章老子举了三个十分生动的例子,车毂、在本章老子举了三个十分生动的例子,车毂、埏埴与凿室,形象地说明了无的作用。老子反埏埴与凿室,形象地说明了无的作用。老子反复讲述有与无的关系,就是为了让人们明白复讲述有与无的关系,就是为了让人们明白“有无相生有无相生”、“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道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实的道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作
14、用,被眼前能看到的真相所迷糊,而忽略了作用,被眼前能看到的真相所迷糊,而忽略了真正事实。真正的智者并非只注重所谓的真正事实。真正的智者并非只注重所谓的“实实在的在的”东西,他们知道在那些实在的东西背后东西,他们知道在那些实在的东西背后有很多真正重要,却未能显示出来的事物。有很多真正重要,却未能显示出来的事物。第十一章运用比喻说明“有之以为利”,实际上是“无之以为用”,其中蕴含着“有”和“无”怎样的关系?“有”与“无”对立而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作为实体,“无”作为利用,犹如有了车毂中间的空间,才有车轮平稳的转动;有了器皿中间的空间,才能盛水,盛食物;有了门
15、窗四壁的空间,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和“无”相辅相成,在中国的艺术哲学中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音乐中有停顿,绘画中有留白,诗歌中有不得一字尽着风流,园林中不仅强调实景,更强调风声雨声,月影花影的虚景,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哲学最高的一对范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24踮起脚踮起脚的人不能的人不能久立久立,跨步行跨步行的人的人走不远走不远,自我显露的人不能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彰显,自我夸耀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自我夸耀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
16、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尊重。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尊重。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常常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绝不这样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绝不这样做做。踮脚踮脚自我表现自我表现活用动词活用动词活用动词活用动词自夸自夸长久长久/受敬重受敬重“形形”人们人们有的(时候有的(时候为为自夸自夸 踮起脚跟用脚尖站立,是站不牢的。脚步跨得太大,是走不了太远的。自逞己见的,反而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反而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反而建立不了功勋。自高自大的,反而不可能长久。能从“道”的角度衡量,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可以说都是剩饭赘瘤,
17、惹人厌恶。所以懂得道的规律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品读赏析“企者不立物或恶之”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从反面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列举并剖析了四种人生态度及其后果。怎样理解老子第二十四章中“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含义?有道是:欲速则不达,其意与“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相同。“企”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企者”是想要高出于人,想站得高,望得远,结果呢?反而站不稳,甚至摔跤。“跨”即越过,阔步而行,“跨者”是想要比别人走先一步,想走得快,走得远,结果呢?反而走不远,走不快,也走不久,就其原因就在于超过自己的能力,违背了自己本具的天性所致。凡是急躁冒进,急于功利,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18、,都不会长久,甚至会受到惩罚。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吧,切实落实好每一步,何怕不会到达理想的彼岸。品读赏析 怎样理解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的含义?【明确】“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是说偏执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明辨是非。因为“自见”“自是”都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他们只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我,只依赖自我,所以就会局限于自己狭隘的小范围和狭隘的主观意识,导致他们不能明白真相,常被假象蒙蔽,使真相得不到彰明。品读赏析怎样理解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含义?【明确】“自伐”自衿”,是自夸自己的功劳,认为自己最能干,好胜好强,好大喜功,一
19、有点成绩就自鸣得意,这样的人,到最后终究为大家所抛弃,连性命都可能被丢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33能了解别人的人能了解别人的人智慧智慧;能了解自己的人;能了解自己的人圣明圣明。能。能战胜战胜别人的别人的人有力气,能战胜自己的人人有力气,能战胜自己的人刚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就是。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有的富有的人人,强劲奋进强劲奋进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地立身之地的人能够长久,的人能够长久,有道之人身死有道之人身死但是但是道长存,这就是长寿。道长存,这就是长寿。勤勉而行勤勉而行.的东西的东西,位置,位置转折,
20、却转折,却名为动,长寿名为动,长寿宾语前置宾语前置 能够了解、认识别人的是智慧的,能够了解、认识自己的才是高能够了解、认识别人的是智慧的,能够了解、认识自己的才是高明的。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的,能够克服自身弱点的人才是明的。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的,能够克服自身弱点的人才是刚强的。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努力不懈的人是有志气的。始刚强的。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努力不懈的人是有志气的。始终不离根基的人就能够长久,肉体死了但精神永存的人才是长寿终不离根基的人就能够长久,肉体死了但精神永存的人才是长寿的。的。本章强调人要加强自我修养。要做到自知、自胜、本章强调人要加强自我修养。要做到自知、自胜、知足
