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566344 上传时间:2024-03-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测试卷A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东西方传统商路有陆路、海路和陆海并用三条,这些商路以地中海为贸易中心。15世纪中期以后,运抵欧洲的东方商品数量大减,价格昂贵。这种现象( )A.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B.源于地中海地区局势动荡C.说明东方生产能力下降D.导致意大利贸易地位下降2.“西欧人急于寻求由海洋上直达远东的航路土耳其人想要继续维持旧商路。”意大利人也想继续与阿拉伯商人做生意,双方都“颇称心如意”,但一些欧洲人深感不满,他们想自己另寻一条到东方的航路,“以分享厚利”。由此,

2、可以推测出( )A.土耳其人维护了旧商路的畅通B.意大利最先开辟远东的航路C.西欧人热衷开辟新航路的意图D.阿拉伯商人做生意获利最多3.有史学家认为,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这一观点的本质是( )A.直接否认航海家们的贡献B.企业家直接参与航海活动C.资本扩张和需求是源动力D.凸显企业家们的历史作用4.关于哥伦布和“新大陆”,传统观点认为,哥伦布始终认为自己所到之处便是东方的亚洲,从未意识到那是一块当时欧洲人尚不了解的“新大陆”。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哥伦布在第三次航行之后的一些信件中,明确使用了“新大陆”这个概念。据材料可知( )A.

3、历史资料须辨析其真伪B.后期研究比传统观点更可信C.历史研究无法还原真相D.历史认识取决于时代的变化5.美国史学家克罗斯比在哥伦布交流序言中说,“历史学者在探寻新旧世界重新接触的真正意义之时,受到传统的局限。生态学者或地理学者在粗略浏览了16世纪的原始资料之后会发现:哥伦布航行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在本质上是生物意义上的。但连经济史学者也会偶尔遗漏这一点”。这表明作者( )A.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B.从生态视角解释欧洲向美洲的殖民C.为欧洲殖民者进行辩护D.以欧洲为中心来评价哥伦布的航行6.大国法则指出:在新旧世界大交替历史洪流面前,哥伦布不愧为时代的弄潮儿。他是一个既信奉上帝而又掠夺成性的拜

4、金狂,这是一个勇敢非凡而又具有科学头脑的冒险家。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站在美洲立场,对哥伦布以负面评价为主B.站在欧洲立场,对哥伦布以正面评价为主C.站在全球视角,打破孤立建立全球性联系D.站在殖民立场,使欧洲建立大量殖民帝国7.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写道:“美洲印第安人的大规模死亡,并不是因为欧洲人用枪炮屠杀了他们,而是欧洲人带去的病菌几乎灭绝了他们。”这说明( )A.美国人对疾病传播负有责任B.文明的链接具有双重性C.印第安人社会习俗落后D.新航路拓展了人类的生存范围8.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哥伦布于1403年首次把甘蔗带到北美洲,葡萄牙人在巴西的甘蔗产业极

5、其成功。后来,甘蔗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脚步,进入菲律宾和太平洋群岛,此后蔗糖进入千家万户这一变化( )A.反映出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B.促进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快速发展C.是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兴盛的结果D.说明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9.天花病毒喜热厌寒,而满洲统治者向居塞外,气候寒冷,故未入关前,满洲人极少患天花。17世纪末天花肆虐,满洲人入关后,“满人不出疹,自入长安,多出疹而殆”,为此,清政府采取了“避痘”“祈神”“种寂”“惊疗”“吸疗”“闷疗”等举措。以下情形不太可能出现的是( )A.民间出痘者,驱逐域外四十里B.治痘医生及有关医书大量出现C.设置了处理天花的人员与机构D.广泛建立西医医

6、院和西医院校10.有西方学者说:“非洲人亲自把自己的同胞卖给欧洲人后,作为回报,得到酒和火器从南北美洲引进新的高产作物为非洲的人口增长提供保障,其数目或许会超过在奴隶贸易中失去的人口总数。”该学者的观点( )A.掩盖了奴隶贸易的罪恶本质B.肯定了美洲与非洲间的物种交流C.揭示了非洲社会的原始落后D.客观论述了三角贸易的双重作用11.1418年,葡萄牙亨利王子创设地理研究院,网罗各地学者,包括地理学者、制图学者、数学家、天文学家以及会各种语言的专家。这些人里,有基督教、犹太人和穆斯林。他的这种做法( )A.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B.深受地理大发现的影响C.直接促成环球航行开展D.增加葡萄牙的贸易机

