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卖家):最好的沉淀 文档编号:7462233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X 页数:158 大小:10.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8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教学设计中外历史纲要(下)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标内容】正式版课标: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初中课标: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以建筑艺术、公历等为例,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课标分析:根据课标的表述,对于古代文明,初中是初步了解,高中是了解,同时增加了“分析、认识这些

2、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集中在部编初中九上的 14 课课题子目统编版教材内容古代埃及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介绍了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金字塔,金字塔则是古代埃及国王法老权力的象征。金字塔法老的统治古代两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比较突出的是巴比伦王国文明,而巴比伦王国文明比较突出的则是汉谟拉比法典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比较突出的是森严的种姓制度,而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则是出于对这种种姓制度的不满,对种姓制度形成了冲击。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希腊城邦介绍了古代希腊自然地理,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的城邦体制

3、,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四百人议事会和陶片放逐法,亚历山大东征等雅典的民主政治亚历山大帝国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文学和雕塑介绍了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宙斯像、掷铁饼者。雅典帕特农神庙、罗马大竞技场、万神庙、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公民法与万民法,罗马的儒略历。建筑艺术哲学和法学公历的缘起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 1 单元第 1 课。本课共 2 目,分别是人类文明的产生,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人类文明的产生一目共三段,从生产力的角度阐释了社会生产发展导致了文明的产生。第一段介绍了早期人类的生产情况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但很有意思的是教材没有使用“第

4、一次社会大分工”的表述,实际上教材连“分工”这个词都没提),第二段阐述了农业发展对手工业、商业和定居生活的影响(第二次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三段讲社会分工和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国家的形成。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一目共段,分别介绍了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希腊文明的发展特点。第一段概述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第二段介绍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初中教材是先讲古代埃及再讲古代两河),第三段介绍古代埃及文明,第四段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比初中有增加提吉尔伽美什、洪水和方舟传说),第五段介绍古代埃及的文化,第六段介绍古代印度文明,第七段介绍古代印度文化,第八段介绍古代希腊文明与文

5、化,(比初中有增加城邦制度的优点、文学成就及其作用、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柏拉图)第九段介绍古代希腊民主的不足。(本目内容基本上是初中教材的简单重复,区别只在于初中教材介绍的要远为详细。)不同的是,对古代希腊城邦的形成,新教材不再强调地理因素,而注意铁器时代的生产力与小农经济相结合的特征;【教学研究综述】朱可认为应该围绕“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这一教学之纲,精心选取教学资源1,钱秩娜建议本课主旨可以确定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原初的(多元性)文明形式”2,姚智老师认为本课的主题应当是文明,主要围绕文明的概念进行展开,重点应放在如何理解文明诞生的标准上。3卞姗姗认为本课的重点在于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认为本课

6、的教学主题应毫无疑义的确定为“文明的多元性”。4张茂芹“建议抓住文明产生的标志和多元性特点,对各个文明的文化成就择重”介绍。5在内容的选取上,卞姗姗认为“两河文明和埃及文明是大河文明的典型,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的典型”。因此将第 1 课的内容整合成“大河文明的多样性”及“希腊文明的独特性”,至于本课第一标题文明产生的内容实则描述的是文明的共性,卞姗姗认为“可以糅合于比較之中,无须单列”。6【内容主旨】(又名教学立意)农业的产生,社会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了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不同的地理条件深刻影响了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使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明的成果,并一直影响到今天人

7、们的生产与生活。本课的教学立足点为长时段理论视角下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古代的壁画、建筑、考古遗址与器物,习得获取信息实证相关历史的意识与能力,感受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看待文明的交流与融合。【重点难点】1.(教师教学)重点:分析、认识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与其时空条件的关系;2.(学生学习)难点:内容又细又多,容易沉迷于对细枝末节的学习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小猪佩奇分析小猪佩奇人物形象的美术特点预设:不符合整体视觉,将身体每一部位最突出的特征呈现出来,然后进行组合。问:为什么要这样画?它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又

8、有什么关系?教学新课:一、人类文明的产生出示图片1 朱可.高中历史整体性教学设计策略新探中外历史纲要试教心得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9,(7):47-54.2 钱轶娜.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的非洲史内容初探J.历史教学(中学版).2020,(5).3 姚智.高中历史新教材施教策略初探* 以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课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20,(7).4  卞姗姗.统编教材中主题教学设计的应用以“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为例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0,(9):44-51.5 张茂芹.高中历史“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课教材研究J.历史教学(中学版).2021,(4).

