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素材集锦.docx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75730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作文素材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1高考作文素材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1高考作文素材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1高考作文素材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1高考作文素材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 高考作文精品素材集锦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挖藕买了三套房,精神示范效应不逊于马云 最近,萧山一位农民火遍了朋友圈,他靠挖藕卖藕买了杭州三套房。这位农民名叫盛业 存,老家在安徽,1996 年来萧山。除了买下了三套房,他还给三个孩子每人买了一辆车。更 令人羡慕的是,近百亩的荷塘莲藕每年仍可以给他带来近 50 万元收入。 24 年在杭州买下三套房,即便对职场精英,也非易事。而这个励志故事的主人翁,是一 位藕农。藕的单价谈不上多高,杭州的商品房却是价格不菲,从藕到钞票再到商品房,意味 着数不尽的汗水。如果能以物质收获衡量成功与否,那么盛业存无疑是成功人士,他的成功 秘诀很简单:连续 24

2、年,到了挖藕季,从早上七点到下午三四点,横跨一天中最热的时间, 腰一弯就是七八个小时,还有就是“莲藕种了多少年,后半夜就醒了多少日子”。 这些年来,普通劳动者用双手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城市里赚得几套房”的故事,层 出不穷。媒体有报道,杭州双菱路上有一家开了 9 年的衢州烤饼店,平均每天能卖 2000 多 个小烤饼,老板用卖烧饼的钱在杭州买了 7 套房,老板还微微一笑:不多。百度一下,“卖 烧饼买了几套房”的不同城市不同故事的版本实在太多。当人们到处找“成功密码”时,却 不知“平凡用双手创造巨大财富的人”,其实就在你我身边。 没有人不想成功,可是成功的人却是那么少。但是热衷看励志故事、追成功学

3、的人却很 多。卖烧饼发大财、挖藕攒下高身家的故事,表面上看是励志,其实有科学道理。说马云是 互联网天才没人反对,称呼这位挖藕大叔是“天才”很多人估计不同意。作家格拉德威尔在 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 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 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这 就是“一万小时定律”。种了 24 年的藕并自己经营,盛业存也是“种藕界的天才”。 对年轻人而言,马云是时代偶像。可是在笔者眼里,“卖烧饼发财”“挖藕买几套房” 的平凡人,也应是城市偶像。他们崇尚劳动,靠手艺吃饭,还善于积累财富。既然不会炒股 开公司,那就踏踏实实买

4、房。这些朴实的成功道理,谁都懂,可是能长时间践行的人不多, 所以这些不起眼的体力劳动者成功了。 盛业存所在的城市是杭州。这个城市的偶像是马云。然而,“挖藕英雄”的精神示范效 应当不在马云之下。如今年轻人,不少嫌弃体力劳动,工作还没熟悉就辞职因为认为“不会 有前途”,还有的大学生找工作遇挫干脆“缓就业”,可知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如果认 准了某一个领域, 每天花八个小时, 一周工作五天, 经过五年就有机会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成为某个受认同领域的专家,何愁没有前途? 城市推崇马云,也要推崇“挖藕在杭买三套房”这样的“劳动天才”。 “201 万年薪”是对读书无用的有力回击 8 月 3 日,记者从华

5、中科技大学获悉,该校今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博士生张霁和姚婷,入 选了华为的“天才少年”。华为“天才少年”项目,是任正非发起的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 去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他们的工资都是按年度工资制度发放的,目前全球仅 4 人拿到了最 高一档年薪 201 万元,张霁就是其中之一。(8 月 4 日澎湃新闻网) 201 万绝对是一个能令人无比兴奋的数字。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 他们可能需要辛苦一 辈子才能攒够这么多钱,而博士生张霁刚出校门就获得了如此丰厚的年薪。虽然像张霁一样 的人终究是少数,但他们的存在,依然有力回击了一直盛传的“读书无用论”,为广大学子 树立了奋斗榜样。 近年来,应届大学生就业难和

6、低起薪现象的出现,以至于在投入和产出上出现了严重不 平,进而使得“读书无用”深入人心,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社会学家韦伯对农民追求 下过定义,就是处于“传统主义”下的农民,其追求的并不是得到最多,而只是追求“得到 够用而付出最少”。在贫困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一个大学生 4 年的花费,相当于贫困县一 个农民 35 年的纯收入,这也使得农民对孩子教育不再像以往那样看重。 其实,接受更高层次的良好教育,可以让人获得更好的思维方式,具备过硬的社会谋生 本领,拥有更高明的为人处世能力。对偏远山区的孩子来说,学习可能是他们走出大山、拥 抱世界的唯一途径, 也许一代人的努力不会实现大阶层的跨越, 但随着一