21、、强行,才能不丧失立身之地,才能长久。知足、强行,才能不丧失立身之地,才能长久。品读赏析如何理解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的“知人”“自知”“胜人”“自胜“知足”“强行”?老子认为,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对外的“知人”“胜人”固然可贵,对内的“自知”“自胜”更为重要,更符合大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强调我们不仅要向外探求,了解他人,更要多和自己对话,了解自己。“自知者明”,启示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的优势,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热爱与与需求;更要看清自己的和缺点和不足,知道自身存在的缺陷,全面了解自我,才能给人生以合理定位,才能合理规划自我,才能明确人生发展的方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是说一个人
22、最难战胜的是自己。一个能够战胜自己、超越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知足者富”是说财富没有边界,一味地追逐财富,永不知足”,就永远不会满足,懂得“知足”,才是一种真正的富足。“强行者有志”讲的是,唯有心怀大志者,方能坚持不懈。一个人的志向越远大,越强烈,就越能够坚持下去。反之,志向越弱,行动越不能持久。清末民初的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说,人的肉体寿命不过区区数十载,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但人的精神则可以永垂不朽,因为他的肉体虽然消失了,但他的学说、思想及精神却能够长期影响当代及后代的人们。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完全可以做到“死而不亡”。梁启超的这种观点,主要就是受了老子思想的影响。4444其其安易安易持持
23、,其未,其未兆兆易易谋谋;其脆易;其脆易泮泮,其微易散。,其微易散。为为之之于未有于未有,治之,治之于未乱于未乱。事物事物持守持守谋划,解决谋划,解决判,分离判,分离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事物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事物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它还没有出现问题的以前就处理得当,它还没有出现问题的以前就处理得当,(治国理政治国理政)要在祸乱没有要在祸乱没有产生前就做准备整治。产生前就做准备整治。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凡事预
24、则立不预则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防患于未然防患于未然 合抱之木,生合抱之木,生于于毫末毫末;九层之台,起;九层之台,起于于累累土土;千里;千里之行,始之行,始于足下于足下。张开双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很张开双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从脚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近到远,这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近到远,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要。要从小事做起,有坚强的毅力,注重积累从小事
25、做起,有坚强的毅力,注重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才能产生质的飞跃。从从.状语后置状语后置“蔂蔂”,土筐,土筐 为为者者败败之,之,执执者失之。者失之。是以是以圣人无为圣人无为故故无败,无执故无无败,无执故无失。民失。民之之从事,常于从事,常于几几成成而而败之。败之。慎慎终如始,终如始,则则无败事。无败事。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因此圣人无所作为,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就不会遭受损害。人们做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就不会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常常是在接近成功时失败。事情,常常是在接近成功时失败。
26、(如果在如果在)快要完成的时候也像开快要完成的时候也像开始时那样谨慎,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始时那样谨慎,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有所为有所不为。善始善终。有所为有所不为。善始善终。败坏,弄坏败坏,弄坏以是,因为这。以是,因为这。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取消独立性取消独立性接近接近却却谨慎对待。谨慎对待。活用为动词活用为动词就就是以是以圣人圣人欲欲(众人)(众人)不欲不欲,不,不贵贵难得之货。难得之货。学学(众人)(众人)不不学学,复复众人之众人之 所所 过过,以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为.因此,有道的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看中难以得到的货物,学因此,有道的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看中难以
27、得到的货物,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遵循规律,不妄为,不强求遵循规律,不妄为,不强求意动。以意动。以.为欲为欲作名词作名词意动。以意动。以.为贵为贵省略句省略句弥补、补救弥补、补救名为动,犯错名为动,犯错.的的.来来【解析解析】本章重点提出了物理与人理相结合的本章重点提出了物理与人理相结合的理论,这一理论不但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还包理论,这一理论不但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还包含着富有实际意义的行动技巧和生活智慧,这含着富有实际意义的行动技巧和生活智慧,这些后来都成
28、为中国人修身行事的标准些后来都成为中国人修身行事的标准。老子。老子的的提示对于人类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提示对于人类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首先首先连用连用“其安其安”“”“其未其未”“”“其脆其脆”“”“其微其微”四句四句,形,形成排比,成排比,强调事物处于萌芽状态时容易解决问强调事物处于萌芽状态时容易解决问题。题。再以再以“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作总结作总结,强调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强调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老子强调了老子强调了一切灾难和祸患都因有所作为和心理一切灾难和祸患都因有所作为和心理偏执而起,偏执而起,他认为他认为:圣人无为、无执,虽有欲望但并不渴求,因此圣人无为、无执,