9、文如其名,这篇文章主要是对教材内容(所涉及的史实及其表述)的介绍。6  卞姗姗.统编教材中主题教学设计的应用以“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为例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0,(9):44-51.这幅图大约绘制于 5 0006000 年前,虽然原始时代的艺术家们采取了印象化的手法,但我们仍能清楚地发现,图中的人们在收割。当然,仅凭这个还不足以证明农业已经产生。这是伊拉克发现的公元前 7000 到 4000 年之间石杵和石臼,专家们认为这是用来处理大麦和小麦的。还有没有更直接的证据呢?比如说早期人类遗址中发现的谷物遗存,专家们通过对谷物的遗传学成分分析确认它们已经驯化,带有只通过选择播种

10、繁殖才能产生的独有特征。换言之,农业已经出现了。用同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证明,这一时期畜牧业也出现了。比如这幅在撒哈拉沙漠发现的岩画,证明几千年前那里并不像今天那样干旱和寸草不生,而是气候温暖潮湿。实际上,所有出现农业的地区都有这个特点,我们来看农业独立发展区域图,从中能获取什么信息?预设:独立起源;基本集中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因为阳光和雨水充足(温暖潮湿)或集中在中纬度大江大河流域;出示最早的文明示意图问:大家再看这幅最早的文明图,从中能获取什么信息?预设:最早的文明同农业的起源区高度重合,说明农业是文明起源的根本原因。讲述: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业,接着商业

11、又从手工业中分离出来,工商业得到发展(板书)。农业的发展使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工商业的发展则使一些定居点发展成为城市(板书)。农工商的发展意味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逐渐有了剩余产品,随之私有制产生了,私有制产生意味着阶级产生了。占有社会剩余产品的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私有财产,组建了军队等暴力机构,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这意味着国家产生了(板书)。而国家意味着文明,也就是说,人类文明诞生了。(板书)二、原生性文明讲述: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不同的地区诞生了我们所说的原生性文明,所谓原生性文明,指的是独立起源发展的文明,最主要的大概就是我们熟知的四大文明古代中国、古代两河、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板

12、书)这些古代文明我们在初中有详细的学习,这里因为时间关系,就不一一赘述。出示亚欧早期人类文明形势图问:这些早期人类文明有什么特点?预设:都在中纬度大江大河流域,因为农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都依赖充足的水源;历史都非常悠久,距今有五六千年;文明成就集中在建筑、天文、数学、医学,和农业生产生活联系较密切;文明成果影响深远,如文字、思想观念(大洪水传说)、艺术、法律(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早期文字都是象形文字;除中华文明外,全部因为遭到入侵而断绝;请叫我催老师-询问特点时学生会说都是石制建 筑,都有柱子,这也确实是古希腊建筑的典型特征三、次生性文明讲述:除了原生性文明之外,那些吸收原生性文明成果

13、并在此基础之上获得发展成就的文明就是次生性文明,最典型的就是美国。人类早期次生性文明的代表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板书),罗马下节课会讲,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古代希腊文明。请大家看这幅古代希腊形势图,根据老师教过的方法,看看从图中能获取什么信息?预设:围绕海洋;遍布地中海沿岸;大量外出殖民,殖民地数量众多,因为土地贫瘠,无法养活众多人口;港口众多,使得航海业比较发达,工商业相对繁荣;邻近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吸收了大量古代西亚和古代非洲文明成果,最典型的就是希腊字母是来源于西亚的腓尼基字母。讲述:有关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大家初中有详细学习,这里不再赘述。问:现在大家看到的分别是圆

14、形剧场和帕特农神庙(可以让学生说),他们同样规模宏大,令人震惊,但和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代两河的空中花园相比,古代希腊的这些恢宏的建筑有什么不同呢?预设:用途不同,前者是公共建筑,后者是私人建筑(为国王个人服务的建筑),原因在于古代希腊的政治体制是民主政治。讲述:什么是民主政治呢?我们不妨听听古代雅典人自己是怎么说的吧(老师朗读伯里克利演说)。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是权力掌握在多数人手中,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些建筑是属于多数人的公共建筑。讲述:古代雅典的百姓曾聚集在帕特农神庙前聆听伯里克利发表演说(教师读或学生或师生一同读),也曾端坐在圆形剧场里欣赏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等著名剧作家