7、会12.从马尼拉出发的西班牙大帆船载着来自福建的瓷器、丝绸去往美洲,由于船上大多是中国货物,美洲当地人称之为“中国船”,但“马尼拉大帆船”上还有许多来自印度洋周边地区的货品,比如印度的棉花和梳子、波斯的地毯和挂毯等。这反映了当时( )A.大西洋贸易的繁荣活跃B.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兴盛C.已出现早期的世界分工D.西班牙的殖民方式落后13.新航路开辟后的几个世纪,西班牙、英国等西方国家都曾制定计划,派出诸多科学探险队在全球范围内勘探和引种高价值的食用、药用等经济植物。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实用科学以增强国力B.推动物种的交流与交换C.进行殖民扩张以拓展疆域D.密切与海外市场的联系14.下

8、图是1406-1660年英国小麦价格的变化图,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1406-1660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图A.殖民掠夺加速英国麦价上涨B.圈地运动增加了粮食产量C.思想解放推动生活水平提高D.高产农作物导致人口增长15.欧洲的商业革命是指国际经济财富的转移,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军事竞争。“政府机构的扩张和直接统治是国家榨取军事资源的两大途径,日益扩大的战争对国家榨取资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备战争则在国家内部创造出国家的内部结构”。这表明商业革命( )A.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崛起B.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C.导致了国际局势趋于紧张D.推动欧洲贸易中心转移16.活跃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重商学

9、派将通货等价于财富,鼓励国家开展对外贸易以实现财富积累:后期的重商主义代表约翰罗(1705),主张发行更多的通货,促使贸易更加繁荣。这些理论的提出( )A.促使了全球新的货币体系形成B.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C.推动了欧亚贸易网络开始出现D.导致了欧洲价格革命的发生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计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当年麦哲伦遇难的地方,菲律宾马克坦岛北岸,建有一座奇特的纪念亭,亭中耸立着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载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

10、-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在这块墓碑的反面,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摘自青年博览材料二: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1)曾经的敌人处于同一块

11、墓碑的两面,这种现象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8分)18.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14分)材料一:从17世纪开始,荷兰人来到亚洲并开辟了欧亚贸易和远东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凭借先进的航海技术及灵活的贸易方式,在早期远东贸易中成功地立足于亚洲市场。荷兰东印度公司还加强控制了东亚地区的日本和中国的贸易通道。160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日本平户设立商馆,进一步扩充公司在亚洲的贸易网络。1641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占领马六甲后,将其作为贯通中国和日本的跳板,以扩大它在远东地区的贸易和掠夺范围,从而开辟经中国台湾至马六甲到

12、达印度地区的贸易航线。摘编自李倩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远东贸易研究材料二:17世纪,荷兰人在东南亚和东亚开展殖民扩张时期,在与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争夺海上贸易权的同时,与穆斯林商人、日本海商、中国海商和东南亚本地王公等围绕东南亚和东亚的海上贸易权展开了激烈争夺。荷兰人力图排挤中国和日本海商,垄断东南亚的香料贸易,在远东地区建立起自己的殖民统治体系和海上贸易网络。摘编自许序雅17世纪荷兰人与远东国家和海商争夺东南亚和东亚的海上贸易权材料三:17世纪初是荷兰进入东南亚开展海上贸易的最初阶段。1602年前,在隆塔尔岛、马班达群岛等地,荷兰人都建起了商馆。早在1598年就有不下5支远征队的22艘船只向

13、东印度进发,到1601年共有14批65艘荷兰船到东南亚进行贸易。此时,荷兰人也开始从事中国货物的转口贸易,即在东南亚购买中国货物,然后转销到国内,荷兰人经营下的东南亚与阿姆斯特丹的远程转口贸易发展十分迅速。摘编自赵文红17世纪初期荷兰在东南亚的贸易成就(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荷兰人在东亚、东南亚贸易的活动对荷兰及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影响。(8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荷兰在东亚、东南亚进行的贸易在全球贸易发展中的地位及其原因。(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马铃薯在明万历年间传入中土。到乾隆年间,人口成倍骤增,迫切垦荒增粮,外来高产作物

