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单元共9套单元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566319 上传时间:2024-03-16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58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单元共9套单元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单元共9套单元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单元共9套单元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单元共9套单元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单元共9套单元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单元共9套单元测试卷汇编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初级农业文明阶段,亚欧大陆上的人类诸文明还只是散布在一些大河流域,彼此相距遥远,阻隔着崇山峻岭、沼泽沙漠,互不相连。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当时( )A.亚欧文明发展缓慢B.地理环境比较恶劣C.交通运输能力有限D.生产力发展水平低2.“人们学会了驯化动植物,从而完成了农业革命。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新的社会制度相互作用,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文明的出现。”对材料理解最全面的是(

2、)A.农业革命的完成和发展导致了文明的出现 B.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主要原因C.社会制度的变化引发了文明的出现 D.文明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3.人类最初的文明仅限于亚非欧大陆的若干地区,这些地区的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农耕文明的优势包括( )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A.B.C.D.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据此可知,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根源是( )A.生产力不断

3、发展B.文字的发明使用C.社会分工的形成D.剩余产品的出现5.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非洲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灌溉农业发达,成为世界农业起源中心。这说明( )A.农业起源中心的多元性B.农业的起源具有一致性C.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相同D.原始农业历史悠久6.下面为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婚姻家庭的部分规定。这体现出汉谟拉比法典( )男方交聘金聘礼订婚后,因见其他妇女而拒娶之,女方则占有全部聘金聘礼:若女方因第三者而拒婚,应赔偿聘金聘礼,且第三者不得娶其为妻。A.强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蕴含明显的契约精神C.旨在倡导良好婚姻风尚D.保障了社

4、会公平正义7.古埃及的农具在几千年间没有多大改进,直到新王国时期才把犁头的形状稍稍改变了一下。就此,有人指出,古埃及的农业技术长长地拖着新石器时代的尾巴,优越的农耕生产条件,降低了应用铜铁工具的迫切性。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古埃及的农业经济发达B.远古社会生产工具简陋C.古埃及的文明较为落后D.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8.古印度梨俱吠陀描述:“我是一个诗人,父亲操业医术,母亲用石磨谷,所事各有不同,同为求富与福,恰似觅草群牛,不限一地食物。”这说明当时印度( )A.种姓制度尚未完全成型B.种姓与从事职业一致C.不同种姓社会等级固定D.女性的家庭地位低下9.史载,希腊城邦中的土地一般归公民所有

5、。公民们平时务农、经商、做工和从事政治活动,战时应征从军,作战所需马匹、甲胃和盾等武器及给养、随从奴隶等都需自己准备。材料表明古希腊公民( )A.权利和义务相统一B.公民身份是一种特权存在C.参政受到财产限制D.民主权利服从于城邦防务10.古埃及由于尼罗河泛滥后重新丈量土地的需要,对几何学比较重视;古巴比伦则因为农业生产依靠天文历法,因此其天文历法比较发达。这说明( )A.自然环境决定文明发展方向B.古埃及的科技领先于古巴比伦C.两大文明之间存在本质不同D.生产实践的差异影响科技走向11.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修建苏撒宫殿的诏书上写着:“这就是我建立的宫殿,其装饰材料来自远方那些加工石料的战俘是

6、爱奥尼亚人和萨迪斯人。那些制造金器的金匠是米底人和埃及那些制造砖坯的工匠是巴比伦人。”这说明大流士一世( )A.注重建筑技术国际合作B.能够广泛动用帝国资源C.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D.依靠战争不断扩大疆域12.下表为公元前4世纪末亚历山大东征时的兵力构成(以马其顿人为主力,包括希腊人等巴尔干各民族)。这反映出,亚历山大帝国( )人员兵种数量(人)战斗人员骑兵6100步兵(近卫步兵、重装步兵、标枪兵、弓兵)41000非战斗人员随从16000与土木、测量等相关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几百至1000A.组织动员能力强大B.道路交通系统发达C.军事战略战术先进D.全民皆兵崇尚武力13.“来自叙利亚的亚麻布、