15、创作的戏剧。与古代亚非文明不同的是,古代希腊出现了很多文学家、艺术家,还有历史学家,如首创“历史”一词被称为西方“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成为政治史传统奠基人的修昔底德等。这又是为什么呢?这还是和民主政治有关。民主政治提供的比较宽松的氛围,使得古代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四、古代文明的历史影响古代雅典虽然民主,但并不自由,奴隶自然不必说,妇女没有权利在古代世界是普遍现象也不必说,然而即使是像苏格拉底这样的雅典公民也并不享有自由,比如言论的自由。苏格拉底就是因为对当时许多流行的观念提出挑战,触怒了雅典人,结果在 70 岁时被雅典人以“不信雅典国家的神”和“腐蚀青年”这两个罪名处死。太阳

16、底下没有新鲜事!2000 多年以后,在深圳旁边的那个渔村里,一群声称追求“民主、自由”的黑卫兵们,动不动堵塞交通,随意侵犯其他民众的各种权利,强迫其他民众接受自己的观点,充分暴露了多数人暴政的可怕。更可怕的是,古代的雅典人起码还遵行基本的法律程序,苏格拉底不愿意逃走也是因为他不愿意违背法律,而渔村的那帮黑卫兵们却视法律为无物,肆意违反法律,攻击警察,真正为人所不耻!这些事情既暴露了“民主政治”的天然不足,也充分反映了古代文明对现代生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比如政治制度、比如文字,比如思想,比如历法、比如计数法等等等等。课堂小结:古代文明不仅纵向的时间上从古延续至今,从横向的空间上也呈扩散

17、之势。比如左边这幅是古埃及的人物壁画,右边这幅是古代希腊的人物绘画,是不是绘画手法高度一致?最后再看小猪佩奇,是不是其创作手法沿袭的正是古代埃及的手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些已经离去先辈们创造的传统,依然根深蒂固地埋藏在现世人的头脑中。”【板书设计】农业的产生马克思古代文明的产生工商业的发展推动古代文明的发展城市和国家的出现促进原生性文明:西亚、埃及、印度等次生性文明: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影响扩散、持续【教学反思】可以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只做引导即可。【资料附录】参考书目1(美)斯蒂芬伯特曼著.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社会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内容提要: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社

18、会生活用文字和黑白图片汇集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生、发展的各个形态,详细讲述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时期人的日常生活、风俗格调、器皿物件等,展现了现代文明和文化的起源。文献摘录(英)罗伯茨著;陈恒,黄公夏,黎海波等译,全球史 上册,东方出版社,2013.08,第 35 页南京专家解农业考古难题 5600 年前海南已种水稻恰塔尔休于土耳其的恰塔尔休于有可能是人类最早建立的城市,距今有 8000 年之久。这座城里有 1000 多座土砖砌的房屋,人口超过 6000。房屋规格统一,由一间起居室和几个附属房间组成,彼此有低矮的门洞相通。屋内有木梯和炉灶以及放燃料的柜子,另有平台和长凳以供坐卧。房屋之间都紧紧

19、地挨着,排得密密麻麻,以致城里不需要街道,房顶就可以用作通道。房屋的底层没有门窗,只在二楼开个小门,住户从木梯由底层上二楼。这样安排可能是为了抵御水灾,也有可能是自卫,出入的梯子收起来后,各个房间自成防御体系,并共同构成一个大的防御体。室内面积都不大,不少人家的墙壁上有装饰壁画、灰泥浮雕和兽头(主要是牛头)。恰塔尔休于没有城墙和其他公共设施,严格说来它至多只是个大居民点,还算不上真正的城市。陈仲丹: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大众考古2020 年 01 期原始畜牧业的特点前已述及,原始的畜牧业产生于那些不适于发展农业的地区。畜牧业的产生和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形成原始农耕文化的同