7、代又一代人的接力, 他们的后代可能会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经济。这意味着,人人都 需要“活到老学到老”,来更好适应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以便能高效率地获取更高额的财 富。时代对知识的渴求,是不可能接受“读书无用论”的。 唯有读书才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现状。张霁也是出生在一个相对普通的家庭,妈妈是幼 儿园老师,爸爸是中学老师,如果不是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他难以获得如此丰厚的薪水待 遇。希望广大学子能够走出“读书无用”的思想禁锢,真正让梦想引领人生航向。 北斗三号正式开通 “中国智造”续写荣光 7 月 31 日, 国家领导人向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

8、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标志着北斗 “三 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作为联合国认可的四大全球卫星导航 系统之一,北斗卫星的发射和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不仅将抢占通信技术和智能经济未来发展 的科技制高点, 也将使北斗系统广泛进入到国家基础工业和服务业各个体系, 服务全球用户, 创造美好生活。 2017 年 11 月起,两年半时间高密度发射 18 箭 30 星,建成 40 余个地面站,快速形成星 地一体化运行能力;2018 年,北斗全球服务可用性为 95;到今年 2020 年,形成全球服务 可用性 99以上。一路走来,这是中国品质的不断锻造、中国精神的不断传承、中国智慧的 不断凝

9、结的体现。作为系统功能强大且性能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具备导航定位和 通信数传两大功能,可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 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共 7 类服务。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正式开通, 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北斗三号奇迹的背后,是“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 卓越”新时代北斗精神的坚定体现。 从 2009 年 11 月开始建设北斗三号系列工程,到现在正式开通。10 余年来,中国科技工 作者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历经关键技术攻关、试验卫星工程、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完 整系统五个阶段, 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 开通全系统服务,

10、建成即开通、 开通即服务, 工程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尤其是今年, 面对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 科技团队们无惧重重压力, 勇攀高峰,肩负起国家和人民的期望,顺利完成一系列发射任务,彰显中国速度、中国智慧 和中国力量。从建设目标对标国际、迭代升级、功能世界一流的卫星系统,到集合 160 余项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500 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我们见证了北斗团队追求卓越、赶超一流 的信心与决心,看到了“中国智造”不断创新、拼荆斩棘的志气与动力。 国之重器,利国惠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展现国家太空领域探索水平的 北斗系统,正在积极为生产生活服务。目前,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

11、 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行业,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建设;北 斗系统 28nm 工艺芯片已经量产, 22nm 工艺芯片即将量产, 大部分智能手机均支持北斗功能; 中欧班列运输、京张高铁建设运营、民用航空等方面得到应用;基于北斗的高精度服务在抗 击新冠疫情和南方水灾中发挥积极作用,正在加速进入新基建,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物 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 中国北斗,正在加速走向大众化、民用化、商用化,为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提供着更多 便利和红利,也将在经济复苏的关键阶段,不断做大做强中国芯、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 等硬核产业,继续催生出无数奇迹,让北斗系统更好服务全球,造

12、福人类! 不要再以“正能量”为噱头骗取“毒流量” 最近,有短视频博主上传了多条以“高考故事”为主题的视频。视频中,女孩考上清华 大学后对父亲下跪的场景,让人看过之后很难不留下深刻的印象。看过这些视频,你的心中 是否涌现了一份感动?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很抱歉,你被骗了。 这些视频发布之后不久,平台就以“违规”为由,对上传者的账号进行了限流。在这些 视频中,被“跪谢”的“父亲”各不相同:有的是拾荒者,有的是建筑工,还有的是躺在床 上的植物人。但所谓“考上清华”的“女儿”,却压根就是同一个人。一个孩子向多位父亲 跪谢的桥段明显有悖常识,这些视频的内容显然只是虚假的摆拍。 事件曝光之后,许多网友都对

13、发布视频的博主感到十分不满。然而,面对舆论的质疑, 视频的原作者反倒非常委屈。他在自辩中声称自己是个“段子手”,发布的内容本来就是段 子,而且意在“传播正能量”,因此不该受到限流与批评。但是公众对此并不买账,这种明 显意在骗取流量的做法,分分钟就被网友们揭穿。 事件发生后,曾在微博上揭露此事的官方账号江苏网警评价道:“希望大家能传播真正 的正能量, 而不是靠编造吸引毒流量。 ” 这番话简明扼要地切中了此事的要害。 从表面上看, 穷苦出身的女孩考入清华后,含泪告知父亲的场面,集奋斗、亲情、励志等多种感人要素于 一身,似乎充满了正能量。但是,相关视频的虚假属性,却让所有这些都化为泡影。 这样的故事

