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故事会四年级课程实施方案课程概述一、基本项目课程名称:诗词故事会开课教师: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教学材料:自编材料教学时间:每周1.5课时,一周一课。二、具体方案总目标 最美古诗词课程总目标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诗词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分目标多种形式相结合吟诵古诗词。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
2、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是非常适合诵读的文学体裁之一。课程性质最美古诗词诵读课程是潍坊峡山双语学校开发的综合课程,基本上是文学教学,教学过程中会融汇音乐、情景剧、美术等艺术因素。侧重于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感悟诗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整合教学,溯本求源和文化传承交融并进,涵养学生的文字语感,引导学生联想举象,丰富学生的具象感识。最美古诗词吟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感受诗词阅读的乐趣,锻炼学生品味诗词的基本能力。内容标准1、面向全体学生 最美古诗词吟诵注重引导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挖掘孩子的潜能,结合具有音韵美的古文吟诵等,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完成相应国
3、家要求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2、激发学生兴趣当孩子们赏析感悟到诗词的美,他们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以灵活的吟、诵、演、编等方式演绎经典诗词,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并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甚至兴致盎然地投入属于自己的诗词创作中。3、涵养学生文字语感以乐趣为桥梁,机敏地把学生引到创作的岸边,可让学生自觉运用“吟诵”的形式来展示诗词。同时受到具有抑扬顿挫美感的文字感染。 4、传承文化古诗词是一种艺术,它须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在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艺术形象中,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愿望,表现出作者的胸怀志向。刘勰说的“以情志为神明”,就是把“情志”作为审美判断的主要内容。通过背诵,我们才能领悟
4、其中的真谛。古诗词的吟诵学习有着更多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借鉴,传承。课程设计一、以“相似性”划分主题的主题式学习(体例和思想情感)根据表达情感或相关主题的“相似性”,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分为同主题吟诵和同一人物赏析。主题鲜明,学生举一反三,兴趣大增。二、由简到繁,步步深入的阶段性学习。根据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首先接触通俗易懂的送别诗、思乡诗、报国诗,到下学期时,可以横向赏析相同人物不同人生阶段的诗词。更大范围地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实施建议1、实施场地: 教室2、上课时间:周三下午三四节3、课程初衷古诗词课程基本上是文学教学,教学过程中会融汇音乐、舞蹈、话剧、美术等艺术因素。侧重于欣赏,体味
5、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感悟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利用多媒体形式整合教材课文教学,溯本求源和文化传承交融并进,涵养学生的文字语感,引导学生联想举象,丰富学生的具象感识。课程评价1. 课堂上选择自己的“对手”进行pk。胜者加分。2. 在“演出来”环节中,是上舞台,还是在自己的“小舞台”演出,也有不同的加分。3. 教师给学生录制视频,也是对学生的肯定。4. 吟诵自己独一无二风格的诗词,敢于创造、敢于表现。分不同等级加分。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一、多种形式相结合:吟唱、展演、绘画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各种形式进行诵读,如配乐朗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等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
6、学生在自我朗读中也会有所感悟,同时也就有利于学生的语感等各方面的培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多种形式诵读可以让全班都参与进来,给每位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朗读中,结合诗词具体语言环境,提高朗读能力,更好的帮助学生品味并语言的情感美和形式美,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进入角色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体会人物的心情,把握文章要表达的情感就水到渠成了。多种形式朗读可以让全班都参与进来,给每位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朗读中,结合课文具体语言环境,提高朗读能力,更好的帮助学生品味诗词语言的情感美和形式美,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
7、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二、通过表演学习诗词,创设轻松的氛围。由于诗词这种文学形式极富情感性和幻想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活泼,与其他体裁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学的方式应发挥诗词的特殊优势。表演作为感悟诗词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全班学生的参与性,为每一位学生营造了表现自我的宽松的氛围。在这样宽松的情境中进行表演,不但能促使儿童更主动地去理解文章,把握内容,充分感受到诗词的形象美,同时又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了生动的语言训练;而且在揣测表演技巧以及理解角色心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儿童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学会欣赏自