20、时也形成了原始的畜收业文化。原始畜牧业可能具有如下特点:(1) 它本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后来又与农业分离,成为与农业相对应的人类第二大产业。显而易见,动物的驯化和饲养首先要求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居所。而正是农业的出现才使人类由迁徒转定居。据此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原始畜牧业是原始农业的派生物。但原始的畜牧业产生之后不久,它就遥渐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并且与农业相分离,产生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2) 原始畜牧业的规模有限,且发展缓慢。欧、亚、非三洲的民族非常幸运,他们找到并驯化了能提供肉类、牛奶、羊毛,并可作驮兽的各种动物。而美洲的印第安人则没有这种幸运,他们没有获得类似的动物,只

21、好与无峰驼、羊驼和驼马这类产于安第斯山脉、属于偶蹄目骆驼科的半驯化动物打交道。因此,他们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原始畜牧业的初期阶段,充其量可称之为饲养业。至于把大批的牲畜散放于大草原上的牧业的出现,至少要到公元前 2000 年以后。前已述及,它是在马和骆驼得到驯养以后,进而解决了空旷原野中的交通运输问题时,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原始畜牧业所牧养的牲畜,无论就种类、还是就数量来说,都是极为有限的。(3) 原始畜牧业当然还具有逐水草而居的特点,这使得原始畜牧业文化成为一种运动型的文化。人工播撒草籽而形成牧场,是现代畜牧业的事情。原始的牧民,只能逐水草而居。这一特点使早期人类自然而然地扩大了活动领域,

22、朝着以前人类从未涉足的地域进军。这对于以后文明的交流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马世力主编,世界经济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7,第 39 页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课标内容】正式版课标: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初中课标: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课标分析:根据课标的表述,学生主要是要要求学生了解“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集中在部编

23、初中九上的 4-5 课课题子目统编版教材内容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希腊城邦介绍了古代希腊自然地理,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的城邦体制,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四百人议事会和陶片放逐法,亚历山大东征等雅典的民主政治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罗马城邦介绍了十二铜表法、布匿战争、斯巴达克起义,凯撒、屋大维及其举措。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的衰亡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 5 单元第 2 课。本课共 3 目,分别是古代文明的扩展,古代世界的帝国,文明的交流。古代文明的扩展一目共四段,第一段介绍了背景,第二三段分别介绍西亚埃及文明和希腊文明扩展的不同表现,其中亚述,第四段介绍了影响。古代世界

24、的帝国一目共五段,第一段介绍文明的扩展推动了帝国的出现(这一段内容在试教版是放第一目结尾的,内容也只有一句话。从逻辑上看,放第二目更合适。)第二段介绍波斯帝国,这是初中历史教材没有学过的,第二段介绍亚历山大帝国,第三段简要介绍印度孔雀帝国,第四五段介绍罗马帝国。文明的交流一目共三段,第一二段介绍环地中海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其中第二段专门讲述文字的影响,第三段介绍汉与罗马(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教学研究综述】张羽丰试图“以罗马军团为线索,通过材料和提问,将学生带进历史场景,并激发积极思维”7。【内容主旨】(又名教学立意)文明的发展取决于其能否吸收邻近文明的成果,波斯帝国吸收西亚埃及文明的成果成为

25、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在向东传播古希腊文明的同时也借鉴吸收波斯等文明的成果,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虽然落后,但在不断吸收希腊、埃及、西亚文明的基础上迅速崛起,成就了长达千年之久的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统治。广阔的帝国,既是文明交流的产物,又进一步推动了文明的交流。本课的教学立足点为基于文明交流理论视角下的古代帝国兴衰【教学目标】7 张羽丰.以罗马军团为线索的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教学设计J.历史教学(中学版).2021,(4).通过分析波斯罗马等古代帝国的建筑、绘画、文献、考古遗址与器物,能习得获取信息实证相关历史的意识与能力,能结合历史地图认

26、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同时能更加认同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并以积极开放的心态看待文明的交流与融合。【重点难点】1.(教师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2.(学生学习)难点:学生缺乏有关波斯帝国的知识背景;本课知识点又细又多,学生容易沉迷于对细枝末节的学习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材料:讲述:在波斯首都波斯波利斯遗址,我们能够看到当年波斯各行省向波斯国王交税上贡的浮雕,比如下面这群人,学者们分析认为他们是希腊人。大家初中学过,希波战争希腊是胜利了的,胜利的希腊人怎么还要向波斯国王进贡呢?教学新课: 一、波斯帝国上节课我们学