14、承担重要角色。乾隆三十年后,马铃薯开始引入西南、西北山区,尤其是陕南高原(秦巴山地)。20世纪40年代,马铃薯种植在国民党管辖区、日伪占领区和抗日根据地得到大力发展。随着一系列技术障碍的突破,20世纪中后期马铃薯迅速在全国各地传播开来,原来种植马铃薯较少的地区如江西、广西、江苏等地也开始规划、引种,扩大种植面积。在西南、西北,战乱导致人口迁移,人口压力增大,粮食需求增加,还曾专门成立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和农业促进会,指导进行马铃薯引种、育种、扩种工作;在陕甘宁边区,通过示范区、展览会、技术资料宣传等方式有力地促进马铃薯的扩种。随着马铃薯的传播,因地尽而山,亦造成了对占国土近半的山地、高原过度的开

15、发。在文学上,中国现当代文学界形成了一个文学小说流派山药蛋派。土豆也已成为中国歇后语的主角。摘编自丁晓蕾马铃薯在中国传播的技术及社会经济分析等材料二:马铃薯在欧洲经历了从观赏研究、经蔬菜园圃、到主粮之一的三个种植发展阶段。16世纪,马铃薯从南美传到欧洲。18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殖民地,欧洲国家两大交战集团爆发了长达7年的战争,长期的战乱致使各国都遭遇了食物紧缺的严峻考验。在这场战争中,马铃薯块茎由于深埋地下而躲过了被侵略的劫难,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供养着普鲁士人度过那些缺衣少食的战乱之年,并在国家恢复重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马铃薯进驻西方的过程并不顺利,但各国政府因势利导,采取文化格调诱导,动用法律

16、强制手段,发展技术创新引领等政策措施与制度安排,使得马铃薯得以在其统治域内推广种植。18世纪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灾荒和饥馑促使马铃薯在欧陆国家作为救荒作物大大普及。20世纪60年代之后马铃薯的栽培技术进步主要集中到品种改良方面,马铃薯的生产能力和质量不断提高。摘编自王秀丽马铃薯的世界传播及对中国主食产业开发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铃薯在我国广泛传播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铃薯在中国和西欧广泛种植的相同原因。(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作物引进应关注的问题。(4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

17、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自哥伦布大交换发生后,生物系统中曾经截然不同的地方都变得相似了。“冒烟的草叶”是第一个扩散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大交换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据吴于廑世界历史、【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整理材料二:美洲历史通常被说成是欧洲人来到一片几乎无人居住的荒野。但是数个世纪以来,大多数外来者都是非洲人,而这片土地并不是空荡荡的,而是住满了数以百万计的原住民当教科书开始认识到这一半球中的

18、大多数人口的构成的时候,这些人也大都被描绘成欧洲人扩张中的无助的受害者: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袭击到来之前逃跑,非洲人被套上枷锁在种植园中被鞭子驱赶着劳作。奴隶制迫使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和印第安人忍受痛苦而悲惨的生活,迫使这些地区卷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摘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1)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5、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打破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闭关自守状态的一系列重大转折事件。(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归纳殖民主义者暴富的重要途径,指出16世纪第一批被掠贩非洲黑人的命运。(6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选择A:据材料

19、“这些商路以地中海为贸易中心。15世纪中期以后,运抵欧洲的东方商品数量大减”结合所学可知,奥斯曼帝国兴起,控制传统东西方商路,导致来自东方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推动了欧洲国家开辟新航路。排除B:15世纪中期地中海地区局势动荡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当时东方生产能力强。排除D:新航路开辟导致意大利贸易地位下降。2.答案:C解析:材料中西欧人急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在于要分享传统商路贸易上的利益,由此可推知,对财富的需求促使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故选C项。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交通要道,使得传统商路受阻,排除A项。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动力。选择C:材料强调企业家们对利益的追求,即资本扩

20、张和需求是新航路开辟的源动力。排除A:材料未否认航海家的贡献。排除B:题干强调企业家们的重要作用,但未提及其直接参与航海。排除D:D项只是材料的表象。4.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欲用哥伦布生前的书信质疑史实界共识,即哥伦布对“新大陆”看法的传统观点错误,首先要验证相关信件的真伪,即应用历史资料须辨析其真伪,A项正确;仅此一例不足以说明后期研究比传统观点更可信,排除B项;历史研究无法还原真相的说法绝对,排除C项;历史认识取决于时代的变化的说法夸大了客观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5.答案:B解析:由材料“生态学者或地理学者哥伦布航行在本质上是生物意义上的”可知,主要是从生态视角解释殖民活动