7、毛织品和各种水果,来自小亚细亚的羊毛、木材和小地毯,来自意大利的渭、油和各种制成品。来自高卢的谷物、肉类和羊毛,以及来自西班牙和不列颠的各种矿物,能畅通无阻地销往各地。”材料体现了罗马帝国保持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贸易自由B.物产丰富C.开放包容D.管理高效14.腓尼基人善于经商。当时流行的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在书写上太过繁琐,因此,他们借助埃及象形文字和巴比伦文字,重新构造出一组较为简便的由22个字母组成的字母文字。据此可知,腓尼基字母的产生( )A.得益于商业经济的发展B.促进了海洋文明的交流C.标志着西方文明的兴起D.推动了文化教育的普及15.公元前1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

8、身穿一身丝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轰动一时。后来,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公元166年,罗马皇帝的使节在越南日南登陆后,前往洛阳进谒汉桓帝,中国与罗马两国“始乃一通焉”。材料显示汉朝与罗马交往的特点是( )A.丝绸商贸往来兴盛,实现官方交流B.促进丝绸之路的兴盛C.促进东西方商贸往来D.丰富了民众的社会生活16.后汉书载,和帝永元九年,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大秦)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

9、乃一通焉。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甘英奉张骞之命出使大秦 B.汉朝和罗马均有直接联系的意愿C.汉朝和罗马因安敦遣使开始有了交流 D.安息阻断了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的通道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计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汉谟拉比法典(片段)(19)倘藏匿此奴隶于其家而后来奴隶被破获,则此自由民应处死。(21)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22)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25)若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灭火的自由民嗽见房屋主人的财产,并将它占为己有,这个人应被扔进火中。(196)如果一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

10、瞎。(198)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平民的眼睛或打断他的骨头,该凶犯应赔偿一米纳白银。(199)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眼睛,或打断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骨头,应折半赔偿。材料二:1901年12月底,一支法国考古队在古埃兰王国的首都苏撒城(在现在的伊朗境内)发现了一根黑色玄武岩石柱(石碑),高225厘米,石柱的上半段是一幅精致的浮雕。有一位神端坐在宝座上,将一根象征帝王权力的标志权标授予恭敬地站在他前面的一个帝王模样的人的手上。石柱的下半段,刻满了楔形文字。经过全世界楔形文字专家的研究、解读,最后破解了石柱上的文字,知道这块石碑就是汉漠拉比法典石柱。(1)根据材料一,概述说明汉谟拉比法

11、典反映的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6分)(2)假如你是见证这根石柱的楔形文字专家,从其发现地到图文,谈谈你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8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内容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它涉及的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材料二:毗湿摩说: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从本种姓内娶一个妻子。无论几个妻子,她们生下的儿子地位都是平等的。在婆罗门家庭中,出生于婆罗门种姓的妻子地位是最高的。在刹帝利家庭中,出生于刹帝利种姓的妻子地位是最高的。首陀罗女为前三个种姓的人所生的孩子,有道行的人是鄙视的。一个婆罗

12、门让首陀罗女为他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摘自史诗摩诃婆罗多(1)以下是世界伟大的史诗作品,请指出以下史诗分别是哪些古代文化的成就?(4分)史诗作品代表的古代文化罗摩衍那吉尔伽美什荷马史诗伊戈尔远征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诗摩诃婆罗多对研究印度历史的史料价值。(10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希腊和东方的埃及、巴比伦等国频繁的贸易交往极大地促进了器物文化方面的交流。希腊移民接触到比自身更为先进的东方文化,不同程度地加以吸收和借鉴,并将它们传回希腊,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进入古典时代之后,旅行者或学者有选择的把东方先进的文化带回希腊本土,进

