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土壤里有什么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有黏粒、沙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2.能够设计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依据观察现象和实验结果认识土壤的成分3.知道土壤资源对植物生长、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意识到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性。4.具有探究土壤的兴趣,并在探究活动中乐于与他人合作教学内容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学生通过对土壤的初步观察和对土壤成分的探究,了解土壤的一特征和主要成分,在此基础上认识土壤对植物生长、人类活动的重要作用。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为“探究土壤的成分”,分为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学生初步观察土壤,并交流自己的发现。观察方法可以是感官观察,也可以是借助放大镜观察。学生对于观察活动并不陌
2、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学习利用不同的感官进行观察,这里主要强调有序观察,让学生先后用眼睛看、用鼻闻、用手触摸,了解士壤的一些特征和成分。第二个环节是根据观察推测土壤还有哪些成分,并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先让学生推测土壤可能还有哪些成分,然后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进行研究。书中提供了两种研究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把土壤倒入水中并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第二种方法是把土壤放到火上加热或烧烤,然后观察产生的现象。通过这两种方法让学生对土壤的成分有个更全面的了解。第三个环节是交流研究结果,总结土壤的成分都有哪些。通过交流汇报,学生对土壤的成分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最后结合土壤的成分和植物的生
3、长需要,让学生体会土壤资源的重要性。拓展与应用部分以苹果作为比喻,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土壤资源的有限性,增强他们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土壤样本,三脚架,金属盒,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水,玻璃棒,放大镜(以上材料每组1份)。(二)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记录笔。教学过程(一)提出和聚焦问题1.结合学生的生活和课页的图片,提出问题:土壤里有什么?它为什么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聚焦问题:土壤的主要成分有哪些(二)科学实践活动:探究土壤的成分1.组织学生利用不同感官观察土壤,并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提问:土壤是我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资源,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对土壤展开观察时,可以用哪些
4、观察方法?学生利用不同的感官并借助放大镜观察土壤通过看,主要观察土壤的颜色等特征通过闻,主要观察土壤的气味。通过摸或捏,观察土壤的颗粒状况、是否有沙子是否有水分等。观察结束,学生把手洗干净!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说出自己发现的土壤成分,另外还要说出自己不太确定的一些成分,如空气、沙子水、植物或动物腐烂后的身体等,为下一步通过实验进行研究做铺垫。2.设计实验观察土壤的其他成分。(1)把土壤倒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提问:除了我们观察到的成分,土壤中还有哪些成分?请结合我们的观察进行推测,并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思考:要想清楚地看到土壤的成分,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讨论:把土壤倒入水中
5、是否可行?学生将土壤倒入水中观察。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把土壤倒入水里的过程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个现象说明了土壤有什么成分?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再引导学生用玻璃棒搅拌土壤,静置一段时间后再观察土壤的分层情况。这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静置后,土壤是怎样分层的?这些层中都有什么物质?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2)加热或烧烤土壤,观察发生的现象。提问:把土壤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或烧烤,然后看一看、闻一闻,我们有什么发现?学生把土壤放在金属盒里,再把金属盒放在三脚架上的石棉网上,然后点燃酒精灯加热或烧烤土壤。学生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做记录。学生观察结束后,采取正确的实
6、验方法熄灭酒精灯。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观察到的现象,讨论土壤的成分。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闻到的气味,引导学生思考并判断发出这种气味的物质是什么,然后介绍什么是腐殖质,并补充一些腐殖质是如何产生的知识。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水蒸发的现象,以及土壤变干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判断土壤里是否含有水分3.交流讨论土壤的主要成分提问: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认为土壤的主要成分有什么?学生汇报交流土壤的主要成分有黏粒、沙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4.了解土壤成分和植物生长的关系。结合植物的生长条件和土壤的成分,让学生思考土壤为什么能够适合植物的生长?它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哪些需要的物质?除了植物,还有哪些生物的生活也离不开土壤。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开展讨论和交流(三)拓展与应用1.了解土壤资源在地球表面的占比情况。提问:假如一个苹果代表地球,土壤大约占地球表面的多少呢?土壤资源全都能被我们利用吗?真正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壤资源又有多少呢?结合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拓展与应用部分的内容。2.了解我国土壤资源的现状。提问:我国土壤资源的现状是怎样的?布置任务:课外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土壤资源的现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