8、己,感受成功。三、自创诗词,提升写作水平。阅读量、背诵古诗文,其目的是要夯实我们古诗文的基础,有一定量的积累,达到提高鉴赏古诗文能力的目的,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作”的目的。当孩子们达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一些传统节气、节日来尝试进行一些诗词创作。第三部分、开课计划周次学习内容备注上学期一、二立秋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立秋诗词。三、四处暑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处暑诗词。五、六白露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白露诗词。七、八秋分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秋分诗词。九、十寒露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寒露诗词。十一、十二 考试下学期一、二立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立冬诗词。三、四小雪用自己喜
9、欢的形式展示小雪诗词。五、六大雪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大雪诗词。七、八冬至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冬至诗词。九、十小寒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小寒诗词。十一大寒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大寒诗词。十二 考试四、课程评价(一)、对课程的评价:实行全程评价:采用师评、互评、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二)、对学生评价:1、学习成果评价:学期结束时进行成果展示,把孩子的作品集结成册,形成孩子自己的绘本。由师生共同投票,选出本学期社团“最进步”、“最原创”、“最创新”,力求从各个层面肯定学生的进步,以达到彰显特长、培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2、学习过程评价:从出勤,上课、作品展示等情况等进行评价。
10、(三)具体方法:按学生完成作品的技术含量评定等级。评定等级分为A、B、C、D四等,A为优秀,B为良好,C为及格,D为不及格,A为85分-100分,B为75分-85分,C 为60分-75分,D为60分以下评分标准如下:项目ABCD比例出勤全勤一次缺勤两次缺勤三次以上缺勤30%课堂表现认真听讲、刻苦训练认真实践、操作规范、稍有错误基本完成任务、错误较多态度不端正、不按时完成任务30%作品技巧娴熟、优美实用有一定技巧、但美感不足作品基本完成、稍有缺陷有重大缺陷或没完成作品40%目录上学期第一、二课 立秋-1第三、四课 处暑-2第五、六课 白露-3第七、八课 秋分-4第九、十课 寒露-6第十一、十二课
11、 考试-6下学期第一、二课 立冬-7第三、四课 小雪-8第五、六课 大雪-9第七、八课 冬至-10第九、十课 小寒-11第十一课 大寒-12第十二课 考试-12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古诗新唱读唐诗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相思的红豆, 吴山的雪。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相思的红豆, 吴山的雪。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
12、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相思的红豆, 吴山的雪。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相思的红豆, 吴山的雪。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一、初涉节气,走进立秋。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
13、转寒的过渡性季节。二、立秋三候。初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三、 成语故事叶落知秋。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四、古诗新唱。山居秋暝望庐山瀑布其二江村即事秋词二首其一蝉立秋日太原早秋曲池荷初秋 五、古诗演绎小组合作,合理分工,角色轮换,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演绎自己最喜欢
14、的古诗。古诗新唱、朗诵、配乐诵读、诗配画、书法展示六、板书设计教学题目:3白露教学目标:1了解跟“白露”有关的节气现象、风俗活动。2.积累立秋诗歌,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古诗新唱、背诵、诗配画)。教学准备:陪孩子读最美古诗词秋、课件。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古诗新唱夜书所见一、初涉节气,走进白露。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白露是一个与温度有关的节气,白露前后,昼夜温差开始增大,需要注意增加衣物。在民间,白露前后有祭大禹、吃龙眼、酿米酒和饮白露茶等习俗。白露前后多秋燥,饮食方面也要注意清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
15、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二、白露生活小贴士。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句话的意思是表示,处暑还会热,每天需要用一盆水洗澡,在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节气,就不能赤膊露体了,会着凉受寒。白露即为典型的秋季气候,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对普通大众来说,简单实用的药膳、食疗似乎
16、更容易接受。三、白露与农事。农事:这一时节冷空气日趋活跃,常出现秋季低温天气,影响晚稻抽穗扬花,因此要预防低温冷害和病虫害。冷空气入侵时,可采用灌水保温,低温之前灌水二寸以上,可增温12。低温来时,晴天可日排夜灌浅水;阴雨天则要灌厚水;一般天气应干干湿湿,以湿为主。这个节气暑气渐消,秋高气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是黄金旅游季节。“白露”正处夏、秋转折关头,气温日际变化大,“白露身不露”,老、弱、病者要更注意适时增减衣服,以防受凉。蔬菜白露后的天气有利于蔬菜生产,蔬菜生产进入了繁忙季节。四、 白露谚语谷怕连夜雨,麦怕晌午风。头白露割谷,过白露打枣。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