14、之所以能够赚得一些网友的感动,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网友会误以为这是真实 的故事。毕竟,视频中的桥段,如果放进真正的虚构作品里,恐怕只会被吐槽“演技太差”。 从这个角度上看,视频的上传者算计得可谓相当“精明”。 在其上传的视频中,没有出现任何提示观众“本故事纯属虚构”的字幕,这种“催泪向” 的内容,更不可能是其辩称的所谓“段子”。因此,其目的显然是误导观众,让观众对虚假 的故事信以为真,为其提供流量与热度。这种打着“正能量”的旗号招来的流量,无异于依 靠欺骗他人感情赚来的黑钱,堪称“毒流量”,而这也与真正的“正能量”扯不上半点关系。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博主以“正能量”为噱头骗取“毒流量”。此

15、前,一名视 频博主编造“武汉车主抗疫逝世”的消息,便引发了广泛的公愤。相比于该事件中涉事博主 明目张胆的造谣行为,这个编造“女孩考上清华”桥段的博主,无疑更加“聪明”。由于他 采取了找人摆拍、不具体描述故事细节等“打擦边球”的手段,我们很难说他违反了什么法 律。但是,从社会道德的角度上看,这种做法却和之前那些以造谣方式骗取流量的人没有什 么不同。 对此,平台还应负起管理责任,对视频的真实性进行明确标注,依照社区公约对涉事者 加以处理。观众也应“用脚投票”,表达对这种做法的抵制,从而让人无法再打着“正能量” 的旗号赚取“毒流量”。 “倍速”的时代,文化怎么发展 近日,有媒体刊登“倍速”时代大众何

16、去何从?报道:互联网带来了海量信息和更 快捷更多元的传播方式。人们的时间仿佛越来越不够用,先是短视频兴起、倍速播放普及, 随后又出现 5 分钟看一部经典书(电影)、4 分钟一集短剧,经典剧集也推出精简版 网络时代,为了吸引大众眼球,为了人们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抓取最有兴趣的东西,各 种网络平台、新媒体技术都推出了快速视听的内容。 比如,现在的倍速“追剧”,已是时下很多年轻人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和休闲生活方式, 因其热衷而成为时尚,他们中间有很多“追剧”的方式方法。如果,打开视频软件,播放电 视剧时总能看到“倍速”的功能,而一些原来没法倍速播放的软件,也可以通过下载各类 插件来实现。 “倍速”能够改变

17、播放的速率。如果有一部 1 小时的剧,在开二倍速的情况下,30 分钟 就可以看完, 扩展到一部剧, 用 20 集的时长就能看完 40 集的电视剧, 缩短了很多观剧时间。 比起跳着放,倍速播放并不会遗漏重要的情节。不少年轻人热衷于在各类视频网站点击“倍 速”观影、观剧,然后再发发弹幕 去年南方都市报在网上发起了一个关于“倍速”的调查,参与的网友近八成为上班族, 超六成为 90 后。调查显示排名最高的是倍速追剧,占受访者的 68.2%。其次是“倍速看视频 节目”和“边听音频边做其他事”,分别占到 59.1%和 47.7%。在选择倍速模式观看内容的 类别中, 音乐娱乐内容以 68.2%居榜首, 而历

18、史人文类与知识技能类内容也占到了 45.5% 还有视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推出“5 分钟看一部电影”“5 分钟读完一本名著”等,把倍 速带入经典阅读之中,而事实上这种倍速阅读已成一种阅读流行趋势。诸如一本书读通中 外经典 世界经典名著快读 一分钟读懂这些指导阅读的图书,基本以“速 成”“倍速”为主。翻阅这些图书,大多是对名著经典的作家生平、写作背景、情节梗概、 人物角色作简明扼要的梳理,偶尔会加上编者个人的评价。从内容上看,颇有些类似以往的 “经典导读”,但更为醒目的书名,却透露出一种截然不同的阅读理念:这些图书是教读者 在短时间内掌握名著的精华,从而不用再去啃原著这块“硬骨头”。 有学者认为“倍