27、习人类早期文明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人类早期文明集中在亚欧大陆特别是地中海沿海不是没有原因的,正是因为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推动了文明的发展。换句话来说,文明的扩展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除非文明被灭了,否则文明是一定要向外扩展的。一般来说,文明的扩展或说说交流主要有这么几种方式:一个是战争,一个是移民,比如说上节课的希腊城邦就是通过移民才分布到整个地中海沿岸的,一个是通商贸易,还有一个就是传教。既然说文明的扩展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与结果,所以毫不奇怪,我们会看到埃及文明会跨越沙漠建立横跨亚非的埃及帝国;巴比伦人虽然没有横跨亚非,但也一统两河;亚述人则一度征服埃及,建立起横跨亚非的亚述帝国。(

28、板书)亚述帝国灭亡后,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兴起。(板书)今天我们对波斯帝国的了解,主要依据波斯帝国时期的楔形文书(包括泥板和各种碑刻等)和同时期希腊人的文字记载。出示图片这是一个黏土做成的圆柱,上面记载着波斯国王居鲁士进入巴比伦城灭亡巴比伦王国后的政策。这个圆柱铭文在 19 世纪的时候被考古学家发现,现收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顺便说一下,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很多亚非拉古老文明的遗存文物,你们知道为什么吧?对,殖民掠夺)铭文中有这么一段话:“我把集中到这里(巴比伦城)的神像送回了他们的宫殿,使他们居住在永久的居所之中。我收集所有的居民,使他们回到他们的居住地。”问:从中获取什么信息?预设:波斯国王

29、希望塑造一个仁君的形象;这个居鲁士圆柱属于什么史料?实物史料。仅凭这个,当然不能证明波斯人是否仁慈,不能证明波斯人是不是把囚禁在巴比伦的奴隶放回他们的居住地,要证明这些,还需要什么?文献史料。有没有相关的文献史料呢?还真的有。比如犹太人在他们那本圣经旧约中就提到了这件事情,据旧约记载,当时犹太人被囚禁在巴比伦(巴比伦之囚),是波斯人释放了他们。圣经属于文献史料,两相印证,居鲁士确实如其所说对其它民族比较仁慈宽容。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波斯的敌人希腊人的记载中得到印证。比如上节课讲过的,希腊曾有一位历史学家叫希罗多德,他在其代表作历史中曾有这么一番记载,他是这样写的:“波斯人喜爱外国的风俗习惯甚于

30、其他任何民族。”问:从中获取什么信息?预设:希罗多德以为波斯人喜爱外国的风俗习惯;希罗多德认为除非出于喜欢,不应当容许或接受其它任何民族的风俗习惯;希腊人是不怎么喜爱或者说是瞧不起外国风俗习惯的(希腊人瞧不起周边民族,称他们为蛮族,连马其顿人也一样被视为蛮族);讲述:希腊人不认为波斯人是出于仁慈而宽容其它民族,他们认为波斯人只是出于对外国风俗习惯的喜爱。这恰好证明了即使是希腊人也承认波斯人对其它民族是友好宽容(喜爱)的。正如历史所记载的那样,波斯人乐于吸收那些被他们征服的民族的思想,并且让他们保留地方语言和风俗习惯。之所以如此,大家看一下地图就知道了。出示地图:问:从中能获取什么信息?预设:疆

31、域辽阔,横跨欧亚非;统治的民族众多;统治范围内包含多个文明;讲述:波斯帝国是历史上第一个疆域横跨欧亚非的帝国。为了更好地统治如此辽阔的疆域和如此众多的不同文明与不同民族,波斯人只能选择吸收那些被征服文明和民族的优点,并且允许这些民族保留他们的语言的风俗习惯。作为源于西亚文明的帝国,波斯帝国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为了统治如此广阔而又拥有诸多不同文明的疆域,波斯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当然,这里的行省和元朝的行省并不是一回事),帝国任命波斯人担任各行省的总督和军事长官,并让他们相互监督和制约。由此,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板书)二、亚历山大帝国讲述:波斯帝