29、虽有欲望但并不渴求,因此对难得的东西自然就不会特别强求。对难得的东西自然就不会特别强求。圣人要慎始慎终,坚持始终如一。圣人要慎始慎终,坚持始终如一。圣人以不言之教来教化民众,但他从不教育人圣人以不言之教来教化民众,但他从不教育人们必须执行哪些教条。们必须执行哪些教条。圣人只是默默地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他以实圣人只是默默地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他以实际行动来使人们幡然醒悟,并得以悔过自新。际行动来使人们幡然醒悟,并得以悔过自新。老子老子中几乎通篇充满了中几乎通篇充满了“不争不争”的理念。如的理念。如“上善若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夫唯不争,故天下莫
30、能与之争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等。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等。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怎样看待竞争这一问题?社会,你怎样看待竞争这一问题?圣人无为、无执,他虽有欲望但并不渴求,因此对难得的东圣人无为、无执,他虽有欲望但并不渴求,因此对难得的东西就不会特别强求。西就不会特别强求。圣人尊孙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圣人尊孙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竞争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存在竞争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存在。好的竞争有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团。好的竞争有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社会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区别符合结和社会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区别符合“礼、义礼、
31、义”标准标准的的“君子之争君子之争”和只顾谋求一己私利的和只顾谋求一己私利的“小人之争小人之争”。过度竞争导致无序。过度竞争导致无序。如果竞争没有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就会导致如果竞争没有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就会导致混乱。混乱。“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时刻提醒自己在规范约时刻提醒自己在规范约束下进行有序竞争。束下进行有序竞争。“不争之德不争之德”助不争而胜。助不争而胜。老子所谓的不争,不是真的不争,而是老子所谓的不争,不是真的不争,而是依托依托“道道”而争,即顺应规律去竞争,这是不争之德的体现。天下之而争,即顺应规律去竞争,这是不争之德的体现。天下之事,唯
32、有不争之德可以事,唯有不争之德可以服服人,唯有与人无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人,唯有与人无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是老子以柔克刚的思想体现,也表达了一种人格力量。老子以柔克刚的思想体现,也表达了一种人格力量。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提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有“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者有什么不同?结论不同。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要像蚯蚓那样“用心一也”,虽然“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也要“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提出了积极进取的主张。老子则主张“无为”“无执”,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办事,
33、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去完成,稍有松懈,常会造成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结局。儒道智慧,不可或缺儒道智慧,不可或缺孔子教我们高调做事(建立功业,轰轰烈烈)成就老子教我们低调做人(宁静致远,平平淡淡)境界 “无为无为”就是无所作为吗?就是无所作为吗?“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要顺势而为,绝不可有不顾客观规律的妄为。(1)老子第十一章中指出“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的两句是:_,_。(2)老子第二十四章中指出自夸和自高自大的害处的两句是:_,_。(3)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了解、认识别人叫作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的两句是:_,_。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自伐者无功
34、自矜者不长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课堂巩固:理解性默写(4)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战胜别人和能克制自己的弱点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5)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以树为喻,指出强大的事物都是从微小开始萌发的两句是:_,_。(6)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指出做事情坚持如一,就不会失败的情况的两句是:_,_。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拓展阅读与鉴赏拓展阅读与鉴赏 习近平谈道德经习近平谈道德经 2020年1月16日出版的第2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习近平在文章中引用了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习
35、近平指出,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事物发展,否则往往会出现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问题。正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在观察社会发展时,一定要注意这种决定和被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有机联系。“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出自老子道德经,说的是有和无相互生成,难与易相互促成,长和短相互体现,高与下相对共存,音和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伴随。此句道明了万事万物都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互相转化的道理。拓展阅读与鉴赏01 习近平在讲话和文章中经常引用道德经名言。如: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