19、速”阅读的流行,说明“速食”阅读的后经典时代已经到来,“过去的 时代慢,所以是沉浸式阅读,当时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文化生产的内容,是追求主题意义的经 典时代。今天可称之为后经典时代,就是碎片化、快速的,信息量大的,但其实是在孕育一 个新的审美快感,要看到迅速阅读的美学体验和这个时代相呼应”。但我们都知道,书籍所 记录的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它要求阅读者阅读的同时要思考,否则就不能理解文字的意 义所以,倍速阅读的流行,不能证明阅读的深度不再重要,也不能说明阅读需要去精神 化。倍速阅读不仅在于这种阅读方式挤占了深阅读的时间,使我们无法形成理性化、系统的 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这种阅读方式忽视了对深刻思想的

20、领悟和品味。 我们现在处在这样一个“速度”时代。这样的令人眩晕的速度,使我们的生活常常是紧 张、急迫、匆忙、受挤压的,包括文化、文娱在内的精神生活,愈加趋向“速度化”。我们 这种愈加趋向“速度化”的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状态,已经形成一种模式、一种节奏、一种 习惯。对欣赏的事物,或精神对象,我们似乎已经没有了心灵的品味,没有灵魂的交流,没 有精神的对话,一切以实用、消费为原则,快速见效、带来功利,一切要服务于这种追求速 度的快乐,追求速度、追求流行,成了我们文化生活乃至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据。 今天,信息的洪流奔涌而至,我们比任何别的时候都更容易将智慧与知识,知识与信息 混淆起来,更倾向于用经济学的方

21、式来解决人生的问题,用娱乐的方式、技术的方式来对待 文化的问题、精神的问题,物质力量、技术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时也会长久地纠缠在一起,难 解难分,彼此对立,又互相渗透,构成着我们内在的思想紧张。所以,在这个文化“倍速”, 甚至精神生活也 “倍速” 的时代, 我们应该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 有回望心灵的能力, 让我们的文化“慢下来”,我们的精神“慢下来”,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文化和精神的美、 真、深的品质 牛娃工资与你脚下的路 近日,一则“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张霁和姚婷入选华为天才少年”的消息引发舆论 关注。其中,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张霁拿到了华为“天才少年”最高一档 年薪 201 万

22、元。(8 月 5 日澎湃新闻) 华为公司,90 后“天才少年”,两百万年薪,可以说这每一个新闻点都倍受瞩目,更何 况是组合在一起?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从网上的反应来看,人们对此事也是七嘴 八舌、众议纷纷,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有人对此表示艳羡。两名博士生甫一出道便被大名鼎鼎的华为公司相中,而且能够通过 层层遴选入选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拿到了高达两百万的年薪,这该月多么厉害!可能 这次又会有不少人感叹,为什么如此优秀的总是“别人家的孩子” 也有人对此表示“不服”,甚至拿报道中的介绍说事。认为“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 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这应当是最基本的能力素质吧!这其实是有些“跑

23、偏”了。相信华 为公司的“天才少年”计划门槛没那么低,而入选者能够拿得出手的也绝对不止就这点“实 力”。 据了解,华为“天才少年”项目的遴选程序非常严格,一般需要经历七轮左右流程:简 历筛选、笔试、初次面试、主管面试、若干部长面试、总裁面试、HR 面试。在每一环节中, 都会经过严格的考核和筛选,因此也会遇到很多挑战和阻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表现 不佳都有可能失败,难度非常大。也正因为如此,目前全球仅 4 人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 高一档年薪 201 万元。所以能够成为“天才少年”,拿到百万年薪的,怎么可能是等闲之辈? 华为面向全求公开求才的“天才少年”计划的含金量毋庸置疑,入选者的能力素质

24、也不 用怀疑。能在层层遴选中脱颖而出,恐怕不是天才就是学霸。以张霁为例,他就透露在华为 之外其实还有企业开出了三百万甚至更高的年薪给自己。强者恒强,人家这才是真正的靠实 力当上“天才少年”。 还有更多的人则是对二人表达了各种各样的美好祝愿。有网友这样评论:“能够通过华 为的重重考验,实力不容小觑!希望能在华为这个平台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事实上,不仅对于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和入选者的真实能力,人们不必过度质疑。 相信一直“乘风破浪”的华为在选人用人上还是有它自己的智慧的。而且对于这件事情,也 不必过度炒作、贩卖焦虑。人们内心也不必为此感到落差太大,灰心丧气,或是盲目“羡慕 嫉妒恨”。试想