32、国疆域辽阔,其中就包括小亚细亚的部分希腊城邦,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希腊人向波斯国王进贡的浮雕。问题在于,小亚细亚的这些希腊城邦内心里并不愿意接受波斯的统治,他们找准机会发动了起义,并且这次起义还得到了希腊本土一些城邦的支持。当然,最后波斯军队还是镇压了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的反抗。波斯统治集团对于希腊城邦的反抗十分愤怒,对于曾经支持过小亚细亚希腊人起义的希腊本土城邦更是耿耿于怀,他们认为希腊各城邦各自为政,一定不能抵抗强大的波斯帝国,因此决定远征希腊。希腊与波斯之战的战争由此开始。希波战争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许多大家都知道的事件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比如马拉松战役,斯巴达 300 勇士等。希波双方最终签订

33、和约结束了战争,但长期的战争恶化了双方之间的关系,仇恨并没有因为战争的结束而消失。希腊人对波斯入侵的痛恨为亚历山大远征波斯提供了有力的社会支持。有关亚历山大帝国的相关知识,大家初中有详细学习过,这里不再赘述。大家看这幅图,从中能获取什么信息?(出示亚历山大帝国形势图)问:从图中能获取什么信息?预设:帝国疆域和波斯帝国高度重合,从某种意义上亚历山大帝国是对波斯帝国的继承。讲述:亚历山大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他本人继娶了好几个亚洲国家的妻子,其中包括波斯末代国王大流士的女儿,他还亲自主持了

34、手下 9000 名士兵娶亚洲女子为妻的集体婚礼。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亚历山大过早去世,其所建立的帝国也随着他的死去迅速瓦解。同学们猜一下,帝国分裂成了哪几块?主要分裂了三大块,分别是埃及、西亚和希腊。为什么是刚好是这三大块?因为分别对应三大文明啊。这正说明了治理同一个文明容易而治理不同文明很困难,一个国家有不同的文明是很容易出现分裂局面的。当时占据埃及的是亚历山大的手下大将托勒密,他在埃及建立起了托勒密王朝。埃及托勒密王朝的首都是亚历山大港,当时有很多城市都叫亚历山大,因为这些城市都是亚历山大建立起来的。亚历山大虽然去世了,他所建立的城市依然存在,相对应的,希腊的文化在帝国范围内保留了下来,

35、人们称这一时期为希腊化时期。三、罗马帝国埃及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任法老是个女人,叫克丽奥佩托拉,也就是著名的埃及艳后。罗马的凯撒大帝征服埃及的时候迷上了她,他们甚至有了一个儿子。凯撒被刺杀后,他的部下安东尼同样被克丽奥佩托拉所迷住。不过,克丽奥佩托拉没有能够迷住屋大维,据说绝望中自杀了。埃及也由此不再是一个国家,而成为了罗马的一个行省。屋大维,则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任皇帝,被称为“奥古斯都”(意为神圣伟大)。罗马本来十分落后,但是他们很善于学习吸收其它民族的长处。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古代罗马文明的象征罗马大斗兽场的图片(出示图片):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罗马大斗兽场的柱式来自于希腊,圆形拱门来自于两河

36、流域的亚述,罗马将这些融为了一体。就连罗马人最突出的成就罗马法,其中抵押制度来自希腊,消费借贷制度来自西西里,有些契约制度则来自埃及。罗马人在吸收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形成了拉丁字母;罗马人甚至抛弃了自己原有的宗教,将来自中东地区的基督教奉为国教。正是因为罗马人积极学习吸收其它文明的成果,罗马最终从意大利半岛上一个小小的城邦共和国逐渐扩张成为强大的罗马帝国,具体过程大家初中有学过,这里也不再赘述。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公元 2 世纪初罗马帝国的形势图,从中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出示材料)预设:与波斯帝国等位于地中海东部地区不同,罗马帝国的疆域覆盖整个地中海地区,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罗马帝国在北部边

37、境修建了大量长城,说明罗马同样面临游牧民族的威胁;修建长城,说明罗马停止对外扩张。讲述: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 200 多年的和平。广阔的疆域与和平的环境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的流通,加上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帝国在 12 世纪达到繁荣的顶峰。这一时期,通过丝绸之路,罗马与当时的汉朝之间建立了联系。课堂小结:应当说,罗马人是自信的,他们继承了希腊人的观念,将不肯接受其统治的其它民族一概视之为蛮族。但几个世纪的强盛使罗马由自信变得自负,奢靡之风日盛,腐败与堕落并存,人们不思进取,只顾享乐。据请叫我催老师-也可以引用毛泽东同志的两 个务必统计,公元 1 世纪时罗马全年的节日为 66