13、而达到两种文化的相互促进。摘编自李金凤论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材料二:罗马帝国的统治开启了世界性的交流和联系,罗马文明把极具开创、进步意义的希腊文明继承下来,并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罗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从此,地中海世界的各地区、各民族由相互闭塞逐步走向对外开放,由彼此分散逐步走向密切交往,世界历史开始了更新、更广阔的篇章。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出古代世界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径。(4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世界的帝国对文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

14、列要求。(12分)地区状况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两河流域经常洪水泛滥,两岸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里产生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势力伸展到地中海沿岸:亚述一度征服埃及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尼罗河定期的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埃及文明曾达到两河流域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公

15、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不平等的种姓制度摩词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印度人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古希腊多山少平原,陆路交流不便。公元前8-前6世纪,古希腊城邦逐步发展起来,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古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在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建立数量众多城邦国家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围绕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在初级农业文明阶段,亚欧大陆上的人类诸文

16、明还只是散布在一些大河流域,彼此相距遥远,阻隔着崇山峻岭、沼泽沙漠,互不相连”表明,由于生产力落后,初级农业文明阶段的人们无法越过自然地理环境的阻碍,D项正确;古代文明交流较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低下,A、B、C三项不是根本原因,均排除。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文明的产生。依据材料“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新的社会制度相互作用最终导致文明的出现”可以看出文明的产生有生产力的作用,同时也有生产关系发展的推进,所以D正确。3.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耕文明的优势主要有社会分工比较发达、劳动生产率较高和社会组织、管理系统比较复杂。所以,均正确,故A项符合题意。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是原始社

17、会的特征,所以,的表述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B、C、D三项错误。故选:A。4.答案:A解析:根据“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可知人类社会之所以进入阶级社会是因为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所以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A项正确;综上所述可知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BCD项都不符合这一主旨,排除。5.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区域都成为世界农业起源中心,这体现了农业起源中心的多元性,A项正确。一致性的说法无法体现,排除B项;这些区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不同,食物生产不可能

18、相同,排除C项;历史悠久的说明明显不是材料体现的主旨,排除D项。6.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聘金聘礼”的收受意味着婚约的达成,任何拒婚行为都是对原有婚约的违背,汉谟拉比法典中的相关规定是对违约行为的处罚,其中蕴含着明显的契约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对违约者的处罚,而非保护私有财产,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旨在稳定社会秩序,维护政治统治,排除C项;材料只是提供了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婚姻家庭的部分内容,并不能体现其实际成效,排除D项。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古代埃及文明。A.材料并非强调埃及的农业经济,而且材料还提到古埃及的农具在几千年没有多大改进,故A选项错误;B.材

19、料只是提到当时农业发展的局限,而非强调远古社会生产工具的简陋,故B选项错误;C.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仅有的几大文明之一,具有先进的文明,故C选项错误;D.由材料中“优越的农耕生产条件”可知,古埃及天然优越的地理环境便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由此降低了对农业技术改进的需求,以致出现“直到新王国时期才把犁头的形状稍稍改变了一下长长地拖着新石器时代的尾巴”的现象,D项正确。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儿子并未与父亲从事相同的职业,说明早期吠陀时代,种姓制度中的职业世袭制并未形成,其实质是种姓制度尚未完全成型,故选A项。材料中同一家庭内部从事职业不同,无法体现种姓与从事职业一致,排除B

20、项;材料并未涉及不同种姓间社会等级的比较,排除C项;仅凭一个家庭内母亲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无法断定女性的家庭地位低下,排除D项。9.答案:A解析:材料中“希腊城邦中的土地一般归公民所有”和“都需要自己准备”等信息表明,在古代希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相关公民身份特权的信息,排除B项;C、D两项表述在材料中并未体现,予以排除。故选:A。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因生产实践需要不同,科技领域发展的侧重点不同,说明生产实践的差异影响科技走向,故选D项。“自然环境决定了文明的发展方向”属于自然环境决定论,过分强调环境的决定性作用,说法错误,排除A项