21、,B项正确;材料中只是从生态视角解释新航路开辟,没有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欧洲殖民者进行辩护,排除A、C;材料从生态视角解释新航路开辟,没有涉及欧洲中心论,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B解析:根据“哥伦布不愧为时代的弄潮儿”“是一个勇敢非凡而又具有科学头脑的冒险家”可知,材料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予正面的积极的评价,这是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评价的,故选B;站在美洲立场,应该从哥伦布到达美洲,进行殖民掠夺,给美洲人民带来灾难进行评价,A不符合题意,排除;站在全球视角,应该从哥伦布到达美洲促进了世界各大洲的联系进行评价,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使欧洲建立大量殖民帝国”,排除

22、D。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美洲印第安人的大规模死亡,并不是因为欧洲人用枪炮屠杀了他们,而是欧洲人带去的病菌几乎灭绝了他们”及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促进了欧洲与美洲之间的文明交流,但欧洲人把疫病传染到美洲印第安人,造成印第安人的大量灭绝。说明文明的链接具有双重性,B项正确;西班牙人对疾病传播负有责任,当时没有美国还没有建立,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印第安人的社会习俗,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拓展了生存空间,而是批判欧洲人的罪恶,排除D项。故选:B。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奢侈品,但是到了近代,随着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的发展,蔗糖的产量和贸易量大增,逐渐普及,故选C项。蔗

23、糖逐渐普及不代表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排除B项。价格革命是16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9.答案:D解析:西医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但影响不大,鸦片战争后,西医医院和西医院校陆续在通商口岸建立,故“广泛建立西医医院和西医院校”不符合当时的情况,D项正确;A项是在疫情形势下的隔离措施;B项是关于治疗和经验总结的措施;C项是政府管理的措施,都是当时应对天花病毒的举措,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1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有西方学者说:非洲人亲自把自己的同胞卖给欧洲人后,作为回报

24、,得到酒和火器从南北美洲引进新的高产作物为非洲的人口增长提供保障,其数目或许会超过在奴隶贸易中失去的人口总数。”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学者认为是奴隶贸易是非洲人自己卖自己的同胞,并认为随着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高产作物的引进有利于非洲人口增长,这一观点掩盖了欧洲殖民者的身份和殖民扩张的罪恶性,掩盖了对非洲掠夺的本质,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美洲作物的引进,并未体现物种交流,排除B项;“揭示了非洲社会的原始落后”此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信息并未客观论述了三角贸易的双重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418年,葡萄牙亨利王子创设地理研究院,网罗各地学者.各种语言的专家.

25、”及所学知识,可得知亨利王子的做法有利于新航路的开辟,增加葡萄牙的贸易机会,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近代科学的兴起,排除A项;材料展现的是地理大发现的背景,而不是影响,排除B项;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首次环球航行,材料不能直接促成环球航行开展,排除C项。故选D项。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市场的发展。选择C:材料反映出当时中国、印度、波斯等国的产品在世界贸易网络中都占有一定地位,说明当时已出现早期世界分工。排除A:马尼拉大帆船经营的是太平洋贸易。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印度等国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而不仅仅是反映中国传统手工业的状况。排除D:材料反映的是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而非

26、西班牙殖民方式落后。1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西班牙、英国等西方国家都曾制定计划,派出诸多科学探险队在全球范围内勘探和引种高价值的食用、药用等经济植物”可知,西班牙、英国等西方国家派出诸多科学探险队在全球范围内勘探和引种高价值的食用、药用等经济植物,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殖民扩张以拓展疆域,C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殖民扩张以拓展疆域,不是发展实用科学以增强国力,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殖民扩张以拓展疆域,不是推动物种的交流与交换,排除B项;材料中的做法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殖民扩张以拓展疆域,不是密切与海外市场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14.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

27、识可知,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引发了白银贬值和物价上涨,被称为价格革命,图中数据表明1500年以后年英国小麦价格的加速上升趋势正是价格革命的体现,故选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圈地运动增加了粮食产量,而粮食产量增加一般会使得粮食价格下降,排除B项;思想解放可能会改变生活习俗,但未必会提高人的生活水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英1406年以后英国小麦价格的变化,没有涉及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也没有涉及英国人口数量的变化,不能得知高产作物促进英国的人口增长,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