38、 天,公元 2 世纪增加到 123 天,公元 3 世纪增加到 175 天。在节日里,人们可以观赏角斗、斗兽、海战和赛马等各种娱乐表演,所有开支明面上都是国库支出,而国库的收入当然是来自对帝国民众的税收。下面大家看到的,就是罗马帝国时期,农民缴税给税吏的一幅浮雕(出示图片):这个浮雕出土于莱茵河领域,创作年代在公元 200 年前后,也就是罗马帝国最繁盛的时代。浮雕中那堆成小山的钱币,象征着帝国对民众的压榨,也就埋伏着民众对帝国的怒火。当时生活在莱茵河一带的正是被罗马人视为蛮族的日耳曼人,正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的那样,长城并不能阻止日耳曼人内迁罗马帝国境内。随着大量日耳曼人涌入罗马境内,

39、他们不堪忍受帝国沉重的赋税负担,被迫武力反抗。帝国内部的分裂与争斗又进一步削弱了罗马的力量。4 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 世纪后期,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最终灭亡。这正印证了魏征的一段话:“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板书设计】埃及帝国君主制波斯帝国行省制亚述帝国吸收官僚和税收体制君主制希腊文明亚历山大帝国行省制推广希腊文化吸收奴隶制【资料附录】1. 罗马人的建筑罗马帝国万民法基督教罗马人在建筑方面最大的成就是广泛使用拱门。你还记得吗,发明拱门的是亚述人,可是亚述没有足够的石头来建造拱门,所以他们很少使用。而且,亚述人从没试过用拱门连接石柱。希腊

40、人会在两个柱子之间放一块石头,但石头长度有限,所以两个柱子间的距离就不能太远,而第一个想到用拱门代替石块的就是罗马人。罗马人还建造了很多拱顶和圆顶。你还记得吧,拱顶和圆顶建造的原理和拱门是一样的。罗马人因此可以将屋顶建得很大,比单块石板或木板搭建的屋顶大很多。(美)维吉尔M.希利尔著;刘昭远译,希利尔讲世界艺术史=A child's history of the art,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12,第 352 页2. 贝希斯敦铭文贝希斯敦铭文所在地是今伊朗克尔曼沙阿城( Kermanshah)东 30 公里的一个村子,该村位于今哈马丹( Hamadan)到巴比伦的古商道边。铭文刻在

41、一座难以攀登的山崖上,离地约 150 米。铭文左上部有浮雕,面积约为 3 米5.5 米,图案为大流士头戴王冠,左手持弓,左脚踩在仰卧于地的高墨达( Gaumata)身上。在他身后站着手握弓箭和长矛的两名侍从,前面是九名被俘的叛王。这些叛王双手反绑,头颈被绳缚住,呈鱼贯而入状。贝希斯敦铭文分成许多组,约有 1200 行字,用三种楔形文字(古波斯文、巴比伦文、埃兰文)刻写。1847 年,罗林森释读了铭文的古波斯文。铭文记载了波斯帝国国王冈比西斯二世( Cambyses II)死后,波斯发生的高墨达政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全国暴动的史实。铭文颂扬大流士一世镇压了国内的起义活动,出征 19 次,俘获 9 个

42、叛王,重新恢复了波斯帝国的统一。这些战争中包括了对中亚地区的征服战争。蓝琪,苏立公,黄红,中亚史 第 1 卷,商务印书馆,2018.08,第 108 页铭文于 1835 年为英国青年军官、克尔曼沙赫省总督军事顾问 H.C.罗林森(1810-1895)所发现。其后,他断断续续用了将近十年时间,冒着生命危险获取铭文拓片,并将它释读出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 1846 年皇家亚洲学会杂志第 10 卷第 1、2、3 分册上。从此,它的内容始为世人所知。希罗多德历史中关于相关历史事件的叙述(I.6188)在这个铭刻上得到了重要补充。徐松岩译注;(古希腊)希罗多德著,历史 详注修订本 下,上海人民出版社,20