25、“天才”能有几人?能够拿到华为百万年薪的“少年”又有几个?凤毛麟角 而已! 人们不必跟这几个屈指可数的佼佼者和“幸运儿”较劲,“天才”和“蠢才”,都不是 人生的常态。对于大部分人,特别是同龄大学毕业生来说,正视自己,找准适合自己的职业 道路,定下现实的目标,然后不断努力便是!“毕业即巅峰”未必就是最理想的人生,不是 “天才少年”也一样能乘风破浪,普通人脚踏实地同样有机会创造不输于“天才”的人生辉 煌。 文化传承需要更多年轻人接棒 中国青年报消息,起于明宣德年间的掐丝珐琅,被缩小成手机壳上的时尚纹样;苗族姑 娘的刺绣,绣在了年轻人的 T 恤、背包上;秦腔、昆曲、侗族大歌之妙音响彻南北宝贵 的文化

26、遗产正通过互联网走到民众身边。据快手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平台每 3 秒就诞生 1 条与非遗文化相关的视频。 “非遗”中既有美食也有戏曲艺术,还包括像油纸伞这样“慢工出细活儿”的手工艺制 品。近年来非遗走红网络,越来越受年轻人的青睐,为非遗传承增加了无限可能性。2018 年,有 252 万用户发布非遗内容,超过六成生产者是 90 后。非遗文化通过网络媒介碎片化 传播,不但契合了当下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也还原了非遗技艺中的精华和本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主要以口口相传为主。由于 非遗技艺本身有着工序复杂、工艺繁复、耗时费力等特点,仍有部分非遗项目面临着“人走 技

27、失”的传承窘境。因此,从技艺传承看,让非遗项目得到年轻人的认同与喜爱,打造非遗 项目特色专业课程,培育非遗项目特色人才,应是当务之急。而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传统 文化,使非遗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而就参与和欣赏来说,即使有不少年轻人对非遗感兴趣,但跟风者居多,真正自觉传承 非遗,激发出文化高度自信的年轻人,仍显得不多。因此,为了激发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兴趣 和热情,借助“互联网+”,用年轻人喜爱的网络元素激发其对中华优秀技艺的兴趣和关注 度,吸引其主动参与到非遗活动中,以短视频、VR、直播等,将非遗制作成新颖活泼的新媒 体作品,显然是让更多年轻人参与的有效办法。 党的十九

28、大报告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 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毫无疑问,非遗是增 强民族身份感和认同感的“引航灯”、社会和谐的“助推器”、国家发展的“软实力”、促 进民族团结的“压舱石”。而“非遗”传承需要更多年轻人接棒,由此,让更多年轻人爱上 非遗、传承非遗,让非遗在生活中再现,令其熠熠生辉,魅力无穷,这无疑是为实现中国梦 贡献着文化自信的力量。 钟南山成“共和国勋章”人选是给予英雄的最高礼遇 8 月 3 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公示,表彰抗疫模范!钟南山被 推为“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这是我国继 20

29、19 年首次开展国家勋章评选颁授之后,第二 次向个人授予“共和国勋章”。(据新京报 8 月 3 日)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17 年前,钟南山先生是抗击非典的国之利刃;17 年后,钟 南山是抵御新冠病毒的国之战士。 84 岁的钟南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英雄的故事和人间 大爱,所以钟南山被推为“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是实至名归、众心所盼。 共和国勋章是国家的最高荣誉,授予的是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建立 卓越功勋,道德品质高尚、群众公认的杰出人士。而钟南山就是这样的杰出人士。正如人 民日报对钟南山先生的评价:“84 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 的担当!”能够

30、被推荐为“共和国勋章”人选,这是对钟南山先生的最高褒奖,也是对其个 人对国家和民族贡献的肯定。 从首届“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孙家栋、袁隆平、屠呦呦,到今年的钟南山,每一个“共 和国勋章”的获得者背后都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尽管行业不同,职业不同,但这些“共和 国勋章”获得者们都有着浓厚的爱国情怀和赤子之心。孙家栋是北斗导航的总设计师,袁隆 平的水稻杂交技术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而钟南山用自己的专业素养打赢了新冠肺炎疫 情的突击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铭记的。 “共和国勋章”是一枚沉甸甸的勋章,也是一枚道德的勋章,只有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才 能配得上它。钟南山先生不但具有专业的医学素养,是本领域的专家,