28、代欧洲。材料是在介绍商业革命的影响,商业革命提高了国家榨取资源的能力,并且创造出了国家的内部结构,也就是商业革命提升了民族国家的实力, A项正确。16.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l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结合所学可知,重商主义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理论和政策,它的理论修改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全球新的货币体系是以英国英镑为中心的体系,还有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排除A项;欧亚贸易网络在世界古代就存在,排除C项;欧洲价格革命发生的原因在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在美洲掠夺的金银大规模

29、流入欧洲的结果,D项叙述逻辑颠倒错位,排除D项。故选B项。17.答案:(1)不矛盾拉普拉普是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反映了人们对维护民族主权尊严的人的尊敬;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对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二人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可知他们对世界历史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2)观点:“世界历史”是人类从相对孤立、分散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历史过程。论述: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存在的,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最初是相对孤立与分散的人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这在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中是一个重要节点。新航路的开辟以及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发展

30、,越来越使整个世界连成一体,人们越来越从全球的视角而不是以某个地区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历史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世界历史。解析:(1)不矛盾:两位人物都属于个人功绩非常突出的杰出人物,拉普拉普是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反映了人们对维护民族主权尊严的人的尊敬以及表达了对当时殖民掠夺的不满,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去纪念他;而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对当时的宗教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对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评判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功绩,可知他们对世界历史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从材料中马恩的著作

31、来自拟论题,从材料“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可知马恩认为历史之所以成为世界历史是因为区域间的差异被消磨殆尽,因为区域之间的连接才成就了世界历史的整体性,由此可总结出观点即:“世界历史就是人类从相对孤立、分散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历史过程”并由此展开论述:世界历史不是自然存在的,是人类社会长时间发展的产物,新航路开辟之前世界处于相对封闭和孤立的状态,历史也是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逐渐连成一个整体,因此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这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

32、中是一个重要节点。新航路的开辟以及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发展,越来越使整个世界连成一体,人们越来越从全球的视角而不是以某个地区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历史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世界历史。综上所述:世界历史的形成是从分散走向整体的一个过程,受到生产力水平、思想文化程度等多个方面的影响。18.答案:(1)对荷兰的影响:控制了远东贸易市场;建立了新的殖民体系和贸易网络;增加了资本原始积累。对东亚、东南亚的影响:将东亚、东南亚纳入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和贸易体系之中;加剧了东亚、东南亚的政治紧张局势;给东亚、东南亚地区带来了一定灾难;客观上推动了东亚、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2)地位:当时的转口贸易在全球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33、,是“海上马车夫”。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及全球贸易网的建立;荷兰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建立商馆;荷兰政府的鼓励与支持;贸易公司的运作;荷兰等欧洲国家对亚洲商品的迫切需要。解析:(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的荷兰、东亚、东南亚地区。根据材料“荷兰东印度公司凭借先进的航海技术及灵活的贸易方式,在早期远东贸易中成功地立足于亚洲市场。”“荷兰东印度公司还加强控制了东亚地区的日本和中国的贸易通道”可得出控制了远东贸易市场;根据材料“开辟经中国台湾至马六甲到达印度地区的贸易航线”及所学可得出建立了新的殖民体系和贸易网络;结合所学可得出增加了资本原始积累。根据材料“17世纪,荷兰人在东南亚和东亚开

34、展殖民扩张时期,在与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争夺海上贸易权的同时,与穆斯林商人、日本海商、中国海商和东南亚本地王公等围绕东南亚和东亚的海上贸易权展开了激烈争夺。”及可得出将东亚、东南亚纳入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和贸易体系之中;加剧了东亚、东南亚的政治紧张局势;结合所学早期欧亚贸易对亚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可得出给东亚、东南亚地区带来了一定灾难;客观上推动了东亚、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2)本题是特点、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的荷兰、东亚、东南亚地区。第一小问地位:根据材料“从17世纪开始,荷兰人来到亚洲并开辟了欧亚贸易和远东贸易。”“荷兰人力图排挤中国和日本海商,垄断东南亚的香料贸易,在远东地区建