43、18.04,第 1051 页有关贝希斯敦铭文的全文内容可参见该书附录二3. 波斯还是伊朗大多数古代希腊作家都把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国家称为“波赛"(Posa)这个名字出自阿契美尼德王朝自己对这个地区的称谓帕苏阿,或者波西斯。今天,伊朗这个地区被称为法尔斯(Fars),法尔斯就是“法尔斯语( Farsi)这个词,即伊朗地区所说的现代波斯语的词根“波赛”在英语之中就成了“波斯”,西方作家用这个名词来称呼古代波斯人的故乡和他们所征服的地区。无论如何,古代波斯人通常把他们的国家称为“Eire-An”(伊朗)或者“Ir-An”(伊明),即“雅利安人的国家”。最早的波斯入即是自称为雅利安人的民族他们

44、是从东北亚来到西南亚的。1935 年,波斯政府正式把国家的名称改为伊朗。古代波斯诸帝国,第 5 页4. 苏萨铭文为了兴建他在苏萨的新王宫,大流士从整个帝国抽调了物资和工人。他在这个王宫留下的铭文说明了他是如何兴建这个王宫,如何从他的整个帝国输入各种物品的。雪松材料来自黎巴嫩山区。亚述人把它运到巴比伦城;卡里亚人和希腊人把它巴比伦运到苏萨这里使用的黄金来自吕底亚和巴克特里亚。这里使用的贵重的天青石和光王髓来自果特。这里使用的绿松石来自花刺子模。白银和鸟木来自埃及。这里用来装饰宫墙的装饰材料来自希腊。这里使用的巢牙来自努比亚、印度和阿拉霍西亚。这里使用的石柱来自埃兰的阿比拉杜斯村。那些加工石料的石

45、匠是希腊人和吕底人。那些制造金器的金匠是米底人和埃及人,那些制造木器的人是吕底亚人和埃及人。那些做砖坯的是巴比伦人。那些装饰宫墙的人是米底人和埃及人大流士王说:在苏萨,凡是下今要建筑的那些雄伟工程,那些雄伟工程都完成了古代波斯诸帝国,第 46 页5. 波斯的民族政策“波斯人喜爱外国的风俗习惯甚于其他任何民族。”希罗多德历史,转引自古代波斯诸帝国,第 4 页 “我把集中到这里(巴比伦城)的神像送回了他们的宫殿,使他们居住在永久的居所之中。我收集所有的居民,使他们回到他们的居住地。”摘自居鲁士圆柱铭文,转引自古代波斯诸帝国,第 30-31 页6. 罗马帝国的税吏罗马帝国时期,农民缴税给税吏一景(注

46、意左方的账册)。这幅于莱茵河一带发现的浮雕,创作年代在公元 200 年前后(澳)赫斯特著,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6,第 239 页7. 罗马帝国的灭亡公元 3 世纪,帝国出现了危机,具体表现为农业凋敝,城市衰落和贸易停滞,而最大的问题则是物价上涨。对于帝国来说,经济衰落的直接影响就是税收减少,帝国无法应付日益庞大的支出。罗马皇帝认为,应对经济危机的最直接办法就是强制。为了免得土地荒芜和保证政府税收,罗马统治者不得不设法把耕作者束缚在土地上,因此法律限制农民的迁徙自由,令其必须留在土地上劳动并为统治者缴纳赋税。帝国后期,手工业者和商人也被固定在同业公会组织中,不许离开城市,每四年缴纳一次货币税。而城市的市议员则被固定等公职上,担负监督数额巨大的对居民征税的任务。帝国法律规定,凡逃避职责的市议员,一律处以罚金直至处死。为了压低物价,戴克里先在 301 年颁布了限制物价的敕令,提供了一张用银币“第那流斯”做单位来标明的物价表,以及各种对于违反者的处罚方法。帝国晚期,为了保证帝国的赋税,实行地税和丁税合一的制度。于是,每个人只要耕作一块土地,就等于认定了他所耕种的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丁额。这种认定的办法,使每个人对他的地和他的丁负责:不论在什么地方,都必须缴纳分摊在这份地丁上的税。由于他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最好的沉淀)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