21、。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古埃及的科技领先于古巴比伦的结论,排除B项。两大文明都属于大河文明,且材料看不出本质差异,排除C项。11.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修建苏撒宫殿时,用远方的装饰材料,用来自征服地区的工匠,说明大流士一世依靠战争不断扩大疆域,D项正确;据材料那些加工石料的战俘是爱奥尼亚人和萨迪斯人”可知是通过战争征服了这些地方,不是国际合作,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各种人来自的地方,不是资源,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官僚体系,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C项。故

22、选D项。12.答案:A解析:从材料来看,军队兵种复杂,兵员来源广泛且数量庞大,体现出帝国的组织动员能力强大,故选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行军作战,与道路交通无关,排除B项。材料给出的是兵员数量,没有具体的战役战斗,无法体现出战略战术的运用,排除C项。材料只是涉及亚历山大东征时的兵力构成,仅凭材料无法得出亚历山大帝国全民皆兵崇尚武力的结论,排除D项。13.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材料“来自叙利亚来自小亚细亚米来自意大利来自高卢来自西班牙和不列颠”的商品“能畅通无阻地销往各地”并结合所学,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帝国

23、内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成为帝国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材料体现了罗马帝国保持繁荣的主要原因是贸易自由,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各种商品能畅通无阻地销往各地”,即贸易自由,而不是强调物产丰富,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各种商品能畅通无阻地销往各地”,即贸易自由,古罗马确实有一定的开放包容特点,但是不是材料主目,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罗马帝国管理是否高效,排除D项。故选A项。14.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腓尼基人善于经商”、“重新构造出一组较为简便的由22个字母组成的字母文字”,可以看出腓尼基字母的出现是为了更方便的进行商品贸易,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对海洋文明的影响,排除B项;字母

24、文字的出现不能成为西方文明兴起的标志,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其对文化教育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15.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A项属于特点,故选A项,BCD项均属于汉朝与罗马交往的意义,故排除。1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帝永元九年,甘英使大秦,抵条支。(大秦)王常欲通使于汉”可知,汉朝派遣甘英出使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也欲派遣使臣到中国,说明两国有直接联系的意愿,B项正确;甘英奉班超之命出使大秦,排除A项;汉朝与罗马开始交流是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排除C项;安息阻断了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的通道,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17.答案:(1)社会状况:古巴比伦已确立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古巴比伦运用国家权力

25、维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等级制阶级关系;法典一再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明显保护贵族利益,因而是不平等的,阶级歧视尤甚,对奴隶的处罚要重得多;古巴比伦王国的生产和生活状况。(2)认识:从发现地看:汉漠拉比法典石柱发现地在古埃兰王国的首都,这表明古巴比伦王国曾遭古埃兰人入侵,此后古埃兰人将这一石柱搬到其首都。从石柱上半段的浮雕看: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从石柱下半段所呈现的字体看:古巴比伦王国使用楔形文字;从其内容看:汉谟拉比当政时制定成文法典,旨在维护财产私有制,全面调整自由民之间的关系,巩固现存秩序。解析:(1)根据材料一“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可知

26、古巴比伦已确立私有制和私有观念;根据材料一“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可知古巴比伦运用国家权力维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根据材料一“倘藏匿此奴隶于其家而后来奴隶被破获,则此自由民应处死”可知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阶级关系;根据汉谟拉比法典第19条、196条可知法典一再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明显保护贵族利益,因而是不平等的,阶级歧视尤甚,对奴隶的处罚要重得多;根据汉谟拉比法典第21条、第25条、第198条可知古巴比伦王国的生产和生活状况。(2)根据材料二“在古埃兰王国的首都苏撒城(在现在的伊朗境内)发现了一根黑色玄武岩石柱”及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

27、代表之一,因此从发现地域看,表明古巴比伦王国曾遭古埃兰人入侵;根据材料二“石柱的上半段是一幅精致的浮雕。有一位神端坐在宝座上,将一根象征帝王权力的标志权标授予恭敬地站在他前面的一个帝王模样的人的手上”可知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根据材料二“石柱的下半段,刻满了楔形文字”可知古巴比伦王国使用楔形文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当政时制定成文法典,旨在维护财产私有制,全面调整自由民之间的关系,巩固现存秩序。18.答案:(1)古印度文化两河流域文化古希腊文化古代俄罗斯文化(2)史诗摩诃婆罗多是研究印度社会状况的一手史料。史诗描述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按规定娶不同数量的妻子以及同一家庭不同种