31、更重要的是其不忘初 心、 实事求是的人格魅力。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重大, 而钟南山先生能讲真话, 科学判断疫情, 率先提出通过 “封城” 来隔断疫情思路, 这是对科学的尊重, 也体现了一名医者的大德大爱。 英雄可以淡泊名利,但人民不会忘记,国家同样不会忘记英雄。对于英雄,我们理应给 予最高的礼赞和奖赏。钟南山获得“共和国勋章”,这是对英雄的奖赏,同时也是对抗疫精 神最好的纪念,这将成为共和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赞美英雄,宣传英雄,传递社会正能量,这一直是我们的舆论宣传优势。在今年的抗疫 战斗中,以钟南山、李兰娟等为代表的抗疫英雄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才是英雄的真 正内涵。由此不少人发出了

32、向钟南山这样的偶像学习,而不是向小鲜肉看齐的呼吁。这充分 说明了广大群众从来就没有忘记英雄,也从来也不会让英雄受到冷落。 钟南山获得“共和国勋章”,这是对爱国主义的推崇,这是对专业精神的尊重,这是对 道德品质的肯定。这一枚沉甸甸的共和国勋章,培育出的是一个时代的英雄。 准清华学霸搬砖挣学费 最近一则清华学霸上工地搬砖的新闻进入公众的视野, 黑龙江穆棱, 学霸赵桂宁高考 691 分被清华大学录取。为不给父母添负担,赵桂宁到一家建筑工地打工。(8 月 3 日来宾晚 刊) 遥想小时候,身为农家子弟的我们,暑假并不空闲,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少量暑假作业 外,整个暑假里,不是帮助父母干农活,就是上山砍柴卖

33、给砖窑,以赚取新学期的学费。虽 然一个暑假下来,人晒黑了,也变瘦了,但人人精神振奋,一点都不觉得苦、不觉得累,相 反倒觉得这样的暑假生活实在很过瘾,不但赚足了学费,而且也锻炼了意志,更懂得了赚钱 之不易。这些经历,无疑是我们人生中一笔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甚至是大学生,无论是城市里的,还是农村里的,整个暑假里 不是在外疯玩,就是“宅”在家里整天上网、看电视、玩手机、几乎没有人去做一些力所能 及的体力活,更不要说靠自己去赚学费。现在大多数孩子在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的富裕生活,有的父母生怕孩子生活上过得不如意、受委屈,因而从不让孩子沾手做些力所 能及的家务活,更别提

34、让孩子“搬砖挣学费”了。如此之举,其实是无形之中培养了孩子的 懒惰恶习,也使孩子产生了厌农情绪。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将来真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此次,黑龙江穆棱学霸赵桂宁高考以 691 分被清华大学录取,为不给父母添负担,赵桂 宁到一家建筑工地搬砖挣学费之举,无疑值得每一位学子,尤其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 的学习,这既是一种能力、意志和美德的培养,而且也是一种人生“历练”,这对大学生的 健康成长和今后走上社会都大有裨益。 笔者真诚地希望我们的大学生们, 不妨多多学习 “清华学霸搬砖挣学费” 的励志好榜样, 让我们的大学生们在类似的“搬砖挣学费”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而让自

35、己的大学生涯,包括今后的人生之路都能在历练和磨砺中更加出彩,更加辉煌。 弘扬“北斗精神” 7 月 31 日,中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 建成,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中国北斗正式登上世界舞台,站在了 我国用实际行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梯队”。(8 月 3 日科技日报) 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让人振奋,让人自豪。其背后的“北斗精神” 值得我们认真弘扬,北斗精神的内涵包括“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 笔者认为,北斗精神对与我们今天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弘扬“北斗精神”, 能够凝聚经济高质

36、量发展磅礴力量。 中国北斗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标杆。北斗系统独树一帜,坚定选择了混合星座 的特色发展之路。北斗一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提供导航定位服务。在此 基础上,北斗二号系统在国际上首创以地球静止轨道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为骨干,兼有 中圆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短报文通信功能开创了通信导航一体化的独特服务模式;北斗三 号已成为国际上第一个将多功能融为一体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这些首个,第一,不仅是北 斗卓越的标志,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标杆,是北斗精神的生动教材。仰望星空, 北斗璀璨,“北斗精神”熠熠生辉,照亮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北斗精神激

37、发潜能。“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 卓越” 16 字的北斗精神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智慧锦囊。自主创新是基础。“自主创新是我 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中国经 济的高质量发展不是别人施舍来的,必须是在自主创新中勇敢站起来的。北斗导航频率设计 和国际协调首席专家的谭述森院士,创造性提出卫星导航信号兼容性评估准则,为国家争取 到宝贵的频率资源;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测控技术部研究员李恒年所带团队成功解决了双星非 同步控制的安全隔离和互不干扰问题;等等。唯有自主创新,才能打造自己的高质量硬核。 开放融合是保障。北斗系统鼓励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