35、立起自己的殖民统治体系和海上贸易网络。”“荷兰人也开始从事中国货物的转口贸易,即在东南亚购买中国货物,然后转销到国内,荷兰人经营下的东南亚与阿姆斯特丹的远程转口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及所学可得出当时的转口贸易在全球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海上马车夫”。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从17世纪开始,荷兰人来到亚洲并开辟了欧亚贸易和远东贸易。“”“17世纪,荷兰人在东南亚和东亚开展殖民扩张时期,荷兰人力图排挤中国和日本海商,垄断东南亚的香料贸易,在远东地区建立起自己的殖民统治体系和海上贸易网络。”及所学可得出新航路的开辟及全球贸易网的建立;根据材料“160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日本平户设立商馆,进一步扩充公

36、司在亚洲的贸易网络。”可得出荷兰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建立商馆;根据材料“17世纪,荷兰人在东南亚和东亚开展殖民扩张时期,在与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争夺海上贸易权的同时,与穆斯林商人、日本海商、中国海商和东南亚本地王公等围绕东南亚和东亚的海上贸易权展开了激烈争夺。”及所学可得出荷兰政府的鼓励与支持;根据材料“1641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占领马六甲后,将其作为贯通中国和日本的跳板,以扩大它在远东地区的贸易和掠夺范围,从而开辟经中国台湾至马六甲到达印度地区的贸易航线。”可得出贸易公司的运作;根据材料“荷兰人也开始从事中国货物的转口贸易,即在东南亚购买中国货物,然后转销到国内,荷兰人经营下的东南亚与阿姆斯特

37、丹的远程转口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及所学可得出荷兰等欧洲国家对亚洲商品的迫切需要。19.答案:(1)影响:促进了人口的增加,缓解了人口压力;改变了中国的种植物结构;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抗战时期的粮食保障;促进了文学的发展;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2)产量大,易存活,对环境要求不高;人口扩大对粮食的需要;战争期间能够缓解粮食紧张情况。(3)要适应本国国情;注意改进农作物种植技术;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解析:(1)影响:根据材料“到乾隆年间,人口成倍骤增,迫切垦荒增粮,外来高产作物承担重要角色”可概括出促进了人口的增加,缓解了人口压力;根据材料“20世纪中后期马铃薯迅速在全国各地传播开来,原来

38、种植马铃薯较少的地区如江西、广西、江苏等地也开始规划、引种,扩大种植面积”可概括出改变了中国的种植物结构;根据材料“在西南、西北,战乱导致人口迁移,人口压力增大,粮食需求增加,还曾专门成立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和农业促进会,指导进行马铃薯引种”可概括出有利于抗战时期的粮食保障;根据材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界形成了一个文学小说流派山药蛋派。土豆也已成为中国歇后语的主角”可概括出促进了文学的发展;根据材料“随着马铃薯的传播,因地尽而山,亦造成了对占国土近半的山地、高原过度的开发”和所学可概括出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2)根据材料“18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殖民地,欧洲国家两大交战集团爆发了长达7年的战争,长期

39、的战乱致使各国都遭遇了食物紧缺的严峻考验”“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供养着普鲁士人度过那些缺衣少食的战乱之年,并在国家恢复重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产量大,易存活,对环境要求不高;人口扩大对粮食的需要;战争期间能够缓解粮食紧张情况。(3)本问较开放,言之有理即可,如要适应本国国情;注意改进农作物种植技术;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20.答案:(1)转折:地理大发现(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海外殖民扩张;开启世界市场的形成之路。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2)途径:殖民掠夺、屠戮(种族灭绝);不平等贸易。命运:成为黑奴;命运悲惨。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

40、料一“自哥伦布大交换发生后,生物系统中曾经截然不同的地方都变得相似了”等信息,结合所学,从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等角度思考可知,地理大发现(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海外殖民扩张,开启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之路,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世界)。第一小问重要途径,据材料二“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袭击到来之前逃跑,非洲人被套上枷锁在种植园中被鞭子驱赶着劳作”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印第安人遭受屠戮(种族灭绝),殖民掠夺和不平等的贸易。第二小问命运,据材料二“奴隶制迫使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和印第安人忍受痛苦而悲惨的生活”,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批被掠贩的非洲黑人被作为黑奴卖到美洲种植园,从事苦力,命运悲惨。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