28、姓的妻子地位高低,显示了不同种姓的社会权利是不平等的。这对于我们研究古代印度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提供了重要参考。但摩诃婆罗多作为文学作品,掺杂着神话传说,带有艺术的虚构和夸张。因此,在作为史料应用时,需仔细辨别,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解析:(1)文化成就:通过观察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的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古代西亚史诗,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人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是俄罗斯文化的代表,故表格中对应的文字依次为,古代印度、古代西亚、古代希腊和古代俄罗斯。(2)史料价值:根据材料二中“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从本种姓内娶一个妻子”“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

29、女为他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等信息,及其出处“史诗摩诃婆罗多”,结合所学知识,从摩诃婆罗多的内容、性质等方面分析可知,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的生活和文化成就,对于研究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有一定的史料价值。19.答案:(1)途径:经贸往来,人口迁移,学者游历,国家统一,军事征服。(2)影响:积极影响:巩固和扩展了文明的区域,推动了东西方经贸的往来,加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加快了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消极影响:古代帝国的征服战争破坏了人类的物质文化财产,其文化奴役或精神同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被征服地区民族文化传统的损毁或失传,这些不利于

30、人类文明的发展。解析:(l)途径:根据材料一“频繁的贸易交往极大地促进了器物文化方面的交流”可得出经贸往来;根据材料“希腊移民”可得出人口迁移;根据材料“旅行者或学者”可得出学者游历;根据材料二“罗马帝国的统治开启了世界性的交流和联系罗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从此,地中海世界的各地区、各民族由相互闭塞逐步走向对外开放”可得出国家统一,军事征服。(2)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一“极大地促进了器物文化方面的交流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进而达到两种文化的相互促进”可得出推动了东西方经贸的往来,加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根据材料二“罗马帝国的统治开启了世界性的交流和联系,罗马文

31、明把极具开创、进步意义的希腊文明继承下来,并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各民族由相互闭塞逐步走向对外开放,由彼此分散逐步走向密切交往,世界历史开始了更新、更广阔的篇章”可得出巩固和扩展了文明的区域,加快了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消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古代帝国的征服战争破坏了人类的物质文化财产,其文化奴役或精神同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被征服地区民族文化传统的损毁或失传,这些不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20.答案:示例一:论题: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古代文明多元特征。阐释:两河流域经常洪水泛滥,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尼罗河定期的泛滥,埃及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

32、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古希腊多山少平原,陆路交流不便,建立了城邦国家,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总之,古代文明呈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示例二:论题:文明扩张是文明交往的重要方式。阐释:埃及完成对尼罗河流域的统一,有时还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两河流域土地肥沃,经常遭到周边部落入侵。入侵一方面造成文明的兴衰更替,另一方面不断给两河流域带来新的活力,苏美尔、阿卡德和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者最初都是入侵者。古希腊文明发展受到埃及和西亚先进成果影响,后借助马其顿的武力,扩展到今天的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交流主要是和平的,但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从表格中材料

33、的地区状况与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情况可得出论题为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古代文明多元特征。阐释时,主要结合不同区域文明的发展特征与其雨过天晴环境间的关系进行论述,如两河流域经常洪水泛滥,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尼罗河定期的泛滥,埃及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古希腊多山少平原,陆路交流不便,建立了城邦国家,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最后总结得出,古代文明呈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847年,西法兰克王国颁布麦尔森