36、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容易之时谋求难事,在细微之处成就大事。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时做起;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微处着手。告诉我们做大事、难事要从小事、易事做起。习近平在讲话文章中6次引用了老子道德经的这句名言,体现了他的实干兴邦思想。习近平指出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大事全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要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就一定能够成功。我们推进改革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
37、“蹄疾而步稳”就是对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另类表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首句。老子认为,要成为一个圣人,就不能有个人意志,只能有百姓意志。早在1989年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就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中说:“只要我们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以百姓之心为心,我们的周围就会吸引和凝聚起千百万大众,还愁什么社会不稳?!”2007年又在主仆关系不容颠倒一文中写道:“古人也常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各级领导干部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立身、处世、从政,真正做到
38、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百姓心为心”这句古语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影响甚大,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所说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及十九大报告中4次提到的“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对“以百姓心为心”的现代解读与应用。拓展阅读与鉴赏02颠倒的世界与哲学 鲍鹏山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当然,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大约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逝他方。在夕阳的余晖中,他晃动着远
39、去的身影,弃我们如弃敝屣。他对我们竟没有一毫的留恋之意,让我们世世代代为此难堪自惭。老子出关而去是一件意义严重的事件,它表明,我们已经不配受哲学的引导;而我们自己由于迷醉与迷失于物质世界,也可耻地抛弃了哲学。一个聪明绝顶的哲人,不屑与他的同胞为伍,甚至不愿埋骨乡梓,这难道不使他的同胞的自信与自尊受挫吗?我写这篇文章时是真心感到了一种难以自掩的羞惭的。我的祖先怎么了?真的是堕落得万劫不复了吗?真的是不配有这样的一位哲人来教导吗?老子的行踪可以用神出鬼没来形容。令我们悚然。有人说他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在云端里半隐半显。只是,他现在还在那里么?不过,就算他是飞鸿,偶然经过我们的时空,也还是留下了雪泥鸿
40、爪,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怜悯和慈悲。司马迁不知有何依据,断言他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苦县原属陈,陈又为楚所灭。所以又属楚了。当时南方北方的民风与学风已有较大不同,楚国也就以道家学派及由此而生成的文化传统,自豪地与齐鲁大地的儒家、三晋大地的法家比肩而立、鼎足而三。老子的著作是有名称的,这和其他诸子著作统以作者姓氏加“子”命名者不同。他著作的名称就叫“道德经”,或者根据德经道经之先后又叫作“德道经”。何谓德?一物之所以为一物谓之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特殊属性;何为道?万物运行之规律谓之道。所以,老子研究的、感兴趣的,是较为纯粹的哲学问题,是对客观具象事物的抽象。他也是一位深谙历史的学者
41、,司马迁说他是周守藏室之吏,就是周王朝政府档案馆的馆长。那时的政府档案馆中所保存的文献,不外乎是史官们记事记言的历史罢了。他整天关在阴冷的屋子里读这些东西,能不“一篇读罢头飞白”?难怪他“生而发白”。他生在那么多既有的历史之后,如历史的一个晦气重重的遗腹子般。是的,对于有些人来说,人类集体的经历和创痛往往就如同他个人的经历和创痛,人类已往的体验也就是他最个性的感性体验,老子正是这类超常人中的一个,面对着“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效原血”的历史血河,他怎能不由美少年变为鸡皮“老子”,并在他额头上深深浅浅密布的皱纹中,埋下与阴谋、与冷酷甚至与残忍难分难解的智慧?班固说,道家出于史官,是有感而发
42、吧。看多了罪恶,不是与世同浊,心肠随之冷酷,便是脱胎换骨,超凡入化,蜕化出一颗大慈大悲的心灵。综观老子的遗著,好像他这两者兼而有之,犹之乾坤始奠之前的混沌宇宙。不过我相信,当老子带着满头风霜、一脸慈悲走出守藏室时,他已洞穿人生的厚壁。在阳光下,他眯眼看人间,人间混乱而无道,正如一塌糊涂的历史。他心如止水。一切把戏他都已了如指掌,各色人物他也都似曾相识,周朝的大厦将倾,山河将崩,九州辐裂,小小的守藏室亦将面临一场浩劫,“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那些厚重的典籍守不住也藏不住了。他抬头看看西天的晚云,去意满怀,是的,该走了。不过,我们还算幸运。据司马迁的记载以及后来神仙家的推衍,当老子骑着青牛要出关而
43、去时,被关令尹喜挡住了。这位尹喜对老子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在你抛弃我们之前,为我们留下你的思想!多年以前,我揣摩老子当时的心情,假托老子的口吻,写过一篇短短的老子出关:我已经没有什么故事告诉你们了。我曾预言过劫数的到来。我曾以薄薄的柳笛吹起晚岚。然而那时你们甜寐于未卜的岁月之梦,白白地错过了时光。那时我正在翻捡老子的五千言道德经,我的感觉就如同下午阳光下马路边上玩弹珠的顽童。所不同者,玩弹珠的顽童兴致勃勃,而玩老子五千言汉字“弹珠”的我则有些百无聊赖。那时我的处境不妙,并且我的很多朋友都摇身一变成为商海健将,红光满面,挥斥方遒,雄姿英发,大有作为。所以我对自己落伍的行为感到很害羞,很
44、寂寞。处盛世而无为,对自己也就很灰心。但灰心的人看老子,也算是一种精神寄托吧。渐渐的,除了我不大感兴趣的什么宇宙生成构成外,我把老子的五千言理出两条思路:一曰治国,二曰处世。召唤已经传来,我将离去。在另一国度的土地上播撒幻梦之粒。在我走进血红的夕阳之前,我留下这五千言的零乱缄言,在世纪的废墟中如散落的弹珠,愿你们仔细收捡。当一切都已堕落,一切都已不可为,你们就去玩弹珠。赏析这篇文章从老子的“神秘莫测”写起,一步步引领我们理解老子本人。老子博学多才,是一位历史学家,深谙人类已往的历史和经验,想引领世人脱离苦海又感到没有价值,于是弃世而出关。作者读着道德经却在思考着人世,最终理清了老子的两条思路治国与处世。本文想象奇幻,打乱时空顺序,语言老辣,愈读愈觉奇妙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