17、秋分后。谷子上场,核桃满瓤。谷子上囤,核桃挨棍。枣红肚,磨镰割谷。五、古诗新唱。江上渔者偶成观沧海月夜忆舍弟乞巧秋热秋行 六、古诗演绎小组合作,合理分工,角色轮换,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演绎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古诗新唱、朗诵、配乐诵读、诗配画、书法展示七、板书设计教学题目:2处暑教学目标:1了解跟“处暑”有关的节气现象、风俗活动。2.积累立秋诗歌,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古诗新唱、背诵、诗配画)。教学准备:陪孩子读最美古诗词秋、课件。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古诗新唱观沧海一、初涉节气,走进处暑。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
18、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此时太阳正运行到了狮子座的轩辕十四星近旁。 天文专家称,处暑当天,太阳直射点已经由“夏至”那天的北纬2326,向南移动到北纬1128。北京城区,白昼长度已经由夏至的15小时缩短到13小时25分钟,正午太阳高度也由夏至的7332降低至6134,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开始偏南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二、处暑三候。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
19、、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三、处暑与农事。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将过去,到此为止了。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四、古诗新唱。登鹳雀楼乐游原宿建德江夜书所见秋思微雨夜行 五、古诗演绎小组合作,合理分工,角色轮换,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演绎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古诗新唱、朗诵、配乐诵读、诗配画、书法展示六、板书设计教学题目:4秋分教学目标:1了解跟“秋分”有关的节气现象、风俗活动。2
20、.积累立秋诗歌,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古诗新唱、背诵、诗配画)。教学准备:陪孩子读最美古诗词秋、课件。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古诗新唱江上渔者一、初涉节气,走进秋分。秋分(autumnal equinox),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称降分。而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
21、,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二、秋分三候。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三、秋分与生活。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
22、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莲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广东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正是大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花生生鱼汤、沙田柚花猪肝汤、无花果白鲫汤、霸王花蜜枣猪月展汤等都是家庭养生之品。在精神养生方面,要看到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这时,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同时精神情绪上要看到积极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节时,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散
23、步、打球、游泳、洗冷水浴;或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四、古诗新唱。夜雨寄北望月怀远望洞庭饮酒其五秋凉晚步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五、古诗演绎小组合作,合理分工,角色轮换,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演绎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古诗新唱、朗诵、配乐诵读、诗配画、书法展示六、板书设计教学题目:5寒露教学目标:1了解跟“寒露”有关的节气现象、风俗活动。2.积累立秋诗歌,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古诗新唱、背诵、诗配画)。教学准备:陪孩子读最美古诗词秋、课件。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古诗新唱宿建德江一、初涉节气,走进寒露。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结束;时间在公
24、历每年10月7日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气温逐渐下降。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夜晚,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天蝎座的心宿二星)已西沉。我们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二、 寒露三候。三、 我国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
25、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四、 寒露与生活。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四、寒露农谚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吃了重阳饭,不见单衣汉。吃了重阳糕,单衫打成包。重阳无雨一冬干。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五、古诗新唱。山行静夜思长安秋望枫桥夜泊菩萨蛮清江引秋月六、古诗演绎小组合作,合理分工,角色轮换,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演绎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古诗新唱、朗诵、配乐诵读、诗配画、书法展示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