34、法令:“每个自由人必须按照他的意愿从我们或我们的忠臣中,选择一个领主如无正当理由任何人都不得离开他的领主我们要把权利赐给我们的忠臣们,而且我们决不愿对他们做任何违反理性的事。”这表明该王国( )A.封建化程度加深B.试图抑制市民流动C.王权进一步强化D.巩固了国家的统一2.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产生于封建主的领地和堡垒、封建庄园、教会领地和修道院的包围之中。对此,恩格斯评价说,“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是十分清楚的。”这说明了,中世纪西欧( )A.城市自治运动受挫B.教会地位举足轻重C.陷于长期分裂割据D.庄园经济彻底瓦解3.马克布洛赫在封建社会中说:西欧的封建制不能涵盖日本,

35、更不能涵盖中国,在西欧之外,还存在着埃及封建主义、希腊封建主义等。马克布洛赫旨在强调( )A.人类文明起源的多元性B.中古亚非文明的先进性C.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性D.西欧封建社会的独特性4.10世纪以来,由于农业技术的改进,西欧农村谷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民有能力将剩余的农产品卖给商人,换得货币,在向封建主缴纳一笔赎金后,可以获得人身自由。庄园主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也很愿意把实物地租改为货币地租。这预示着( )A.西欧的农奴制度日趋衰亡B.中世纪封建制度渐趋瓦解C.农业革命带动城市化进程D.西欧区域市场已逐步形成5.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分地组成。

36、庄园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同时也包括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庄园里的农民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3天为庄园主干活。这段材料说明( )A.庄园里人们的生活水平高B.庄园里的村民实行集体劳动C.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D.庄园里的劳动者主要是奴隶6.比利时学者亨利皮雷纳在中世纪的城市一书中写道:“商业和工业使城市成为当时的样子。城市在商业和工业的影响下不断成长起来。”对此,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手工业者和商人是城市最初的居民B.手工业以交换和流通为主要目的C.中世纪城市出现在交通便利之处D.生产力的提高是城市复兴的原因7.博洛尼

37、亚大学地处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的大学( )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B.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C.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D.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8.自君士坦丁大帝于330年启用“新罗马”之后的千余年,拜占庭帝国社会的精英阶层和城市文化都建立在海上供给线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上。当阿莱克修斯一世(1081-1118年在位)出让其海上贸易特权后,拜占庭帝国便陷入衰落。这表明拜占庭文化( )A.具有海洋性的特征B.继

38、承了罗马法C.展现了文明多样性D.影响世界发展9.1453年,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盛极一时的帝国灭亡的教训启示我们( )A.要以排外的心理对待外来文化B.开放宽容才能繁荣,保守狭隘必将衰落C.走向辉煌后必然走向灭亡D.只有扩张才能促进经济发展10.1251年,在英国某郡的王室自营地庄园中,庄园公共事务由村民组成的陪审团处理,1380年起庄园的警察、检验员由村庄民众选出,1465年庄园的佃户还获得庄园内个人案件诉讼由庄园法庭处理、禁止外面的官员干涉庄园事务的王室特许状。这说明( )A.中古西欧王权的分散和软弱性B.英国王权复兴的趋势有所逆转C.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特色

39、D.英国普通民众自治能力的增强11.13241326年,马里国王的麦加之旅声势浩大,布施和消费均豪掷大量黄金,以致其路过开罗的短短数日间所造成的金价下跌,直到12年后才得以恢复。马里国王的黄金主要来源是( )A.对欧洲贸易的大规模顺差B.国内金矿的开采和冶炼C.对邻国黑奴的掠夺与出口D.象牙和马匹的大量出口12.8-15世纪,东非海岸的商业城市日益繁华,这些城市不但与非洲内陆地区有密切的贸易和文化联系,还与埃及、阿拉伯、波斯、印度、斯里兰卡、中国等国也有贸易往来。这表明古代东非海岸城市( )A.融入了印度洋贸易网B.深受阿拉伯文明影响C.因地理的优势而繁荣D.受阻于欧洲海路探险13.1565年