38、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倡与其 他卫星导航系统开展兼容与互操作。开放融合的中国北斗,造福中国人民,造福世界文明, 是中国经济高质量的世界福利。万众一心是力量。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来源于万众一心的 力量,工程启动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先后调集了 400 多家单位、30 余万名科技人员参与研制 建设。万众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我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而奋斗的共同梦想力量。有这样的力量,我们战无不胜。追求卓越是目标。中国经济的高 质量发展就是要追求一种发展的卓越。“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 展制高点。”王飞雪团队拿出了具有超强抗干扰能力的卫星载荷,将我国北斗卫

39、星抗干扰能 力整整提高了 1000 倍,北斗三号卫星星载氢原子钟,每天时钟误差小于 0.5 纳秒,累 计 600 万年误差 1 秒。中国北斗为中国经济高质量的打造了卓越标准。 中国北斗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硕果,一个榜样,让国人振奋;北斗精神是中国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智慧锦囊,给我们启迪,激励我们前行。我们要弘扬北斗精神,通过 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推动中国经济乘风破浪高质量发 展,我们坚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必然更加铿锵有力,豪迈向前。 26 岁工学女博士李晟曼成了教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90 后”学者走上了学术舞台。 澎湃新闻记者 8 月

40、8 日查询发现,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官网近日更新教师信息显示, 出生于 1994 年的工学博士李晟曼已经出任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湖南大学官网图 湖南大学官网图 李晟曼的官方简历显示,她 2015 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获工学学士 学位,同年直博,继续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师从吴燕庆教授,2020 年 6 月毕业被授予工学博士学位。2020 年 7 月入职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方面介绍: 李晟曼专注纳米材料生长、 微纳电子器件的加工制备、 新原理器件制备与测试以及电路设计与集成。 在 Nature Materials、

41、Nature Nanotechnology、 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 等期刊发表 SCI 论文 10 余篇。2019 年参加国际微电子器 件大会(IEDM)并作口头报告,获得台积电公司的关注。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早在今年 7 月,“如何看待湖南大学(985)李晟曼只有 26 岁且 没有海外经历直接拿副教授职称?”的话题就已在知乎等网络平台上引起讨论。 此外,李晟曼曾获国家奖学金、知行奖学金等荣誉。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网站去年 10 月曾刊文不忘初心,诚信前行”国奖经验分享会顺利举办,其中李晟曼介 绍了自己的学习经验。 李晟曼讲述她整个博士生涯的

42、科研经历:持续三年日复一日的实验,每天两个实验室的 来回奔波,积淀了今天的成就,论文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李晟曼还展示了自己 科研经历:从一开始的研究测试,到后来写文稿、画图,再到后来的投稿被拒,最后被成功 接收和出刊,过程跌宕起伏。她用自己的经历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当科研遇到坎坷时, 要勇于直视困难从而克服它们,而不是通过小套路来欺骗自己。 高校将设家政本科专业,我看行 为规范家政行业,近年来,上海接连推出新政,让“阿姨”也能落户、上大学。目前, 上海开放大学正在家政专业大专学历教育基础上申办本科,预计今年审批通过。(7 月 30 日北京晚报) 就像前不久柳州开办全国首

43、家螺蛳粉产业学院一样,几乎每一项新鲜事物问世都能引起 社会舆论热议,上海将开办家政本科专业的消息一经传出,马上引起公众话题兴奋。有赞同 的,有泼凉水的,舆论两极分化。笔者认为,无论怎样争议,结果如何,上海开设家政本科 专业,是观念更新的结果,市场选择的结果,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结果,水到渠成。 观念更新。在传统观念下,人们的普遍认知是,保姆、月嫂等家政职业都是伺候人的, 不需要多高的文化水平,也不需要多高的技术含量,只要肯吃苦就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 也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从事。偶尔有一两个高学历闯进这个领域,也被视为异类,认为“丢 份”,“书都白读了”。 职业并无高低贵贱之分,随着受教育程度的

44、普通提高,人们观念正在发生着悄然无声的 变化。只要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不偷不抢,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职业,照样可以出彩。渐 渐的,从事家政等服务业的高学历由个位数到十位数,再到今天已经形成一个群体,许多大 学生、甚至研究生、双学位纷纷加入其列。前段时间,凭一份“最牛保姆简历”走红网络的 杭州 32 岁家政从业者刘双就拥有硕士学历;青岛“80 后”硕士王玉兰放弃教师“铁饭碗”, 跻身金牌月嫂之列,就是很好的明证。 市场选择。每种新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都要面临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选择,是 留是走,市场说了算。目前,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全面二孩”政策已开始实行,人 们对养老护理、幼儿早教等家