40、,伊凡四世把全国划分为两大部分:普通区和特辖区,特辖区由俄国心脏地带的领土组成,由沙皇统治;普通区主要为边远落后地区,归贵族领主管理,许多大贵族被其从特辖区赶到了普通区。伊凡四世旨在( )A.宣扬自己对莫斯科的主权B.打击贵族势力C.宣示自己至高无上的君权D.巩固专制政权14.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后,政府不仅任命希腊正教的头面人物为希腊正教徒的大教主和文职首领(管辖希腊人及不同族群的东正教徒),还分别任命了亚美尼亚教派的主教和伊斯坦布尔的犹太教大拉比为各自的首领。此举反映出( )A.帝国统治模式的创新B.不同文化与族群交融C.因俗而治的统治特点D.政教分离的政治特点15.玛雅历法以13天为

41、一周,20天为一月,18个月为一年,外加5天禁忌日,一年365天。而印加历法以10天为一周,每月3个星期。一年12个月,每月30日,每年加5日,每4年再加1日。这可用来说明古代美洲( )A.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B.天文学成就领先世界C.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D.农耕文明发展的条件16.在印加帝国,皇帝被认为是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通过皇家委员会管理帝国的土地,把土地分配给家庭或社区使用,但土地不可被私人所有,且土地所有者需要向国家缴纳一定比例的农产品作为税收。这种土地管理方式有助于( )A.遏止土地兼并现象B.保障国家财源稳定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D.集权统治长治久安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计52分

42、。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几乎所有的城市和城镇均被城墙所包围,而防卫城墙的存在,既意味着城市与乡村(庄园)的区别,也为城市生活提供了物质上和心理上的安全保障。市场作为商人的经营场所,也是城市最主要功能的表征,还是城市存在的前提和城市生活的重心所在。市民作为城市的创建者,也是城市生活的主体,没有市民就没有城市,也就没有城市生活本身。法庭是市民和城市生活的司法保障,市民通过创立自己的特别法庭,可以摆脱其所属审判管辖区域的领主法庭的繁复和束缚。作为“市民阶级的合法身份”的标志,自由“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特权,同时也是城市土地所具有的地区特权”。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

43、西欧城市制的起源与发展材料二: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大多由国王和大封建主颁发给城市,其内容主要是确认城市的自治权和其他特权。为了吸引更多的移民进入城市,这些特许状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领主权予以限制,因此,特许状在本质上是西欧封建制度下反对封建领主统治的一面进步的旗帜,国王与城市通过一种软性的合作以达到互惠的目的。通过授予特殊的法律、特权和习俗,中世纪的特许城市在法律上和制度上与周围农村地区的村庄和部落分离开来了。而且特许状的颁发使城市率先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在城市法律制度的保障下进入顺利发展的轨道,这就必然促进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和整个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并为西欧封建社会过渡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物

44、质前提和条件。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早期城市兴起与发展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特许状给西欧社会带来的影响。(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今天, 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地发现古代伊斯兰帝国与现代的联系:文化贡献、数学和科学发明等。这些持久的贡献是穆斯林从被征服的民族那里借来的,并打上了自己独特的印迹。阿拉伯语不仅变成了从波斯到比利牛斯山的主要日常用语,而且代替了波斯语、希腊语等帝国境内多种语言,成为主要的文化工具,是有力的文化融合剂。伊斯兰教作为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先知的产物,它不仅要求人们顺从

45、新的信仰,而且要求人们顺从新的社会一实际上就是顺从麦地那政府和先知以及后来的帝国。8世纪初,穆斯林从中国工匠那里学到了造纸术,纸张日渐普及,不久所有大城市都建立了学校和图书馆。摘编自美罗宾多克伊斯兰世界帝国材料二 中古中后期西欧大事年表(部分)时间事件1020年首次对西班牙城市莱昂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1088年“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1167年牛津大学成立,40多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1296年但丁成为佛罗伦萨百人会议的成员1367年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1)根据材料一,归纳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并结

46、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并列举两个史实说明。(6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西欧有何基本特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有何新变化?(6分)19.【古代西方文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材料二 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单元共9套单元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