45、庭服务的需求正在增长,一“嫂”难求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而开设家政学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不到 10 所,冷热不均,个别院校因为学科结构调整等因 素已停止招生。保守估计,现在全国每年家政学本科毕业生不到 400 人。即将开设家政本科 专业的上海开放大学学历教育部副部长表示,上海家政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接受过高等教 育的可能不到 30%,这个专业未来的市场需求是很大的。因此,顺应市场需求,开办家政本 科,前景广阔。 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收入的增多,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家政服务的要求也在提高。专业业、定制化、个性化,家政服务的内涵早已发生了新的变 化, 从业者所需的

46、技能早已不是简单的打扫做饭, 而是对生活的悉心打理、 文化的顺畅交流, 甚至是将客户的生活品质进行提升等等。 上海一直有着我国新时尚的风向标美誉,家政业的升级换档,必将引来从业者的“升级 换档”。我们乐见,此次上海开设家政本科专业,水到渠成,必将引领家政业革新去旧的新 浪潮。 长大后我就成为你 998 年洪水前后出生、成长的一代,听着英雄的故事长大,渴望成为英雄的模样。22 年 后,大水再次在家门口奔流肆虐,他们挺身而出,从被守护到守护他人,在暴雨洪峰中完成 了自己的成人礼。 近期,长江、淮河等流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湖泊处于超警戒水位,重庆、江西、 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浙江、贵州等地

47、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汛形势十分严峻。数百万百姓家园受到威胁,灾情镜头触目惊心。洪灾,成了眼下最令国 人心痛的新闻。 汪洋之中、堤岸之上,白天夜里、风中雨中,到处都是一片忙碌的抢险救灾景象。防汛 抗洪中,一群年轻人特别显眼。安徽宿松,正在安徽工业大学就读的石浙安报名参加堤防巡 查防守;湖北武汉,22 岁的李健雄报名加入民兵突击队参加防汛;湖南岳阳市云溪区,22 岁 的镇干部郑志伟在长江大堤上完成了预备党员转正这个年轻的群体奋勇向前,与滔天洪 水拼抢生命,背出老人和村民,让人温暖,让人感动。 这一幕,与 22 年前的情形极其相似。1998 年,长江发生了自 1954 年以

48、来的又一次全流 域性大洪水。大堤突溃,黄水滔天,人民子弟兵、抗洪抢险突击队以最快速度赶到,抢救濒 危生命,迅速垒石补坝,甚至直接用自己年轻的身躯直接抵挡在洪水面前。从他们的身上, 人们看到了什么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什么是危险面前舍生忘死,什么是青春的使命、责任 和担当。他们扶危济困,扶老携幼,挽狂澜于既倒的事例,深深地感染和影响很多人。那份 不畏艰险、舍生忘死、拯救危难的恩情,当地百姓记在心间,爱和感恩的种子在当地人心中 深深扎下根。 “长大以后的我们,成为当年的你们!”新时代的年轻人,面对同样凶猛的洪水,正用实 际行动向当年的万千抗洪英雄致敬,承接起上一辈人的英雄传统,展现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

49、 青春担当。“长大后我将成为你。”而现在受助的孩子,长大以后,或会成为明天扶危济困 的战士,这便是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 守望相助的代际传承,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好注脚。汹涌的洪水中,年轻的一代 以青春之名出列,为青春之名担当,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最美“青春逆行”。薪火相传,今 天和未来的中国,又怎能惧怕暴雨洪峰! “青春力量”彰显祖国未来的样子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 2000 名 18-35 岁的 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5.7%的受访青年在关注抗洪防汛的新闻,受访青年最关注的三 类信息是救援情况(69.8%)、险情发展(67.5%)和人员伤亡(63.9%)。抗洪防汛的青年 “逆行者”中,受访青年最关注全力救灾的人民子弟兵(67.9%)、坚守一线的基层工作人 员(64.8%)和自愿参与救灾的志愿者(61.2%)。95.9%的受访青年表示,如果有需要,愿 意为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7 月 28 日中国青年网) 言为心声,95.9%受访青年愿意为灾区贡献力量,彰显青年担当,值得赞叹,让人自豪。 今年 6 月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高考作文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高考作文素材集锦.doc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